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价债券怎么赚钱(溢价发行债券和折价债券有什么区别?(需要说的通俗点)?)
作者:“admin”
溢价发行债券和折价债券有什么区别?(需要说的通俗点)? 溢价发行债券和折价债券区别如下: 1、当你的债券票面利率高于银行利率时,由于投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对于发行方来说,溢价
溢价发行债券和折价债券有什么区别?(需要说的通俗点)?
溢价发行债券和折价债券区别如下:
1、当你的债券票面利率高于银行利率时,由于投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对于发行方来说,溢价发行相当于从投资人那里多收取一部分钱来弥补今后将付给投资人的那部分利息。
2、相反,当你的债券票面利率低于银行利率时,如果你不折价发行,没有人会来购买你所发行的债券,因为债券的风险比银行储蓄高,而如果你不能够提供更高的利率,投资者没有理由购买你发行的债券。
3、折价发行,相当于弥补给投资者一部分在今后他无法从购买债券中获得的利息,使得他能够获得比银行利息更高的一个利息。
扩展资料
债券溢价是债券价格大于票面价值的差额。债券溢价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受市场利率的影响。当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金融市场的通行利率即市场利率时,债券就会溢价。
债券折价是价格小于票面价值的差额。债券折价是由于债券的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而产生的。
在实务处理中,应将溢价额在债券的存续期内逐期摊销,这样,投资者每期实得的债券利息收入应为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与溢价摊销额的差额。
为了使投资者的债券投资收益账户能正确反映实得利息,并使债券到期时债券投资账户的账面金额与债券的面值相等,应对折价予以分期摊销。对于债券的折价来说投资者每期的利息收入加上每期摊销的折价,就是每期实得的利息收入。
关于可赎回债券,为什么溢价债券极易被赎回,而折价债券一般不会被赎回?
谈点个人理解:溢价发行的债券的溢价部分是资本公积,即是企业资本构成中的一部分,而且是不能够轻易使用的部分,其使用是要经过董事会的批准的。因此溢价发行的股票在回收时有必要的资金保障。
债券交易为什么能赚钱?
作者:王超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738042/answer/58645823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编辑于2016-09-29
由于水平有限,所以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接地气“。所以希望以下回答能让非固收从业人员也能看懂。用简单的话来理解,题主所问的核心就是,既然PV(未来现金流折现)代表了该项资产(债券)的当下合理的价格(公允价值),为什么我还要买他?这个交易是公平的,买卖双方是对等的,我没捡到便宜、没有额外赚到钱嘛!也就是,为什么我要以公平、公允的价格买入一只债券?大部分人可能会提到债券赚钱的原因是,比如由于基本面数据、资金面、政策、一二级市场联动、股债跷跷板、特殊事件(本质还是供需关系)等诸多位元主导的价格趋势变化。接下来我们层层深入谈谈这个,也讲点其他人不常讲的东西,从另一个视角解释,用PV(当下公平的、公允的、合理的价格)买入债券的目的和理由。注:固定收益博大精深,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答的,否则还要我们交易员(投资经理)作甚。所以此处以“领会精神为主”,讲点实际的,再讲点尘土。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公允价值表层的“不公允”和交易性1、内部收益率(IRR)的乱入题主在测算PV(这只债券现在应该有的价值)时,少不了用到到期利率(YTM),然而却忽略了十分关键的“内部收益率”(IRR)。其中,YTM是固定的,绝对的,由债券现有价格(投入本金)和各期本息交割(未来现金流)计算出来的,一个确切的数值。而内部收益率(IRR)则体现了买方机构对该项资产(债券)及自身、市场的判断。当下的该期限、该风险、该类别的资产,其“真我”的收益率,到底值几斤几两?当IRR与YTM相同时,即绝对市场化,大家判断一致时,任何价格和价值的偏差都会在瞬间被消灭时,我们才认同、遵循了相同的PV(现值)。换句话说,债券的现值,是绝对的、外在的、固定的。但是,买方和卖方心中的“公允”,却不是YTM哦。YTM只是在市场上插草标价的标签。买卖双方,自有自己的“公允”——那就是IRR(内部收益率)。IRR,才是双方心中的收益率,是双方自己认同、确信、愿意为之一搏的收益率,是我们自己的“公允收益率”,是双方认为这只债券的“价值”。当IRR(我认为当前该期限该风险我的成本)低于YTM时,我自然是愿意买入的;当IRR(我认为当前该期限该风险我的成本)高于YTM时,我自然是想要卖出的。可以理解为,YTM代表了价格,而IRR代表了买卖双方内部各自认定的这个债券的价值。当“价格”和“价值”产生了分歧时,市场变得活跃叻起来,买卖双方分别下了注。
2、买卖双方的分歧在哪里?把一个资产(这里简化为债券)的收益率剖析开来,可以简单分解为:无风险利率+信用风险溢价+久期(利率)风险溢价+流动性风险+其它。无风险利率就是,如果我有钱,我放出去,我闭着眼睛躺着至少应该能得到的收益。
流动性风险溢价,我们继续接地气,流动性风险就像是打游戏时候的“移动力”。我能否躲避“风险的攻击”(在出现风险时迅速的将该项资产转移出让)?我能否更多的攻击敌人(利用融资杠杆的享受更多的资产收益)?具体到市场行为,就是该项债券能否更多的质押融资(以扩大杠杆),以及更有效的止损止盈(更高效的实现策略)。如果一只债券好借钱,也好买卖,我自然对它(的收益率)要求低一点,否则我就要让它多给我点利息(万一我想卖卖不掉,想拿它做抵押物却借不到钱呢?)。这里需要额外提到的是,如果我甘愿把守候一只债券,从2年久期守候到1年,其收益率自然会下降(收益率曲线正常情况下是距离到期日越近收益率越低),因为久期风险降低了(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久期风险缩短了)。这种操作方式,我们称之为”骑乘效应“。
