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聚富270001怎么样(广发聚富基金怎么样)
作者:“admin”
广发聚富基金怎么样 1、广发聚富属于混合型基金,风格为大盘平衡型,风险收益应该属于中上水平。2、收益方面,看短期、中期和长期。广发聚富短期周排名84/152,中期半年排名114/148,最近一年
广发聚富基金怎么样
1、广发聚富属于混合型基金,风格为大盘平衡型,风险收益应该属于中上水平。2、收益方面,看短期、中期和长期。广发聚富短期周排名84/152,中期半年排名114/148,最近一年93/145,长期的三年业绩82/106,可见整体盈利水平中等偏...
广发稳健近期会分红吗?
广发稳健增长270002和广发聚富混合270001都是属于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基金是否进行分红需以合同规定及基金公司公告为准。目前,为您查询到广发稳健增长270002这只基金最近一次分红是在2018年1月份,而广发聚富混合270001这只基金最近一次分红是在2016年4月份。
基金定投,长处和短处。
定投的长处就像是储蓄,可以积少成多、分散风险、享受中国股市或债市长期的增值。 短处就是错过正确的主观判断、有可能在资金宽裕的时候买少了,有可能在资金紧张的时候还要买。可以用来做些长期的计划,也可以和自已的养老金或者商业的养老保险做个对比看谁的收益更高一点。
股债平衡型基金有哪些
那么股债平衡型基金有哪些呢?股债平衡型基金有哪些?1.广发聚富混合(270001)广发聚富混合是广发基金2003年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只基金,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20%-75%,债券资产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为20%-75%。截止到2021...
我买了基金定投三年的东吴嘉禾500元、广发聚富300元、诺安股票200元,谁能告诉我这三只股票怎么样?三年的收益大约会是多少
广发还是不错的,最近还多基金都在下跌,包括诺安股票.但是广发基本上没动
行业主题基金经理如何看待各行业后市机会?|中泰金工
金融地产基金:大类行业上,加仓非银金融、医*,减仓银行、房地产。细分行业上,加仓证券III,减仓城商行、住宅物业开发。
港股基金:大类行业上,加仓港股,新增消费者服务,减仓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电子。细分行业上,加仓港股、电信运营III,减仓半导体设备、畜牧养殖。
消费基金:大类行业上,加仓轻工制造、港股,减仓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细分行业上,加仓文娱轻工III、港股,减仓畜牧养殖、白酒。
周期基金:大类行业上,加仓有色金属、机械,减仓钢铁、电力及公用事业。细分行业上,加仓黄金、工程机械III,减仓特钢、锂。
医*基金:大类行业上,加仓医*、港股,减仓基础化工。细分行业上,加仓化学制剂、医*流通,减仓医疗器械、日用化学品。
中游制造基金:大类行业上,加仓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减仓通信、石油石化。细分行业上,加仓集成电路、住宅物业开发,减仓医疗器械、线缆。
TMT基金:大类行业上,加仓计算机、港股,减仓电子、基础化工。细分行业上,加仓云软件服务、集成电路,减仓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
风险提示:结论基于公开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测算,文中部分数据有一定滞后性,同时存在第三方数据提供不准确风险;对基金产品和基金管理人的研究分析结论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能保证未来的可持续性,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产品的表现受宏观环境、行业基本面超预期变动、市场波动、风格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风险。
一、各行业主题基金四季度配置如何变化?
图表1:各行业主题基金在中信一级行业上的增减配置(%)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2:各行业主题基金在中信二级行业上的增减配置(%)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3:各行业主题基金在中信三级行业上的增减配置(%)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4:各行业主题基金对个股(数量)增减配置(股)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5:各行业主题基金对个股(持股市值)增减配置(%)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二、行业主题基金经理在关注什么问题?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三、各行业主题中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如何看后市机会?
以下为各行业主题基金中规模较大的产品的基金经理对后市的展望,供各位投资者参考。
3.1金融地产
韩文强(000772.OF,景顺长城中国回报):我们估计美联储加息将至2023年二季度,终端政策利率可能在5%-5.25%,此后美联储仍会维持高政策利率至2023年四季度;欧央行亦会在明年年中之前结束加息。美债收益率回落有利于全球风险资产定价,美元指数回落会进一步有利于非美资产;从国内来说,我们认为本轮国内经济的相对底部区间已经出现。耐心等待收获。“稳增长”仍然是当前的宏观主线。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经济工作基调方面,将去年底的“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调整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以及“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同时,和去年底会议相比新增“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的表述。整体来看,扩内需、稳增长在语义上明显强化,“整体好转”目标明确。往2023年看,消费和生产环境的进一步恢复和正常化仍是一个趋势,对中国资产相对有利。随着宽信用的推进,我们认为股票市场会走出类似于2017年的行情。
林高榜(008283.OF,易方达金融行业):一直以来金融和经济都是伴生关系,经济的长期发展和结构特征决定了金融行业的发展状况。当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时,金融行业的业务结构也将随之逐步调整。虽然我们无法洞察未来中国经济的结构特征,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判断,我们相信是相对清晰的。例如,我们相信整体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潜能仍然很大,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运行的效率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我们相信经济结构变迁终将会发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利于各个主体更加长期稳定地成长;我们相信未来消费需求将在经济增长中贡献更大……与之相适应的是,中国金融行业的业务已经同步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在资产和负债两端都有所体现。从金融行业业务结构变化的角度,我们发现细分子行业的长期逻辑都需要进一步梳理。我们观察到,银行新增信贷的结构中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等占比显著提升;居民对稳健收益的追求逐步体现在保险行业的负债端恢复中;券商行业持续服务于融资结构的变迁。对上述子行业长期逻辑的研究和思考,也体现在本基金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寿险行业在经历了3年多的调整后,景气程度逐步进入持续恢复的进程中,这可能是一个相对中期维度的改善趋势。虽然我们进行了行业板块配置思路的调整,但是我们始终坚持长期持有优质的金融企业。在经历了市场悲观预期的调整后,许多优质金融企业的估值水平已经较低,长期持有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我们也择机进行了增持。
黄春逢,金岚枫(004702.OF,南方金融主题A):本产品继续坚持从三季度便基本形成了对中短期市场的基本判断,即宏观经济的基本面难以快速明显改善、政策持续发力、且全社会的资金较为充沛的背景下,对流动性和政策敏感的品种预计将有更好的表现,因此持仓更多以此类品种为主,也更多为中小市值公司。
杨鑫鑫(483003.OF,工银瑞信精选平衡):组合投资在聚焦个股基本面的基础上,重点寻找两方面的机会。其一,内需复苏的背景下,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小型成长公司;其二,行业格*稳定,能保持持续自由现金流能力的蓝筹标的。同时,组合整体仍需要关注当下面临的经济风险点,并致力于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不断优化风险收益特征,力争获得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
蔡目荣,丁靖斐(240005.OF,华宝多策略A):整体看四季度国内经济数据明显承压,在政策方面稳增长力度还是逐步加码,国内对房地产行业政策、疫情防控政策出现了明显调整,国内经济数据低迷状况有望在未来的得到扭转。四季度海外经济整体较为低迷,尤其是欧洲。为了应对高通胀,前期美联储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央行纷纷采取较为激进的偏紧缩的政策,预计未来加息幅度随着通胀回落、经济低迷而降低,由于通胀虽然回落但依然处于高位,紧缩政策转向还要有待时日,未来需要密切关注海外央行紧缩政策变化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鄢耀(005937.OF,工银瑞信精选金融地产A):我们对于未来一年权益市场的看法积极正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增长诉求权重提升,预计2023年经济增长将有明显的恢复。地产需求触底反弹,传导到上游投资仍需时日;疫情扰动逐渐减弱,对于生产的影响相对有限;通胀在基数的作用下,下半年存在一定的压力,但预计压力有限,难以对货币政策构成干扰;人民币汇率大概率企稳。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下降,整体企业盈利将呈现恢复性增长,有竞争力的公司将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我们认为,A股估值已经处于历史较低位置,下行风险相对有限,具备充分的向上重估的空间。2023年有望看到企业盈利改善和估值修复共同驱动的权益市场上行。
