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创业经历(陈顶天的原型人物是谁?)
作者:“admin”
陈顶天的原型人物是谁? 陈顶天是电视剧《大时代》中的男主角,无穷大公司创始人,由段奕宏饰演。该角色是虚构人物,无历史原型。但编剧林黎胜在男主角陈顶天身上浓缩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知
陈顶天的原型人物是谁?
陈顶天是电视剧《大时代》中的男主角,无穷大公司创始人,由段奕宏饰演。该角色是虚构人物,无历史原型。但编剧林黎胜在男主角陈顶天身上浓缩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知识精英创业史,其中不少情节源自求伯君、史玉柱、冯仑、潘石屹、马云这5位当代财富精英的真实故事。《大时代》主人公陈顶天是名出身穷苦却极其聪明的湘西男人,为了坚守同“五分钱”的爱情求学北京,冯杰是陈顶天同甘苦共患难的大学同窗,仍在读研的陈顶天为救陷入困境的冯杰独闯深圳,在去深圳的途中,机缘巧合结识了因婚姻不被家长认可而带着妻子投奔深圳的刘先武,在用一招险棋救出了冯杰后,陈顶天意外地发现了深圳的蓬勃朝气以及那无穷大的商机。对社会发展的潮流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对软件事业有着狂热而执着追求的陈顶天毅然决定辍学,跳入波涛汹涌的创业大潮中。他带领冯杰等白手起家,创立了无穷大公司,也开始了他们生命中的华彩乐章。陈顶天身上集合了众多时代英雄的影子,从二十年前的年少轻狂闯天下到二十年后的叱咤风云论英雄,他在《大时代》中完成一个社会精英由年少到成熟的成长和飞跃。他是求伯君、史玉柱、冯仑、潘石屹、马云这5位当代财富精英的化身,是编剧把他们五个人精心巧妙合并后塑造的一个叱咤风云的电视剧人物!陈顶天VS求伯君情节:陈顶天创业之初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开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软件”打败微软。为了研发革命性汉化软件“天越星”闭关小平房,对着赊来的386电脑,废寝忘食地埋头钻研。原型:金山软件董事长求伯君的理想正是“开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软件”。在研发WPS的一年零四个月中,他把自己关在公司为他租住的小房间里,一睁眼就不停地写,饿了就吃方便面,住院期间还把电脑搬进了病房。陈顶天VS史玉柱情节:陈顶天不擅长生意经。敢于闯荡深圳,是因为相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储备大量资金开发“中文系统”他接触了保健品行业,结果连累公司倒闭,一夜欠下上亿债务,但坚持不申请破产。几经辗转东山再起。原型:史玉柱研究生毕业后下海,在深圳研究开发M6401桌面中文电脑软件,成立巨人高科技集团,注册资金1.19亿元,同时开始经营保健品。但因为修建巨人大厦,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一夜之间负债2.5亿,但史玉柱一直未申请破产。后来东山再起,再次创业,成为身家数百亿的企业家,更还清了负债。情节:陈顶天为了尽快推销天越星,又迫于竞争对手周智龙的打压,在深圳报纸上刊登软文广告,为公司赚进了第一个一百万。他将一百万的全部身家继续在报纸上刊登整版的巨幅广告,连续三天。终于迎来销售奇迹。原型:为推广产品,史玉柱想出了“赊”广告的办法:以自己的电脑做抵押,在《计算机世界》上以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连续做了3期1/4版的广告。《计算机世界》给史玉柱的付款期限只有15天,直到广告见报后的第12天,史玉柱分文未进。第13天出现转机:他一下子收到三张邮*汇款单,总金额1.582万元。两个月后,他账上的金额达到了10万元。他再把钱投入广告中,边扩大影响边卖汉卡,半年后回款400万元。陈顶天VS冯仑、潘石屹情节:“无穷大”凭借天越星获得成功,公司市值高达2亿。此时,陈顶天在明知国内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执意开发“中文视窗系统”,冯杰则觉得这是一个无底洞,两人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分家。原型:冯仑、潘石屹等人成立的“万通公司”因为万通新世界的开发而迅速回笼巨额资金。冯仑觉得只做一项房地产,对于万通而言是很不保险的,他需要对其他业务领域投资。此时冯仑在万通仍然是大哥,主管的方向是战略发展,而精明的潘石屹则是理财高手,分管万通的财务。分歧的爆发很简单,冯仑要做战略布*需要大投资,潘石屹觉得花钱太多、赚钱太慢所以不给钱。简单的分歧逐渐演化成万通分家的导火索,一时传为佳话的万通六君子最终各奔前程。陈顶天VS马云情节:陈顶天公司倒闭,辗转香港等地后重返深圳,带领昔日同事二度开始创业,逐步打造了轰动全球的电子商务平台。原型:马云于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之一,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已成为亚洲最大个人交易网站。
hao123创始人及简史.
