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品达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百科>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存款保险制度助推利率市场化 对银行盈利影响有限-存款保险制度-东北网舆情频道)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存款保险制度助推利率市场化 对银行盈利影响有限-存款保险制度-东北网舆情频道)

2024-01-15 18:36:59

作者:“admin”

存款保险制度助推利率市场化 对银行盈利影响有限-存款保险制度-东北网舆情频道 酝酿了20多年的存款保险,终于随着3月31日《存款保险条例》的公布尘埃落定。存款保险将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

存款保险制度助推利率市场化 对银行盈利影响有限-存款保险制度-东北网舆情频道

酝酿了20多年的存款保险,终于随着3月31日《存款保险条例》的公布尘埃落定。存款保险将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条例5月1日施行后,百姓的银行存款将多一道安全保障,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将会进一步提升。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如何偿付被保险存款?对银行盈利影响几何?这都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保护存款人利益

所谓存款保险,是指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统称投保机构)交纳保费形成存款保险基金,当投保机构经营出现问题时,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依照规定使用存款保险基金对存款人进行及时偿付,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存款以及存款保险基金安全。

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措施,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存款保险作为当前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已经研究、酝酿了多年。这项改革*中央、***高度重视,*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了要求,各方面也很关注。

早在1993年,***就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基金,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作了长时间系统研究,充分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建议。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呼声格外强烈。当年,“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就被写入**工作报告,随后几乎每年都会提及。今年**工作报告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表述,终于由“建立”演变为“推出”,历时7年时间。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对记者表示,存款保险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改革,它的推出和落实,让商业银行向市场化制度建设迈出了一步,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好的把控存贷款风险,真正让商业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资金配制能够更加高效的符合市场原则。

这次公布的《存款保险条例》明确规定,存款保险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法制办、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解释说,确定存款保险的最高偿付限额,既要充分保护存款人利益,又要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从国际上看,最高偿付限额一般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至5倍。条例规定的50万元的最高偿付限额,是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方面根据我国的存款规模、结构等因素,并考虑我国居民储蓄意愿较强、储蓄存款承担一定社会保障功能的实际情况,经反复测算后提出的,这一数字约为2013年我国人均GDP的12倍,高于世界多数国家的保障水平,能够为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同时,这个限额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将根据经济发展、存款结构变化、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经***批准后适时调整。

***法制办、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特别说明,实行限额偿付,并不意味着限额以上存款就没有安全保障了。按照条例的规定,存款保险基金可以用于向存款人偿付被保险存款,也可以用于支持其他投保机构对有问题的投保机构进行收购或者风险处置。

从已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多数情况下是先使用存款保险基金支持其他合格的投保机构对出现问题的投保机构进行“接盘”,收购或者承接其业务、资产、负债,使存款人的存款转移到其他合格的投保机构,继续得到全面保障。确实无法由其他投保机构收购、承接的,才按照最高偿付限额直接偿付被保险存款。此外,超过最高偿付限额的存款,还可以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介绍,储户也可以采用分散存款的办法。比如300万元的存款,如果分在6家不同的银行每家存50万元,那么按照条例规定,就都能够享受全额保护。

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则表示,50万的限额表面上看来是绝大部分存款人都得到了保障,但是因为中国的存款和国外不一样,一小部分人占据了存款的大部分份额。“也就意味着以后的高收入阶层的保障会降低。由此可以推论,大额存单交易、包括利率市场化都会加快。”

银行高管在自家银行存款:不得参保

《存款保险条例》规定的存款保险具有强制性。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含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都应当参加存款保险。

从存款保险覆盖的范围看,既包括人民币存款,也包括外币存款;既包括个人储蓄存款,也包括企业及其他单位存款;本金和利息都属于被保险存款的范围。但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投保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机构的存款,不在被保险范围之内,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防范道德风险。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条例规定,存款保险的保费由投保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交纳,存款人不需要交纳。

存款保险实行基准费率与风险差别费率相结合的制度。费率标准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存款结构情况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的累积水平等因素制定和调整,报***批准后执行。各投保机构的适用费率,则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投保机构的经营管理状况和风险状况等因素确定。

综合考虑国际经验、金融机构承受能力和风险处置需要等因素,我国存款保险费率水平将低于绝大多数国家存款保险制度起步时的水平以及现行水平。

在什么情况下存款人有权要求偿付被保险存款?条例明确规定了存款人有权要求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使用存款保险基金偿付被保险存款的情形:一是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担任投保机构的接管组织;二是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实施被撤销投保机构的清算;三是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对投保机构的破产申请;四是经***批准的其他情形。

为了保障存款人及时获得偿付,条例还明确规定,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在上述情形发生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足额偿付存款。

为保障存款保险基金的安全,条例对存款保险基金的运用形式作了适当限制,规定存款保险基金的运用遵循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的原则,限于存放中国人民银行,投资**债券、中央银行票据、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债券及其他高等级债券,以及***批准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此外,为减少存款保险基金的损失,并与现行法律做好衔接,条例还规定,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在处置问题投保机构时,既可以直接偿付,也可以灵活运用委托偿付、支持合格投保机构收购或者承担问题投保机构资产负债等方式,充分保护存款人利益,实现基金使用成本最小化,在快速、有效处置金融风险的同时,确保银行业正常经营和金融稳定。

专家:有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盈利影响有限

针对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意义,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表示:“推出存款保险条例也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乃至下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有了存款保险制度,未来我国建立金融准入和推进利率市场化上将更加顺畅。”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表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是把国家信用对银行的隐性担保转化成一种保险制度,可以增强中小银行的信用,推动大、中、小银行同等竞争和均衡发展,也将给银行的健康经营带来正向激励;有利于引入更多民间资本进入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助于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存款保险条例实施后,预计我国最终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实现利率市场化已为时不远,条例标志着我国金改进入新阶段,和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配套将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效率、增强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这一制度对银行盈利影响如何?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说:“存款保险制度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影响比较有限。我国商业银行2014年底存款总额为98.34万亿元,如果以平均0.02%的存款保险费率来计算,收取的存款保险费约200亿元,仅占商业银行2014年全年净利润1.55万亿元的1.3%,完全在商业银行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对盈利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亦指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意味着未来银行可能会出现破产,储户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利率市场化中小商业银行该如何应对

