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品达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知识>中信建投就是中信证券吗(中信证券跟中信建投有什么不一样?)

中信建投就是中信证券吗(中信证券跟中信建投有什么不一样?)

2023-12-05 01:43:08

作者:“admin”

中信证券跟中信建投有什么不一样? 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区别: 1、中信建投前身是华夏证券,后来被中信证券和中国建银联合收购,这样中信证券就是中信建投的股东之一; 2、经营范围不同,

中信证券跟中信建投有什么不一样?

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区别:

1、中信建投前身是华夏证券,后来被中信证券和中国建银联合收购,这样中信证券就是中信建投的股东之一;

2、经营范围不同,中信证券要比中信建投经营范围广;

3、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成立的时间不一样等。

中信建投证券的发展简史

1992年10月,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全国性证券公司之一。2005年8月12日,中信证券与建银投资共同出资筹建中信建投证券责任有限公司。2010年中信建投证券责任有限公司更名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证券减持中信建投近百亿元,背后原因何在?

中信建投6月25日晚间公告,中信证券计划根据市场价格情况减持其所持有的中信建投全部A股股票4.27亿股,占后者总股本的比例为5.58%。中信建投方面表示,公司此前已发布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向市场释放过中信证券持股解禁的信息,对此次减持则不予置评。

 

从市值看,若按6月25日收盘价计算,中信所持有的这部分股份的A股市值约为113亿元。

 

113亿对于中信证券是什么概念?中信证券的财报显示,2018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9亿元,也就是说,这一次减持的钱比中信证券辛辛苦苦干一年还多。发家致富,减持真是一步到位啊!

 

这个夜晚恐怕很多人无法平静,而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第二天的开盘表现。受25日晚间公告影响,中信建投6月26日H股开盘下跌3.29%,A股中信建投开盘跌停,封单逾47万手。

 

这次的主角,一个是牛市旗手,一个是牛市发动机,而且中信这种重量级的机构,一举一动或都饱含深意,如今双方彻底说再见,是否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因素?

 

这次减持,让人想起了二者之间这些年的分分合合,关系实在是复杂。

 

二者究竟啥关系?

 

不少外行的人,看这两家券商的名字,有些可能会单纯以为,中信建投是中信证券的子公司,然而并不是这样。

 

中信建投四个字中的“中信”,的确来自中信证券,谈到两家的关系,还要从上个世纪90年代说起。

 

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中信证券还是小角色,市场上做的最大最好的证券公司有三家:华夏证券、南方证券和国泰证券,合称中国三大券商。

 

此时证券市场建立不久,证券公司的核心骨干都是直接从银行系统抽调出来的。

 

来自工商银行的邵淳、来自农业银行的沈沛和来自建设银行的周汉荣分别担任这三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裁。

 

后来90年代末监管从严,而本世纪初(也就是2005年前夕)又恰逢熊市,股市疲软,券商经营惨淡,7成券商亏损严重,深圳证券营业部更是出现1995年以来首次全行业亏损,一批券商陆续进入破产边缘,就连三大券商的经营业绩也急转直下,到2004年底,华夏证券亏损在60亿左右。

 

在这个低谷期,中信证券打算趁机收购两三家券商,扩大自己的业务。不过,在和华夏的谈判过程中并不顺利,进行了很多轮,最终方案一直没定,后来中信证券“拉来了”建银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有效地促成了重组谈判,并统一意见,在剥离证券类资产的基础上,成立一家新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持股60%,建银投资持股40%,中信证券指派高管。这就是中信建投的来历。

 

后来又经历过一系列的变动,截至2019年一季报,中信建投前几大股东如下: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这就是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的关系。

 

那此次又为何清仓式减持,背后是否有什么深意?

 

清仓式减持为哪般?

 

1.流通盘小,易被炒作

 

据统计,中信建投的A股市值,目前已经高达2025亿,但值得注意的是,它是出了名的小流通盘股,截至2019年6月25日,流通市值仅仅只有229亿,在券商板块中属于流通股较低者。

 

而流通市值如此小,很容易就能被资金拉升炒作,否则,流通盘大,要拉起来需要耗费的资金量多,成本花费大,主力炒作不易。

 

2019年以来,中信建投股价涨幅超200%,曾在3月19日被华金证券等多家机构评级为“卖出”,被很多投资者熟知。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2.AH股溢价明显

 

2016年中信建投在H股上市,2018年在A股上市,有大V统计,中信建投目前AH股溢价率达到了408%,PB估值(市净率)高达4.6倍,而中信证券则只有1.8倍,中信建投明显处于高估水平。

