欢迎来到品达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百科>凯赛生物发行价为什么这么高(如何评价凯赛生物的股价表现?)

凯赛生物发行价为什么这么高(如何评价凯赛生物的股价表现?)

2024-01-08 20:33:20

作者:“admin”

如何评价凯赛生物的股价表现? 有人说凯赛生物上市4天就破发是因为发行价太高了,在我看来,究其根本原因,是市场投资者对凯赛生物不够了解。招股书显示,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

如何评价凯赛生物的股价表现?

有人说凯赛生物上市4天就破发是因为发行价太高了,在我看来,究其根本原因,是市场投资者对凯赛生物不够了解。招股书显示,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说的直白点,就是以生物质为原材料或运用生物方法进行大规模物质加工与转化,生产新材料等产品,生产过程绿色、条件温和且具备经济性,可以有效解决人类对石油及其衍生品的依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一种革命性材料的发明往往培养出一个国际巨头,但前期市场认同肯定也是需要时间的。给凯赛生物一点时间,估计潜力一定会发挥出来。不知道是否能够帮助到您,有帮助的话,请采纳,谢谢

凯赛生物科创板上市“破发”背后:山西两大省属国企浮盈仍超90亿元

作者:山西资本圈

虽然今天A股市场再度迎来大涨,但作为国内合成生物第一股的凯赛生物股价却不幸迎来“破发”。

8月17日,科创板公司凯赛生物股价自开盘后便开始下挫,并迅速跌破133.45元的发行价,曾一度下跌至132.63元,133.90元的收盘价离发行价也相差无几,而今日仅为该股上市后的第四个交易日。

山西资本圈此前介绍过,凯赛生物主要聚焦聚酰胺(PA,俗称尼龙)产业链,包括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和生物基戊二胺,其中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在全球市场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公司在筹谋九年时间后终于在8月12日实现上市,并借此成为国内合成生物第一股。

不过,备受关注的凯赛生物自上市伊始股价表现便不如预期:上市当日,凯赛生物以150.86元/股开盘,较发行价133.45元/股仅溢价13.05%,虽盘中股价一度高至198元/股,市值冲破800亿元,但之后又迅速回落,此后股价同样“不温不火”,如今更是跌破发行价,前后不过四个交易日。

当然,借助较高的上市发行价,即便盘中一度跌破发行价,目前凯赛生物总市值仍达550亿元左右,而位列公司第二、三大股东的山西科创城投和潞安集团这两大山西省属国企所持市值仍高达100亿元。

资料显示,作为山西省属重点煤企的潞安集团于2015年底,通过旗下瑞泰投资斥资8.3亿元对凯赛生物进行增资,合计获得逾20%的股权,自此跻身凯赛生物第二大股东,并称此举意在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实现煤化工与生物化工的深度耦合,随后瑞泰投资又将所持凯赛生物所处股权无偿划转至集团。

2019年8月,在山西省加快推进凯赛生物项目落地的大背景下,潞安集团将所持凯赛生物10.66%的股权转让给山西省财政厅旗下的山西科创城投,后者为立足综改区的省属城投平台。两者交易对价高达19.88亿元,之于成立不过三年的山西科创城投来说可谓大手笔,而潞安集团仅以此项便已获投资收益15亿元左右。

而如今,伴随着凯赛生物科创板成功上市,位列公司第二、三大股东的山西科创城投和潞安集团这两大山西省属国企,手中所持凯赛生物股权亦随公司市值迅速膨胀而“水涨船高”,目前各家持股市值均超50亿元。

按此测算,除山西科创城投借助这笔投资获得30亿元巨额浮盈外,从2015年便对凯赛生物大额增资并持股至今的潞安集团则更是大获成功:根据当前所持剩余股权市值,加上此前对山西科创城投的股权转让收益,潞安集团当初对凯赛生物的股权投资累计浮盈将超过60亿元,而这前后不过四年多的时间,受益毫无疑问相当可观。

当然,除了当前凯赛生物的股价波动外,已获巨额浮盈的潞安集团和山西科创城投未来如何运作手中价值不菲的上市公司股权,值得关注。

(来源公开信息,仅供参考)

本圈立足山西资本市场,关注财经热点,力求做到第一时间解读和深度剖析,打造山西资本市场权威交流平台。

联系邮箱:sxzbq001@163.com 

QQ交流群:414597273

凯赛生物首日上市涨多少?

