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品达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知识>基金赚了多少钱怎么算(怎样计算基金赚了多少?)

基金赚了多少钱怎么算(怎样计算基金赚了多少?)

2023-12-08 14:57:22

作者:“admin”

怎样计算基金赚了多少? 各种基金的费用不一样,根据公式自己计算吧。基金认购计算公式为:认购费用=认购金额×认购费率。净认购金额=认购金额-认购费用+认购日到基金成立日的利息认购

怎样计算基金赚了多少?

各种基金的费用不一样,根据公式自己计算吧。基金认购计算公式为:认购费用=认购金额×认购费率。净认购金额=认购金额-认购费用+认购日到基金成立日的利息认购份额。    基金申购计算公式为:申购费用=申购金额×申购费率。申购份额=(申购金额-申购费用)÷申请日基金单位净值。    基金赎回计算公式为:赎回费=赎回份额×赎回当日基金单位净值×赎回费率。

基金赚钱,基民却不赚钱?基金经理真的赚到钱了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基金公司和媒体开始把“基金赚钱,基民却不赚钱”原因归结为基民们无法坚持长期投资。

当然,长期持有避免短线频繁操作是必要的,但是以往看似收益率极高的明星公募基金,他们真的赚到钱了吗?

前段时间全网都在讨伐的葛兰,一边对外宣称长期看好医*赛道,一边私下清仓自己的基金。下图是葛兰2020年4季报的看法,依旧宣称维持高仓位运作,长期看好巴拉巴拉。

我前面的文章也给大家揭秘过了,如何通过基金季报看出哪些基金经理表面宣扬长期持有,却在私下清仓自己的基金。

他们买入的时候异常高调,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他们买了,号召基民们跟他们一起买入,然而清仓时却只在季报中寥寥几笔提到一嘴。没有看季报习惯的基民们如何才能发觉?

自从我在季报中发现了这些*操作后,我开始更加关注季报中公布的数据,经过几天的统计与分析,我又发现了一个*操作:

明星公募基金赚钱只是一个表象,实际上赚到钱的持有人只是凤毛麟角,所谓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恐怕只是一个伪命题,深究下去你会发现,实际上基金本身就没赚到钱,这些到底有没有赚到钱恐怕基金经理们再清楚不过了。

下面咱们进入正题:

大家想,以往基民们判断基金的历史收益如何参照的是什么?

是基金净值的变化对吧,然而,基金净值的变化是基本上忽略掉规模的影响了的,这一点恐怕很少有人深究。

也就是说,有可能一只基金忽略掉规模变化,也就是单看净值涨跌的话,是赚很多钱的,但是如果加上规模的影响后,基金实际上却是亏钱的。

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帮大家理解一下:

假如一只新基金发布时净值是1.0000,募集规模是1亿,过了一年基金涨了50%,基金净值变成1.5000,由于出色的业绩表现,吸引了大量的跟风基民申购,规模陡增到10亿。

粗略估算,基金在过去一年收益率为50%,规模是1亿,赚了5千万对吧。

然而,如今基金的规模陡增到了10亿,假如新一年市场迎来回调,基金回调的也不多只有10%,那么10亿跌了10%就相当于亏了1亿元了。

基金在规模小的时候大赚,对基民们形成了吸引力,更多的基民涌入,规模迅速上升,开始时由于资金涌入效应,抱团的基金还能维持优秀的业绩,然而抱团一旦松动,基金开始回调,规模小的时候赚的那点收益,完全不够规模起来后亏的多。

然而,这个时候我们再看基金净值是多少?1.5000回调10%,基金净值变成,1.3500,基民们以为基金还是业绩非常优秀呢。

然而,实际上只有最开始那1亿的份额的持有者是赚钱的,后面那七八亿的份额的持有者全都是亏的。

而假如你把基金经理当成一个投资者,他的投资实际上也是亏钱的,这不正犯了咱们投资者常犯的一个毛病吗?投的很少的时候涨很多,收益不错,随后高点持续加仓,规模上去了,最终稍有一点回撤,不仅利润全亏回去,甚至还亏了本金的操作嘛。。。