其它溢价,在现实交易环境中,还有很多具化的因素,会影响到资产价格。譬如,由于历史原因,中债登在过去托管了占比更高的债券,所以机构通常通过中债的交易量来衡量某种市场地位或影响力。虽然现在上清所已经逐步接管了中票、NCD等产品,占比逐步扩大,但仍然存在机构更愿意通过中债登进行交易,遑论有大量的农商行机构等仍未开通上清所账户。这导致在某些期限结构上,中债的债券比上清更受欢迎。再比如,单只债券的发行规模本身,亦会影响到其流动性。一只债券发行规模有100亿,自然比发行规模只有10亿的债券更具流动性,因为在市场上活跃的程度,一般来说前者更高。虽然一般资质更优的债券发行主体,可能需要、也更有资质发行规模更大的债券,这代表了一部分流动性,而另一方面,债券的规模本身也隐含了对于大型机构在操作上的成本更低。所以在单笔交易中,1000万的散券ofr(卖盘),在交易时更多时候必须付出比5kw、1亿更多的溢价。这给人的感觉有点像德州扑克中“手筹的数量有时与牌的质量一样重要”。以上这么多“风险”,对应了这么多应该为之对冲的“收益”,判断上的差异自然免不了。好吧,说点业内人士喜闻乐见的人话,那就是“在我们买卖这个债的时候,我认为信用上的风险会扩大or缩小,长的利率和短的利率会怎么波动,流动性会产生怎样的变化,稍后会爆料出怎样的政策”。多维的点位(利率、信用、久期、其它)及未来的另外一个多维的点,会产生怎样的距离,我相信这个距离,是进的,or退的。我选择距离最大化的点,因为我要利益最大化。我要持有它,然后看着各种spread朝我预期判断的方向变化,产生投资收益。我们赌政策、赌经济、赌央行操作、赌配置盘出现的时间和位置(收益率曲线)。让我获得战胜市场(其他投资者)的力量,或者我会接受失败,因为至少有一方成功、一方失败。胜者王侯败者贼。
第一层:价格明码标价,价值在各自心中,我们下了注,让市场来裁判。以上也是我们最常见的观点,其实也是最难把控、最见水平的部分。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价值本身外的那点事
1、谁决定了规则然而一切都是那么合理化,一切都是那么理智,一切都是那么精准。真的是这样吗?即使是在一切数字化的金融市场,数以亿计的市场,是否如你所想,如此公平?如此科学?如此合理?其实并不是,固定收益市场,不是一个你输我赢,你胜我败的世界。因为什么?因为市场参与者都是有其特性的机构,机构都是有其规律的组织架构,组织都是由有血有肉的个人组成、并运转。机构类别、政策条例、规章制度、考核办法,决定了当资金在金融市场的世界中流转,决定了你求东风送暖,我求梨花流水。机构有机构的诉求,个人有个人的任务。我们都说,这不是XX的问题,这是体制的问题,我们都赞叹张居正的考成法,是因为,它决定了最后做出决策执行的人的行为,它也最终决定了结果。世端千变万化,我们用规矩去量化,去考量,去决策。
公募基金在申购时只能去配置条款下可以接受的资产,哪怕知道也许该资产长期变化不可测,但公募无从选择,也无需担忧,在“配置”时已经决定了一定期限内的收益。公墓基金在赎回时只能去抛售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因为赎回是有条款限制的,货币基金T+1(从接到赎回指令到返还投资方头寸只有1天时间),股票基金T+5(类同),赎回净值无需自己承担,而是“金主”在赎回的时机时需要考量的东西,而你不能提供给金主足够高的价值,自然排名会受影响——要知道,公募基金不受净值影响,其收入却是受规模影响的,如果收入低而认购份额高,那是你的本事,那是你安身立命的资本。
银行资管(理财),其收益率不取决于一兵一卒,新成立的产品收益率也不仅仅取决于当下可以配置到的资产,而是“资产池”。所以其中有着牵挂羁绊的滞后缓释作用。8号文规定了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在任何时点均不高于理财产品余额的35%及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总资产的4%。但我依旧能扛,我有有一部分长久期的非标资产,我也有与负债(短期)不匹配的资产(长期);而且我也敢赌,哪怕收益率下行,我也锁定了当期“预计收益率”的风险。购买理财的金主,实际承担了“久期风险”的一部分(因为资产和负债的错配)。所以我是“配置型”。虽然我不太怕短期影响,因为我有资产池收益的支撑;但我不是免疫利率波动,因为我新发的产品取决于池子里的资产,而一旦新发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降低”,也许份额就会被其它机构抢夺走。**长征,大家相互熬着,看谁能熬的过谁……
其它(券商、保险)资管,绝对高的收益要求,也决定了受托管理方背水一战的决心,低信用,长久期,高收益。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已经不是利率波段的战争,而是生死存亡,对市场判断、对风险评估、对各项能力(融资、杠杆成本)的诸多考验。
各方自营(银行、券商、私募),是股东对于操盘者的期待和鞭笞。在这里,战场变得白热化、残酷化。愿意拨给你资本金杀入战场,自然毫无保留。各类衍生品,期货,T,TF,但求一胜。然而纵使如此,各方考核仍存同异。有些机构考量绝对综合收益,有些则考核投资收益,有些则另类的需要交易量(影响力)及中间收入。在这产品报告和资产负债表中,所能展现和表达的含义,不尽相同。譬如新时代下“轻资产运作”的重要性中,你的非息收入达标了吗?对“胜利”的定义不同,自然行为模式也不尽相同。我们眼中的某一个点的“资产(债券)”价值也不尽相同。(即IRR不同)到最后,你以为你赢了,我以为我赢了,“实际”上我们都“赢”了。各取所需罢了。
2、”**“在哪里打过德州扑克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知道牌桌上谁是鱼(人傻钱多的那一个),那么你,就是鱼。所以在金融市场当中,谁才是肉鱼?谁又是鲨鱼?所以,题主你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能赚到钱吗?)我能赚到钱吗?(赚的是谁的钱?)我赚钱靠的是什么?(靠市场分析?靠判断?靠运气?靠勤奋?)说真的,一个非常接近本质、非常聪明的问题。你需要知道自己赚钱的理由是什么,否则就是在一张你不熟悉规则的赌桌上挥霍运气。落花飞叶,皆可为剑。其实在固定收益市场,至少是中国的固定收益市场,并不是一定我是最聪明、最快的,才能赚到钱,并不是一切资产的价格都是最为合理的。机构信用背书、清算能力、交易对手关系,甚至高效的内部风控、审批、激励机制,都可以是你真实赚钱的理由。与其说我把市场判断做到极至能赚到钱,还不如说我把内部流程、机构弊端优化到轻装上阵更容易赚到钱。譬如,我们知道IPO被终止,大量的机构赎回“打新”理财产品。现实世界如何?打新基金购买的是什么资产?一部分股票,一部分短久期的搞流动性资产(国债)。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短期国债收益率上涨。所以你该做什么?第一时间抛售短期国债(乃至利率债)。
另一方面,购买该类基金的主要金主是谁?正是银行理财,14年末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大概15万亿。截止到15年6月,银行理财规模大概18万亿,其中股票类资产及股权类资产大约占比将近50%。股票类包括两融(配资)、打新、定增,股权类包括三方质押存款等。其中打新占比2万亿~2万5千亿。两万五千亿资金的基准规模的投资标的产生了变化(其实并不是全部)当银行理财作为金主赎回打新产品时,会做什么?等待时机,保障收益率。保障收益率需要配置什么资产?长久期、高评级,或者短久期,低评级。各家机构策略不同,你需要去摸索、判断。然后蛇打七寸,抢占在机构行为落地之前。所以也许我判断长久期、高评级会得宠,我下注(考虑到通货膨胀、美联储加息、实体经济不佳等诸多元素)。或者是我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各大银行资管的行为模式。于是我抢先一步,在他们配置之前配置了他们以后将会配置的资产;或者击其中渡,在市场右侧趋势轮动开始时,配置让他们正在疯狂购买的资产。然后让大买方在接下来的下半场中,购买我手中的资产(或者买其它机构手中的同类资产,然后通过期限结构因素,导致我手中的资产升值)。所以在“趋势性”的“被动”行为当中,我赚取了“傻钱”。这种信息并不需要内幕消息才能得知。这种判断并不需要高人一等才能得到。因为数以万亿计的资金,想要转向,需要客观时间,甚至可以持续数天、乃至数周。只要掌握了机构特性,运行规律,我就能赚取傻钱,赚取“转向笨拙”的机构所需要付出的那部分代价。原来所以我不需要做到最顶尖,也可以赚钱。*事实上以上规律涉及到很多细节问题,比如申购不足3个月行使赎回将会损失全部净值收益,将收益留存至产品内。超额损益将会留存给未赎回的“金主”。导致接近四分之一的资金方选择不赎回以便吃掉提前赎回的资金方的超额损益,但也承担着失去资产(打新收益)支撑的空耗部分。依旧是双方博弈。第二层:你大故你在,你拙故我赚。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其实还是这点事