凯赛生物首日涨幅为百分之四十四。

合成生物学能热门多久? - 知乎

从广义上看,合成生物学是指利用基因测序、合成、编辑的技术方法,设计、改造或创建生物分子、生物器件和部件、生化反应途径和系统、单细胞体系和多细胞体系等具有特定功能的合成生物体系并实现应用,变革生产方式,解决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环境、食品、医疗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

狭义上看,合成生物学则是指设计合成新的核酸分子、新的蛋白质和酶、新的代谢途径和细胞体系,构建高效的细胞工厂,利用淀粉、葡萄糖、纤维素等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甚至二氧化碳为原料,实现功能糖、多糖、核苷酸、氨基酸、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和材料分子的生物合成、制备、生产和应用,发展“碳中和”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

多方助力下,合成生物学产业化进程加速。政策端:全球“碳达峰碳中和”大战略下,各**政策频出以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5月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做大做强生物经济;技术端:合成生物学广发使用的基因测序、编辑等科学技术全面进步,行业发展主见由强科研探索驱动开始转为工程能力驱动;资金端:资本看好、投融资旺盛。

根据CBInsights预测,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场规模为73.7亿美元,而到2025年,将有望突破200亿美元,2020-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2.5%。而根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25年,生物制造的产品可以覆盖60%化学制造的产品,并在不断拓展边界。

一头驴,吃进去的是草,拉出来的却是金子。这样的情况只存在于童话故事里。而给一些细菌,喂进去一些简单而低廉的原料,最后合成出来高价值化工&生物原料,再卖成金子。这是合成生物学目前已经完成的成就。

化工品的价格是按吨算的,和一瓶动辄几万元的抗体*比不了,但化工品的消耗也是按吨算的。量上去了,利润也相当可观。

比如,凯赛生物的长链二元酸和聚酰胺(主要应用在各种塑料制品)产品,华恒生物的丙氨酸类产品(食品添加剂、日化、饲料等领域),以及蓝晶微生物的PHA(特殊塑料制品),年收入规模都在10-50亿之间[2]。而海外大厂们,比如Zymergen和Amyris,在食品和农业领域均有不小的建树。

以葡萄糖等简单生物质原料,利用细胞工场生产,告别传统化石原料为主、以及背后生产过程中的高能耗和污染的制造方式。在电力的应用之后,过去半个世纪里,工业和信息革命提高的都是效率和管理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制造业效率的问题。任何一个工业化完成的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基本难以继续。合成生物学要掀起的就是这样一个技术大停滞之后的制造业革命。

当然,生产方式的颠覆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合成生物学当前的单位生产成本还远不及传统制造业。但是最近在需求端,有一些推动合成生物学向前发展的因素,比较典型的,一个是供应链安全,另一个就是环保。

一方面,绿色经济是中国乃至全球近十年里的主旋律之一,节能减碳成了全球范围类的**正确,合成生物学在制造过程中对三废的处理要求小得多;另一方面,逆全球化之下能源和原材料的保障一下子上升到国家战略级别,因此以生物合成为代表的技术也会以此为由被写进各种“五年计划”里。

而从供给端看,生物学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合成生物学前端设计环节成本大幅下降。比如基因测序的成本从十亿美元级别的价格降到两位数,CRISPR技术的落地带来基因编辑的成本大幅下降,而DNA合成革命也使得单个碱基的成本下降了好几个数量级。

不过,这种“设计环节”的成本下降,目前也只是让原来的“细胞合成万物”从“停留在理论层面”变得“可以实操”,但是离“随心所欲的应用”还离着十万八千里,如何构建一套功能表征明确的高效表达系统,也就是业内人常说的“好的菌株”,这是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关键要素。

合成生物学主要利用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等常用表达菌种)作为“细胞工厂”的主体,然而,这些细菌的自然代谢途径往往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因此需要对代谢途径进行重构,以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有害物质等。