面对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可以从拓展多元化经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建立有效的产品定价机制、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着手弥补短板,在优化自身业务过程中赢得生存空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等,金融产品将不断丰富,新的风险也将不断出现。考虑国际银行业经验,从利率市场化之后对不同金融机构的影响看,中小银行相对于大银行,受困于网点数量少、品牌知名度低、议价能力弱等原因,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方面受到的冲击必将远大于大型银行。如何应对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商业银行应该做好准备。分析起来,中小商业银行可能面对的挑战包括,一是经营风险陡增。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小银行可能通过提高贷款收益率来缓冲存款成本上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提高风险容忍度为代价的。二是产品定价的难度加大。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利率的灵活性,中小银行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等进行自主定价,但金融产品定价不仅涉及经营目标、市场策略,还与信贷风险、供求情况和成本费用紧密相连,这对中小银行来说都是巨大挑战。此外,中小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会明显上升。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将会提高,并使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逐步增加。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在正视困难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弥补短板,在优化自身业务过程中赢得生存空间。一是拓展多元化经营。在资本约束和利率市场化双重条件下,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大力拓展低资本消耗的、非传统的银行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中小银行急需实现基本赢利模式从存贷利差占绝对优势转向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并重的轨道上来,通过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的转变,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中间业务、零售业务、新兴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占比,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从而减弱利率风险的困扰。二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在业务结构、商业模式、营运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呈现出趋同性,而相较大型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能力和资产规模上都不具有竞争力。但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审批速度更快,地缘和区域优势明显,相对而言对地方市场比较熟悉,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应充分借助于地方**的大力支持,发展地方项目。三是建立有效的产品定价机制。产品定价包括资产定价、负债定价和内部报价,建立产品定价机制应以效益为依据。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一方面价格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根据经营状况和成本情况,考虑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实行差别定价原则,这样既能提升竞争力,又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在对传统业务产品调整定价时,要全面考察一个客户是否能为银行带来综合收益,这涉及银行的派生业务、客户的信用风险大小、贷款期限的长短以及银行筹集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分摊等多重因素。四是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利率市场化带来了诸多的风险因素,最明显而深远的影响就是利率风险。中小银行应重视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体制的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流程。首先是构建风险内控机制。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应积极主动地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积极推进自身的利率风险内控制度的建设。其次是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创新,引进缺口管理,规避利率波动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大为增强,要求商业银行对负债成本、资产盈利、重新定价的机会和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测进行经常性的综合分析。最后应积极开发金融衍生产品,转移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小银行可借鉴和加大金融创新的研究,运用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的分解和组合,从而从利率的变动中获取最大的收益

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1.引言

利率是资金价格的重要体现,要想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一定要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许多发达国家开始着步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其中最早是1960年代在德国开始的,但最先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是于1980年代完成的美国。随后日本于1990年代也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着手利率市场化改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经过前期妥善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各金融机构放开了管制,这使得利率市场化工作能顺利开展。

对于中国来说,商业银行总体规模庞大,实力雄厚,其发展走势直接关系到全国的经济总体发展,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开展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能够进一步想到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和提升风险抵抗能力的对策。而且目前对于利率市场化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用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而在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这方面的论述不是很多。所以开展该方面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充实利率市场化微观层面的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一定的建议。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MarkJ.Flannery(1981)就已经利用经济模型,选择美国多家资产在2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观察它们在市场利率剧烈波动情况下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得出了越大规模的银行,在利率波动情况下规避风险的能力越强。并且表明银行的成本收益与利率波动有关,而净利润与利率波动几乎没有影响[1]。王仕豪(2006)将产权理论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对于大部分国有企业来说,由于存在着一定的产权制度缺陷,所以对于价格敏感度非常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率所起到的资金配置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所以要想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必须要完善企业产权制度[2]。欧阳川和伍艳(2013)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方法,建立了以存贷利差反映利率变动与银行经营绩效(净利息收益率)之间的模型,用实证研究表明了一旦存贷利差缩小,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也会随之下降,恶化银行经营绩效[3]。李济东和但迁(2014)通过运用2005~2013年14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并首次从存贷款利差收窄的角度分析,发现存贷款利差缩窄时不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增长,但银行的经营风险却降低了。而且存贷利差收窄时,银行的风险与绩效呈正相关,且在风险一定情况下,经营绩效会提高[4]。陈实,张欣,刘桂荣(2015)以2012~2014沪深股市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计算其EVA和EVA回报率,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绩效方面明显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过后者的EVA回报率高于前者[5]。黄珊(2015)先以我国改革利率市场化的重要节点分等级评分再运用合成方法以及权重选择创造了利率市场化指数,并用实证分析说明利率市场化指数的数值越大,表明**对利率的管控力度越小,利率市场化程度越深,商业银行的ROA绩效越好[6]。李勇(2016)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上市银行的盈利结构现状及问题,并借鉴了发达国家的转型经验,提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加快调整“以块为主”的传统盈利结构,持续提高产品线盈利贡献[7]。曾小春,钟世和(2018)通过对文献的整合,发现利率市场化会从存贷利差缩小、风险增加、竞争加剧三方面对商业银行效率产生巨大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商业银行如果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需要实现差异化发展、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建立多元化经营模式[8]。唐玺年,杨虎锋,武朝(2019)通过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并且基于盈利性、风险性、流动性,运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对2011~2017年福建省60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得出在盈利性方面:短期内对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不大,但长期下来,尤其是放开存款利率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盈利能力下降。这不利于农商行提高经营绩效[9]。

3.1.基本概念

3.1.1.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即利用市场来自主决定利率具体数值的过程,其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由市场中的借贷双方来决定具体的利率多少,而**不再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具体限制,进而实现市场对于资源的配置作用。有学者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了广义、狭义的划分,广义的利率除了存贷款利率外,还包括国债、再贴现、拆借、票据、债券回购等方面的利率;狭义的利率市场化则只是针对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而言的。对于本文来说,利率市场化主要是指,随着国家对于利率方面的逐步放松管控,通过金融市场中供求双方需求的变化来调节利率的机制。

3.1.2.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商业银行其经营的主要业务,一般被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表外业务。目前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负债业务跟资产业务。

负债业务广义上包括吸收的外来资金与自有的原始资本。吸收外来资金主要指各种存款与其长短借款;自有资本主要部分是在其发行股份时所筹到的股本,公积金及未分配利润等。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业务,商业银行外来吸收的资金,除了留存准备金以外,理论上全部都可以用来放款和投资,主要是其贷款业务跟证券投资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按照会计准则不用记入资产负债表中,对银行当期损益产生影响且不影响负债总额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根据巴塞尔协议的有关规定,商业银行所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承诺,以及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或有项目。

3.1.3.商业银行绩效

商业银行绩效,顾名思义,其主要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经营成效,这个指标能够充分体现商业银行经营的效率。一般而言,银行绩效所指代的是财务绩效,也就是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财务性成果,比如综合净盈利,每股收益率等。目前,衡量商业银行绩效主要从总资产以及净资产的收益率来分析。相对于上述概念,广义的银行绩效除了针对经营内容外,还综合涵盖了银行资产质量、社会声誉、技术水平、管理内容等。

3.2.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现实分析

3.2.1.中国利率市场化现状

二十年间中国利率市场化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96~2007年,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阶段;在这时期主要围绕债券市场以及同行拆借的利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同时,外币贷款利率也相应放松了管控,在外币存款特别是长期存款的利率上实现了市场化管理,但人民币存款利率仍然在实施上限限制的措施。第二个阶段是2007~2014年,快速发展阶段;尤其在2011~2014年,在贷款利率方面初步实现了人民币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第三个阶段是2014~2015年,完全市场化阶段。这一阶段重点加强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工作的突破,基本实现了大额定期存单以及人民币长期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攻坚。就目前来看,基本完成了货币利率品种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利率管理自主性极大提高。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受到多方面条件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银行的资产规模:资产规模大的商业银行能够通过收购、兼并获得丰厚的经营收益。