李欣(005662.OF,嘉实金融精选A):看2023年,我们认为经济复苏还是需要地产的支持,目前的政策来看:一方面供给端政策的落地程度还不够,另一方面需求端政策的力度也还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后续不排除还有进一步下调5年期lpr的可能,此外随着更多二支箭和三支箭的落地,地产板块的政策优势也会进一步显现。对于银行和保险两个板块,我们认为基本面向下的空间很小,而向上空间则与经济相关度比较高,这需要观察地产政策逐步落地后销售恢复的情况,因此明年一季度我们更看好地产板块。
刘开运,袁多武(168102.OF,九泰锐富事件驱动A):虽然国内经济的还处于较弱的环境中,但是疫情的优化政策和稳增长的相关政策对经济前景的形成了较好的预期,同时美国的通胀也出现了见顶的苗头。国内股票市场呈现出震荡上行的走势。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基金重点配置了估值相对低位、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大金融和房地产,尤其是地产行业中的优质标的,一方面政策持续转暖,另一方面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供给侧改革”,高信用的优质房企有望价值重估;基金还配置了估值相对较低、具有长期成长潜力的军工、高端制造、航空、医*等股票。
刘榕俊(002849.OF,金信智能中国2025):展望2023,不确定性因素对市场的负面影响逐渐弱化,我们认为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和房地产政策拐点的出现,过去受到疫情抑制的领域需求或将逐步回归正常,稳健积极将是2023年宏观政策的主基调,新一轮货币宽松和稳增长政策空间在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已经打开。我们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在各行业的运用,融合了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技术新模式将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改进流程、服务客户、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因此我们持续看好智能化带来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本基金依然把低估值智能化企业作为重点配置策略,在做好防御的前提下寻找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杨景涵(005576.OF,华泰柏瑞新金融地产A):疫情管控的放松使得年末出现了阶段性的经济下行和未来经济增长预期的边际改善。整体看,金融地产在4季度整体修复的幅度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随着疫情冲击的逐步过去和更多的有利于宏观经济的政策逐步推出,2023年的宏观经济或将迎来修复,金融地产整体的估值水平也可能迎来真正的修复机会。我们在2023年将保持更为乐观积极的策略,力争实现更好的投资回报。
3.2港股
罗佳明,沈悦(002685.OF,中欧丰泓沪港深A):在2023年全面提振经济信心的政策方针下,我们对经济回暖的充满信心,其中各行业的优质公司的盈利和市场份额还有望创出新高。另一方面,美联储近期会议也大致指出了加息的终点,美元指数见顶回落,外资资金重新流入港股市场,使得原本资金外流的情况得以全面的扭转。港股市场一直为资本的离岸市场,资金来去自如且机构投资者比例较高。因此每一次港股的冬天都显得格外的寒冷。作为长期价值投资信奉者,我们一直谨慎的选择标的,保守的预测企业盈利,但乐观地期待未来。我们相信,在寒冷的冬天过去之后,我们也将有望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汪孟海(005354.OF,富国沪港深行业精选A):我们对2023年的经济恢复比较有信心,相信市场环境也会改善。我们相对看好消费,医*,科技,新能源等板块的表现。
刘扬(007110.OF,国投瑞银港股通价值发现A):2022年港股市场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海外货币政策;2)地缘**;3)中国经济。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短期内上述因素仍会给市场修复的过程带来波动,但长期来看三方面都将逐步有所改善,如海外货币政策方面,美国加息最快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我们认为在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下跌后,港股已计入了较多悲观预期,且港股市场中不断增多的公司回购等均表明港股已经处于较底部区域,虽然本季度市场已经有所反弹,但在全球权益市场中的低估值优势依然突出。随着上述压力的逐步缓解,尤其是伴随着更多稳增长政策的出台以及防疫举措的持续优化,市场对经济回暖信心不断增强,南下资金和海外资金有望回流,港股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盈利修复”双驱动。需要注意的是经济修复的路径可能仍有波折,如疫情发展节奏和房地产市场需求侧回暖情况等因素还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我们认为大方向整体向好,建议继续保持对政策细节及落地效果的跟踪。看长期我们仍会坚持自下而上择股,继续聚焦受益于中国结构性增长和经济转型,尤其是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的战略性行业,发掘受益于中国增长和改革的行业龙头,通过平衡成长性和估值之间的关系来把握整体市场的机会。
李耀柱(002121.OF,广发沪港深新起点A):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将在2023震荡向上,所以在操作上增加了与经济复苏相关的板块的配置;看好中国的信创行业的景气周期,增加了信创软件的配置。同时,组合增加了云计算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和中国AI行业的配置,继续维持互联网行业的超配。除此之外,我们认为随着医院就诊数量恢复正常,中国医*行业的景气度或将触底回升,看好医*行业的盈利复苏以及估值和业绩双提升;同时看好地产行业出清之后,财务稳健的地产商的份额提升。
李耀柱(009896.OF,广发港股通成长精选A):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将会稳健复苏,因此维持对经济高度相关行业的超配。我们认为互联网行业的业绩或将见底回升,政策的支持对行业估值给予了支撑。随着2023年中国资本并购的绿灯案例出现,市场对互联网行业的担忧会慢慢消除,本基金维持超配该行业。另外,我们看好中国2023年的消费复苏,继续维持消费行业的超配。除此之外,中国新能源车行业的政策存在正向预期,我们对这个行业维持乐观。
赵宪成(011162.OF,博时港股通领先趋势A):我们认为近两年影响港股的内外部因素大部分已经过去。展望一季度,美国的美联储加息将影响2023年美国经济成长,美联储对美国2023年经济形势的预测能实现正增长,但是预估的GDP增速仅有0.5%,美国的货币紧缩政策引发的经济衰退担忧,仍需要密切观察;国内疫情控制了一两年,2022年底开放之后,或许经济仍会受到确诊人数的多寡而跌宕,但是可预期的是2023年经济稳定增长。近期可能指数在2022四季度明显上涨后,2023年一季度可能会受到疫情反复而担忧经济恢复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但是我们认为估值在十年间最低点的港股市场,且国内外近两年的制肘因素皆已经舒缓,港股即使震荡,仍是值得长期投资的。基金布*的个股与产业仍是以成长的龙头白马为主,代表中国新经济的互联网、中国供应链完整的新能源车、拥有国际竞争力的CXO仍是看好的三大成长布*方向,疫后复苏消费、光伏、运动服饰、洁净能源、国产替代等行业也均衡配置;若港股在一季度因为四季度涨多下跌,基金以高持仓来应对。
林翠萍,陈聪(009007.OF,兴全沪港深两年持有):展望2023年一季度,我们认为左侧已经转为右侧,更应积极布*寻找alpha的机会。随着各地疫情高峰在一月过去,我们认为可选消费会经历一个强劲复苏期,我们看好边境开放与港澳免隔离通关会带来很多消费股出现基本面的反转,甚至报复性消费。另一方面,**在后疫情时代腾出手去刺激经济,也更加尊重经济的运行规律,我们认为弹性大的互联网,以及受到政策影响大的地产,都会有继续估值修复的空间。我们对港股抱持乐观的看法,当前估值仍然低估,随着经济基本面好转以及投资人风险偏好回升,我们看好港股行情将有机会贯穿2023年。
樊力谨,张笑天(006595.OF,广发港股通优质增长A):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在盈利和估值两个重要因素持续改善下,港股市场将延续向好态势。一方面,我们认为随着国内稳增长组合拳的持续发力,以及宽松资金环境的维持,信贷、社融同比增速等前瞻金融条件指标仍将维持在高位,高频的经济增长指标也将随之筑底、企稳,从而带动投资者对港股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期改善。另一方面,我们认为美国本轮通胀周期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通胀读数已经连续两个月低于市场预期,随着美元逐步由强走弱,以港股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将有望显著受益。长期看,本基金将持续关注在港股市场独具特色的优势性板块,包括可选消费、医疗保健、高端制造、科技互联网等,呼应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基调,紧扣优质增长主题,努力为持有人创造超额回报。
张峰,赵年珅(007139.OF,富国民裕沪港深精选A):我们认为疫情管控优化的背景下,2023年的中国经济值得期待,随着全球流动性环境改善,我们对2023年的市场不悲观。我们也在积极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不断拓展能力圈,希望能在2023年为投资人找到更多长坡厚雪且估值合理的公司买入持有。