首先,这个过程包括许多相互作用的化学反应和信号转导过程。为了优化代谢途径,需要对代谢途径的结构和动态行为进行数据化,反馈到实际就是各种组学(基因/蛋白/代谢等)的问题。其次,代谢途径的重构需要针对具体的化合物和生产环境进行设计,需要考虑到代谢途径的稳定性、平衡性、废物处理等因素。最后,代谢途径的重构需要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例如毒性、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等。

这个阶段需要在不断的试错中,寻找到最优的代谢途径设计方案,并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

细胞的底层重建门槛高,但制造业的门槛不高。于是,国内不少化工类公司,因为涉及到发酵培养,就能蹭上“合成生物学”的概念,然后在一二级市场享受这个赛道景气度带来的高估值。

合成生物学,重点在于利用生物技术去合成,而非一个“合成”公司去蹭“生物”概念,这种高门槛也决定了这个领域真正的竞争不会太大。而在资本的热浪吹过之后,合成生物学的相关公司如何能突破前端构造的难点,是这个领域能够继续向前的唯一要义。

一个经过工程化改造细胞(细菌),在吸收一些养分后,在其体内通过一二三四个元件的处理,在经过abcd等步骤,最后分泌出一种想要的化合物,然后分离纯化,最终得到人们想要的产品。这个过程是在一颗纳米级别的细胞里面进行的,无法用手动操作,无法用眼睛看到,这个过程离不开仪器的表征,因此,合成生物学需要应用,离不开一个概念,就是数据化。

其实,生物医疗问题的本质都是数据[1]:基因/蛋白的测量、信号通路和调控机制的研究、靶点间的相互作用、各种细胞器级别元件的工艺参数、最终临床表现(*效、安全性)……

这也是合成生物学和AI制*有着很多交集的原因。

如果整个生物系统全部能数据化,那人类离上帝也就不远了,目前的技术*限性决定了我们离这一步还很远很远。但在其中找到一条可以规模化复制的生物表达路径,是各类组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到现阶段已经可以完成的目标。

数据化是一个工具,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去找到一个好的合成路径,也就是好的种子(菌株)。目前人类对于细胞层面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这是限制这门学科发展的一大原因之一。

而正因为前期的系统构建过程过程复杂而成本高,也给后端的应用层面提出一个难题,就是如何选品。这个倒和创新*开发的逻辑类似:临床前和临床的环节加起来花费超过10亿,时间接近十年,最后做出来的*是一个慢病领域的被淘汰的治疗方式,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合成生物学的选品也是一样,是聚焦于大的化学单品,在生产成本上下功夫,走规模效应;还是瞄准成本高的小众精细化学品,走利基市场;或者更极端,解决一些高附加产品的生产成本问题(比如高纯度玻尿酸、特殊*品中间体)。不同类的产品对前期系统构建的要求是一样的,而合成生物学的链条很长,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对后续的分离纯化要求高。但无论如何,如果一开始定下来的目标和市场要求或者公司战略相违背,前期所有涉及系统构建的工作直接归零。

这也衍生出合成生物学的另外一个战略选择,就是到底该做一家聚焦于最终商品的产品类公司,还是回归合成生物技术本身,成为一家主攻高效细胞表达构建的技术平台公司。目前,这两类均有代表性公司成功走向市场。比如Zymergen(产品)和Ginkgo(平台),国内的合成生物学公司主要为产品类。

最后,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生物和化工产业交叉学科,除了技术和经营上的难题之外,还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才。

做前端系统构建的人需要理解后端化工生产中的各种工艺上的需求,而后端的生产都是基于细胞表达,操作中基本都离不开生物技术。即使是前端,又能分出生信和分子生物学等多门学科,但大家都是在一个体系里做事,这对相关人员的技术要求和沟通都有极高的要求,更是对管理者的协调的一个极大难题。

而目前,国内又缺乏这种基础理论x工艺应用等多学科培养体系,基本靠内部训练。这给合成生物学公司的运营提出极高的要求。所以很多类似的公司内部都喜欢提的一个人才培养概念就是“持续进化”。