2)银行的盈利能力:商业银行依靠自身的资源,通过一系列经营活动创造收益的能力。

3)银行的成长属性:对于增长能力强,发展相对成熟的商业银行来说,由于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已经能够取得稳定的经营绩效,信赖度更高。

4)银行的流动性:流动性反映该商业银行应付账款支付能力,是商业银行增强风险抵抗力的重要手段。

5)银行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中间业务以及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否运转有序,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造成重要的影响,而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提高利润的新型手段。

6)银行的安全属性: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的商业银行可以减少资金损失,增强资产保全能力。

3.2.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现实分析

1)存贷利差缩小。结合上文提到的金融抑制理论,发展中国家严格把控利率市场势必会导致整体的利率较低。而一旦展开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会逐步呈现攀升的状态,整体金融市场利率水平会不断提高。就中国的商业银行而言,主要客户群体为中大型企业,依靠其存款利息取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均相对较高。在行业进入准则不断放宽,融资市场越来越活跃的情况下,银行方面没有议价优势,其贷款利率上升的空间不大。这就会出现存贷利差缩小,传统商业银行的收益会受到剧烈地打击。

2)利率波动加剧。存贷利差缩小,银行净利息收益率随之下降;在市场机制条件下,利率波动幅度及速度相对于**管控情况来说,利率市场化时更灵活,波动幅度更大。此时利率未来趋势很难准确预测,使得信用风险管理以及准确定价的难度提高,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安全性等,最终对银行经营绩效造成一定影响。

3.3.1.研究理论

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法:阅读和研究现有优秀作品,总结理论研究并结合实际发展。分析了中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银行绩效的影响方面、程度等,介绍了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的相关理论基础等,并通过理论分析,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理论阐述。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际分析相结合。在收集文献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际绩效现状等,选定的相关变量、收集数据、统计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的绩效。通过数据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对内容进行实证检验。

因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都跟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有关,所以采取了面板数据(paneldata)模型公式。在研究经济方面,面板数据因为拥有研究人员提供的大量数据,所以数据更加的自由,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从而提高了模型估计的有效性。面板数据分析法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的统计方法,面板数据不仅不会像时间序列分析那般会受到多重共线性的影响,而且还有更充足的信息、更高的估计效率和更高的自由度。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由前人的研究成果可知,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受到众多效应的共同作用,两变量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为了使实证结果更加真实可靠,本文将加入利率市场化指数的平方项一同进行回归。且利率市场化指数将以同期的shibor利率与存款基准利率的差值来确定,而为使资产总额具有更好的统计性质,避免非平稳带来的虚假回归,本文将其做了对数处理。各变量描述见表1。

构建的利率市场变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可表达为如下估计方程:

变量中包含的经济含义为:

ROA作为被解释变量,代表2007~2018上述8家商业银行的绩效指标(资产收益率)。CP,NPL,LN,NI,DL作为控制变量,代表2007~2018上述8家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不良贷款率、资产总额、非利息收入占比和存贷比。β0、β1、β2、β3、β4分别为CP,NPL,LN,NI,DL的弹性系数。ε作为随机误差项,代表该估计方程中除了已有控制变量CP,NPL,LN,NI,DL之外的,其他可以影响被解释变量ROA的因素,在本文中为衡量利率市场化程度的程度值。

4.1.样本数据选择及来源

为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中国A股市场上八家极具代表性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样本包括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各商业银行上市时间存在差异,为避免数据的缺失,故本文将以2007~2018年的相关数据构成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数据库及各上市银行年度财务报告,数据的处理与运算则倚靠Excel及Eviews来进行。

在表2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中可看出,样本银行ROA的均值达到了1.13291,但两极分化较为明显,最大最小值分别为1.4748及0.6855,这反映了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虽然普遍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个体之间亦存在较大差异,成绩优异及表现不佳的状况均有发生。反观利率市场化指数的数值则已从期初的−0.202747升至近年来的峰值2.792609,由此可见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此期间已取得骄人成果。

另外,上述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CP、非利息收入占比NI与存贷比DL的标准差分别为5.136、8.547与10.611,这说明中国不同商业银行在成本控制、盈利构成及资本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除了农业银行曾在2007年有着高达23.57%的不良贷款率,其余数据均未超过4.32%,而均值仅有1.66%,这则表明中国商业银行运营状况良好,资产质量健康且有着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相关性分析可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相关性过高的变量可能会带来虚假回归或多重共线性等的问题,导致模型设定不准确,结果分析失去意义。根据表3相关系数矩阵的结果所示,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均未高于0.8,不存在高度相关性。同时结果还表明现阶段商业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ROA与利率市场化指数的关联性仍较弱,主要与总资产对数呈正相关,而与不良贷款率、成本收入比、非利息收入占比及存贷比存在负相关关系。

随机效应模型的Hausman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Cross-sectionREtest对应统计量的伴随概率虽为1.0000,但附注显示豪斯曼检验失效,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并不恰当。而如表5所示,由固定效应模型的LR似然比检验结果可知,Cross-sectionFEtest对应的p值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有理由相信该模型在个体上存在固定效应。故本文将以个体为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后续研究,面板固定效应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

表6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调整的可决系数高达0.5986,拟合优度较好,同时也显著地通过了F检验,表明回归方程总体显著。同时研究的主要解释变量——利率市场化指数及其平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地通过5%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即说明在本文构建的模型中,利率市场化程度对商业银行ROA的影响是显著的。最终的回归方程即为:

由于本文着眼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与商业银行效益性间的关系研究,故只重点分析二者相互间的影响,其余变量不做分析。在表6中可见,利率市场化指数及其平方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474与−0.0647,这代表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联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指数及其平方值每增加1%,商业银行的ROA将平均变化0.1474%及−0.0647%,说明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效益并非能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将在到达某一峰值后出现倒U型反转。

根据历史情况来看,在当前利率市场化指数提高的状态下,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不良贷款率将有所下降,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将会有所提升,但是成本收入比、非利息收入比及存贷比也会下降。

5.1.加强风险管理

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应当从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扩大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和建设人才梯队几个方面进行干预。通过对利率市场进行分析,分析结果适时调整利率从而降低不利影响,提高商业银行的收入;而且金融衍生产品具有杠杆性、复杂性和高收益性。适当的利用金融衍生产品实现交易保值,从而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为了满足利率风险管理的长远需求,需要培养一批具有风险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应注意培养人才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形成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梯队。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来说是把双刃剑:商业银行既有了市场主动权,又承担了更多的市场风险。在目前相对自由的金融市场上,高定价带来高利润的同时还可能损失市场占有率,而低定价扩大市场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银行亏损。所以如何平衡市场、定价、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极为重要。商业银行应当着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建立健全定价体系,在高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以大数据为支撑,根据数据分析进行科学定价,投放市场的同时再根据市场反馈,结合原始定价规则进行深入分析,直至形成科学完善的定价体系,从而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中国各个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这方面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资本投入的粗放式经营已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而成本率相对较低的中间业务对于提高资本收益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银行的中间业务与传统业务并不总是处在两个对立面,反而有时能够起到互补的作用。通过传统业务,银行能够收获一大批优质客户资源,一旦银行中间业务实现良好发展,将会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参与银行的传统业务,这样就能够实现良性循环。