1、**真的傻?笨蛋真的笨?以上。我们认为公募、配置是“**”。我们赚取的是他们机制落后、反映缓慢、不够市场化的钱。又或者我们认为7年期限的国开福娃债(因为国开发行的1、3、5、7、10五个期限刚好有5个品种,故称之为福娃债)有较大配置价值,所以抢先一步入手。谁让他们机构行为笨拙,行为迟缓呢?所以我们蛇打七寸,我们赚取收益。但他们,被我们赚取的部分,真的损失了吗?你以为人家真是**?你以为别人不知道你做这些?那样的话你才是**。为什么7年债券不受宠爱?是因为有10年债券的存在。交易盘以投机、波段为主,力求以最小的头寸(资金),撬动最大的收益(or风险)。靠的是倍数,靠的是”久期“。刚才我们提到过,久期就是倍数,1年久期,当收益率波动1bp时,净价波动就是1分钱(百元面值,即0.01%),10年久期,当收益率波动1bp时,净价波动就是1毛钱(百元面值,即0.1%)。作为狙击手,交易盘参与者自然希望以最少的资金,撬动最大的收益(或者损失……)。冯巩牛群的相声里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在资本市场,也是一样。当大家频繁交易某一只债券时,大家都认可它的流动性,它的流动性自然就会增加,它的流动性溢价自然会降低(买卖手的成本会降低),我们称之为“onthemarket”,或者“神券”。这是炒作者的天堂,是投机者的机会。当新的”神券“来临,旧的”神券“,将会迅速的被抛弃。只因为大家认为”新的债券流动性更好“。大家相信,即变成真。但也仅限于此。因为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者,他们根本不关心这个。交易盘,投机者,赚取的,只是一群猎食者,一群豺狼虎豹投机者相互之间的血肉。又或许我们能咬到大机构的皮毛,但那根本不是人家的根本。而我们在追随巨兽的脚步同时,也为市场注入了流动性,修复了存在但是不合理的各种spread。首先,量级不同。交易盘很薄,交易频繁度高,但厚度远远不如配置盘的影响力大。交易盘很敏感、脆弱,些许波动,就能在短短的一天哪在狭窄的长端利率点位造成十几甚至几十bp的波动。然并卵。150210,150205,140229,140222,140215,140205……以上发行初始期限都是10年的国开债,久期其实也相差不了多少(倍数)。但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溢价?收益率相差如此之多?为何忽而如此之少?根据YTM推算出的PV如此不同?真的是因为票面利率高低的问题嘛?票息的高低仍然回归到久期上,一年前有人说爱拿某只风靡了很久的老债140205是因为它的票息高,但新发的债券就算票息低也比票息高的老债修正久期长好不好?久期是乘数,是中性属性,当你对市场进行了判断,自然是愿意接受久期的风险及其背后的波动价值。那是凸性咯?是利息税?其实最大的影响,还是onthemarket。是交易的流动性。流动性,是由市场决定的,或者说,炒家、玩家决定的。因为交易盘手中的筹码太少,无法同时撬动多只债券,只能集中力量,去搞一两只onethemarket的债券。而谁是市场的宠儿,你可以摸索其中规律,存量及预期规模更大?更新?包括刚才所说的票息、凸性、缴税因素。更多时候,就是找个理由,大家说着说着就都信了,就选择了靠拢在某一只债券(赌桌)上。因为恕我直言,中国的债券市场,其市场化程度还不够,我们交易者,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其次,就算价格此起彼伏,但真正的收益率曲线上的基准利率,却并不是由交易盘决定的。但,抛去浮华,决定基准价格的还是配置盘,最大头寸规模、剑指收益率曲线的配置盘。之所以配置盘允许10年交易品种波动,但又不通过大量买入降低7年品种的利率,是因为“在地方债投标中,配置盘没有话语权,只能被迫投标在最低位,所以只能尽量不影响二级市场利率向下,不让收益率曲线下降,以保持自己的绝对收益”。(国家强迫我以最高价格买入地方债,我就不大量买入二级市场产品,让收益率曲线高一点,好让我被迫买入资产时,收益率高一点)所以7年的国开债在收益率曲线上看上去如此的高价值,如此的“价值洼地”,但却长期存在着。为何配置盘允许收益率曲线如此不合理化?信用风险利差如此之低?2、因!为!我!们!要!的!不!一!样!在文章最后,我们又回归了机构特性论。因为不同的机构,成本和预期收益不一样;不同的考核机制,所诉求的东西不也一样。如果认真学习,我们会发现,银行机构为例,投资户(配置户)和交易盘,本身的使命就不一样。而公募基金(申购赎回不稳定),和专项资管计划(期限相对稳定,风险承受能力和久期更强、更长)也不尽相同。银行投资户,在保障自身日常经营流动性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一定收益。这是因为,请你抛开银行间固定收益市场,银行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有信贷资产、有非标资产(虽然很多也是信贷相关),有票据、有同业直投资、有两融、有收益权、有资管计划、有存放同业,有更广阔的天地啊!在投资了相对低收益的产品同时,配置户其实为更丰富的资产配置(线下非标业务),提供了低成本弹*(低流动性成本、低风险资产占用等)。失之东隅,収之桑榆。换句话说,有些人买低收益率的债券,是因为人家需要更高的流动性,或者更低的风险,而腾出来的额度空间,是为了在你看不到的世界,我赚取更多利润。机构转向迟缓,风险控制审批流程冗长,是随之规模扩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正如雁行效应,或者边际效应递减,都是非理论现实环境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银行投资户,配置债券主要是作为高流动性资产,通过质押融资调整日间流动性的需求,同时兼顾收益。大部分债券是放在持有至到期(Holdingtomaturity)和可供出售(Avalableforsale)项下。相对不在乎mtm(Marktomarket)的净价估值波动影响。因为H账户只摊消折价溢价部分,A账户的MTM只体现在资本公积而非当期损益。所以银行投资户是市场绝对的配置力量,其投资行为模式以配置为主。其成本与存款类负债有一定关联性。银行自营交易盘,理论上只能放在交易账户(Trading)。