张笑天(005644.OF,广发沪港深行业龙头):未来市场的走势需等待全球通胀继续下行、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以及国内经济稳步复苏的更多明确信号。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经济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平台经济也提出了促经济、稳就业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该表态对港股互联网等行业的估值起到积极作用。管理人认为过去两年内压制港股市场表现的几大因素均有实质或预期上的明显改善,随着时间推移,强预期会逐渐在经济和企业盈利中兑现。在短期反弹后,港股估值仍然位于较低的位置,目前时点港股市场赔率和胜率有比较好的综合性价比。管理人认为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平台经济、可选消费、医*等行业,以及其他对经济高敏感、符合政策支持方向的行业。不确定因素主要在于全球通胀走势、欧美国家经济衰退带来的外需下行风险,以及地缘**因素等。
3.3消费板块
萧楠,王元春(110022.OF,易方达消费行业):防疫措施的优化,短期内对消费行业可能造成一定的冲击,但长期看,压制消费最大的因素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可以期待2023年消费行业迎来一轮复苏,也希望在更长远的未来,消费行业能够迎来新的繁荣。
胡昕炜(000083.OF,汇添富消费行业):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预计2023年消费行业基本面将迎来改善。我们坚信中国的增长潜力,看好中国消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刘彦春(162605.OF,景顺长城鼎益):我们认为股票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不确定性已经显著降低,影响股票定价的最大风险逐步解除,权益市场估值水平将迎来持续修复,近期的估值回升远远没有到位。海外经济景气下降,内需重要性显著提升。防疫、地产政策加快调整有望重新激发经济内生活力。前期居民储蓄快速增加,消费场景恢复有助于消费潜力释放,只要地产稳住,居民风险偏好改善,消费回升将具有爆发力和持续性。平台经济、教育、医疗等领域前期受政策冲击较大,随着各行业整顿到位,政策预期回暖,相关领域有望重新焕发活力。俄乌冲突等因素导致前期大宗商品价格高企,需求疲弱叠加成本高涨,2022年实在是痛苦的一年。危机正在过去,大宗商品价格也将回落到合理水平,成本下降将有助于我国中游和下游企业盈利扩张。海外景气下滑,国内触底回升,我们预期人民币将进入升值周期,中国资产相对吸引力大幅提升,外资回流值得期待。感谢持有人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陪伴。持续三年的疫情阴霾终将散去,资本市场也会重新焕发活力。
王园园(519915.OF,富国消费主题A):本基金一直坚信疫情对国内经济、消费的影响都是暂时的,同时基于消费板块经历了自21年年初以来的调整,很多细分板块估值已拥有较好的性价比,所以在大幅波动下,本基金依然积极寻找及配置具有估值优势及中长期可持续成长的优质消费公司的投资机会。中长期来看,国内消费仍将沿着消费升级、品牌集中度提升等方向持续的发展,本基金将继续保持优选行业、精选个股的操作思路,坚持寻找可持续高质量成长的优质企业,力争分享企业自身成长带来的投资收益。
萧楠(009265.OF,易方达消费精选):当前国内外的需求依然偏弱,但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压制消费的最大因素已经解除,我们进一步提升了组合的仓位。此外,我们还大幅加仓了港股的互联网行业。我们判断2023年国内经济会继续复苏,同时美元走强的趋势开始减弱,这些公司将是最受益的标的。
金梓才(720001.OF,财通价值动量):对于电力板块来说,我们认为,随着燃煤成本和组件成本的改善,板块在2023年业绩趋势向上。伴随着传统火电板块战略价值的提升,作为电网调峰能源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火电灵活性改造已成为运营商获取风光资源指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我们看到火电重启审批,行业步入恢复性成长,政策端也将更加积极的鼓励该行业的良性发展,我们认为电力行业在2023年的锐度有望在某个阶段提升。同步地,我们也在关注其他板块的投资机会,以力求未来给投资者带来较好的回报。我们将持续对其他板块基本面保持研究和跟踪,继续坚持以产业研究为基础,做好行业中观配置轮动,追求投资的前瞻性、可跟踪性和可复制性,在符合产业趋势的正确赛道上,投资较为优秀的公司,并保持密切跟踪,根据公司基本面的动态变化来做持仓的调整,在优质公司上做好大的波段,力争为投资者获取持续的超额回报。
吴越,朱子君(003634.OF,嘉实农业产业A):从投资角度来看,产能去化、猪价反转和盈利兑现仍是生猪养殖板块投资的核心逻辑。而猪价的短期超跌有望跟随大肥出栏抛压的释放及疫后消费复苏的带动而得到逐步修复。此外,国内的生猪养殖产业仍在现代化、规模化提升的黄金期,龙头公司的成长性仍然可期。而经过前期调整,当前生猪养殖板块的估值已在历史低位。考虑到猪价超跌反弹趋势可期、猪价高点及景气时长可能超预期,我们认为当前生猪养殖板块的配置重拾性价比。1)饲料:畜禽饲料销量滞后于价格表现,景气跟随养殖盈利和存栏向上,增速见顶通常滞后猪价顶点约1年的时间。水产饲料对餐饮消费的变化更为敏感,预计明年有望受益于疫后消费复苏。2022年1-11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68亿吨,与2021年基本持平。此外,行业原材料成本上涨,倒逼落后产能出清,龙头有望凭借产业链综合优势,提升份额;2)动保:动保景气和畜禽价格更紧密相关,预估后续增长将提速。长期来看,受益于养殖规模化程度提升以及养宠渗透率提升,动保行业将持续扩容。大单品方面,非洲猪瘟疫苗多路径并行推动研发,取得了一定积极进展,如疫苗成功推出,动保行业将迎来又一重磅单品,打开成长空间。种植与种业:四季度以来,受运输不畅、低库存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价格再度上涨。展望明年,全球粮食的供给修复仍然需要时间的消化、国内低库存的矛盾难以短期解决,叠加政策端仍然强调粮食安全、或在最低收购价等方面给以支持,预计国内粮价仍有望维持高位运行。另外,从三季报来看,受种植收益改善的带动,种子板块的预收款高增、且增速较去年明显抬升,预计2022/23销售季传统种业或出现全面复苏、量利双增可期。我们对粮食种植企业和种子企业维持高业绩预期。生物育种方面,第一批转基因玉米品种或将在2023年获得品种审定证书、在部分区域销售推广,并在23Q2扩大制种范围。预计在明年一季度,转基因品种/性状的定价、转基因品种渗透率的提升速度、相关企业的竞争格*也将逐步明朗。首批获批审定号的性状公司及品种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而获得超预期市占率,为业绩兑现提供更大弹性。长期来看,生物育种对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重大,同时也开拓了种子行业技术升级、进而提价的新领域,预计转基因的商业化有望带动种子行业规模扩张、格*优化。总体来看,虽然猪周期高点已逝,但养殖产业链景气改善仍将持续,四季度进入业绩兑现期;种植产业链景气向好,静待生物育种商业化正式落地。我们在筛选优化养殖板块配置的基础上,加大了种植链和养殖后周期的配置比例。
茅炜,郑诗韵(009704.OF,南方景气驱动A):本轮消费型资产回撤的时间超越了过去正常的经济下行周期的跨度时间,原因在于百年一遇的消费场景损失,尤其是在政策作用下进一步被放大,这也使得我们认为“最差的时候大概率已经过去”。相对而言,我们对于汽车零部件行业仍有较强的“翻石头”的投资兴趣,无论从市值还是从收入规模上,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全球的市场地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李巍(270007.OF,广发大盘成长):为应对疫情冲击,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在陆续出台。预计2023年1至2月,疫情的冲击将有所缓和,3月份或是观察经济复苏情况的关键时点。我们相信疫情终将被战胜,国内经济和A股市场很快将回归正常轨道。海外情况相对平稳。俄乌冲突仍在持续,但对抗的激烈程度有所缓和,其最终走势取决于后续繁杂的谈判和**博弈。欧洲已明确进入经济衰退的阶段,能源价格高企、本土制造业萎缩在短期内难见缓解。除少数与就业相关的指标较为强劲外,美国大部分经济指标已开始明显走弱,美联储近期表态偏鸽,预计2023年美债收益率大概率将下行,但下行幅度有限。日本成为最后一个货币政策转向的发达经济体。在全球滞胀的大环境下,各国政策的可预见性变得更低。受疫情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基本面“弱现实”的特征明显,但在防疫政策优化后,投资者普遍对未来的消费刺激、地产放松、基建加码等政策有较强预期,并逐渐加大对这些方向的配置。二、三季度表现较好的科技、制造等高景气成长行业则明显跑输,但基本面仍保持相对强劲,且经过调整,在估值水平、赔率、交易拥挤度等方面的问题明显缓解,配置吸引力开始显现。总体配置思路上,坚持相对中性、适度分散的原则;交易策略上,保持定力、相机抉择,平衡好顺势而为与适度逆向。
刘洋(003751.OF,万家瑞隆A):展望未来,12月国内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扩大国内需求,稳定经济增长和提振市场信心,预计2023年国内货币政策将维持宽松环境,财政政策相对积极,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维持相对较高水平,房地产有望回归平稳发展。此外,国家卫健委调整了对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的监测方案,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有望减弱,预计2023年经济持续复苏。在经济复苏和货币宽松利好以及A股的底部估值,预计整体市场将迎来较好表现。配置方面,万家瑞隆继续看好生物育种和新能源板块,短期看好生猪养殖板块和受益于经济复苏的标的:1)生物育种板块。玉米转基因商业化政策顺利推进,2023年有望开启商业化种植,在供需矛盾下四季度玉米种子继续提价,行业整体基本面向好。2)新能源板块中风电等中长期景气向上,股价大幅回调后,高估值得以消化。3)生猪养殖板块个股头均市值已在历史低位,近期猪价大幅下跌,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去产能周期。4)部分疫后复苏板块估值较低且受益于2023年稳增长政策和防疫政策调整。
黄文倩(010020.OF,华夏线上经济主题精选):虽然疫情管控放开对短期居民活动和经济活动有压制,但熬过黎明前的黑暗,未来一年经济供需两端的复苏动力强劲,我们认为经济和消费最艰难的时间很快会过去。本基金精选线上消费品、互联网、ToB行业信息化三大赛道,目前重点持仓方向包括线上消费品(高端白酒,小家电,大家电,家具)、互联网(社交、短视频)、ToB医疗信息化、信息安全和云计算等行业。