从以上检验数据结果来看,**逐步放宽对利率的管制,让市场自由调节利率会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因为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资产管理能力,所以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其资产收益率才能够提升。而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增长主要是因为其零售业务利润的高速增长。为了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需要加强和创新金融科技能力。该能力不仅可以增强银行整体运营效率,而且还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手机银行等扩大经营渠道。这样提高了客户的体验度,实现了探索战略转型成功的第一步。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本身存款基数大,整体抗风险意识较强,拓展渠道多样化以及创新能力强,所以它们在发展中转型迅猛。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单纯长期依靠同业业务,在转型模式上依旧以“快速赚钱”为经营理念。所以除招商银行外的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均轻视零售业务的拓展,从而导致整体经营绩效落后于国有商业银行。

关于班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

A,B,D,E解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包括:①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影响银行存贷差的利润空间,尤其对国内银行高度依赖利息收入的传统经营模式造成冲击;②把定价权交给了市场,对银行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一系列风险;④改变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影响银行业的竞争格*,使竞争日益激烈;⑤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加了资本管理难度。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来自的影响有哪些

摘要:随着利率市场化条件的逐步成熟,“十二五”期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将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必然会对我国银行特别是广大中小银行经营管理造成重大影响。如何转变经营模式,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更好地与大型银行展开竞争是当前中小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建议中小银行可以从明确战略定位、转变业务发展模式、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入手,大胆探索、务实创新,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形成的挑战。同时,为降低改革对中小银行造成冲击,建议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为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提供制度保障和指导。  一、引言  利率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环节。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央行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改革思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目前,除了“贷款利率下限管理、存款利率上限管理”外,我国利率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下一步,利率市场化的重点是逐渐放松利率管制,充分激发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竞争中的自主定价权和企业、客户的自由选择权,进一步发挥利率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纵深推进,将使得金融市场结构和市场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期间充满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在此过程中面临诸多新挑战。如何更好的应对利率市场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化危为机,已成为中小银行当前经营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  二、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业务影响  结合西方国家利率市场化发展历史和中国金融发展实际,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会对中小银行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宏观层面:企业融资结构的调整和银行利差收窄压力,使得中小银行传统主营业务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  当前,从商业银行的利率构成上看,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以信贷产品为主。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银行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逾八成。中小银行受制于营业网点、品牌等瓶颈制约,业务范围更为狭窄,部分银行利息收入占比甚至超九成。发达国家理论市场化的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的利差收入将会收窄,利息收入对利润的贡献度降低,商业银行只有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才能弥补利润的损失。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能极大地促进金融市场发展,部分企业的融资渠道因此会发生转变,间接削弱了银行的市场融资份额。此外,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也会形成收益率高、流动性强、交易灵活的资本市场,加剧资金“脱媒”问题,进一步侵蚀银行的融资份额。如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将银行存款直接投资于金融市场,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储户可以购买合适的金融产品组合,来实现对储蓄资产的替代。综上可见,在利率市场化下,中小银行依靠规模扩张来获取业务增长的传统粗放式经营发展模式将难以持续。为了发展,中小银行必须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来避免利率市场化所造成的冲击。  (二)行业层面:综合实力不强和业务结构的单一,使得中小银行在与大银行竞争中处于明显不利地位  截止2011年末,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为52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的46.6%。相较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小银行在人才、网点、品牌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地位,在利率市场化时代,中小银行受到的竞争冲击将更为明显。  1、主营业务利润率更薄。近年来,大型银行加快了转型步伐,主动整合证券、信托、保险、租赁等金融资源,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明显高于中小商业银行,如2011年,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分别为23.3%和22.92%。一旦市场利率管制放开,大型银行可以充分依托其专业化、综合化、国际化优势,更好的为客户提供贷款、咨询、理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从而掌握信贷价格主动权,甚至享受“溢价收益”;在存款竞争方面,大型商业银行具有市场信誉度高、营业网点多等诸多优势,吸收存款成本较低。面对利率市场化冲击,中小银行将不得不面对“高存款成本、低贷款收益”的竞争格*,生存压力明显增大。  2、优质客户流失加剧。从客户服务上看,当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主要以大客户、国有企业为主,对中小企业服务力度不足。在利率市场化阶段,资本市场融资具有利率成本低、筹资期限和规模灵活等特点,更适合大企业进行资产负债结构管理,降低财务成本。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客户资源,大型商业银行将会利用自身综合优势,加大营销力度,同中小银行展开激烈竞争,从而产生“挤出效应”,中小银行部分优质客户流失。  3、资产质量下降风险。在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和优质客户不断流失的双重压力下,中小银行为了求生存,必须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规模。鉴于中小企业资质良莠不齐,信息透明度低,在利率市场化下,市场利率的高企,使得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市场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突出,中小银行经营风险增大。此外,日本利率市场化研究表明,在主营业务状况不佳,货币政策宽松环境时,中小银行有动力铤而走险,将资产大量放贷给以土地经营、股票投资为主要经营业务的企业,一旦宏观形势改变,银行不良贷款率大幅提升。  4、资本补充压力增大。近年来,中小银行发展势头迅猛,资产规模扩张速度加快。2011年8月,金融监管部门公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做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资本管理办法客观上有利于加强中小银行稳健性经营能力,但也无形中加大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相较于大型银行,大部分中小银行没有上市,存在着资本充足比例不高,补充渠道较为单一等难题。利率市场化后,中小银行盈利水平会明显下降,在外源性融资渠道不畅条件下,内源性资本补充不足很可能会成为制约中小银行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  面对大型银行的激烈竞争,中小银行脆弱性和发生银行危机的可能性增大,少部分中小银行会成为大型银行收购对象,部分甚至会关门倒闭。以美国的利率市场化为例,80年代中期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美国中小银行金融机构倒闭数量急剧上升,每年倒闭的银行数量超过100余家,1987年甚至达到184家(邵伏军,2004)  (三)微观层面:利率持续动态调整,加大了中小银行在资产定价、利率缺口管理以及内控管理等方面难度  1、利率缺口管理的科学性有待提升。长期以来,我国利率处于严格管制体制下。在此条件下,中小银行依照央行规定的利率条件发放贷款,吸收存款,相对于信贷风险和支付风险而言,中小银行对利率风险既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也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和金融产品。在利率市场化下,市场利率波动频率和幅度加大,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的利率结构、期限结构的管理难度明显提高,如何科学地分配资产负债、调整期限结构,防范流动性风险,对中小银行而言都将是严峻的考验。  2、产品定价难度明显加大。由于市场利率频繁动态调整,客观上需要中小银行不断完善数据库信息,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宏观形势、期限长短以及市场供求等因素基础上,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特征,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中小银行的金融产品定价的难度明显提高。此外,利率市场化后,客户的选择权也相应增大,随时会根据不同银行之间的信贷产品价格差异来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结构,这些也会对银行的资产定价能力提出了挑战。  3、内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利率市场化表面上看是对银行经营模式的冲击,其实质更是对于银行人才管理和内部风险控制管理的冲击。在利率市场化时代,相对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的利率管理能力更为薄弱,如何准确把握市场利率走势,确定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离不开懂数理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而当前,我国中小银行普遍缺乏这样的高级人才。就内部风险控制管理而言,中小银行的实力不强,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防止“关系利率”发生,对于中小银行发展来讲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相关对策和政策建议  当前,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逐步具备:宏观经济稳定,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减轻;2003年启动的新一轮银行改革基本完成,强化了金融机构的财务硬约束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经过多年实践,多层次的利率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已成为金融产品定价的重要基础;金融“脱媒”趋势愈演愈烈,理财产品已逐渐成为银行存款的重要替代品,资本市场蓬勃发展,银行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明显下降。这些都为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呼之欲出。  中小银行作为我国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其健康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就业、促进金融市场均衡发展、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意义重大。面对新的形势,要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确保中小银行稳健发展,需要中小银行和相关部门未雨绸缪,共同努力,积极应对。  (一)厘清思路,明确战略定位  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遭受的冲击较大。中小银行应尽量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避免正面同大型银行发生直接竞争。实践中,中小银行应转变经营理念,充分发挥其规模小、机制灵活的体制优势,在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基础上,明晰市场定位和服务重点,并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和产品,努力在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赢得市场的主动权。对于战略定位重点,鉴于中小银行内部差异较大,其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如对于已经上市的股份制中小银行,可以以零售金融、资产管理和中小企业作为金融服务重点;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定位为社区银行,以社区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作为服务的重点;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以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作为拓展业务的重点。  (二)转变业务发展模式  中小银行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未来,无论是利率市场化还是《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实施,都会对中小银行现有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提出挑战,原有的经营模式无法维持。因此,必须转变业务经营模式,把发展的重心从主要注重发展规模和速度,转变为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此降低资本损耗,进一步提升投入产出率。为此,一是加强金融创新力度,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在业务拓展方面,可以通过实施多元化经营,加大信用卡、贸易融资、信贷消费的开拓力度,来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在优化收入结构方面,加大金融业内部合作,除主动加强与信托、证券、保险、基金等机构业务合作,提供诸如银证转账、代理保险、代客理财、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服务外,中小银行还应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诸如代理发行债券、财务顾问等方面的服务,努力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二是不失时机地拓展资本补充路径,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撑。近年来,中小银行为了加快发展,信贷扩张步伐较快,部分资金投向了**融资平台、高耗能等行业。未来,在国家宏观调控作用下,这些资产很可能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中小银行应充分把握当前银行业利润高速增长,股权估值较高的有利时机,提高资本充足率,夯实未来发展基础。在外源性融资方面,对于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小银行,应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努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积极争取**和金融监管部门支持,上市发行股票或次级债券,补充资本;对于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可以通过引进合格战略投资者,向原有股东增资扩股等方式,增加核心资本。在内源性融资方面,积极争取现有股东的理解和支持,降低利润分配比例。  (三)建立科学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银行在日常经营中不仅要关注微观主体经营情况,同时也要加强对宏观经济的专业监测分析,建立健全有关利率预测的方法和手段,牢牢把握市场利率脉搏。在此基础上,加强资产负债利率缺口管理,优化资产负债期限、利率结构,按照资产和负债风险收益相匹配原则,进行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确保收益能够覆盖风险。此外,要加强中小银行业务后台建设力度,建立完善有关资产定价的相关基础数据库,同时整合内部资源,加大前后台创新研发协调力度,努力为客户量身制定专业化和精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四)强化内部管理,夯实市场竞争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利率市场化下,人才是决定中小银行成败的核心。因此,中小银行应内外结合,在深入挖掘和培养行内有潜质的金融人才同时,积极大胆尝试引进社会青年人才,并配套完善相关的激励制度,切实让“有能力的人才有空间,能胜任的人才有舞台”,充分激发行员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此外,中小银行还应结合工作实际,狠抓内部制度建设,完善利率浮动权限,加强利率定价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切实防范金融产品定价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五)加强顶层设计,渐进审慎地推进利率市场化  当前,利率市场化的大部分条件都已经具备,但是在制度层面上,存款保险机构缺失,市场化退出机制尚未建立,银行中市场化负债来源偏低,汇率仍未完全市场化等问题的存在,决定了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不能操之过急。纵观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美国用了16年,日本用了15年时间才最终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因此,我国利率市场化应在防控风险情况下,结合市场实际基础上,渐进地推进利率市场化。  (六)加强跨国比较研究,借鉴成功国家好的经验和做法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进一步深入推进的难度和风险明显加大。借鉴他国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国家好的经验,为改革提供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为避免中小银行大规模倒闭,美国以**信用为担保,成立中小企业*,减少中小银行贷款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保证银行主营业务平稳运行;在日本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通过对利率放松的程度和存款利率上升的幅度进行控制,确保中小金融机构能够承受改革的冲击,从而既保护了中小金融机构的利益,也使中小企业得到更好的信贷支持。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有什么影响?