T账户不摊消,估值损益直接体现在当期报表损益当中。在考核中从司库提取头寸的成本要高于投资户。所以其投资行为以交易性行为为主,可杠杆做息差carry,可波段。需要关注的是购买信用债时风险资本占用与机构自身ROE相关。交易盘的额度是需要与金融市场条线其他线下非标业务,乃至银行主体信贷业务竞争的。有时间或起到流动性辅助作用。银行资管(理财),由于规模大,管理人员少,就是喜欢在一级市场投标,因为可以拿到整量,可以任性的“投10个亿必须中的标,哪怕收益率低。”因为无暇在二级市场进行精挑细选,否则在理财申购资金到位了,都无法匹配足够的资产。而资产池的概念,使理财(至少目前)不用收到mtm净价估值波动的影响,其投资理念类似银行投资户的配置型。其资金成本取决于发行产品的成本。但有时候其实会资产池的资产收益率决定了发行成本。二者相依为命,互相影响。券商自营,比银行自营风格更激进。其杠杆倍数及质押式回购融资受到资本金限制,资金成本其实也可以说与equity成本相关。相对而言参与的产品线更齐全,交易所、银行间,可以参与国债期货等品种。券商的自营交易盘也存在隐性的与两融等其他券商业务争夺资本金的压力。券商资管(其他等),其资金成本极高,所以被迫讲资产信用评级拉到很低,久期很长,才能覆盖成本。保险产品,自身久期长。相对而言不会因为中间被赎回,更加稳定,不怕被迫在不是合适的时机卖掉债券,所以可以做更长远的打算,做中长期的投资,自然可以投资别人不敢触及的永续债等,享有超额收益。“哪怕天长地久,我心依旧。”以上寥寥数笔简单说了下各类机构的投资特性,旨在表达各类型机构的特性,但更深入的行为模式,还需自己挖掘。第三层: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四、结论所以,同一只债券,原来大家的看法(对其价值的认可)可以如此不同,面对其价格时的行为(买or卖)自然也不尽相同。第一层,大家对未来市场(利率走势、期限结构)的判断不同,所以产生了买卖。第二层,大家各自受到的束缚、限制不同,承担风险的能力不同,判定“输赢”的规则不同,所以产生了买卖。第三层,大家的判断、限制不同,是因为大家需求本来就不同,大家要的不一样。所以产生了买卖。所以,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双赢”,是各取所需。我买是赢,你卖也是赢……重归皆大欢喜,和谐安详。你得到了你想要的,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然而,回归到绝对收益的思考,到底是谁承担了机构特性导致的损益?是谁站在了不同机构身后?谁为各种操作成本和“其他风险”买了单?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免责声明:我司力求本文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对因使用本文引发的损失不承担责任。我司尊重原作者版权,除无法确认作者外,在转载时我们将会注明作者以及来源。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删除!
小白理财成长路(二)之可转债,看这一篇就够了 - 知乎
可转换债券是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简称。它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兼有债券和股票的特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债权性。与其他债券一样,可转换债券也有规定的利率和期限,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收取本息。
二、股权性。可转换债券在转换成股票之前是纯粹的债券,但在转换成股票之后,原债券持有人就由债券人变成了公司的股东,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红利分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的股本结构。
三、可转换性。可转换性是可转换债券的重要标志,债券持有人可以按约定的条件将债券转换成股票。转股权是投资者享有的、一般债券所没有的选择权。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时就明确约定,债券持有人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票。如果债券持有人不想转换,则可以继续持有债券,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场出售变现。如果持有人看好发债公司股票增值潜力,在宽限期之后可以行使转换权,按照预定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成为股票,发债公司不得拒绝。正因为具有可转换性,可转换债券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公司债券利率,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可以降低筹资成本。
可转换债券持有人还享有在一定条件下将债券回售给发行人的权利,发行人在一定条件下拥有强制赎回债券的权利。
它本身其实是一种债券:每张面值100元,买入一张可转债,相当于我们把钱借给上市公司,等到债券到期(一般是5-6年),上市公司还本付息,利息平均年化2%左右。
持有这种债券的人,在一定时间:能用手里的债券,转换成对应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当我们理解转股这件事的时候,先要理解几个价格。
一个是可转债对应正股的价格,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股价;
一个是把债券转成股票的转股价,也可以理解成当我们转股之后,持有股票的成本价。
如果我们想把它转换成正股,就得按照这只可转债的转股价(假设是7)来转。
10张转债×转债价值100÷转股价每股7元,一共能转成约142股,现在如果正股每股价格11,那么转股后的价值就是1562左右。
超过60%以上的可转债在3年时间内就完成了债转股。因为可转债的存续期一般为5-6年,所以我们就选择剩余年限在3年以上的可转债
在纯债到期收益率一样的情况下,且转股溢价率都很高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正股价格远高于净资产的可转债,也就是正股市。所以也是要选择转股价值大于100的可转债,如果达到130以上更好,选择转股价格高的
尽量选择AA以上的,等级越高,代表可转债越安全,但一般评级太高的话,涨幅也不会太大。
,可转债发行规模指的是可转债发行多少市值的可转债,少于10亿的,都算小规模,一般发行规模适中为好。
这个就是要看发行可转债的这家上市公司主体的情况,一般正股业绩好,题材好,行业好,容易获得不错的涨幅,例如医*行业就比煤炭这类行业要好。
1、下载一个理财软件,我用是东方财富证券app
5、通过上面的几个标准如果合适,选择顶格的金额申请,不要担心最终要付怎么多钱,一般就是1000-2000左右需要支付,
国债为什么能赚钱?