只不过我们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们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如果犯了这样的错误,亏的是实打实自己的钱,而基金经理们由于亏的不是自己的钱,也不会心疼,所以他们更加关注规模的大小,规模越大管理费收的越多,他们不会把基金真实的盈亏展示出来,而是用这样一个完全忽略了基金规模影响的“基金净值”来宣传自己的基金多么赚钱。

让大家误以为基金实际上很赚钱,只是自己太韭了,瞎折腾亏了钱罢了。

而更可怕的是,基金公司还很喜欢在行情火热的时候发新基金,或者大量投入广告宣传,忽悠基民进场接盘,而不是在行情火热时限制买入,并给出风险提示。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哪怕看似十分赚钱的基金,过去几年的收益高的离谱的基金,它的持有人中真真正正赚得到钱的也只是极少数。

我们还以葛兰的中欧健康混合为例,这里没有贬低葛兰的意思,也不是针对谁,只是给大家抛砖引玉一下,大家可以按照我的方法,也去看看自己正在持有的基金如何:

我们把规模的影响也加上,通过基金公开的每一个季度的季报来看看,中欧医疗健康这只基金真实收益是多少?

这只基金2016年9月29日成立,A类募集1.63亿,C类募集0.46亿,合计2.09亿。

以下表格中统计的数据,全部来源于中欧医疗健康公开的季报数据,基金的“主要财务指标和基金净值表现”模块中就能找到,我全部给大家罗列出来了,大家最好数据全部看一遍,有一个自己的理解,如果实在不想看就直接看最终的总利润即可:

日期

规模(亿)

当期利润(亿)

总利润(亿)

2016.09

2.09

0

0

2016Q4

1.70

-0.137

-0.137

2017Q1

1.75

+0.132

-0.005

2017Q2

2.12

+0.207

+0.202

2017Q3

1.56

-0.073

+0.129

2017Q4

7.11

+0.4255

+0.5545

2018Q1

13.82

+0.9759

+1.5304

2018Q2

19.85

+2.4023

+3.9327

2018Q3

14.08

-2.1155

+1.8172

2018Q4

15.43

-3.2298

-1.4126

2019Q1

19.13

+4.8741

+3.4615

2019Q2

17.69

+1.3054

+4.7669

2019Q3

18.26

+2.2876

+7.0545

2019Q4

50.44

+0.0361

+7.0906

2020Q1

58.28

+7.2222

+14.3128

2020Q2

193.89

+37.4777

+51.7905

2020Q3

203.90

+0.6756

+52.4661

2020Q4

232.43

+37.1215

+89.5876

2021Q1

399.86

-21.5059

+68.0817

2021Q2

504.98

+105.1584

+173.2401

2021Q3

634.40

-44.1815

+129.0586

2021Q4

775.05

-111.7119

+17.3467

2022Q1

待公布

2022年1月1日至今跌幅16.16%了,保守估计-125亿元

按照规模大约估算,利润全亏光不说,总利润起码负100多亿了

上面表格中的数据属实耐人寻味,如果不一一列举出来,又有多少基民能注意到这些数据呢?

别的不多说,我只说说我自己的解读:

1.做过山车对于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来说,已经不止一次了,18年Q4我已经标红了,16年成立到18年Q4,规模持续扩张,积累的3亿多收益,18年Q3、Q4全部亏光。

再看看近半年,剧情何其相似,19年开始开始到2021年Q2时积累的170多亿的收益,也是两个季度全部亏光。

而两个季度亏光两年积累的收益是因为基金跌的比涨的多吗?显然并不是,主要还是规模的循序扩张导致。

2.再看看这只基金,从2016年的2亿初始资金,历经五年的时间,规模扩展到了775亿,规模扩大了350多倍,按照基金每年1.5%的管理费,0.25%的托管费,不算基金的赎回费,大家自己算一算管理费方面基金得赚了多少吧。