对银行的有利影响如下:1、让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金融机构采取了差异化的利率策略,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融资变得多元化,促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2、增加金融机构获利能力贷款利率市场化以后,一些金融机构可能会上浮贷款利率,那么,就能够获得更多贷款利息收入,为银行增加更多获利能力。同时,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可能会更加严格贷款条件,对于发展前景更好的中小企业优先贷款,这样也可以进一步减少不良贷款。同时,还可以增加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竞争,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水平,促进金融服务创新。3、提高信贷质量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金融机构会给优质客户创造更多收益,而使那些质量不高的客户收益下降,风险较大且信誉度低的客户将退出信贷市场。4、更有效地吸引闲置资金。利率市场化或再择机有序放开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可以更加有效地吸纳闲散资金,把社会上闲置的资金很好地利用起来,如果利率上涨,可以更加吸引大客户闲置资金,利率市场化以后,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决定利率,那么适当地提高存款利率,就可以在短时期内吸引到更多数量的闲置资金,以备今后发展。更好地把闲置资金利用起来,利率市场化可以起到积极作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更好地创造价值,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5、有利于信誉好的客户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也更加严格审核贷款人的信用状况,信用好的贷款者将更多受到青睐,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存款利率一般会提高,贷款利率则会下降,老百姓将会得到更多的实惠,同时,促进信用体系向前迈进一步。6、将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之间竞争会增强,一些银行可能面临新的风险,为了维护整个市场稳定,或将推进存款保险制度。7、促进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不再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设立上限,有利于农村信用社自主定价,有利于统一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政策,营造更加公平竞争环境,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创新与提高。8、加速银行升级利率市场化,资产定价将更加透明,商业银行利息差有利于竞争,经营模式转型压力增加,加速传统银行业务向投资银行、财富管理转变,促进银行进一步升级。对银行的不利影响如下:1、商业银行经营压力增加利率市场化以后,并不意味着所有金融贷款利率都会升高,中小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压力可能会有所增加。2、利率波动的风险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增加,无论是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上升或下降,各种市场经济变化,甚或是银行客户变更还贷或取款时间等,都可能会对利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百度百科-利率市场化

lpr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lpr贷款基准利率的改革,不仅对房地产行业造成影响,贷款市场切换到存量竞争的模式,在低利率环境中,央行推动货币利率向资产端利率靠近,对各银行间也造成了非常现实的冲击。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过往漫长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一直是对银行战略定力的考验,只有提前布*,持续投入资产负债经营能力建设的机构才会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试述利率变动对利率、储蓄和消费的影响?