相比于医*,合成生物学整体上还算是一个很新的概念,目前从技术到应用,都是停留在探索阶段。这注定了这场狂欢只能是VC们去参与(当下几个A股上市公司多以蹭概念为主),但资本如果对这个概念感兴趣又不想陪具体创业公司跑过验证阶段,也可以以一些其他方式参与进去。

合成生物学的下游主要涉及化工领域,中国算得上是化工领域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国,成熟的业态之下并没有想陪跑的资本太多发挥的空间,未来可能在合成生物学技术突破之下带来一个整体天花板的提升。

而上游涉及到的基因编辑、DNA测序、生物信息学以及测序等领域,比如Illumina、华大基因等,合成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这类开发使能技术公司的革新。这些公司已经在制*领域里取得长足发展,合成生物学是一个新的应用场景。

当然,还有一类业态就是以培养基、生物反应器、通用科研试剂为代表的“卖水型”公司。卖水型公司都是固定收某个相关行业的“税”,该行业市场规模越大,这种“税”越高,而新增一个行业,对于卖水型公司就是新增一个“税种”。

一项技术的发展背后是整条供应链的全面完善,绝非一两家公司单打独斗。而无论是技术还是背后的产业链,都需要密集的资本投入。人工智能是这样,创新*是这样,合成生物学也是这样。

回到合成生物学和制*行业的竞合关系上,大分子*物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基因/蛋白/代谢组学的崛起,后者的技术革新带动了新型制造业的革命。长期看,合成生物学在应用端的落地会带来生信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提速,未来或许能反哺细胞层面的新的*物开发。

但短期看,无论如何,在资本、人才以及监管上,或多或少对中国刚刚成长起来还没站稳的创新*行业的一种挤兑。

新股的发行价向来比申购价高吗

应当是新股的上市价大多数比申购价高,所以大家踊跃申购,要中签才能申购成功。但也有上市当天跌破发行价(申购价)的。

凯赛生物IPO成功“过会”:潞安集团蛰伏四年将迎科创板财富“盛宴”

作者:山西资本圈

在“蛰伏”九年之后,国内合成生物龙头企业凯赛生物IPO之路终现曙光。

6月5日,据上交所官网披露的科创板上市委2020年第37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结果显示,同意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赛生物”)首发上市,此举意味着凯赛生物离正式登陆A股咫尺之遥。

公开资料显示,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企业。公司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为刘修才,其曾赴美求学、工作,于1994年回国创业,并于2000年底创办凯赛生物的前身——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凯赛生物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型材料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PA,俗称尼龙)产业链,包括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和生物基戊二胺,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纺织等多个领域,其中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在全球市场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1年7月,凯赛生物便曾拟赴美上市,但之后由于专利纠纷、宏观环境等因素,公司上市计划暂时“搁浅”。而等待八年之后,凯赛生物于2019年12月正式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拟公开发行不低于4166.82万股,募集资金投资额约46.99亿元,主要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投资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目前凯赛生物实控人为公司董事长兼CEO刘修才,其及一致行动人通过CIB公司持有凯赛生物31.47%股份,并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公司0.03%的股份,合计持有公司31.50%股权(1.18亿股左右)。而根据发行新股及募资总额测算,凯赛生物发行价应该在110元/股左右,也即不考虑新股上市溢价,刘修才持股市值仍高达130亿元左右,公司市值则超过400亿元。

当然,除了实控人刘修才外,凯赛生物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之前的入股股东同样将分享此次“财富盛宴”,而其中便包括早在2015年便斥巨资入股凯赛生物的潞安集团,如今看来此笔投资可谓赚的“盆满钵满”。

山西资本圈注意到,作为山西省属重点煤企的潞安集团于2015年底,通过旗下瑞泰投资斥资8.3亿元对凯赛生物进行增资,合计获得逾20%的股权,自此跻身凯赛生物第二大股东,凯赛生物此时估值仅在30亿元左右。