华泰证券认为,中信建投当前PB估值已严重透支成长性预期。和高盛对比,净利润占高盛5%,但总市值约为高盛45%。市值体量远超其与国内外可比公司水平,同时,A/H溢价严重,远超同梯队可比券商,估值严重高估。

 

3.可能与监管制度有关

 

有市场人士分析,中信证券清仓中信建投,可能与一参一控的监管制度有关。受监管要求影响,一家证券公司,不宜持有太多其它证券公司股权。

 

早在2010年,受限于一参一控政策,中信证券彼时将其所持有的大部分中信建投股权忍痛割爱,退出控股股东位置,其中45%转让给北京国管中心,8%转让给世纪金源,而中信建投也由此脱离中信系。而这次减持,或许也仍然与此有关。

 

中信证券在2018底决定收购广州证券,如果它继续持有中信建投证券的股权,会涉及到同业竞争的问题。

 

这次清仓式的减持,背后是否有什么内涵,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从盘面表现看,6月26日开盘,券商板块整体表现不佳,或受到该事件影响。至于后续如何发展,让我们一起持续关注吧!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中所提板块、个股均只作为逻辑分析与技术交流之用,不作为操作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是不是一家公司?

不是一家公司。两家都在上交所主板和港交所上市。中信证券代码600030。H股代码06030。中信建投代码601066。H股代码06066。前者的控股股东是中国中信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后者的控般股东是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及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前者还持有后者百分之四点九四的股份。

中信建投证券和中信证券有什么区别

组成不同。中信建投证券是中国建设银行和中信证券联合投资成立的,而中信证券是中信证券公司独立成立的,二者的区别是组成不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

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怎么规避同业竞争来自

目前中信集团在这两家证券公司持股比例都是非常小的,达不到控股,所以不存在子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中信集团持有中信证券16%股份,中信证券持有中信建投7%的股份。中信集团不持有中信建投股份。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中信建投证券公司与中信证券的关系?

中信建投证券是中信证券的控股子公司

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有什么区别吗?

中信建投是中信证券旗下的一家公司

中信证券VS中信建投,快面试了还分不清楚?

好多同学一不小心就把中信建投跟中信证券搞混了,以为中信建投是中信证券旗下的子公司。实际上,两家公司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甚至是是赤裸裸的竞争对手。不过,中信建投四个中的“中信”,的确来自中信证券,谈到两家的关系,这就有很多东西要讲了。

1

中信建投的前身是华夏证券

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中信证券还是小角色,市场上做的最大最好的证券公司有三家:华夏证券、南方证券和国泰证券,合成中国三大券商。

华夏证券是1992年成立的证券公司,当时的大股东是中国工商银行,农行、建行、中国银行都有参股,还联合了当时41家不错的大企业,所以华夏证券发展很快很好,一路在证券交易额、营业收入、利润等排名中走到了行业前列。

一时风光无限的华夏证券,有点“得意忘形”,很快就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违规操作。为了更快获取利益,华夏证券开始挪用客户保证金办实业,后来又委托理财做庄套利,这两项操作都是违规的,不过据说当时的华夏证券管理层并不懂“规矩”,因为大股东几乎都是银行人,他们以为客户保证金就像银行存款,可以拿来操作。结果,两项违规操作均失败,造成巨额亏损。

为了帮助华夏证券度过难关,当时的北京市**着手为华夏证券贷款,帮助它度过难关,同时为了防止违规操作再次发生,华夏证券从工商银行剥离,管理出现真空,证监会指派“四人小组”进驻华夏证券。

证监会“四人小组”入驻后,开始指导工作,出现了“政企不分”的情况,内部矛盾深化,正确的决策得不到执行,员工也不知道听谁的,大家都觉得自己做的对。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02年,还在泥潭中挣扎的华夏证券迎来了中国券商最难得时代。2002-2005年的三年间,是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困难时期,股市疲软,券商经营惨淡,7成券商亏损严重,深圳证券营业部更是出现1995年以来首次全行业亏损,一批券商将陆续进入破产边缘。