1.利率变化的原因 1.1 经济因素: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税收等都会影响利率的升降,市场经济允许利率市场化,自身条件以满足市场需求。

1.2 宏观调控:目前,利率成为国家对经济活动实行宏观调节的重要工具,通过规定和调整官方利率以影响整个市场利率的变动。2.利率变化对储蓄的影响 利率变化会营销老百姓的储蓄行为,如果利率提升,则老百姓愿意将更多的闲置资金存入银行,以获得利息收益。如果利率下降,则老百姓愿意将存入银行的资金取出,用于其他领域的投资。3.利率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利率变化会营销老百姓的消费行为,如果利率提升,则老百姓愿意将更多的闲置资金存入银行,而降低消费资金。如果利率下降,则老百姓愿意将存入银行的资金取出,用于暂时的消费活动。4.利率是动态变化的 无论是利率的市场升降还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利率一般会呈现波动的状态,不会出现一直上涨或一直下跌的状况。因为一直上涨或一直下跌都会让利率调节功能失灵,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

    最近几天,市面上关于利率市场化的讨论突然又热络起来,很多人留言给我让我点评利率市场化,说一下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说实话,这个让我感觉比较疑惑,利率市场化不是已经推进的差不多了么?怎么还有人觉得利率没有市场化?还有人需要讨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这些问题不是前几年都讨论过了么?我估计绝大多数人可能是把利率市场化和利率并轨两个事情搞混了。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推进的最终理想应该是废除存贷款基准利率,但是实际上完全开放存贷款利率基本上就已经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进入到尾声阶段。而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也基本告一段落。

    利率并轨是指用央行基准利率/拆借利率逐渐替代存贷款基准利率。在未来利率并轨后,银行执行的存款利率多数会按照基准利率减一定基点形成自己的各期存款利率,而贷款利率则由基准利率加一定基点形成。实际上,在存贷款利率浮动完全放开后,存贷款基准利率只存在理论上的意义。只要时机成熟时随时可以切换到单轨制。其实,长期关注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投资者应该很清楚我国现在的存贷款利率名义上已经完全放开了。

2004年10月,人民银行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限制为0.9倍基准贷款利率,允许存款利率下浮放开限制。

2013年7月20日,人民银行全面取消贷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实现全面市场化自由定价。

2015年10月24日起,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上浮限制。这表明利率市场化完成了最后一步,剩下的任务只有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了。

    所以,可以看到,贷款利率已经完成了市场化,而名义上来讲存款利率也已经市场化。但是,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上浮幅度还是受到行业协会的一些约束。相信未来一旦利率并轨,对存款的最终约束也将完全解除。但是,经过了3年的运行,相信未来利率并轨对存款利率的影响相对有限,而且更多地集中在中小银行。实际上,从2015年期,4大行和招商银行就已经不对存款利率进行进一步上浮了。在这3年的银行运行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四大行和招商银行具有明显的吸储优势,这5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并未跟随流动性紧缩而上浮,基本保持了稳定。当然,四大行仰仗的是海量的网点,而招行靠的是资产管理和高净值客户群。而其他银行在2018年上半年多数存款的利率都有显著地上浮。

    未来在利率完全市场化以后,对于银行业来说最大的风险在于中小银行高息揽储后在资产配置上的激进引发的风险。至于对于息差收缩的担心我觉得是多余的。最终决定息差的是市场对于资本的需求,只要经济繁荣,息差会维持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国外的利率市场化案例中有类似美国这样长期把净息差维持在相对高位的例子,也有台湾,日本这样由于经济基本面崩盘最终引发净息差暴跌的。当然,你也可以说在央行流动性充裕的时候息差会趋向于下降,而在流动性收紧的收息差趋向于上升。因为,央行调控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经济是否过热。当经济衰退后央行倾向于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反之亦然。所以,可以这么说流动性和息差其实是经济基本面这个因带来的2个果。

    至于利率并轨何时可以实现,这个我作为业余投资者确实不好猜测。但是,总体上来说,这种大的金融改革,起码应该在经济走稳之后再展开更合适一点。所以,个人认为今年并不适合推进利率并轨。

------------------------------------

想拥有超低佣金的可以点击“粉丝福利”子菜单,全新的优惠套餐,全新的报名方法,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巴塞尔协议Ⅲ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

《债券》是中国债券专业类金融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首批认定学术期刊。此公众平台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债券》编辑部主办,第一时间解读债券市场最新政策,介绍国内外债券市场先进研究成果,传播金融知识与债券市场信息。

‍‍

摘  要

巴塞尔协议Ⅲ在国内落地实施进入倒计时阶段。本文探讨了巴塞尔协议Ⅲ等新规对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对市场风险管理框架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框架的改革要点、实施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对于商业银行如何在实现监管合规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自身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巴塞尔协议Ⅲ 金融市场业务 风险管理 信用估值调整

2023年2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订后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规”)拟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巴塞尔协议Ⅲ在国内落地实施进入倒计时阶段。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巴塞尔协议Ⅱ遭到普遍诟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旋即启动改革,于2010年发布初版巴塞尔协议Ⅲ,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对资本充足率的分子——合格资本进行严格界定,同时增加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指标监管要求。此后,BCBS陆续发布多份标准文件,对资本充足率的分母——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规则进行大幅修订。目前,巴塞尔协议Ⅲ的修订工作基本结束,已形成一套庞大、严密的监管体系,其简要框架如图1所示。图中绿色部分正是2012年之后巴塞尔协议Ⅲ改革的主要板块,也是本次《征求意见稿》修订的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主要风险类型包括市场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发行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洗钱风险和科技外包风险等。金融市场业务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灾区”,因而成为巴塞尔协议Ⅲ改革的重点领域。笔者将结合2012年之后巴塞尔协议Ⅲ改革的重点内容,对市场风险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框架进行分析。

市场风险管理框架

(一)改革要点

在巴塞尔协议Ⅲ各模块中,市场风险管理框架改革耗时最长、改动幅度最大。原有框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账簿划分标准不明确,两种计量市场风险的方法均存在缺陷——标准法不敏感,内部模型法风险覆盖范围不足(罗瑜等,2019)。2019年,BCBS经过近10年修订,正式发布《市场风险最低资本要求》,针对既往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一是提高风险管理实施要求,完善账簿划分、交易台管理以及信息报送和披露等内控机制,在集团层面要求提升业务穿透能力和数据加总时效性;二是强化标准法的核心地位,不仅统一监管尺度,增强风险指标可比性,而且提升风险敏感度,全面、精确覆盖信用利差风险、违约风险和剩余风险等;三是增强内部模型法的稳健性,使用预期尾部损失(ES)模型替代风险价值(VaR)模型,增强对尾部风险的刻画。为限制银行通过内部模型法进行资本套利,新框架要求交易台具备独立的会计账务、清晰的交易策略和预算目标,以及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等。模型运用的外部市场数据应满足活跃度要求,不符合的应审慎处理;模型计量结果需持续进行返回检验和损益归因测试,与实际市场变动进行对比,未通过检验的需退回到标准法。