当年受制于煤炭市场低迷、日子过得并不“富裕”的潞安集团称,此举意在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实现煤化工与生物化工的深度耦合,当然这笔巨资对于急于扩张产能的凯赛生物来说,可谓“雪中送炭”,对于公司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随后的2018年11月,潞安集团对于这笔股权进行了调整,由瑞泰投资将所持凯赛生物所处股权无偿划转至集团。

2019年8月,在山西省加快推进凯赛生物项目落地的大背景下,山西省国资委同意潞安集团将所持凯赛生物10.66%的股权转让给山西省财政厅旗下的山西科创城投,后者为立足综改区的省属城投平台。两者交易对价高达19.88亿元,之于成立不过三年的山西科创城投来说可谓大手笔,而潞安集团仅以此项便已获投资收益15亿元左右,当然这也意味着凯赛生物估值已达200亿元。

而如今,伴随着凯赛生物科创板上市在即,位列公司第二、三大股东的山西科创城投和潞安集团这两大山西省属国企,手中所持凯赛生物股权毫无疑问也将随公司市值迅速膨胀而“水涨船高”,根据大致发行价测算,各家持股市值应该逾40亿元。

确实,山西科创城投这笔投资短期内能够实现如此大的浮盈值得肯定,但这也更加凸显潞安集团2015年对凯赛生物大额增资的独到“眼光”:如若凯赛生物成功上市,加上此前对山西科创城投的股权转让收益,潞安集团当初对凯赛生物的股权投资累计浮盈将超过50亿元,而这前后不过四年多的时间,投资收益自然相当可观。

虽然凯赛生物尚未正式登陆A股,但在凯赛生物股权投资上的巨大成功是确定的,所以无论对于当下倾力向现代煤化工主业转型的潞安集团,还是致力于“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山西众国企,毫无疑问这都是一次十分有益的“实践”案例,值得思考和借鉴。

(来源公开信息,仅供参考)

本圈立足山西资本市场,关注财经热点,力求做到第一时间解读和深度剖析,打造山西资本市场权威交流平台。

联系邮箱:sxzbq001@163.com 

QQ交流群:414597273

发行染者眼型益够造犯且压福价超过一百的股票千

在记忆中沪深股市的主板上的股票发行价好像很少有超过一百元的。自从深市上了创业板,沪市上了科创板以后,这种情况大为改观。单就今年来看,创业板有锋尚文化和爱美客。科创板有石头科技,康希诺,海普瑞,凯赛生物,汤臣倍健,财富趋势,华峰测控等等。

凯赛生物(***.SH)上市交易首日表现如何?

合成生物第一股凯赛生物(***.SH)8月12日正式登陆科创板,股票上市交易当天凯赛生物以150.86元/股的价格开盘,开盘价较发行价133.45元/股溢价13.05%。盘中股价最高上涨至198元/股,市值冲破800亿元。上市首日A股整体杀跌,截至收盘,凯赛生物股价上涨17.65%,报收157元/股,市值654.2亿元。

造富神话再现一签或赚20万凯赛生物这支股成色如何?

引言:凯赛生物的发行价为13.345元/股,一签500股,金额为6.67万元,若以爱博医疗、康华生物的一半涨幅300%预计,则一签可赚20万。

股市中的赚钱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新股打新时常扮演着批量造富的“神迹”。

 

这种造富效应在今年股市回暖之际更是突出,其中中一签公牛电器赚10.7万、中一签石头科技赚13.4万、中一签万泰生物赚14万、中一签康华生物赚17.6万,有人因一签中芯国际只赚3万而感到沮丧。

 

这多少看上去有点夸张,毕竟整体而言投资者对确定性不高的新股比较谨慎。7月27日,首批32只新三板精选层新股上市,其中21只破发,7成交易额不足1亿,这才是新股的平均市场水准。

 

投资者在被造富神话冲昏之前,不妨用仅有的理性看看新股的成色如何,毕竟如格雷厄姆所言:市场短期是个投票机,长期是台称重器。

 

我们眼下这支即将打新,被预期中一签狂赚20万的凯赛生物成色究竟怎样?