国债的收益率比银行的稍高,但它最突出的是其安全性。国债的流动性也是相当好的,被称为现金等价物。国债是以一个特定价格出售的,一般会是折价出售的,也有平价或溢价出售的。由于其流动性好,所以持有期间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这时的出售价格一般就不是购买时的价格了,那要剔除之前的利息收益,还要看当时的利率。一般债券会和其它金融工具一起使用,比如期权,起到保值的作用。应付利息在会计上来讲是应该付的但还没有付的利率。国债若不是零息债券的话,那作为付息债券一般都会半年或一年按照债券上标明的利率进行付息。而这之间由于未到期而形成的利率就是应付利率。
科普干货:15分钟看懂可转债,赚钱就像呼吸一样简单
这篇文章科普为主,尽量让大家搞懂可转债是什么东西,以及怎么投资可转债。
1.1什么是可转债
如果说债券相当于上市公司为了借钱开出的借条,那么可转债就是一种特殊的借条,特殊性在于持有可转债的投资者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把手中的债券转换成公司股票,这时候债主就会变成股东。
优点在于既可以享受债券的稳定收益,又可以在对应公司股票(正股)价格上涨时获得额外收益。
1.2可转债和普通债券有什么区别
普通债券每张面值一般是100元,利率固定,每年会支付固定的利息,最后一年还本付息,发行期限不等,有三年有五年也有十年等等。
可转债每张面值是永远不会变的100元,利率则是逐年递增,并且普遍低于普通债券,最后一年还本付息,除此之外还有公司额外的奖励,具体金额每个公司不等,发行期限是5年或者6年,98%以上的可转债发行期限是6年。
由于具备了到期还钱的债券属性,所以也算下有保底。
当然可转债的利息并不多,尤其是在前三年,几乎可以说忽略不计,不过咱们买可转债也不是为了这点利息,主要是看中了额外的增值功能(股票的看涨期权价值),所以江湖人称上不封顶。
1.3可转债的额外增值功能
可转债发行的同时会约定一个转股价,在可转债发行6个月后(进入转股期),投资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选择要不要把手中的可转债,按照约定好的转股价换成相应的股票。
转股数量=可转债面值(固定100元)/转股价*持有的可转债张数
一般来讲转股价约定好了之后不会随意调整,可转债的面值100元也永远不变,那么每张转债可以转换的股票数量也不会变动。
虽然转股价一般不会变动,但是公司的股价却是每天在变,所以为了方便知道手里的转债转换成股票后值多少钱,通常会计算转股价值。
所以决定每张转债价值的是公司的股价,股价涨多少转股价值就会涨多少,股价跌多少转股价值就会跌多少。
举个栗子:小红科技公司为了发展要拓展新的项目,于是发行可转债借钱,初始转股价定为10元,那么一张面值100元的转债可以转换的股票数量就是100/10=10股。
假如公司未来发展较好,股价涨到了15元,如果这时候把1张转债转股后卖出,可以获得的收益是10股*15元=150元,所以这时候转股价值就是150元。
因为转股价值远远高于债券的面值,那么小红科技公司的可转债交易价格就会水涨船高,每张转债交易价格大于或等于它的转股价值150元。
但是如果公司没有涨反而跌了怎么办,比如小红科技公司股价一直低于初始转股价10元,甚至跌到了2元,这时候一张转债的转股价值只有10股*2元=20元。
100元面值的转债转股之后只值20元,明显转股就是不划算的,所以投资人不会选择转股,而是持有到期还本付息,至少也不算亏。
1.4初始转股价是怎么定的
当然可转债发行时的转股价是多少,监管有明确的规定,初始转股价格不低于募集说明书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价。
比如小红科技公司5月14日发募集公告书说我要发可转债啦,那么转股价就是5月14日往前推算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的平均价格,或者是5月13日的股票交易平均价格,选择高的定为初始转股价。
而可转债的上市日期距离募集公告书日期通常不会超过1个月,所以初始转股价反映的是可转债上市日期附近的公司股票平均交易价格。
既然选择投资可转债,那么可转债的三大条款就有必要了解清楚
也叫条件赎回条款,有两种情况会触发强制赎回条款:在转股期内下述两种情形出现任意一种时,公司都有权利按照债券面值加上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可转债。
第一,如果公司A股股票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含130%)。
第二,本次发行的可转债未转股余额不足人民币3000万元时。
说人话:本来转债的生命周期是6年,但是现在公司股价比转股价高了30%啦(转股价值大于130元),触发了强赎条款,上市公司要提前结束这只转债的生命,按照101元的价格强制还本付息哦,赶紧给我转换成股票,不然的话到嘴的收益就没了。
这时候投资者手里的每张转债价值大于130元,公司会按照101元的价格赎回,所以投资者要么选择卖出转债,要么选择转股,否则会面临巨大损失。
我们在集思录上可以看到强赎天计数(0/15|30)的字段,实际上就是对第一种强赎触发情况的简便表示。
0代表的是满足转股价值大于130元的天数,15代表的是需要满足15个交易日,30代表的是在连续的三十个交易日中。
10/15|30=最近30个交易日有10天转股价值大于130元,即将满足强赎条件
满足强赎条件的当天上市公司会发公告决定是否强赎,这是由上市公司来决定的,经过长期的观察,实际过程中公司的强赎意愿很难判断,有的公司第一次满足强赎条件就会立马强赎,有的则会很长一段时间都选择不强赎。
即便是通过现金流、负债率、国企民企、上市时间来判断公司的强赎意愿,也没有很明显的规律。就像男人不知道女人为啥忽然生气,女人也不知道男人为什么沉默不语,上市公司的心思你别猜。
虽然判断不出一个公司是否会选择强赎,但是通过历史数据的统计来看有以下几个规律。
规律一:95%以上的转债会强赎。
规律二:80%以上的转债会在三年内完成强赎,强赎转债平均存续时间是1.9年左右。
规律三:公告强赎之后转债价格跌多涨少。
那么通过这前两个规律我们就可以知道,一只转债上市之初的价格如果低于130元,我们买入,持有不到三年的时间,大概率就是赚钱的投资,而实际上可能都不用三年,你就会开始赚钱。
第三个规律告诉我们强赎之后转债价格跌多涨少,主要的原因是一旦公司公告强赎之后,显然大家都不想以101元左右的价格把手中的转债赎回给公司,毕竟手中转债价值超过130元,所以会争先恐后的卖出转债跑路,卖的人多了价格就会被压制。
除了卖出转债,另外一个选择是转股,转股之后如果卖出股票,公司股价同样也会遇到抛压,所以强赎对于转债来说是利空。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会选择不强赎,转债价格一直涨,所以可以看到几百甚至上千元的转债。
对于新手来说,不要轻易去一直拿着转债不卖出,去赌公司不强赎,有赢的概率,但是不大,而一旦亏起来可是嘎嘎肉疼。
一般老司机会在即将满足强赎条件之前先卖出转债避一避潜在的下跌风险,这些都是花钱买出来的经验。
对于公司来说,无论投资人之间怎么互相倒卖,到最后基本上所有转债终将转换成股票,那么当初发转债借来的钱就可以不用还了,真棒。
所以公司宣布强赎,并不是想要真的赎回转债,真正的目的是逼着市场进行转股。
前面说过转股价在可转债发行时会规定好,一般不会变,但如果出现下面的情况,上市公司是可以在中途发公告向下修正转股价的。
当公司股票在任意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85%时(每个公司略有区别,有的是80%,有的是90%)。
说人话:公司股价不给力啊,完全涨不起来,以后想要满足强赎条件太难了,但是借来的钱又不想还,连逐年递增的利息都不想给了,那怎么办,下修一下转股价吧,未来强赎难度降低,还是可以促进转股的。