(二)国内实施进展

2019年,银保监会正式启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修订工作,并多次在业内进行政策吹风、修订研讨和定量测算等。在此期间,国内多家大中型银行也启动了实施准备工作。2023年初,部分银行的市场风险计量系统实施等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现阶段,国内头部银行主要以实施新标准法作为达标方案,对新内部模型法仍在观察和研究中。据笔者了解,新内部模型法实施难度较大,除了需要投入大量开发资源进行系统建设,还存在一些其他障碍,比如难以获取符合新规要求的外部市场数据,返回检验通过难度较大,交易台管理涉及组织架构调整等。此外,国内部分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占比不高,实施新内部模型法的资本节约效应不明显。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框架

(一)风险类型概述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是指签订金融合约的机构未能履行其合约义务的风险。该风险主要来自衍生品业务和证券融资业务(包括买断式回购和证券借贷等),一般也称为“履约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可细分为违约风险和信用估值调整(CVA)风险。其中,CVA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信用状况变差导致交易产生损失的风险。

与一般信用风险不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具有敞口方向、敞口大小不确定等特征,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破坏力(曾智,2015)。在金融危机中,大量复杂衍生品的违约引发市场连锁反应,雷曼兄弟破产、美国国际集团(AIG)经营危机等事件,均与交易对手CVA风险密切相关。

(二)改革要点

针对衍生品业务暴露的缺陷,2009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匹兹堡峰会发起旨在减少衍生品系统性风险的改革计划,推动场外衍生品通过中央交易对手进行集中清算。配合此项改革,一方面,BCBS于2013年9月联合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发布《非集中清算衍生品的保证金要求》,针对非中央交易对手清算的衍生品业务,要求根据机构交易规模分步推进保证金交换;另一方面,BCBS持续推进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计量框架改革。

2014年3月,BCBS发布《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敞口计量的标准法》(以下简称“SA-CCR方法”),取代巴塞尔协议Ⅱ框架下的现期风险敞口法和标准法,其计量逻辑更加贴合风险实质:一是认可风险对冲,按照合格净额结算协议组合和非合格净额结算协议组合分别进行计量,并在总附加风险敞口的计算过程中对衍生品进行分层、分类计算,考虑头寸之间风险敞口可能的抵销;二是鼓励交换担保品,针对是否有合格保证金设计不同的重置成本计量规则;三是充分考虑压力情景,SA-CCR方法的参数设置基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经验数据审慎校准,充分捕捉压力时期的市场风险因子波动情况。

2020年7月,BCBS发布《信用估值调整风险框架最终版》,与市场风险监管框架同步更新,对原有漏洞进行了系统性修补:一是弱化对外部评级的依赖,充分考虑交易对手的行业、信用风险对冲工具等因素对风险水平的影响;二是将市场风险因子对CVA风险的影响纳入考虑,提高了风险敏感度;三是重构CVA风险模型,并结合最新市场环境对相应参数进行校准。新框架包括基础法和标准法,其中标准法基于市场风险敏感度指标进行CVA计量,需设置专门的CVA交易台,实施条件要求较高;基础法不需要计量相应的风险敏感度,并根据是否考虑信用风险对冲进一步分为简化版和完整版。

(三)国内实施进展

在风险敞口计量方面,2018年1月,原银监会出台《衍生工具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资产计量规则》(银监发〔2018〕1号),正式引入SA-CCR方法,要求衍生工具名义本金达到5000亿元或占总资产比例达到30%以上的商业银行采用SA-CCR方法。此次《征求意见稿》未对SA-CCR方法进行明显调整。不过,结合近年来关于强化衍生品管理的监管要求,以及银行内部管理需要等因素,部分银行在巴塞尔协议Ⅲ实施准备过程中,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计量系统进行了优化,便于和其他计量模块相衔接。

在CVA计量方面,《征求意见稿》未引入较为复杂的标准法,仅引入基础法相关规则。目前,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均未设置CVA交易台,信用衍生品市场不够活跃,无法提供合格的信用风险对冲工具,因此多数银行在现阶段准备过程中仍以基础法简化版作为合规目标。

新规在实施中应关注的问题

巴塞尔协议Ⅲ关于市场风险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规定,对管理精细水平、基础数据质量、模型复杂程度和系统算力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罗瑜等(2019)分析了新规的实施难点,包括对风险资本影响较大、账簿划分标准亟待明确、前中后台损益比对难、计量和验证复杂以及数据治理和系统建设难度大等。

对此,《征求意见稿》采用了差异化的监管理念,仅要求满足一定标准的大中型银行实施市场风险新标准法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SA-CCR方法,多数中小银行可采用简化方法进行计量,以降低其合规成本。同时,从国内银行披露的资本充足率情况来看,市场风险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资本占比普遍不高,合计仅为1%~2%,新规的实施不会对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造成较大影响。不过,作为极具量化特色的板块,市场风险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新规的实施难度依然很大,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以下难点需要关注。

一是市场风险新标准法的实施需履行充分的模型管理程序。市场风险模型既包括风险计量模型,如VaR模型、ES模型,还包括金融工具估值模型和市场数据构造支持模型等其他类型。其中,金融工具估值模型包括用于线性产品估值的现金流折现模型、用于期权估值的布莱克-舒尔斯模型等;市场数据构造支持模型包括用于风险因子曲线、曲面构造的插值模型等。市场风险新标准法虽然不使用VaR模型、ES模型,但其敏感度计量仍需运用金融工具估值模型和市场数据构造支持模型。因此,新标准法实质上是准模型方法,稳健可靠的模型管理体系是精确计量资本要求的基础。实施新标准法的商业银行需要充分认识到模型管理的重要性,并构建科学、严谨的模型验证程序。

二是静态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大幅提升。新规实施后,在计量资本时,除需运用外部市场数据(包括利率、汇率、商品和股票价格等),还需运用大量的静态数据(包括金融产品发行人和交易对手的行业类型、评级,债券的评级、优先级别,证券化产品的评级、优先级别、底层资产类型,以及股票的地域、交易场所等)。为确保计量的准确性,商业银行应构建完善的静态数据管理平台。如使用外部数据源参与计量,应该构建完善的数据清洗、映射和数据完整性检查机制。如通过人工方式录入数据,应建立完备的录入流程和管理规范,最大限度降低操作风险,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是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和应用面临挑战。目前,国内大中型银行多外购系统进行市场风险计量,系统的实施和运维管理难度较大。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商业银行应高度关注风险计量系统与业务系统和下游报表系统之间数据对接的准确性、平稳性,充分做好测试和上线演练工作,确保全行系统体系的平稳运行。在日常运维过程中,商业银行也应保障相应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加深对新系统的理解,提升对系统的把控能力,降低生产故障的发生频率。