阳琨,季新星(005450.OF,华夏稳盛):从12月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来看,政策释放了诸多积极信号,财政货币政策呈现总量扩张,结构优化的思路。对于房地产市场,也转向为鼓励合理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为主的需求刺激政策。对于消费板块而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另外对民营企业的态度也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明确了对民营经济的支持。2023年,我们认为尽管外需仍有衰退风险,但在国内各项政策的刺激下,整体经济仍有望稳健向上,迎来后疫情时代的复苏模式。报告期内,我们继续坚持自下而上的选股方式,投资于价值创造空间确定、盈利模式清晰、竞争格*良好的公司。行业配置变化不大,相对均衡,未来将适当提升个股集中度。
黄文倩(011282.OF,华夏消费龙头A):2022年四季度,国内疫情管控出现转折,11月初***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12月初***进一步出台疫情防控“新十条”,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另外,11月地产公司增信融资政策出台,再融资放开,缓解了地产行业风险。短期由于疫情扩散导致居民生活和经济活动暂时受压,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但社融与M2增速剪刀差“倒挂”幅度仍在扩大,“货币宽、信用紧”和“政策松,需求弱”的情况持续,待2-3个月疫情短期阵痛后,有望看到需求和社融回升。虽然疫情管控放开对短期居民活动和经济活动有压制,但熬过黎明前的黑暗,未来一年经济供需两端的复苏动力强劲,我们认为经济和消费最艰难的时间很快会过去。
薄官辉,王浩(011817.OF,银华阿尔法):展望2023年第一季度的市场,是对宏观经济和市场充满期待的时期。第一,宏观政策持续支持。国家政策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产业强大是经济增长和股市走强的基础。中央经济工作要求2023年“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第二,产业支持政策不断发力。需求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表明扩大内需将是2023年经济工作主基调。地产政策方面,未来地产需求侧的政策可期,地产销售的恢复有助于信贷扩张和经济的恢复。第三,较弱的经济数据客观上需要政策不断发力。在经济数据有效好转前,政策全面持续发力值得期待。经济数据可能的全面好转带来较多的投资机会,消费和制造都存在诸多可投资的机会。消费方面核心的逻辑是人员出行自由度提升,场景的恢复,有助于各种商品消费恢复甚至重新回到增长通道,我们还坚持上个季度的观点,物质消费转向服务消费的这种结构性变化也是未来关注消费升级方向,包括但不限于餐饮、医疗、美容、出行、娱乐及其相关产业链等等。制造业中的智能化、新能源化是关注的主要领域。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发电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越来越快,能源来源革新及电动化再次加深的产业趋势下,和这些产业相关的投资机会也越来越多。光伏、风能和锂电池产业链我国在全球已经取得比较优势。特别是经过2022年行业内公司估值的调整后,这些板块也具有不错的投资性价。当然也要做一个风险提示,因为市场基础的数据还是比较弱,市场在前期也有了一定的反弹,如果经济数据恢复不达预期,有可能引起股价的震荡。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结构性机会,投资的使命也是抓住这种结构性的机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的中国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对未来满怀信心,相信坚持“跟随产业趋势,贯彻产品主义,投资优势公司”的底层逻辑,为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而努力。
谭丽(001044.OF,嘉实新消费):短期经济环境仍然较为低迷,全部A股以及消费股的四季度整体盈利仍将承压,且可能进一步延续到明年1季度,但我们看到国内各种经济政策在逐步出台。我们认为国内基本面在疫情防控优化与地产支持等政策不断加码下有望逐步企稳、海外核心通胀已现见顶迹象、外部流动性和人民币汇率压力已在筑顶,均有助于风险偏好与经济预期修复。随着疫情阶段性过去,人民的生活回归正常,我们相信服务类消费会迎来较为明显的复苏,市场对这类资产改善的预期也走在了基本面之前,股价在2022年全年已经有所表现。我们认为,整体消费复苏的程度还是和经济复苏程度最为相关,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都将影响消费意愿,另外我们认为住房是最大的消费,随着房地产调控回归正常,我们相信地产的需求改善将对消费是很大的带动,这可能是最大体量的消费复苏,对产业链的带动效应较强,家电、家居建材等都将受益于房地产销售的改善。市场始终对于消费股的远期有着乐观的预期和充足的信心,并没有因为基本面的低迷而错杀严重,过去两年的下跌更多是在消化2019-2020年漂亮50行情导致的估值泡沫,鉴于消费整体估值水平吸引力一般,极度低估的机会不多,我们需要在合理或者略高的估值水平上进行个股的挑选,就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基本面,更加谨慎的进行选择,所以我们仍然保持适度的仓位水平,在大消费内部做较为均衡的配置,各子行业都有所涉及,比如家电、轻工、服装、航空、食品、白酒、医*、零售等,泛消费领域的个股较多,还是有较大的积极选股的空间。
黄文倩(001927.OF,华夏消费升级A):虽然疫情管控放开对短期居民活动和经济活动有压制,但熬过黎明前的黑暗,未来一年经济供需两端的复苏动力强劲,我们认为经济和消费最艰难的时间很快会过去。
李宜璇,杨腾(005235.OF,银华食品饮料A):展望2023年一季度我们认为,伴随疫情防控策略的迭代转换,经济和市场的核心逻辑也相应有所转变。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逻辑则更多体现为需求的缓慢复苏与供给的重新梳理。劳动参与率、二次疫情、病毒变异等指标成为重要的边际影响指标,我们对市场理解角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在四季度中,伴随防控策略的转变与消费复苏的预期提升,食品饮料行业的估值有所修复。伴随未来消费的经济周期恢复与消费的实际复苏,行业仍将持续存在机会。
邹运(011186.OF,信澳至诚精选A):展望2023年,前期制约因素都出现大幅改善,随着**换届完成,政策执行开始发力,防疫政策已经大幅改善,地产方面供给侧、需求侧政策都在不断推进,PSL和政策性银行金融工具到位,项目资本金紧张得到缓解,出口在23年成为拖累项,内需成为23年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抓手。23年我们的工作重心依然放在内需为主的行业和公司上。内需领域,我们看好食品饮料、金融、旅游、零售、连锁、物流、广告传媒、医疗、其他品牌消费等等。站在四季度末来看,一批优质商业模式的公司都呈现出极好的性价比,基金整体维持以往的投资策略,重仓持有相对性价比合适的拥有优秀商业模式的中国“好生意”,聚焦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和传统行业中的隐形冠军。
戴杰(009564.OF,汇安消费龙头A):2022年四季度,国家优化了疫情防控政策,明显扭转了市场对消费基本面的悲观预期,消费板块估值迎来了一轮明显修复。虽然短期来看,消费行业基本面可能还会受到疫情拖累,但参考海外经验,疫情虽然会有反复,但总体对消费场景的影响是逐渐趋弱的,得益于中期不确定性的显著下降,市场可能不会对短期基本面承压过度反应,我们认为消费板块有望继续震荡上行。展望中期来看,我们这一轮受益于疫情防控放松的消费复苏,同时伴随着国家大力提振经济的预期,有望形成消费场景和消费意愿的双击,而海外疫情放开的同时,宏观经济因为美联储大幅加息而逐渐走弱,因此中国这一轮消费板块复苏的弹性是值得期待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消费板块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动态市盈率仍然处于30倍左右的水平,从其商业模式和未来增长的预期来看,这个估值是具备较高安全边际的。从趋势、弹性和安全边际多个维度来看,消费板块有望迎来难得的投资机遇期。
3.4周期板块
李瑞(400015.OF,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东方新能源汽车这个产品而言,主要投资于与汽车产业发展相关的投资机会,电动化、智能化等是中长期产业发展趋势,产业自身的总量周期和产品周期是周期性变量,综合以上周期与趋势,我们致力于把握产业发展的规律,寻找行业中的优质公司。就汽车电动化而言,去年底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新技术方向。就产业自身演变看,技术变革带来的细分渗透率提升,4680、麒麟电池(CTP)、钠电池、新型正极磷酸锰铁锂、一体压铸、碳纳米管、中镍高电压、新型锂盐、复合集流体等,这些环节从0到1的变化,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上市公司盈利和估值的双击。就汽车智能化而言,爆发性较好的整车以及配套供应链,比如激光雷达、光学器件、域控制器、SOC芯片、声学、空气悬挂、线控底盘、一体压铸等是我们关注的方向。就产品周期而言,不同细分行业、公司和产品的发展阶段都不尽相同,这也是我们重要的关注点。
郑泽鸿(003834.OF,华夏能源革新A):站在目前的位置,长期来看,新能源行业未来依然十分美好,无论从发电端的清洁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还是从用电端的智能电动车的渗透率提升,都有着非常大的空间,因此,长周期我们对新能源行业的投资收益率依然充满信心。中短期来看,虽然以周期成长的视角,很多环节的价格下跌还在过程中,但我们也看到了新能源整体估值到了相对较低的位置,从价值角度估值已经有吸引力。
杨宗昌(002910.OF,易方达供给改革):我们对经济复苏充满信心,但需要注意到,经济修复的路径仍然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股票一定程度反应了经济修复预期的背景下,经济修复的实际路径可能成为阶段性影响股价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继续关注投资标的的估值水平,审慎评估投资标的在谨慎乐观的情境假设下的风险收益特征,精选个股进行配置。四季度,本基金仓位保持基本稳定,对个股持仓按照上述策略进行了调整。基金将不断优化持仓结构,力争构建风险调整后收益更优的投资组合。
韩创(001300.OF,大成睿景A):2022年四季度,国内疫情防控和房地产调控政策都出现了大的调整,在此背景下,经济复苏的预期快速升温,资本市场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我们看好经济复苏的力度和持续性,基金在这方面做出了相关布*。