举个栗子:小红科技公司初始转股价定的是10元,满足强赎条件需要公司股价站上13元,但实际上公司运营不佳,股价一直在5元左右波动,完全涨不起来。
这时候如果公司将转股价下修到5元,那么未来公司股价只需要涨到5元*130%=6.5元之上,同样也可以满足强赎条件,然后促进转股。
下修之前:每张转股数量是100/10=10股,转股价值10股*5元=50元
下修之后:每张转股数量是100/5=20股,转股价值20股*5元=100元
所以转股价下修之后,每张转债转股数量会增加,转股价值会提升,对于转债投资人来说,本来手里面价值50元的转债一下子变成了100元,手中转债的价格也会有相应的上涨,是利好。
那有没有小可爱会想小红科技公司直接把转股价下修到3.8元不行吗,这样3.8元*130%=4.94元,公司现在的股价可以立即满足强赎条件。
太贪了,本来下修条款就是一件很bug的存在(中国可转债独有),但是也不能这么没底线吧,转股价的下修底价是下修股东大会召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价。
和初始转股价的确定一样,最低可以到近期公司股价的平均水平。也就是小红科技公司股价最近一直在5元左右波动,那么转股价最低可以下修到5元。
万一下修之后股价还继续下跌,跌到了2元怎么办?没关系,小红科技公司还可以继续选择下修,这时候股价只需要涨到2元*130%=2.6元就可以满足强赎条件。
我们在集思录上可以看到下修天计数(0/15|30)的字段,实际上就是对下修条款触发情况的简便表示,和强赎天计数的意思一样。
10/15|30=最近30个交易日有10天转股价值低于85元,即将满足下修条件
满足下修条件的当天上市公司会发公告决定是否下修,如果上市公司决定下修,会公告提议下修,只是提议哦。
然后规定一个日期召开股东大会,一般是提议下修后的半个月左右,需要全体没有持有转债的股东投票,三分之二以上的同意才能确定下修。
为什么需要股东投票表决,其实也不难理解,下修之后每张可转债可以转换的股票变多了,转债持有人受益,公司降低强赎难度也受益,那么损害了谁的利益。
损害了没有持有转债的中小股东的利益,因为转债转股之后,他们手中的持有的股份会被稀释,所以需要他们来投票决定是否同意下修。
经过长期的观察,实际过程中只要公司提议下修,大部分都会同意并且下修到底。
规律一:最大的涨幅来源提议下修
只要公司公告提议下修,市场会提前认为下修成功并且到底,转债的价格会在董事会提议下修之后大幅上涨,等到真正公告下修之后反而涨幅较小。
规律二:下修概率一般在10%以内
不是每个公司都愿意稀释自己的股份,历史数据统计只有18年有18.7%的公司下修,那一年可是跌了整整一年。
而同样很惨的2022年总共有460只转债,下修的有45只,概率不到10%。
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单纯的为了博弈下修的收益而买入一只转债,从概率上来看这样的性价比并不高。
更多的是从多方面分析之后买入它,结果某一天突然公告提议下修,这样的意外之喜会让人更开心一些。
在可转债存续期的最后两年,如果股票在任何连续三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70%时,投资者有权将可转债按面值加上利息提前回售给公司。
说人话:在可转债生命周期的最后两年,如果股价跌的太惨,转股价值在70元之下,投资者可以选择把转债按照102元(100元+利息)左右的价格卖回给公司,不用等到到期。
实际上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见,需要你在100元之下买入转债,持有到回售条款触发之后卖回给公司才能获益。
但是上市公司到了转债最后两年,会想方设法避免自己回售可转债,比如释放利好让股价上涨,或者下修转股价。
所以回售条款的存在相当于一个保护屏障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进,转债的价格不会轻易跌破100元面值,否则就会有人回售套利。
溢价率对于可转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其实溢价率分为两种:转股溢价率和纯债溢价率,我们平时在炒股软件看到的溢价率,就是转股溢价率。
举个栗子:小红科技公司转债价格是120元,转股价值是100元,转股溢价率=(120元-100元)/100元=20%。
什么意思呢,每张价值100元的可转债,如果我要在市场上买到它,需要花120元的价格,多出来的这部分就是溢价率,也就是价格比价值贵的那一部分。
溢价率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指标,通常为正,主要包含了对正股的看涨预期,也包含了当下市场的热度或者低迷等等。
溢价率就像是链接转债价格和转股价值的一条可伸缩的线,有时候长有时候短。
如果线太长,转股价值的波动(股价的波动)就很难影响到转债价格的波动。
如果线很短,转股价值的波动(股价的波动)会很容易影响到转债价格的波动。
对于溢价率低高低,没有绝对的标准,每个转债也不一样,也不能简单的认为低就是好,高就是不好,不同的行情表现不一样,这是市场通过不断交易博弈出来的结果。
不过通过历史数据来看,也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当转股价值不断上涨变高时,溢价率会逐渐降低。
原因是正股已经经历过大涨,后市的看涨预期会逐渐减弱,并且当转股价值到130以上时还有强赎风险。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价格和溢价率低高低,把转债分到四个区域里面,每个区域的转债都会有一些共同点。
价格多高算高,溢价率多高算高,因人而已,也与市场行情相关,在这里小岛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分,给大家作为参考。
A区:高价格高溢价率,一般价格超过150元,同时溢价率还在30%以上的转债都可以分到这个区域。
一些被资金炒作控盘的妖债,例如蓝盾转债(212.971元+302.29%溢价率),横和转债(496.5元+288.86%溢价率)都在这个区域。
这些转债价格的涨跌基本上和正股的涨跌没有太大关联或者关联较弱,完全看资金的意愿,风险高波动大,一般是不建议新手去买的。
B区:低价格高溢价率,一般价格低于120元,同时溢价率还在50%以上的转债可以分到这个区域。
一些公司爆雷了,或者因为所在赛道熄火被资金抛弃,无论是什么原因,最终导致正股跌幅过大,例如科华转债(101.728元+74.96%溢价率),富瀚转债(114.9元+92.15%溢价率)都在这个区域。
这些转债价格的涨跌基本上和正股的涨跌也没有太强的关联,有可能正股上涨了10%,转债只会涨1%。
由于有债底的保护向下的跌幅有限,通常来讲波动会比较小,适合作为防守仓位,同时提议下修的转债大多数都属于这个区域。
C区:低价格低溢价率,一般价格低于120元,同时溢价率还在20%以下的转债可以分到这个区域。
例如东湖转债(117.802元+19.44%溢价率),山鹰转债(119.818元+15.03%溢价率)都在这个区域。
低价格意味着有债底保护跌幅有限,低溢价率意味着如果正股上涨,会很容易的带动转债的价格上涨。
理论上这是低风险爱好者最佳选择区域,但是由于大众对转债的认知越来越深入,目前还这个区域的转债,未来的预期回报率相对于之前会有所降低,但是也仍然值得配置一部分仓位。
D区:高价格低溢价率,一般价格高于130元,同时溢价率还在30%以下的转债可以分到这个区域。
例如旗滨转债(134.582元+28.69%%溢价率),蒙泰转债(135.558元+22.28%溢价率)都在这个区域。
高价格意味着没有有债底保护,但是低溢价率意味着如果正股上涨,会很容易的带动转债的价格上涨。
有很多有潜力的转债都会在这个区域,如果对转债比较熟悉并且愿意承受一定的波动风险,属于这个区域的转债也许会带来不错的收益。