你别管基金到底有没有赚到钱,基金公司的管理费确实是稳赚不赔,且越赚越多。

3.这就是不控制规模的副作用,前期两三年积累的一点利润,一两个季度就能全部亏光。而这代表的是基金所有持有人的平均收益啊,持有人中固然有赚到钱的,但是赚到钱的终究只是少数。

稍微有点良心的基金经理,在股市高点的时候都会主动通过限购来控制规模不理性扩张,还有基金经理会现金分红的方式来主动降低基金规模,再不济公告里发表一下对后市的悲观看法,劝导基民理性投资也好。

而看了葛兰的季报中除了模版化的发言,我看不到有任何风险提示的意味,还在保持高仓位运作,长期看好创新*产业链、医疗服务呢。

4.从今天罗列的数据大家能看得出来了,如果大家单看净值,中欧医疗很牛,近五年204%的收益率,年化24.91%,哪怕是近期回撤大一点,毕竟业绩也不错。

然而,基金真的帮基民赚到钱了吗?显然并没有。

如果我们把葛兰当成一个普通投资者看待,基金的这些钱都是他自己的钱的话,5年多下来,也就是坐了两轮过山车,最终总利润还负100多亿。

5.单看基金净值涨跌与考虑规模的影响,这是两种不同的算法,两种不同的考察维度。

到底应该更看重哪个,我想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在计算我们个人收益的时候,还是净值涨跌更准确一些。上面的算法展示的是基金为持有人的赚钱效应,基金持有人平均持有收益。

看净值的涨跌,只能体现投资者在开始计算时一次性申购,结束计算时一次性赎回,这种情况下的收益情况。

然而,又有多少持有人是这样操作的呢?大多数要么分批买入,要么定投,或者更复杂的策略。

从这样的例子中,我们也要吸取一个经验教训,就是我们投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低点小规模买入,而在高点却大规模加仓的韭菜行为。

6.说白了,公募基金的现状还是吃规模的红利,基金上涨的时候广告铺天盖地袭来了,不多花费精力在投研上,在给持有人更好的体验上,全部放在了营销上。

就拿中欧医疗这只基金举例,基金五年两轮过山车,实际上平均下来并没有为持有人赚到什么钱,但是规模切切实实的上来了,775亿的规模,每年光管理费就有10几亿。

说白了还是利益不相关,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赚的是规模的钱,与真实业绩无关,与持有人持有体验无关,与持有人平均的赚钱效应也无关。

所以,大家拍脑袋想一想,基金公司为什么热衷于披露净值涨跌变化,并喜欢在净值上大做文章,从来没见到任何一家基金经理把基金成立为持有人赚取的真实收益公布出来,因为净值的涨跌可以把基金的真实收益掩盖起来。

过去我就吐槽过一次了,就基金公司最喜欢在基金净值上搞猫腻了。

基金分红对基民来说其实用途不大,把钱从左口袋拿到右口袋里,总资金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基金为什么还那么热衷于分红呢?基金高点分红的可以理解,低点分红的也不少啊。

归根结底,分红就可以降低基金的单位净值,很多基民就是有这样的一个误区,他就是觉得单位净值1的基金比单位净值2的基金便宜,就喜欢买单位净值为1的基金。而很多基金经理就充分的利用的这个误区。

加上今天这种,天天大肆宣传基金经理,从来不公开基金真实利润,很简单因为心虚呀。

行了,差不多就说这么多吧,今天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抨击谁,也不是为了蹭葛兰的热度,基金由于规模扩张导致最终没能赚到钱,当然不理性的基民应该负主要责任。

但是我比较讨厌的是又当又立的行为,人品不咋地,就别给自己立牌坊,就有点恶心人了,合着赚着基民的管理费,不承担任何风险,旱涝保收,然后出了问题全甩锅给基民,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原因到他们那里成了没有长期持有了。

核心的原因还是买的价格不合理罢了,但凡基金公司在市场过热的时候少发点新基金,少发点广告忽悠基民,但凡控制控制基金规模,哪怕做一点点的风险提示,都不至于是这样的结果。

不了解投资,不理性的投资者当然是多数,但是合着钱都让基金公司赚取了,完了一点保护投资人的责任和义务都不需要履行?这样的风气我确实不敢苟同。

基金无法为持有人赚到钱,我们就把规模的影响淡化,着重披露净值变化,而非真实利润变化,合着赚了基金经理牛,亏了就是基民活该,如果做不到调节,要基金经理有什么用呢?自己投指数基金自己操作不是更舒心?