李博,曾国富(012079.OF,信澳新能源精选):对于23年,我预计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快速消退,汽车消费将获得恢复性增长。从最近的购置税政策与各部委的发言中我们推测,今年**在汽车消费结构上将更注重对新能源车的支持。而新能源车更加激烈的价格战将点燃需求,对上游碳酸锂价格产生支撑,并使燃油车份额加速萎缩。今年我预计国产头部新能源整车企业在技术、颜值、服务与性价比上进一步拉大对合资企业的领先幅度,获得更好的国内市场份额,并加速整车出海的进度。同时考虑到需求全年逐季度环比向上而供给释放困难重重,看好上游锂资源在上半年开启新一轮价格向上的周期。
施成(001704.OF,国投瑞银进宝):随着疫情管控进入常态化,人员流动逐步正常,我们预计2023年经济将逐步向好。经济的发展是价值搭台而成长唱戏,在增长的大背景下,我们看好成长的表现。海外来看,欧洲继续受到俄乌战争等影响,能源通胀高企,整体经济前景平淡,全球经济亮点有限。我们预计2023年海外机会也偏有限。虽然有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但成长行业的增长依然快速。从2023年来看,不少制造业将走过其产能过剩的节点,对于未来展望,盈利能力不再下滑,具备投资价值。上游资源品具备资源属性,由于其长期供应的速度限制,会长期具备高盈利能力。这是我们认为具备投资价值的两个环节。具体行业来看,设备制造业方面,由于总量受到一定制约,市场更关注各种新技术。但不少新技术的兑现度是存疑的,2022年对于新技术的演绎到了一个比较充分的位置,因此我们将寻找其中可以产业化的环节进行投资。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认为2023年的销量会明显超过目前市场预期。从中国和欧洲来看,芯片、线束等环节的制约得到缓解,汽车产量会提升。以特斯拉、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在新产能投放后有进一步降价抢占市场的动力。目前燃油车的单位盈利已经较低,外资产商对于利润看重,后续有可能会有稳价保盈利的举动,因此新能源汽车的替代逻辑顺利。我们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很可能在渗透率到80%之前,都不会有明显的阻碍。目前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的估值在历史低位,我们看好整体行业表现。新能源发电行业,硅料价格处于下行通道在四季度开始降价。我们看好光伏行业在2023年有较快增长,但由于市场对于放量的预期较为一致,同时对于单位盈利能力的期望较高,整体产业链投资性价比并没有特别高。我们选择其中新技术、低渗透率产品进行投资。TMT行业我们看好智能汽车。汽车行业的产能充分释放,使得2023年竞争将会很激烈。而作为规模经济的行业,头部企业可能会迅速拉大和尾部企业的差距,2023年很可能是两极分化剧烈的年份。车企从分化中走出的胜者,未来有可能继续走向全球,我们会仔细观察其投资机会。以新能源、半导体为代表的成长行业,在经历了2022年的杀估值以后,整体市场情绪和预期处于低点,我们看好2023年能够兑现成长行业的行情。
董辰(003175.OF,华泰柏瑞多策略A):展望后市,随着积极政策的落地,受益于场景恢复的消费和经济复苏的制造、周期类板块可能景气提升。自主可控和安全仍是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之一。另一方面,海外衰退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趋松仍可能为黄金板块提供有利环境。基金将继续在公司质量、景气度和成长空间三个维度精选个股,尽力控制回撤,努力获取超额收益。
肖觅(003298.OF,嘉实物流产业A):我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仍然不变,我们坚信中国人民极强的适应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相关行业的相关主体会主动采取行动去改变现在的不利状况,权益投资者会看到非线性的正向改变,所以,在面向未来的视角下,对权益市场也没有必要继续悲观。展望2023年,还会有的正面变化来自于什么地方消费复苏是比较容易看到、最具确定性会出现正面复苏的板块。但其中不同子行业我们觉得前景和机会的程度是不同的,出行链看总量不一定能恢复到疫情前,疫情确实是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餐饮链有可能会看到更快的复苏,除了市场已经关注到的餐饮业本身外,我们觉得更值得关注的反而应该是估值相对合理的食品饮料板块,尤其是其中可选的部分;地产链、汽车链的基本面快速修复的概率也很大,但需要额外考虑总量的问题,如果总量在快速恢复后仍然是收缩的,是否能避免总量层面的过剩加剧;而新兴消费,包括新兴场景消费和新兴品牌消费,是一直会有机会,需要持续挖掘的子版块。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有确定性的板块是工业服务业,在制造业景气仍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一定会倒逼各个市场参与者不断提升产业链运营效率,以实现更低的成本或者交付更好的客户体验。如何提升运营效率分工专业化是屡试不爽的工具,算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论。这一块涉及到的领域众多,在我们比较熟悉的领域中,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企业数字孪生应该是两个相对比较确定的方向。其他比较确定的线索包括大安全、国企改革、职业教育等,此处不再详细展开。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的仍然是还有没有一些可能出现非线性变化的地方第一个领域可能在房地产。此前提到房地产已经解决了开发商主体的生存问题,伴随着一轮估值的修复,目前从绝对价值来看仍然有一定赔率,但这种赔率的实现需要真正基本面的改善:销售能够恢复。销售究竟能不能恢复关于需求,尤其是这种总量级别的的问题,总是很难在事先有准确的判断,但换个视角,经济增长的压力和财政的压力,在地方**的级别是相当大的,而要缓解这两个压力,地产是地方**的必答题,那么除了已经有的供给端的政策,需求端的政策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会持续出现,甚至不排除中央层面也给出一些支持政策的可能性,直到销售恢复,拉动相关产业和财政收入回到可持续的水平。在这个视角下,销售恢复这件事虽然无法准确预判,但至少可以给出一个逻辑链条,可以期待在这一点上出现一些非线性变化。另外一个可能出现非线性变化的点可能是能源板块,对大多数传统能源来说,资本开支不足和各种因素带来的全球性的摩擦成本导致的供需最紧张的阶段基本已经过去了,在2023年上半年可能会迎来相对较宽松的时期,但在更长的维度可能会仍然维持偏紧状态,那么至少在2023年,能源价格、甚至是全球的通胀压力可能都会迎来一次非线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对市场有比较大的影响。站在2023年年初的时间点去看,市场应该说接近回到了相对正常的状态,低波动权益投资的方法论可以以相对正常的节奏去运作,我们希望能在尽可能获得权益资产平均回报的情况下,把波动率降下来,提升持有人的持有体验。
林英睿(270001.OF,广发聚富):展望2023年,组合很难再度获得类似方向判断上的超额收益,大家观点的不同可能主要体现在节奏和力度上。因此我们提醒持有人在未来要降低对超额收益的期待。但在负债端流动性允许的情况下,持有人应该对权益市场更为积极,对未来两年的预期收益率保持乐观。
邓彬彬(010587.OF,鹏扬先进制造A):港股整体在超跌之后带来了系统性的重估。当前权益的长期配置性价比仍明显高于债券,预计2023年上半年权益市场指数震荡偏强,我们对明年上半年权益市场持较为乐观态度。从政策面分析:第一,防疫政策放松,从城市地铁的客运量看,疫情恢复的速度超预期;第二,稳增长政策带来企业盈利改善,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房地产、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等,预计相关政策将陆续出台,预计春节后经济开始逐步企稳;第三,海外通胀和衰退,美国加息要逐步观察。预计最坏的时间已逐步过去。考虑到2022年权益市场整体估值收缩厉害,预计2023年市场机会较多。先进制造领域,我们重点看好光伏,储能,海风和新能源汽车优质公司,同时我们也积极关注互联网,自主可控和军工的机会。具体来说,1)新能源板块:重点看好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和海风。第一,新能源车,看好高镍三元材料、电池材料优质公司和上游资源。目前,相关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展望未来,中国、美国和欧洲的新能源车销量都会不错,预计从2023年2月份开始国内销量开始增加,悲观预期开始扭转。第二,光伏和储能,看好组件、大型储能和绿电运营公司。硅料进入中期逆转趋势,盈利会向组件和运营转移,部分起量的辅材或将表现不错。预计大储进入商业模式兑现的一年,长期增长空间足够。第三,海风,预计2023年2季度风电开始反转,海风是风电最好的环节。2)互联网:积极关注港股互联网龙头公司。3)自主可控:主要关注军工和信创的优质公司。
3.5医*板块
葛兰(003095.OF,中欧医疗健康A):我们仍坚持以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为投资导向。我们仍严格按照我们的投资框架进行个股选择,在长期看好的核心创新*、创新器械,创新产业链,医疗服务、消费性医疗以及在疫情扰动背景下业绩兑现度较高的公司等方向进行了着重布*。医*行业仍保持了较强的韧性,我们认为优秀公司的长期增长驱动因素并未出现重大变化。展望23年1季度,随着疫情对于行业的扰动逐步减弱,相关公司将会回到长期增长的趋势中。医*行业的长期增长逻辑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创新依然是行业成长的最为重要的驱动力。经过多年的洗礼,国内创新企业整体研发管线布*更加理性,资源向差异化方向倾斜,甚至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品种诞生,国内多家企业将不同阶段创新*的部分权益授权给海外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企业创新的价值。目前,依然有大量临床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创新*及器械都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与此同时,国内的创新*服务企业也逐步形成了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部分细分领域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此外,我们认为相关服务商的竞争力更多的体现在平台的技术和管理能力,龙头企业的市占率大概率仍将持续提升,保持其较高的景气度。此外,伴随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及认知水平快速提升,医疗服务以及消费性医疗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且未得到充分满足,未来空间依然巨大,这些公司的价值终将有公允的市值体现。整体而言,短期市场波动难以避免,但中长期而言,我们继续看好医*生物板块的配置价值,我们也将继续努力为持有人创造长期投资回报。