 

01生物法长链二酸细分市场的龙头

 

招股书显示,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目前有三款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产品: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聚酰胺。其中,公司生物法生产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全球市场都占据主导地位。

 

从营收结构来看,报告期间公司生物法长链二元酸收入占比高达近99%,生物基聚酰胺与生物基戊二胺则贡献有限。

 

凯赛生物的长链二元酸为何称之为生物法长链二元酸,这是因为其与传统方法生产的二元酸有明显区别:

1、植物油裂解:DC13和DC15可分别从菜子油和蒜头果油裂解制取,但不能大规模成产;

2、化学合成法:DC12可以丁二烯为原料合成,但环境污染严重,成本高。

 

而凯赛生物的生产方法是生物发酵法,相比化学合成法的具有以下三大优点:1生物过程条件温和,可在常温常压下生产,而且不造成环境污染;2、范围广,各种长链二元酸都可以生产;3、生物酶催化下步骤少,产量高,可低成本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正是因为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具备的明显的优势,让凯赛生物在近年来竞争中逐渐取得主导地位,获得全球著名化工、医*企业包括杜邦、艾曼斯、赢创、诺和诺德等客户大单。

 

 

 

而凯赛生物的五大客户近四年都相对稳定,为公司贡献着近一半的收入,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品的受欢迎程度。

 

除了占主导地位的长链二元酸产品之外,凯赛生物的两款储备产品:生物基戊二胺与生物基聚酰胺,2017年-2019年聚酰胺及戊二胺的销售金额分别为509万、3019万和5805万。

但因为这两款产品是在研发或试生产中产生的,因此不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会计处理上相应冲减研发费用和在建工程。

 

不过,正是凯赛生物能自产长链二元酸和生物基戊二胺的特点,其聚酰胺产品成本也会比别人低,聚酰胺可以由戊二胺和各种二元酸合成,而戊二胺凯赛生物又可以自产,这导致聚酰胺产品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未来的市场竞争力也更强。

 

02盈利强,回款快、现金流充沛

 

既然凯赛生物处在一个相对有利的市场地位上,那么它的盈利表现又如何?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凯赛生物收入分别为:13.63亿元、17.57亿、19.16亿,毛利润为5.94亿元、7.64亿元、8.87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3.33亿、4.66亿、4.79亿。

 

对应的毛利率为43.60%、43.55%、44.63%、净利率为24.42%、26.54%、24.99%。平均毛利率在44%,平均净利率24%的,已经算得上相当赚钱了。

 

我们再来看,公司毛利率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招股书显示,公司的主要产品成本为原材料,即生产长链二元酸的烷烃与生产戊二胺的是玉米。

 

 

其中烷烃的主要来源是从石油中提取,因此采购价格容易受到石油价格的影响。报告期内,除2018下半年原油价格快速下跌外,国际原油价格呈整体上升趋势,进而导致烷烃的采购单价上升。

 

不过,2020以来,原油期货价格已大幅下挫,这给公司毛利率在近半年有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而用于生产戊二胺的玉米并没有这种机遇,这预示着未来公司的毛利会因为原材料成本的短暂下降得到进一步提升。

 

另外,公司利用自己有利的产业链地位,在运营效率上的亮眼表现,给公司带来充沛的现金流。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比为11.93%、10.58%、8.02%,且2018年与2019年不存在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回款效率极高。

 

公司在预付账款方面也表现谨慎,烷烃一般“先款后货“的采购方式,其他原辅材料主要通过赊购方式进行采购,账期一般为60天,存在少量预付方式;玉米一般每年9-11月大规模采购,这个基本属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些共同铸就了公司充沛的现金流,报告期间凯赛生物有货币现金3.66亿,结构性存款和理财产品有8.58亿,总计12.2亿元的现金与现金等价物。

 

综上,凯赛生物的绩优股成分还是十分明显的,加之近半年生物医*指数不断创新高的板块影响,凯赛生物有望成为下一只大肉签。

 

日前,凯赛生物的发行价为13.345元/股,一签500股,金额为6.67万元,若以爱博医疗、康华生物的一半涨幅300%预计,则一签可赚20万。

凯赛生物哪天上市交易?

凯赛生物于2020年8月12日在上交所上交

【凯赛生物发行价为什么这么高(如何评价凯赛生物的股价表现?)】相关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