而且这样对呀我来说,还反倒省去了一个心魔,就是纠结于到底要不要信任基金经理,到了高点了我到底是卖还是不卖的问题。

今天算是为各位投资者朋友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投资者,从来都没有从这个角度切入,去了解过你正在持有的基金。

说白了,少听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忽悠,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我看不尽然,基金也不见得就赚到钱了。

归根结底,在一个不对的位置买入,你拿很久也一样赚得到钱,好的东西固然重要,别忘了还需要在好的价格买入呢,再好的东西,你买贵了也一样很难赚钱。

大家还是需要磨练自己,能够对市场点位的高低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主动对仓位有所调控。我们不频繁操作,不频繁择时,但是肉眼可见的高和肉眼可见的低难不成还看不出来吗?

都3700点了,基金经理非得跟你说,不高不高,长期看好后续的表现,然后自己私底下自己清仓了,你说这种基金经理不*她还留着呀?

当然我也不是完全否定主动基金,优秀的主动基金相比指数确实能取得一定的超额回报,但是也不要过度的信赖,市场整体高了的时候也应该适当的减仓,绝大多数的基金经理是不怎么做择时的,低买高卖基金经理不会帮你去做。

选股交给基金经理,仓位的控制还得靠自己。

得了,今天就说这么多吧,文章的最后,需要再做一个免责声明:上面所有的分析内容也只是我的个人推测,不代表事实一定如此,也不见得一定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投研结合,武装头脑,智慧投资,我是FIRE定投/哈总,希望我的文章和视频能陪各位投资路上走的更远,我们一路前行。

免责声明:文章涉及的所有基金不作为投资推荐,希望大家充分学习了解后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扫码加入知识星球,加入交流群吧

点个“在看”支持一下呗~

100元基金一月赚多少钱?

基金一月能赚多少钱是不确定的。因为基金是较长时间的投资,一个月的时间太短。另外,和股市的行情有关,如这个月股市是下跌的,有可能亏钱。一般情况下,100元基金一个月最多能挣不超过10元。

如何计算基金盈利多少?

计算基金盈利可以参考基金的净值,基金净值每天都更新,用刚更新的净值乘以基金份数减去你投入基金的本钱就可算出。

年入千万不是梦?基金经理到底能赚多少钱

前几天圈子里在传一份裁判文书,排名中部的新华基金两位专户销售总监级别的员工起诉公司欠薪,从文书来看,两位的工资都在千万元左右。

联想到之前某明星经理7000万年终奖的传言,大家在羡慕的同时,也纷纷猜测干投资的基金经理平均而言能拿多少钱。

虽然我不在公募从业,但可以简单推算一下,有不对的地方也请大家留言指正。

----------

不像上市的券商,会披露人均薪酬(2021年各家券商人均薪酬在26-98万区间,平均五十万出头),基金公司对人均薪酬就讳莫如深了。

查询基金业协会的年报,也没有披露这个数据,只能另辟蹊径。

如果某基金的股东是上市公司,那么就可以查到该基金的收入成本情况。

比如上海基金一哥,2022年上半年营收38亿,利润11亿,成本费用就是27亿。基金公司嘛,人力费用是大头,假设其中一半是员工工资,也就是13.5亿,一年就是27亿左右。

该公司共700人不到,相当于平均工资近四百万。当然,这家公司业内公认的待遇好,还是得看看行业平均水平。

目前有管理规模的基金经理共3324人,管理规模中位数22亿。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管理费率1.5%,货基只有0.3%,债基在两者之间。货基债基规模大,假设平均管理费0.6%吧。