赵蓓(001717.OF,工银瑞信前沿医疗A):目前我们仍认为品牌OTC企业拥有较好的估值性价比。我们认为2023年医*消费需求在正常就医场景恢复正常以及异地就医恢复的情况下,整体行业会呈现较好的复苏态势,我们看好相关的消费医疗/严肃医疗等需求。创新*及产业链在经历了充分的调整后,估值性价比突出。创新*政策的调整是一场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利好龙头创新*企,另外明年会进入中国创新*企出海的高潮,也看好相关企业的投资机会。半导体在经历了2022年的调整后,我们认为23年上半年将迎来周期底部的触底回升,我们看好其中国产渗透率提升空间大的细分领域及个股。我们的投资策略是选择顺应产业发展方向的细分领域,通过自上而下判断与自下而上选股相结合的策略,坚持深入研究、长期持股。
万民远(000727.OF,融通健康产业A):目前医*板块中以CXO为代表的景气赛道股估值大幅调整,同时交易拥挤度大幅缓解,板块风险释放充分,且产业长期成长逻辑并未破坏,估值匹配的优质医*股迎来真正价值投资机会。2023年医*板块在基本面改善和政策边际改善双重驱动下,有望迎来估值提升,乐观看待板块中长期前景,万亿市场的医*板块细分领域众多,不缺结构性机会。本基金投资风格上坚持“守正出奇,逆向投资”,在好的贝塔里找阿尔法,用绝对收益的理念做相对收益。即注重个股的估值安全边际,通过集中个股、分散细分领域,同时放弃估值泡沫的收益来控制组合的回撤风险。近期医*板块持续下跌,优质个股估值已有较高安全边际,已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同时重点把握拐点型公司戴维斯双击机会,挖掘隐形龙头价值发现的机会。个股选择则坚持“逆向思维,人多的地方不去”原则,在企业经营阶段性低点布*,组合构建遵循产业趋势优先,成长与估值匹配,不追逐短期热点,提前预判,做孤独的“拐点型”价值发现者。本基金按照基金合同规定要求,精选赛道及成长性较好且估值相对较低的个股进行重点配置,减配医保控费受损较大的相关标的,中线持股的心态从容守候,用时间换空间,并适时调整组合结构。目前基金重点布*创新*及其产业链(受益于未来用*结构优化)、高端器械(受益于进口替代)、零售*店(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及处方外流)、类消费(受益于消费复苏)及原料*(受益于成本下降及需求)等资产。
池陈森(010709.OF,安信医*健康A):我们认为医*板块的反弹将能够持续。站在当前时点,我们比较看好2023年医*板块的表现。一方面医*板块的估值和全市场基金医*配置依然处在历史底部区域。另一方面,我们对2023年医*的成长充满期待,在疫后复苏和新冠诊疗新增需求双重叠加下,医*能够回到比较快的成长轨道。在中期维度,我们依然看好医*制造升级方向;短期维度,疫后复苏和新冠诊疗的需求增加是值得关注的。目前整体在医疗器械、CXO、*店、中*、特色原料*等板块配置较多。展望2023年一季度,我们依然会坚持较为均衡的配置,从估值和成长性的性价比角度出发,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标的。长期依旧看好医*板块中制造升级、创新升级和消费升级三个方向,同时我们认为2023会是景气度变化比较大的一年,我们也会根据行业的变化,积极去把握中短期的机会。在下一阶段投资中,我们会坚持在好赛道中用深度研究寻找阿尔法的理念,寻找投资机会。
郑磊(470006.OF,汇添富医*保健A):市场的核心矛盾仍然是疫情走向,全国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改变了市场对经济的预期以及提升了整体的风险偏好。医*表现相对比较积极,一方面,疫情放开导致短期市场对新冠治疗相关*物的需求呈现了爆发,中*为代表的短期投资机会较为明显;另一方面,市场对疫情后复苏预期提升,医疗服务等消费相关的行业也有所表现。随着疫情防控的转向,我们看好医*在疫情后时代下的三条主线:复苏、安全、创新,其中我们主要加强配置了复苏逻辑下的医疗服务板块,此外也增持了创新*,我们看好国内创新*进入全球化兑现的新的投资阶段。
杨桢霄(110023.OF,易方达医疗保健):随着医*政策边际企稳以及疫情影响逐步减弱,有新产品周期的公司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较好的增长,因此增加了部分从仿制*转型创新*的传统*企的配置。
楼慧源(004075.OF,交银医*创新A):展望2023年一季度,行业总体向上,政策稳定预期逐步形成,疫后修复将是主线,其中包括医院就诊场景的恢复,医美眼科牙科等可选医疗消费的弹性,以及国产替代的加速。基于海外经济衰退的不确定性,医*出口行业我们将精选业绩确定性高的个股。
赵伟(005176.OF,富国精准医疗):展望23年,我们觉得目前自身的投资逻辑和选股方向相对比较清晰,从疫情走出,到后疫情复苏的板块中来,投资方向上以创新*,医疗服务为主要投资板块,减持和疫情相关度比较高的个股。从中期判断,我们认为从海外市场结合我们自身的情况来看,是个弱复苏趋势,选股上我们希望能选择业绩恢复能力强的,且自身有行业alpha的个股来进行配置。但我们会特别重视疫情的变化,是否还有新的突变产生,虽然从选股上偏向后疫情,但病毒仍然是扰动市场的因素,而且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刘江(001417.OF,汇添富医疗服务A):本报告期,我们认为是A股医*长期成长的新起点。我们本季度的持仓调整,一个重要方向即是着眼于长期的未来,增持国内运营稳健、护城河高、有较好成长能力的国内制*公司,长期超跌的医*公司是首选,希望能捕捉到逆境反转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对中国医*创新出海也相对较为乐观,认为医疗器械、创新*已经上市的公司中,已经出现能够攻克高技术门槛、拥有全球竞争能力和全球市场开拓能力的公司。无论是欧美法规成熟市场,还是一带一路的相关亚非拉国家,医疗的海外市场较为广阔。高技术壁垒,加上海外市场的开拓,是破除国内产业高度内卷、高度恶性竞争的主要方式。我们认为这类公司具有广阔的成长机会,也在本季度做了重点持仓增持。
谭冬寒(006002.OF,工银瑞信医*健康A):疫情负面影响可能在2023年一季度结束,消费场景随后开始恢复,随着地产扶持和消费促进的政策逐步发力,预计盈利底可能在2023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出现。海外来看,美联储加息最剧烈阶段或已经过去,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而美国经济有衰退风险的可能性较大,中国权益市场的相对优势可能会更加凸显。
王峥娇(000452.OF,南方医*保健A):总体来说,我们看好2023年A股市场表现,其中医*板块行情预计至少不会大幅跑输市场整体。行情特征上考虑到医*板块整体相对全市场的超额收益机会目前并不明确,预计以个股行情为主,上半年预计低估值个股表现相对较好,下半年聚焦高成长。子行业配置上:1)医疗器械和耗材是明确会受益于贴息贷款政策的,有业绩超预期的可能性;2)*店是显著受益于防疫政策放松的子行业,且业绩可持续性相对较强,年底调整后当前位置估值基本合理,继续看好业绩有望超预期的个股;3)消费医疗产品或服务,可能市场预期的防疫放松带来基本面业绩恢复会有波动(大面积感染是否会导致正常医疗资源挤兑,影响非新冠诊疗的供给),但一旦市场对恢复远景形成共识,短期的业绩波动未必会对股价造成杀伤性影响;4)CXO,虽然暂时没有看到景气度恢复的明确信号,但估值便宜,看好其中自身经营周期优于板块整体的个股。5)制*。看好有持续创新研发能力的*企。
王大鹏(002708.OF,大摩健康产业A):美国经济2023年进入衰退的可能性较大,美联储加息步伐将放缓,在外需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预计国内政策会进一步发力。明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预计投资增速会上行,经济大概率触底回升。随着社会秩序回归常态,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会逐渐回升,疫情期间积累的储蓄有望重新流向消费,进一步扩大内需。另一方面,目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经济复苏预期有望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外资也可能重新流入。我们看好2023年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我们看好医*板块2023年的表现。我们认为医*行业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积累,所面对的内外部因素有望不断好转。内部看,医保资金运行健康良好,结余率不断提升,支持创新*械的大方向不变,集采预期充分且较为稳定;疫情政策优化后,医*板块有望迎来全面的复苏。外部看,美国加息逐步进入后期,对成长及创新*板块的估值压制有望逐步缓解。具体方向上,我们看好2023年医*的全面复苏行情,看好消费医疗复苏、院内复苏以及科研复苏、HPV疫苗等方向,预计其主线可贯穿全年。看好CXO领域,相关公司订单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创新*一级投融资随着经济的复苏有望触底回升,*明生物无锡及上海工厂均已被移除出UVL清单等有利于提振CXO估值。看好创新*械等领域,创新是医*的永恒主题,经过近2年的产业调整,预计行业重复研发、效率低下等现象大为改善,研发含金量大为提升,行业发展更加健康,2023年重点品种的研发进度、商业化进度及国际化值得期待。
曲扬,范洁(005453.OF,前海开源医疗健康A):本基金看好医*行业的长期发展机会,重点配置了医*不同细分领域的龙头股,同时本基金淡化整体仓位择时,主要通过调整内部持仓结构以优化产品表现,我们认为医*行业在经历接近两年的调整期后无论是市场预期、基本面还是资金结构方面都处于长期的底部区间,医*行业的长期配置价值已经开始凸显,部分子行业开始逐步进入上行周期,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本基金同时将加强对和医*行业联系较紧密的外部宏观因素的跟踪和前瞻判断,进一步把握产业周期运行规律,力争获得持续稳定的超额回报。
金笑非(001230.OF,鹏华医*科技):国庆后,我们认为市场已经进入底部区域,特别是医*板块,我们认为新的向上周期有望开启。于是我们开始加大调仓的力度,将组合中的养殖,地产,交运等周期资产逐步兑现,转向医*板块内部,目前调仓基本完成,我们有信心在23年为持有人获取好的收益。我们看好的方向主要在医*板块的创新*方向,我们认为医*23年可能是大年,其中弹性较大的方向以创新*,中*等医保政策支持的板块为主。
郝淼(000711.OF,嘉实医疗保健):对于医*研发生产外包(CXO)、科研服务等板块,我们认为估值已较为便宜,从中长期角度我们选择优质龙头企业持有。我们将继续精选个股,特别是自下而上筛选部分优质公司进行投资。