对银行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的思考

随着巴塞尔协议Ⅲ实施准备工作的推进,除了完成监管合规这一“必答题”,我国银行业也应深入研究如何以巴塞尔协议Ⅲ实施为契机,有效提升自身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水平。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是优化风险偏好指标体系。依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定义,风险偏好指标是指银行在追求自身价值的过程中,根据业务发展战略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所确立的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和性质。市场风险新标准法基于敏感度指标计量,引入了大量风险因子和风险指标,如信用利差因子(CS01)、曲度(Curvature)等,进一步强化了风险指标与资本指标的相关性。商业银行可借此优化从资本到业务的风险偏好指标传导体系,合理指导业务结构摆布和业务规模发展。相应地,商业银行还需设置符合风险承受水平的指标阈值,并在指标监控等方面投入合理的资源。

二是助力单一客户敞口的有效监控。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国内同业对其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以普遍开展的背对背平盘的对客衍生品业务为例,标的价格变动看似不影响账面利润,实则潜藏了客户履约风险敞口。一旦市场发生大幅波动,平盘不及时,敞口可能迅速扩大,客户或会拒绝履行交保义务。目前,国内同业普遍尚未将SA-CCR方法应用在内部衍生品额度管理和限额监控等领域。事实上,基于SA-CCR方法计算的风险敞口具有审慎估计的特点,监控效果会比直接使用估值更优,可作为敞口监控的改进方向。同时,可开展专项压力测试,为评估客户能否承担极端条件下的业务损失提供参考,并设置整体审慎而有区分度的保证金收取方案。

三是加强对业务部门交易策略的跟踪和监测。巴塞尔协议Ⅲ新规以专章的形式对交易台的管理框架进行了明确,虽然在新标准法实施层面这不作为达标要求,但可以为细化交易台管理提供借鉴。商业银行可对各交易台的策略信息进行梳理,在策略、组合和机构等层面,以可视化图表方式展示前台各类资产的仓位、头寸和结构变化的时序情况等信息,同时对各类资产持仓组合的关键指标进行监测,以确保交易执行与策略目标保持一致。当然,策略跟踪和监测涉及事前、事中、事后全业务流程,在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完全一致,面临策略跟踪指标选择、指标阈值确立、策略跟踪和监测结果与前台考核有效结合等诸多挑战,均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改革最终方案[M].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20.

[2]巴曙松,刘晓依,朱元倩,等.巴塞尔Ⅲ:金融监管的十年重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3]罗瑜,赵蕊,陈璐.巴塞尔协议Ⅲ市场风险新监管标准实施对商业银行的挑战[J].金融监管研究,2019(12).

[4]乔恩·格雷戈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和信用价值调整(第二版)[M].杨超,吴攀攀,白宇,杨静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5] 曾智.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度量及其防范[D].重庆:重庆大学,2015.

[6] 中国银行业协会.解读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 本文原载《债券》2023年4月刊

 ◇ 作者:招商银行风险管理部 李元元

 ◇编辑:刘一楠 刘颖 鹿宁宁

新巴三下

资金业务影响与应对

及银行资产配置、流动性管理

实/务/研/修/班

01

课程背景

新资本管理办法出台后,对国内银行对资本管理、风险管理、运营效率、数据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中小银行金融市场业务而言,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强化账户分类管理,做好大类资产配置,提升交易能力将成为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司库资产配置,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如何应对新巴III影响,满足长期发展需要?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提高银行竞争力?

本次培训将结合新资本管理办法与司库资产配置实务,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与实例演练,深入的为学员解读新资本管理办法内容与司库配置思路,帮助学员了解如何应对新资本管理办法的影响,提升司库资产配置效率,推动业务稳健发展。

02

课程提纲

第一部分新巴三下资金业务的影响与应对

 1、利率市场化改革 

  1.1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 

  1.2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1.3利率双轨制的传导特点及问题 

  1.4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资金业务发展概述 

  2.1组织架构 

  2.2主要职能 

  2.3监管趋势及影响 

二、新资本管理法下资金业务的影响及应对 

 1、2023年经营形势分析 

  1.1宏观形势分析 

  1.2监管政策分析 

  1.3市场趋势分析:利率及汇率 

 2、《新办法》下资金业务的主要影响与应对—信用风险部分 

  2.1资金业务信用风险权重主要变化及影响 

   a)债券投资 

    b)同业融资 

    c)资本补充工具 

    d)资产管理计划 

   e)资产证券化 

  2.2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a)衍生业务概述 

   b)衍生业务估值方法 

    c)计量规则逻辑与主要内容 

 3、《新办法》下资金业务的主要影响与应对—市场风险部分 

  3.1巴塞尔账户分类管理 

   a)银行账户与交易账户分类规则 

   b)账户分类与会计分类的区别和联系 

  3.2市场风险管理计量与实务 

   a)市场风险标准法计量规则:基于敏感度、违约风险、剩余风险 

   b)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实务 

   c)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与监管报送要点分析(G33) 

 4、资金业务相关监管报送 

  4.1投资业务情况表要点分析(G31) 

  4.2城商行表内外投资业务情况表要点分析

第二部分银行资产配置及流动性风险管理

 1、流动性风险及流动性风险指标

 2、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的使用 

 3、FTP定价管理:从理论到实践

 4、外部定价管理

 5、硅谷银行事件的启示

二、银行负债管理 

 1、负债全貌及结构 

 2、存款经营:负债的核心 

 3、存款经营:体量、节奏、期限、品种、成本水平 

 4、同业负债、债券发行及央行借款:各项工具的特征与实操 

三、银行资产配置 

 1、资产全貌及结构 

 2、信贷资产:体量、节奏、期限、品种、收益水平 

 3、债券投资:全貌与风险偏好

 4、债券投资:资金及利率债

 5、债券投资:信用债及金融债

 6、同业资产:货币基金与债券基金

 7、资本新规如何影响资产配置

第三部分中小银行资金业务“易筋经”

引子: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

一、资金业务及其本质

 1、什么是资金业务?

 2、资金业务的特点与本质

二、资金业务经营思路与盈利模式

 1、总体思路

   资本节约、流动性强、多元配置、兼顾免税

   票据业务、债券业务、同业业务

 2、盈利模式

   直击本质,抓住关键。守正为本,出奇制胜

三、2023年债券投资策略

小结:机遇偏爱有准备的银行

(一)投资输家众生像:三言四拍

(二)投资误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三)投资诊断:跟风盲从是病根

(四)投资真经:三择四柱

(五)成功之道:好事不在忙中起

(六)投资哲学:小赚靠勤劳,大赚靠头脑

嘉宾:C老师某省联社相关领导

03

参会须知

主办单位

 弘禾金融、汇智云通

秉承“专业、专注、实战、实效”的服务理念,专注于资产负债、固定收益、资产管理、同业业务、投资银行等领域,汇集行业内精炼讲师,设计高品质金融培训课程,打造高端金融培训品质。 

面向金融机构提供定制培训、论坛、沙龙、路演、咨询等服务。

培训时间

2023 年5月27 日-28日(周六日) 杭州某酒店

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6:30 

培训费用

标准价:3800元/位;

(含参会费/资料费/税费/茶歇/午餐,往返路费/住宿/餐饮等均需自理)

报名方式

扫描联系客服报名索取邀请函 

备注:5月杭州培训

投稿、内训合作点我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存款保险制度助推利率市场化 对银行盈利影响有限-存款保险制度-东北网舆情频道)】相关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