22亿规模*0.6%,每年管理费1320万。管理费不是都给基金公司,要给卖基金的渠道(比如银行、券商、互联网平台)一部分,业内管这叫做尾随佣金。一些小基金缺乏议价权,这部分比例甚至能高达八九成,亏本卖基金的也有不少。(这里插入一条小贴士,像银行这类渠道的理财经理,以基金销量而非保有量作为考核标准,所以更有动力引导客户赎旧买新。)

2020年证监会出了个规定,要求这个比例最高不超过50%,目前大多数基金在20%~40%之间。算30%吧。

剩下的7成里,假设房租水电和成本部门共3成,股东2成,投研2成,其中基金经理拿大头,算1成5吧。1320万*15%约200万。中位数的税前奖金大概这个水平,加上基本工资,扣完个税有多少大家可以自己算。

另外,根据2017年太智联合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基金经理税前年薪(包括税前年终奖)中位数为169万元。这几年基金大热,应该是得涨不少。

----------

这里再来验算一下。2021年基金公司总管理费1426亿,1426*15%/3324,每个人平均管理费奖金643万。考虑到中位数一般比平均数少不少,所以前面算的应该大差不差。从一些招聘网站来看也差不多。

另外,在裁判文书网上搜基金经理,粗略看了一下没找到,倒是查到一个研究员的工资,换算一下,一年大约有个一百万。这家基金行业中游,基金经理工资至少翻个倍吧,和前面算的也差不多。

----------

怎么样,感觉没想象中赚得多吧?别说和互联网码农比了,就是和医生律师这些传统高薪职业也比不了。要知道这可是行业最顶尖的3000人。怎么提升收入?扩大规模,或者提升权益占比。要么想办法卖基金,20亿不赚钱,200亿不就赚钱了嘛。要么提升基金的权益占比,就能实现更高的管理费收入。这两年这么发了这么多“固收+”(实际上是固收-),还不是为了管理费嘛。不过,基金经理也不是只有管理费,他们还有一项钞能力。

京官、将军、上司之类的官员最有造福能力或者加害能力,自然应该多分。这种能力的强度像水波一样呈环状递减,分配的利益也如此递减。打秋风、请客吃饭、表礼水礼、程仪、炭敬冰敬别敬、三节两寿等等,都是在此规律下支配的官场利益分配机制。——吴思《潜规则》

怎样计算基金收益了多少?谢谢各位朋友

总收益-掉成本.不是这样算么?新年快乐!

基金公司到底从你身上赚了多少钱?

吵闹了许久的公募降费,最近是又有了点风声。这似乎也成了老习惯了,市场不好的时候,基金降费呼声,不管大小,总会听到些。

参考某报6月11日的描述,“基金费率调降政策将于近期出台,但具体时间表尚不清楚。”

文中也给出了令人忖测的调降方式。在一位深圳小型公募人士的表述中,“公募管理费年费率可能将由目前普遍采用的1.5%调低至1%,相当于下调三分之一。”

大家初看下来可能并不太感冒,毕竟减少0.5%的费用,1万元1年也才省50元,这与一天可能就7、8百的盈亏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当然,人之悲喜、各不相同,这事放在公募身上,可就是要掉一大块“肉”了。要知道,你50,他50,这加起来也是不小的数目。比如说,公募一家规模就达到万亿的易方达,扣除0.5%是多少?一年就要少赚50个亿!!!

为什么要降费

说行业自纠、向好发展的也好;说于心不忍、封人口舌也罢。

时间上来讲:自从去年开始,大家对公募降费突然变得敏感起来。说白了,咱都亏成狗了,凭什么你管理者还满嘴流油?一句“市场不好”,感情收着费,自个吃着火锅、唱着歌,基民冷暖就与我无关了?