蒋秀蕾(161616.OF,融通医疗保健行业A):基金按照基金合同的要求,根据市场形势及时调整持仓结构,重点看好医疗健康板块内部高景气度子行业龙头公司的投资机会,长期看好带量采购政策给行业带来的集中度提升以及创新*全球化方向的发展趋势,长期看好消费升级渗透率提升的疫苗、CXO、受政策鼓励的中*、医疗设备等高景气度子行业,阶段性参与医疗新基建的投资机会。二十大报告显示出中*行业未来存在巨大的产业提升空间,中医*创新将会整体提升国内中*行业上市公司的估值,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的改变虽然短期内造成了疫情的大幅扩散,但对于特效*、中*抗疫、*店等医疗健康防疫赛道有巨大的产业空间,基金都会基于景气度的逻辑分别进行中长期投资。基金目标为布*医疗健康产业内顺应政策形势发展的高景气度赛道的核心资产,核心投资策略为“白马+成长”,聚焦2023年及未来能具备超越行业成长的板块和个股。
孙笑悦(000220.OF,富国医疗保健行业A):展望2023年,我们觉得目前自身的投资逻辑和选股方向相对比较清晰,从疫情走出,到后疫情复苏的板块中来,投资方向上以创新*,医疗服务为主要投资板块,减持和疫情相关度比较高的个股。从中期判断,我们认为从海外市场结合我们自身的情况来看,是个弱复苏趋势,选股上我们希望能选择业绩恢复能力强的,且自身有行业alpha的个股来进行配置。但我们会特别重视疫情的变化,是否还有新的突变产生,虽然从选股上偏向后疫情,但病毒仍然是扰动市场的因素,而且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张韡(011826.OF,汇添富健康生活一年持有A):随着疫情放开的大背景,我们认为医*板块2023年是复苏主线,机会比2022年多。我们仓位重点布*在以下看好的方向:1)CXO:依旧是医*行业景气度最高的细分领域之一,全球研发外包产能往中国转移,国内biotech创新*研发大潮刚刚开始,新冠小分子*的研发凸显小分子生产外包行业全球竞争力。2)医疗服务:长期来看,最有望积累护城河,壁垒最高的细分领域。但对公司管理层经营管理能力要求也极高。医保*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引导行业回归本质,服务公司也会出现分化,精选核心竞争力强的公司布*。3)医疗消费品:医疗的壁垒,消费的需求,价格自主,空间巨大。4)*品板块:除了创新*biotech我们非常看好之外;18年开始的集采让*品板块被低配,随着*品集采进入尾声,部分企业业务结构调整完成,未来几年经营趋势向上。
3.6中游制造
邢军亮(002190.OF,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A):往后看,阶段性市场仍将以震荡整固为主。结构上,新时代、新形势下,政策正越来越成为决定配置方向的核心变量。从过去几年的市场经验看,政策的效果更加立竿见影,多数行业走势与政策指引高度相关。当前“二十大”已明确方向,科技科创仍是主线,并有望从以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为代表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向明年以及未来数年重点发展的信创、生物医*、基础软硬件、数字经济等领域扩散。对新能源板块不必过度担忧,其上行趋势并未结束。首先,随着近期市场震荡与风格发散,新能源板块拥挤度已从高位有所回落,风险已在释放;其次,美债利率顶部震荡,同时国内货币环境宽松未止,宏观流动性对新能源板块仍有支撑;第三,新能源板块强者恒强,仍是景气的方向。而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板块作为国内产业升级、弯道超车的重点方向,以及国际**经济格*冲突加剧背景下,维护能源安全“底线思维”的重中之重,仍将是未来数年市场最核心的配置方向之一。综上,我们仓位配置方面,通过仓位调整减弱了市场风格的风险,仓位结构依旧聚焦在高端制造方向。“碳中和”势在必行,能源行业是突破口。发电及供热是我国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约占到总排放量的一半,能源电力行业控排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从能源变革角度来看,风光是未来电力生产侧主力军,逐步迈向存量替代阶段;电网侧方面,碳中和转型支撑,助力能源结构转型;用电侧方面,车辆全面电动化,推进碳中和。
何崇恺(001475.OF,易方达国防军工A):我们相信2023年军工板块业绩仍然将保持稳健中高速的增长。中美博弈是未来5-10年全球经济**格*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军事领域的强大程度也是大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我们看好未来5年军工板块的超额收益表现。在军工板块内部,我们看好:(1)受益于自主可控、信息化提速的军用电子板块;(2)受益于军用飞机放量的飞机、发动机产业链;(3)导弹产业链;(4)先进军用材料板块;(5)受益于股权激励加速落地的国企改革板块。中美军事力量当下的差距依旧十分巨大,未来5-10年依旧是中国军工行业的黄金追赶期。未来我们将持续聚焦军工板块受益于国防武器升级放量、治理结构优异的上市公司,力争为持有人创造收益。
崔宸龙(000689.OF,前海开源新经济A):整个人类社会目前处于能源革命的重大转折点上,光伏和锂电池作为能源革命的生产端和应用端的代表,在此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因此我们坚定看好围绕人类社会能源革命这一核心主线的投资机遇。通过深入研究具体细分领域和标的情况,结合在这个大趋势下的最新科技进展,我们主要投资了具有较好投资前景的标的和细分行业,力争通过优选标的来紧跟历史发展趋势。同时我们也会定期自下而上寻找具有明显投资机会的个股进行布*,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短期波动。新能源运营商开始其商业模式的改善,中长期增长的确定性较高,相对于制造端,其渗透率更低、经营稳定性强、未来的发展空间大,我们会关注新能源运营企业的中长期投资机会。美国目前的通胀压力已经有缓解的迹象,如果通胀拐点得到确认,我们将会看到本轮美联储加息的顶部。这对于资本市场的估值压力有很大的缓解,尤其是成长股的估值。同时我们看到包括光伏、锂电池、绿电运营商等新能源行业的基本面依然优异:光伏逐步摆脱了上游硅料的产能瓶颈限制,硅料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供给量实现快速增长,在未来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硅料供给预计将会保持充裕,这对于光伏的生产量有极大的帮助。行业将会迎来出货量的快速增长,在各种新技术的加持下,光伏发电效率将会快速提升,整个社会的绿电转型进程将会更加顺利。锂电池方面,虽然市场依然担忧2023年国内的销量增速,但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车企加速拥抱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选择更多。新能源车相对于传统燃油车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储能市场将会继续保持爆发态势,国内和海外的大型储能将会爆发增长,欧美等海外国家的户用储能大概率保持高速增长,这些应用都会保持对于锂电池需求的增长。绿电运营商受益于上述的光伏和锂电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对于电站的投资成本会逐步下降,回报率进入上行周期。预计上述三个主要看好的方向将会在2023年继续保持盈利增长,行业规模快速扩大。
郑晓曦,邹承原(004224.OF,南方军工改革A):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的中期之年,同时距离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仅剩下4年时间。延续一贯的风格,根据中长期产业发展脉络,持续投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工优质标的。包括:战略威慑力量、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无人智能作战力量、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侦察预警/联合打击/战场支撑/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实战化军事训练等重点方向。
刘格菘,吴远怡(002939.OF,广发创新升级):我们对2023年的市场表现持乐观态度,疫情对市场的扰动影响逐渐减弱,生活回归正常化,居民出行、企业生产都会逐渐回归到正常状态,预计2023年的经济增速与2022年相比也会出现明显提升。高端制造业资产经历一年的下跌,估值已经回到历史较低百分位,随着生产、生活的正常化,制造业资产的表现也值得期待。我们对本产品持仓比例最重的光伏、储能方向相对乐观。2022年底,光伏上游硅料价格明显下跌,产业链价格的下行,使得国内装机需求可能会重回高增速区间,海外需求预计会依然保持较高成长。
何崇恺(110005.OF,易方达积极成长):我们对受益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成长股板块持续乐观,主要理由如下:(1)多数我们关注的成长股板块真实渗透率/国产化率依旧有很大的空间;(2)国内已经有一批优质的成长股通过自身的努力建立起坚实的竞争壁垒;(3)经历了2022年的股价下跌以及业绩增长,成长股板块估值已经在历史低位。展望未来我们保持乐观态度,坚定看好中国高端制造业与科技板块,基金持仓也将持续聚焦在此领域。我们沿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这一大的方向寻找增长空间大、商业模式好、管理层优秀、竞争格*好的公司进行配置。本基金坚持从经济社会进步、行业发展的底层驱动框架出发,寻找驱动国家增长、具备时代特色的“中国增量经济”。
章旭峰(005609.OF,富国军工主题A):全球国际关系环境面临重塑,逆全球化后引发的军备竞赛已经重启。其中,美国2023财年国防预算高达8579亿美元,同比增长14%,占GDP比重大幅上升至5%;日本新财年防务费用6.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5.93%;欧洲国防开支普遍增速在25%以上,或像德国采取大额国防基金等。2023年随着大批国企激励机制的破题,经营效益的持续改善值得期待。全球国防支出进入高投入期,军工行业业绩增持续长的确定性及逆经济优势凸显。基金中长期将坚持“组合弹性+控制回撤”的军工投资策略,力争通过组合优化进一步减少净值回撤,给广大投资者持续稳定的回报。
郑澄然(002132.OF,广发鑫享A):从行业基本面上看,光储的需求仍然强劲,海外需求持续超预期,国内随着上游硅料和碳酸锂的价格下跌,对价格十分敏感的国内需求预计会有很强的释放。展望2023年,我们对产业链相关公司的业绩仍然有信心,对其发展前景也比较看好。在组合操作上,我们仍然坚守全球需求为主,处于能源转型过程的高景气方向。
李巍(270028.OF,广发制造业精选A):预计2023年1至2月,疫情的冲击将有所缓和,3月份或是观察经济复苏情况的关键时点。我们相信疫情终将被战胜,国内经济和A股市场很快将回归正常轨道。海外情况相对平稳。俄乌冲突仍在持续,但对抗的激烈程度有所缓和,其最终走势取决于后续繁杂的谈判和**博弈。欧洲已明确进入经济衰退的阶段,能源价格高企、本土制造业萎缩在短期内难见缓解。除少数与就业相关的指标较为强劲外,美国大部分经济指标已开始明显走弱,美联储近期表态偏鸽,预计2023年美债收益率大概率将下行,但下行幅度有限。日本成为最后一个货币政策转向的发达经济体。在全球滞胀的大环境下,各国政策的可预见性变得更低。防疫政策优化后,投资者普遍对未来的消费刺激、地产放松、基建加码等政策有较强预期,并逐渐加大对这些方向的配置。