华夏证券本来就亏损严重,更是遇到市场低谷期,有点缓不过来,坊间一直流传华夏证券即将重组的传闻。不过,北京市**认为,华夏证券还是可以救一救的,毕竟它的营业能力是不错的,希望可以通过自身经营改变破产重组的*面。于是,北京国资委聘请华夏证券为独家财务顾问,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但是,截至2004年6月,华夏证券挪用客户保证金16亿元,委托理财34亿元,这些违规操作造成损失7亿元,自营投资亏损17.9亿元,国债欠库近10亿元,还有10多亿元的经营性亏损,华夏证券亏损合计约为55亿-60亿元。在当时,这个数字非常庞大,这意味着华夏证券破产重组已经不可逆。

2

中信收购成功,华夏证券落幕

在2002-2005年的券商低谷期,中信证券打算趁机收购两三家券商,扩大自己的业务。当时中信证券正在与南方证券、巨田证券、广发证券券商谈判收购。其中,广发证券是中信证券最大的目标,但是谈判失败,收购无果。

另一边,华夏证券也开始寻找买家,2004年9月,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华夏证券接触,希望重组华夏证券,但是谈判始终没有定论。中信证券在收购广发无望的情况下,将目标锁定华夏证券,当时的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以及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曾亲自拜访北京市**,表达了参与华夏证券重组的意愿。北京市**也正急于给华夏再次寻找买家,双方一拍即合。

中信与华夏的谈判进行了很多轮,最终方案一直没定,中信证券“拉来了”建银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有效地促成了重组谈判,并统一意见,在剥离证券类资产的基础上,将成立一家新的证券公司,新公司名为中信建银证券有限公司,将获批成为具有综合类业务资格的券商,整合华夏证券业务的主体。两家出资出资46亿人民币,中信证券持股60%,建银投资持股40%,中信证券指派高管。

在当年是很轰动的新闻

中信证券当时有40家营业部,加上华夏证券的90家,以及旗下其他券商的营业部,中信证券营业部规模达到171家,将成为中国市场上的超级券商。

华夏证券在2008年向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2009年1月宣告破产。

3

中信建投面世

收购完成后,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并驾齐驱,在市场里业务发展很快,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好景不长,后来出台新文件,证监会对证券行业提出了“一参一控”的政策要求。

参就是参股,控就是控制。“一参一控”就是说只允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参股一家证券公司,控股另一家证券公司。

同一单位、个人,或者受同一单位、个人实际控制的多家单位、个人,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制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

来源:《关于证券公司控制关系的认定标准及相关指导意见》

中信证券的管理层实际上控制了两家券商: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属于违规了,所以,中信证券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把实际控制权交出来。中信证券转让60%股权中的53%,45%股权被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拿走,另外的8%股权被世纪金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拿走,中信证券仍保留中信建投7%的股权,但是失去控制权,家也彻底变成了竞争关系。

这就是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的关系。

本期重磅福利

1

中信证券求职指南

2018年中信证券求职大礼包

历年面试真题

成功拿到offer的学员提供的面经

2

中信建投求职指南

2018年最新中信建投

面试指南

从网申到拿到offer

3

WST国内券商公开课限时免费听

我们邀请了在国内某知名券商

工作的导师给大家分享国内券商

的工作环境和招聘行情

福利领取方式

在平台回复关键词“关系”即可

▼▼▼

2018秋招申请季WSTVIP学员都去哪些公司啦?

(请猛戳下方图片查看!?)

想要获得申请加速,进入高大上的公司

助你拿下顶级offer

WSTOffer榜

官方网站:www.wallstreettequila.org

打开官网点击"Offers"可以查看每一位学员的offer

▼点击这里,更多金融求职资讯尽在WST官网

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是什么关系?

中信建投的前身是华夏证券。华夏证券曾是当年的全国三大证券公司之一。从2002年开始到2004年,券商全行业出现了巨亏,华夏也是其中之一。连年的亏损使得券商进行大洗牌,中信证券开始“趁火打劫”。继2004年收购广发失败后,中信证券又盯上了华夏证券,于是2005年,中信证券与建银投资联手出资46亿元,吞下困境中的华夏证券。收购后就改名为中信建投,并派人去做董事长。当时的华夏证券经纪业务的市场份额比中信还高,在收购后的几年里,中信获得了非常丰厚的收益。两家亲如兄弟,大企业哥哥来,中小企业弟弟上,有肉大家一起吃。后来证监会发文,对证券公司实行“一参一控”。就是说只允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参股一家证券公司,控股另一家证券公司。而中信证券的实际控制人控制了两家券商。最后,中信就通过转让股权把实际控制权让了出来。兄弟分家之后,以前的感情也就散了,变成了真正的竞争对手。

【中信建投就是中信证券吗(中信证券跟中信建投有什么不一样?)】相关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