除了用价格和溢价率对转债进行一个简单的区分,进一步考虑下面这几点也对我们筛选潜在涨幅较大转债会有帮助。
下图给出了12月19日转债剩余规模的统计结果。不难发现市场上接近70%的转债规模在10个亿以下。所以只要我们把规模限定到10亿以内就可以覆盖到大部分转债。
可转债的剩余规模越小,炒作的价值就越高,例如那些高价格高溢价的妖债,剩余规模都在1亿左右。
所以当我们在筛选转债的时候,剩余规模小的转债(小盘债),是一个加分项。
A股的尿性就是喜欢炒作概念,无论是信创,数字经济还是新能源又或者医*,总要带一点概念,这样炒作才算得上师出有名,庄家也会根据热点信息来借势炒作。
一般像医*、科技这些行业未来的想象力空间比较大,概念也多,就容易被炒,所以是一个加分项。
而银行类的转债,本身没什么热点,规模也大,基本上是很难走出大行情,还没有回售保底的条款,所以我们一般不会去持有银行类的转债,唾。
被炒作过的转债热度会比没有被炒作过的高,如果再次炒作会更容易的吸引到更多的资金进来。
下面这张图就是小岛自己做的转债热力图,把转债按照板块分类,方块面积越大说明最近这只转债的历史波动率比较高。
所以曾经被炒作过的,未来被再次炒作的概率更大。在选债的时候考虑历史波动率比较大的转债,同样是一个加分项。
什么是量化策略?指的是使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来进行投资决策的策略。通常包括使用大量历史数据来建立预测模型,并使用计算机程序来执行交易,用于多种投资领域,例如股票、债券、外汇等。
通俗的来讲你有一个好的想法或者是好的选股经验,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来模拟买卖,看一下你的想法在过去的行情中实际表现如何,如果验证之后在过去的表现较好,那么我们会期望该组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同样表现较好。
就比如我们前面总结了剩余规模、热门概念、历史波动率对转债是加分项。
那么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设置一个合理的价格和溢价率范围,针对于不同的因子设置不同的参数,然后用程序进行模拟买卖,经过多次测试后找到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结果。
18年1月1日到现在累计净值7.49,也就是说18年投入了100元,交给程序自己去卖卖,到现在会得到749元。
总的来说除了2019年小幅跑输,不过对于属于大盘股牛市的年份来说也情有可原,其他年份都大幅跑赢,从历史模拟买卖的角度来看收益效果显著。
每天运行程序之后会自动给出程序当天的买入卖出操作,以及目前的持仓转债,这对于我们实际的买卖来说非常值得参考。
在实际交易的过程中,有一些对市场研究比较多的人会发现,当一些股票刚开始启动上涨时,但此时由于可转债存在溢价率,实际上转债价格涨幅要小于正股涨幅,甚至没有上涨。
那么这时候正股涨的多,转债涨的少,溢价率就会降低,这种现象也叫做偏离现象,当溢价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例如20%以内,此时股价如果继续上涨,将会非常容易推动转债的价格上涨。
根据这个经验,找到股票已经开始上涨,而此时转债涨幅较小的进行买入,在未来可能会有比较不错的收益。
但是如果是人工每天去计算实在太麻烦,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程序帮我们实现这个功能。
首先换算成程序能看懂的语言,例如:可转债5天涨幅-正股5天涨幅+溢价率,根据算出来的数值对每个转债进行排名,取排名靠前的买入,然后用程序进行模拟买卖,就可以得到下面这个结果。
18年1月1日到现在累计净值7.45,也就是说18年投入了100元,交给程序自己去卖卖,到现在会得到745元。
偏离策略和前面的三低一高策略收益率基本差不多,但是如果从年份来看,三低一高策略2020年表现最好,而偏离策略2021年表现最好。
从程序给出来的持仓转债以及买入和卖出操作来看,所筛选出来的标的和三低一高策略重合度也并不高。
从历史数据模拟买卖来看,两个策略总体收益差不多,但在不同的行情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参考不同的策略选出来的转债结果,对于我们实际的买卖来说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截止到2023年1月20日,全市场总共有472只转债,相对于2018年110只的数量增加了4倍多,在转债数量越来越多的趋势中,如何更高效的挑选出更容易上涨的转债,量化程序可以有效的辅助我们做投资决策。
最后,可转债的投资策略还有很多,量化策略只是其中一种,有经验的老司机通过自己的经验或者分析进行买卖,同样也会有不错的收益,因为可转债本来就是一个胜率高,底部容易测算的投资品种。
来自:一利阳光故事会>《可转债》
当债券的票面利率小于市场利率时,债券应()。A、面值发行B、溢价发行C、折价发行D、向外部发行
C折价发行如果当债券的票面利率低于芦粗市场利率时,存银行会比买债券更赚钱,那么买的人就会少,那么价格就会下去。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是固定利息证券(定息证券)的一种。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债券可以上市流通。
债券基金,还能帮我赚钱吗?
“债券基金还能帮我赚钱吗?”,面对2022年临近尾声的债市调整,许多风险偏好偏低的基民,难免会有这样的疑问。
债券基金的前景和“钱景”到底如何,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所以本文,将会从债券一些基础的知识入手,来带你真正的看懂影响债券基金的诸多因素,以及债券基金在展望后市时的诸多“黑话”。
相比股票基金的基金经理给你讲价值投资,讲白酒、医*、光伏这些赛道,债券基金经理的市场分析和展望,往往是“黑话连篇”,一会儿是利率债,一会儿是信用债,一会儿是久期,一会儿又是利差。
举个例子,固定收益大厂汇添富近期在发行一只名为汇添富丰和纯债的债券基金,拟任基金经理何旻是一位老将,拥有24年证券从业经验、18年投资管理经验,近年来聚焦利率债基金和高等级信用债的投资管理。
这样一位老将,在展望后市时的观点和操作策略,我是比较认同的。对于后市,何旻是这样分析的:
通过房地产和基建这两个板块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复苏,是我们目前能预期到的明年经济的一个情景。
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会有小幅的抬升。在经济复苏时期,一般长期债券收益率上升较多,而信用债券的风险溢价会收窄。所以,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短期债券优于长期债券,信用债券优于**债券。
丰和纯债基金集中投资于AAA等级的信用债和**债券。今年11月以来的债市调整,已经使得市场的收益率达到了21年同期水平。我们认为债券市场目前已经对经济基本面复苏过度反应,债券收益率正好有利于新组合的建仓。基金成立之后,建仓期我们会大部分配置于短期债券,保证资产的稳定增值。等到经济略有复苏、市场收益率小幅抬升后再逐步将债券的期限拉长到中等期限,这样可以为持有人获得更多的票息回报。
如果你能看得懂上面的观点,那么恭喜你,应该是一个比较资深的债券基金投资者了。
如果看不懂,也没关系,下面将从债券入门知识开始,对上述的展望,做一个更浅白的解读。
一般来说,债券基金投资的债券品种,可以分为三大类:
利率债,以国债为代表。一般认为这类债券没有违约风险,所以仅有的风险就是债券收益率涨跌的风险。