王鹏(000828.OF,泰达宏利转型机遇A):我们认为股价不会一直被政策预期驱动。预期边际变化达到高点后,之后的驱动力就会开始减弱,市场将进入等待预期兑现的状态,决定后期涨幅的核心会逐渐变化到未来两年兑现业绩增长的能力。当前时间点我们仍然坚持“投资景气行业龙头,追求戴维斯双击”的方法。选择那些长期空间大、短期业绩好的公司,回避短期主题催化透支明显的公司。这种方法核心是追求业绩超预期带来的估值业绩双升,长期超额收益明显,但在讲逻辑不讲业绩的阶段会相对弱势,但拉长时间我们方法的风险收益比仍然会突出。影响市场的因子太多,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因子主导市场。我们要追求更高的胜率,就需要找出长期最客观的因子来做判断。我们坚持投资符合时代产业趋势的行业,特别是其中业绩增长出色的公司,努力获取超额收益。我们将按照我们投资景气行业龙头的投资方法,灵活选择业绩超预期概率更高的行业,力争把握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
杜洋(005939.OF,工银瑞信新能源汽车A):基于汽车行业自身的消费属性,叠加整体宏观环境的好转,预计2023年一季度的汽车消费有望迎来复苏。根据我们对新能源产业链各个子行业的供需结构、周期位置、盈利趋势、估值水平等多方面研判,我们目前依然看好成本下降,且技术依然在迭代的电池环节。对明年产能继续大规模释放,单位价格和盈利仍有下行压力的环节保持谨慎。看好2023-2025年欧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空间、混动车型的渗透率增长、高压快充等新增需求带来的行业增长。2023年,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整个板块的贝塔属性在减弱。但是这个时期,行业也会诞生一批真正的优秀公司。中国电动车产业链具有全球竞争优势,未来会有一批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获得较大的增长空间。我们会更加注重精选个股,加大对优质公司的配置力度,力争分享行业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刘伟伟,周蔚文(001811.OF,中欧明睿新常态A):展望2023年,我们有望迎来经济的复苏,这将会带动多数行业进入向上的发展轨道,企业盈利也会有明显修复;此外,随着信心的增强,股市的流动性也有望出现明显的改善。在第一波反弹中,市场结构分化显著,但我们认为在2023年,市场将会呈现出更加全面和多元的投资机会。受益于消费和经济复苏的顺周期方向,比如食品饮料、医疗服务、航空机场、房地产产业链、工业金属、金融等行业,都有望迎来基本面向上的拐点;而成长板块中,光伏、储能、智能电动汽车、军工、自主可控、半导体、创新*等方向,依旧具备很大的成长空间,这些行业是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成长的主要动力,经过一年多的调整,这些板块的估值基本回到历史低位,成长股在2023年有望迎来估值的修复。2022年市场剧烈波动,我们真心感谢持有人的陪伴,也希望持有人跟我们一起坚定对于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信心。我们依然建议基金投资人更多地采用“定投”的方式参与基金投资,这种有耐心的投资方式会有望带来相对稳健的回报。我们也希望基金投资人坚定长期投资的理念,与基金经理挑选的优质公司共同成长,力争享受资产的长期增值。
唐雷(009644.OF,东方阿尔法优势产业A):疫后修复叠加政策发力,我们相信宏观经济将稳步上行,从而推动股票市场上涨,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回暖。在科技成长领域中,当前我们仍然看好储能和光伏的投资机会。储能行业处在一轮产业趋势爆发的过程中。因此,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出力曲线缺乏弹性且与负荷严重不匹配。在一个电网体系中,当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至10%以上,电网的不稳定性日益增加,一旦经过某个临界点之后,电网对于储能的需求开始爆发式增长。我们预计在欧洲户储、美国大储、中国大储等细分市场爆发式增长的推动下,全球储能行业在2023-2024年整体都将保持80-100%的增速。我们重点关注储能电池、PCS、集成等环节的投资机会,这些公司未来两年都能保持高速增长但是现在估值水平都处在历史低位,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光伏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随着12月份硅料和硅片价格开启快速下跌模式,过去两年困扰光伏行业的最大产能瓶颈和成本压力解除。我们预计经过这一轮光伏产业链降价之后,更多的电站需求将被激发,2023年的需求将超预期高速增长。同时,在产业链价格稳定之后,中游环节将留存更多的利润空间,电池片盈利维持高位,组件单环节利润回流,一体化组件利润提升。我们看好光伏电池片、光伏组件、光伏设备板块在2023年的投资机会。
卢纯青(004812.OF,中欧先进制造A):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不必对于新能源车产业链过于悲观。一方面,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约12%,总量层面依旧有上行空间,特别是海外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产业链上一部分优质公司在过去几年已经充分体现了自身在技术、产品、成本上的竞争力,经过22年的调整,估值也进入相当有吸引力的区间。2023年我们会重点关注几类方向的投资机会:1、技术创新。以动力电池环节为例,新的电池、材料体系在23年有望逐步落地量产,在行业总量已经达到相当规模的背景下,新技术从0到1、从1到10的过程中有可能爆发出巨大的利润弹性;2、混动产业链。国内市场10-20万价格带乘用车的电动化率仍有较大的上行空间,高性价比的混动车型可能会成为新能源车在这个区间突围的关键,也会带来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机会。我们会将配置更加集中于这些长期有增长,且有投资价值的公司。
万方方(002251.OF,华夏军工安全A):就军工行业而言,我们认为进入2023年军工行业将由短期景气需求拉动资产业绩表现切换为中长期稳定度更高的研发驱动、产业链核心环节与产品系列、产能储备充足的效率提升驱动模式。在国企改革与供应链持续优化的背景下,军工行业在2023-2025年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长期确定性提高,同时强调长期市场空间、确定性的市场地位、优秀的管理能力、研发驱动等要素,我们将在企业景气度边际改善的基础上寻找经营效率跃迁的资产方向与投资标的。
孙浩中(000209.OF,信诚新兴产业A):组合管理上,我们主要在泛新能源方向寻找投资机会,相对看好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储能、动力电池等细分领域。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国内经济弱势背景下,能源基建有望成为对冲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泛新能源产业相关投资机会仍然可以乐观期待。
吴远怡(008638.OF,广发科技创新A):2022年成长股整体出现较大的回撤,以光伏、新能源车、半导体、电子、创新*等为主的成长领域的股票出现了较大幅度波动。从目前的市场走势判断,很多行业个股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底部区域,站在中长期来看,目前阶段机会大于风险,作为投资人我们应更加乐观,去拥抱时代的变革,投资伟大的企业。中观层面,疫情后复苏是四季度的主线,疫情对于经济和消费活动的冲击或已接近尾声,从行业比较层面来看,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国制造企业具备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在风光储、半导体、高端制造业出现了很多专精特新的优质企业。分行业来看,汽车经历了电动化和电子化的变革,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国内企业凭借全球领先的电池制造工艺,快速的零部件响应速度,完善的产业链集群,在此次变革中弯道超车;伴随着硅料价格年底确定性的下行趋势,光伏行业正式开启了平价时代,未来装机量有望大幅提升。另外,许多细分的新兴领域,如储能、军工、计算机等都涌现出一批具备独特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曾鹏(004698.OF,博时军工主题A):展望2023年,军工行业的长期投资逻辑仍然不变,依然看好中国军工产业所迎来的重大投资机遇。长期以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军工行业一直呈现着高收益高风险高波动的特征。探究其背后的根源在于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所致。我国的军工产业正处于一个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的阶段,制度红利正在逐步释放过程中。体现在资本市场则表现出产业特征正经历由主题成长往价值成长逐步切换的阶段。虽然行业呈现高波动态势但整体估值中枢在不断上移,这是任何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大量军工行业的商业价值正在逐渐体现,投资机会正在趋于持续和稳定。基于此,从战略上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去把握相关的投资机会。第一,把握军工行业中产业周期与企业自身的经营周期发生共振的公司;第二,把握未来战略性、颠覆性、前沿性的新式武器装备的投资机会。在俄乌战争之后新式武器装备的投资机会将显著提升;第三,把握军工产业的国企改革投资机会。军工产业沉淀了大量优质的技术和相关产业,随着国企改革和军工产业证券化进程的加快,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军工产业将释放大量的制度红利。我们力争把握好相关的投资机会,与投资人一起分享军工产业投资的制度红利。
杨宇(002296.OF,长城行业轮动A):新能源依然是目前能看得到的变化最大的方向,未来将继续基于碳中和以及能源转型这个最为底层且能够带来高贝塔的逻辑,进行组合的构建。再通过对行业的聚焦,
【广发聚富270001怎么样(广发聚富基金怎么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