衣食父母这个词,想必公募这群高学历人才还是懂得。就算不懂,监管层恐怕也无法冷眼旁观。

去年9月,监管层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鼓励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进一步降低服务收费,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合理降低交易、托管、登记、清算等费用。

还好,政策还是有相应的。此前呢,多是以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为主,今年呢,一些主动权益类基金也加入降费的队伍中。

当然,还有一些“玩花活”的。前不久的某银行理财公司,就发行首只净值低于1元不收管理费的类公募产品。

说白了,不赚钱,我也没脸去问你要管理费,不管是不是出于抢眼球的目的,就单纯这个事,咱也得给它直呼一句“爷们”!

到底出了哪些“血”

当然,很多人虽然对基金收费这个事吧,有芥蒂,但是对费率呢,恐怕体感都有可能为0。

毕竟习惯了一天亏它个2%,谁在在乎它一年少亏个0.5%?

但也得插一嘴,这事放在纯固收投资的人身上,那可就不一样了,毕竟以一年收益在3%左右算得话,0.5%也占到1/6了!

“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咱先不论“消灾”与否,就单纯看花了什么钱?

随便打开某宝一只基金产品页,在交易规则一栏中可以看到,首先收费分为发生在两个地方:买入和卖出(如下图)。

买时对应的费用有申购费、管理费、托管费,卖时有赎回费,这四种基本算是咱固定需要出的了。(这些费用具体什么意思,我放在文末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看一下1)

其实从图中页不难看到,公募费率优惠这事吧,一直都存在,但基本上发在申购和赎回上,且这两项费率优惠大小,还得根据持有期和买入金额大小有关。

但如果以一位普通投资来算,整体费率大致如下:

首先管理费固定,1.5%/年;托管费固定0.25%/年。

其次申购费,从下图中可以看到,现在敏感期基本都能给优惠到0.15%;赎回费咱就以持有了1年算,那就是0.2%。

那么以1万块,理论上持有1年,费用整体算下来就是210元。

但还是回到开头说的,花了钱总得把事办成吧,这要是花了钱还“招罪”,那就纯恶心自己了,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所以,咱最后还是得说一句,公募想要赚钱赚的心安,还得多站在持有人的角度,只有人觉得这钱花的值了,反过来,又怎会忍心你去少赚呢?

备注1

基金管理费:指的是基金管理人为投资者提供专业化服务,帮助投资者实际运营基金资产而收取的报酬。

基金托管费:指银行等托管机构在提供服务后向基金收取的费用。托管费通常按基金单位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提取,通常费率为0.25%,采取逐日累计计提,按月向托管人支付的方式。

申购费:申购费指的是基金存续期间,投资者购买基金份额时支付的手续费。计算公式:申购费=申购金额×申购费率。

赎回费:投资者卖出基金份额时支付的费用。赎回费发生后不是归基金管理公司所有,而是计入基金资产。这是一种补偿机制,主要是鼓励投资者能够长期持有基金。

【风险提示】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怎样看基金赚了多少钱?

在基金网上就不能查出来。其实你不需要去查,你可以自己算出来你赚来多少钱的。买基金份额=(买基金的钱数×0.985)/买基金当天的基金净值某日赚钱金额=查看当天的净值×基金份额×0.995-买入基金的总钱额3....

怎么样估算买的基金到底赚了多少钱?

如何计算收益?

1.网上平台购买可以直观看到收益情况

像支付宝,天天基金网,银行app等网上平台购买的基金都可以通过账户查看收益情况。

上面的收益是估算的,真正收益需要等你赎回后才能看到。具体公式,收益=持有总额-投资总额-赎回费用-运作费用

2.用净值计算

用净值计算时最准确的是用累计净值来算,因为单位净值是扣除分红后的指,计算出来的收益会不准,不过也差不多。

累计净值计算收益公式为,收益=(投资总额/购买时单位净值)×(赎回时累计净值-购买时累计净值)-申购费用-赎回费用-运作费用

基金盈利怎么算,举例子

基金收益计算公式为:本金×收益率。举个例子:假设某个投资者购买了10000元基金,基金一个月涨了10%,那么计算方法就是:10000*10%=1000元,要注意的是没有包括基金手续费。投资者在购买基金的时候,是需要扣手续费的,...

【基金赚了多少钱怎么算(怎样计算基金赚了多少?)】相关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