信用债,以企业债为代表。企业有不偿还债务暴雷的风险,信用评级越差的公司,不还债的可能越大。信用评级以AAA为最高级别,违约风险最小。一般信用评级越差,到期收益率相比同期限的利率债的利差越大,这就是对违约的风险补偿。
可转债/可交换债,与债券发行公司的股票价格休戚相关,往往受股价影响很大。
以汇添富丰和纯债为例,这是一只纯债基金,不投资股票,也不投资可转债/可交换债,这意味着投资这样的基金,主要打交道的就是利率债和信用债两类。与此同时,汇添富丰和纯债投资信用债仅限信用级别最高的AAA级,信用踩雷的风险相对而言是比较小的。
在谈及期限策略时,何旻说了这么一句:
基金成立之后,建仓期我们会大部分配置于短期债券,保证资产的稳定增值。等到经济略有复苏、市场收益率小幅抬升后再逐步将债券的期限拉长到中等期限
其实何旻在做上述表述时,已经尽量用读者易懂的表述了,许多债券基金经理,会有更专业的说法:初期短久期,后期长久期。
久期(duration)是一个描述债券对于利率波动敏感度的指标。
简单理解,久期为2的债券,当利率变动1个百分点,其债券价格将要波动2个百分点。
当我们预期市场利率将出现大幅攀升风险时,债券基金经理会选择短久期债券,以降低波动;而预期利率将大幅下降时,则会选择长久期债券,以便赚的更多。
下面将举一些例子。
首先对一个剩余2年的零息国债的利率变化试算。之所以用零息国债,在于不用考虑派息影响,其定价好算。
理论上,一个剩余2年,到期2.8%收益率的国债,如果票面是100元,现价就该是:
从下表可以看到,如果到期收益率不变,半年过后,剩余年限变成1.5年,债券价格上升1.39%,这块就是你的盈利。
如果半年后不幸到期收益率飙升0.5个百分点至3.3%,你依然有0.66%的盈利,因为到期收益率的折现收益对冲了到期收益率飙升带来的损失。
但如果是一个10年期债券,一切就不一样了。如果半年后到期收益率不变,收益依然是1.39%,但是如果到期收益率飙升0.5%,那么就一下子亏损3.18%了。这就是长期限债券,或者说长久期债券在利率飙升时的巨大风险。
这也是何旻在谈及新基金初期以短久期为主的道理。
近期,许多基民被债券的回撤吓怕了,但是如果你明白利率与期限的关系,就知道其实不用那么害怕。
下图是1年期国债2020年迄今的走势,目前利率在2.35%左右,哪怕未来短期(比如半年内)进一步飙升至2020年时将近3%的位置,也依然可以获得实现半年0.85%(年化1.7%)的收益,绝不会颗粒无收的。
短久期,可以让债券基金面对利率波动,风险可控。
在评估当下债券市场潜力时,何旻认为:信用债券优于**债券。
之所以这样判断,其实是基于经济复苏的预期。
本轮债券为何利率暴涨,导火索就是房地产救市、疫情等一系列变化让市场对经济复苏预期增强,而更强的经济景气度往往意味着更高的资金利率,所以债券利率就出现飙升(当然流动性造成的恶性循环也是重要原因,后文还会提及)。
本质上,债券投资者是个“悲观主义者”,希望看到的不是欣欣向荣的经济,而是经济停滞下的低利率。
如果宏观上我们面对的是复苏的经济格*,债券应该怎么投?
最直接的,就是选择企业债。道理很简单,经济向好,企业利润回升,违约的可能性就下降,而体现企业债违约风险的利差(同期限企业债与国债的收益率之差)就应该缩小,这会为企业债带来收益机会。
下图是一个3年期企业债的测算,半年里面,虽然3年期国债利率上升了0.1个百分点利空债券,但是同期企业债的利差却缩小了0.24个百分点,对冲了国债利率上升的利空,所以企业债实际的收益率不升反降,于是半年间收益是正的2.24%(年化可是4.48%这个不低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近期经济复苏预期增强,但是3年期AAA级企业债与国债的利差却是飙升,这也是引发许多债券基金雪上加霜的重要原因。
如果从企业债的收益率来看,已经飙升到了2021年以来的一个相对高位——这意味着未来利率下行推高企业债价格的可能和空间,反而比继续上行更大。
在明白了信用债在经济向好前景下的价值,自然也就明白为何当下何旻为何更看好信用债多过利率债。
在明白了上述三个知识点后,对于何旻的研判,相信也就看得懂了。
当然,在谈及债券基金选择上,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买债券基金,选新发行的新基金,还是已经存续的老基金。
站在2022年的当下时点,我会建议风险偏好较低的基民,考虑类似汇添富丰和纯债这样新发行的基金。
这样的考量有两点因素。
第一点,其实普适于所有新基金。基金经理为了持有人更好的持有体验,对于新基金往往会采取比较保守的建仓策略,初期不求大赚但求少亏甚至不亏,对于债券基金持有人这样风险偏好一般很低的基民,这种建仓策略其实是相得益彰的。
第二点,则是基于当下债市的特殊情况。
对于本轮债券市场跌幅如此迅猛的原因,很推荐阅读这篇推文《本轮债市调整分析与应对》,里面提到了今次大跌的传导机制——在这波传导机制下,对下跌焦虑的基民与流动性差一抛就大跌的部分资产共同构成了一个持续的负循环。
正因此,文章给出了“避免拥挤,避免追逐网红”的建议:
由于互联网基金销售与市场风险偏好的持续降低,导致部分资金蜂拥至部分网红短债基金当中,但当市场预期出现反转以及市场出现调整后该类债基往往也是最大的“受害者”,由于资产流动性的原因,可能产生赎回->资产卖出->资产价格下跌->继续赎回的恶性循环。
这也恰恰正是笔者建议诸位基民在加仓债券基金时,对于老基金尤其是规模较大的知名债券基金要留一个心眼的根本原因。
债券基金的信息披露有限,你几乎无法了解基金的全部持仓,不知道基金经理买了多少欠缺流动性的品种。更重要的是,知名老基金,尤其是互联网上火热的那些,你不仅需要研究基金经理,还要提防“基民何苦为难基民”,若是一惊一乍一点点下跌就赎回甚至清仓的持有人多,对这只基金的持仓将是极大的冲击。
这时候,类似汇添富丰和纯债这样的新基金,拿着大把现金重新建仓,所有持有人都是净值从1开始,既可以规避流动性差的仓位,又可以规避随时开溜的非理性基民,这对于当下的债券投资市场,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
上市公司如何利用股票赚钱?上市发行股票的利与弊?求大神解答,谢谢!
第一问不成立!上市公司本身不能从股票交易中获利,因为股票是属于股东的,所以股票交易是股东之间进行的,盈亏和公司(企业法人)本身无关。只是会影响公司的资产总值和信誉。所以,不存在公司本身利用股票赚钱一说。关于利弊问题比较复杂,写一本书也未必穷尽。如果简单的说,那么有利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信誉,能够上市(公开溢价出售股权),说明监管层以及大众(股民)认可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都比较好,进而提高了该公司的生产、产品销售等的信誉和方便;二是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方面,直接融资就是股票的发行(不仅仅是第一次的,后面也可以再发……),这些都是溢价的、也是不计利息不用还本的资金;间接融资就是借贷款、发债券、质抵押等等。不利的主要也是几方面:一切必须完全透明接受监督和关注;易被收购;股价的波动造成公司资产的随着波动,对信誉、借贷、产品的都有很大影响……
长期债券溢价(折价)摊销方法
直线法是将债券的溢折价按债券的还款期限(或付息期数)平均分摊,较为简单。要点是每期溢折价的摊销数额相等。在实际利率法下,每期应计利息收入等于债券的每期期初账面价值乘以实际利率。每期利息收入和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的差额,即为每期溢折价的摊销数。要点是每期期初账面价值和实际利率的计算。
【溢价债券怎么赚钱(溢价发行债券和折价债券有什么区别?(需要说的通俗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