草根站长李兴平,1979年出生于广东兴宁市,父母均为当地农民,兴平初中毕业后即返家谋生。2005年前第一次出远门,地点是深圳。 1999年,网络在中国逐渐普及,兴宁市也开始有了网吧。这时,开始迷上了上网的李兴平在当地网吧找了一份网吧管理员的工作。 因为要帮人攒电脑赚钱,他需要用网络查询配件报价之类的信息,很快他发觉在网上找资料非常困难,当时的中文网站不仅内容不够丰富,数量有限,而且要把那些用英文字母表示的网址一个个记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他想到一个解决办法,设计了一个个人网页,把他认为好的网站搜集在一起,并和它们建立链接。当下次上网时,他就很方便地直接进入这些常用的网站。 网吧管理员的身份让李兴平天天泡在网上,泡在那些打游戏、聊天、上网的网民中。很快,他发现来网吧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上网,上网后又不知道去哪里找到所需要的内容。当时的上网费很贵,时间与金钱却往往在茫然不知所措中奢侈地流失。 他设计的简陋的个人主页开始发挥神奇的功效。他开始有意识地去做网站地址搜集分类工作,爱琢磨的他想到要做一个“网址大全”式的东西。半年后,李兴平的个人主页开始有了Hao123的雏形,他当时给它的名字就是“网址大全”。他把当时中国排名前5000位的站点进行分门别类,按用途组合在一起。随后他开始做一些点击广告以及网站联盟等,随着流量增大,网站的固定广告业随之而来。 hao123创始人李兴平表示,他已经投资了视频分享网站155.com,但他现在多数时间在“和朋友一起玩”,并不介入网站的具体管理。不过李兴平表示,他在等待新的机会,将来会自己再去创业。 李兴平表示,在将导航网站hao123卖给百度后,他基本上也不再管理hao123,由百度的员工负责日常管理。只是在hao123有比较重大调整的时候,百度才会和他沟通一下。 据李兴平透露,155.com是今年六七月的时候开始筹备,他投资了155.com一二百万,持有近40%的股份,但他平时并不负责管理,主要由合作伙伴刘卫武打理。李兴平承认目前视频网站很多,155.com并无把握成功。除了155.com外,李兴平还投资了小游戏网站4399.com,IP地址查询网站IP138.com,手机资讯网站3533.com等不少中小互联网项目,不过他在这些项目上投入的精力都不多。 李兴平表示,和做个人网站相比,自己创业“非常累”,但将来他肯定会去创业,只是现在还没有发现好的项目,也没有明确的计划。 李兴平曾在网吧做管理员,1999年5月建了网址导航站hao123。hao123页面非常简单,只是各类网站的导航列表,但在国内拥有很多用户。2004年8月,百度以1190万元和4万股股票收购了hao123,2006年谷歌(Google)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后不久,投资了另一家导航网站265.com。
拼多多黄峥身高?
拼多多黄峥178厘米,
拼多多是谁创的?
拼多多的创始人是黄峥。
2007年,黄峥从Google离职,开始自己创业,并先后创办手机电商、电商代运营和游戏公司。
2015年4月,拼好货上线,创立了社交电商新模式。同年9月,游戏公司内部孵化拼多多。
2016年9月,拼多多、拼好货宣布合并,黄峥出任新公司董事长。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国上市。
2019年9月7日,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2018年度中国零售百强名单,拼多多排名第3位。
扩展资料:
拼多多假货事件
2018年8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网监司高度重视媒体反映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等问题,已经要求上海市工商*约谈平台经营者。
并要求上海市和其他相关地方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对媒体反映的以及消费者、商标权利人投诉举报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山寨产品、仿名牌等问题,认真开展调查检查。 2018年8月1日上海市工商*约谈拼多多经营者。
8月2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发布声明称将追究“拼多多”购物平台销售盗版图书的法律责任。2018年8月2日上海工商部门约谈拼多多,要求其自查自纠;平台仍有与海信小米等品牌相似产品在售。
2018年8月2日至8月9日期间,拼多多强制关店1128家,下架商品近430万件,批量拦截疑似假冒商品链接超过45万条。
拼多多创始人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 拼多多黄峥简历出生-多特图文教程
拼多多创始人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拼多多黄峥简历出生。拼多多创始人是黄峥,镇江杭州人,2002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加入美国谷歌,2007年从谷歌离职自主创业,他先后创办了手机电商、电商代运营和游戏公司,2015年的时候创办了生鲜电商拼好货,并投资了平台电商拼多多,开创了社交电商平台新模式。2016年9月拼好货与拼多多合并,黄峥出任董事长。
黄峥,浙江杭州人。企业家,曾任拼多多董事长,是拼多多的创始人。
2015年4月,创立拼好货,开创社交电商新模式。2016年9月,拼好货、拼多多宣布合并,黄峥担任新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根据资料,黄峥出生于以电子商务闻名的杭州,并于2002年在浙江大学毕业,是一名80后。在2004年曾加入谷歌工作,在回国以后,于2015年4月正式创立了拼多多。
2019年,随着拼多多在美国的上市,黄峥成为了中国身价最高的80后。黄峥创业经历:2007年,黄峥从Google离职,开始自己创业,并先后创办手机电商、电商代运营和游戏公司。
2015年4月,拼好货上线,创立了社交电商新模式。同年9月,游戏公司内部孵化拼多多。仅一年的时间,拼多多用户数、订单数就赶上了唯品会。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正式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发行价19美元,市值达到240亿美元。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
购物优惠|31.42MB
版权归多特软件站所有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2021013683号-10
谁是白手起家的?有什么经历
大市场,前景行业,无非是能源、通信、金融行业。小市场,比较有前景的,是大众所需,消费忠识度比较高的行业,比如饮食,零售、生产。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你需要选择自己兴趣,找准自己的优势,发现你的特长.1:考虑你的兴趣,做你最喜欢做的,只有让工作成为乐趣。你才能更好的在这个行业发展。2:分析你拥有经验,做你最擅长的。内行的身份,会让你在很多事情上得心应手。3:这里强调一下关系渠道,这个靠社会生活中的积累。多一个渠道等于多一个机会。往往发财靠关系。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的看法和我的做法是:1、复利挣钱。也就是本生利,利滚利。相当于把钱放高利,拿到了利就去当本。2、复式挣钱。一个人有三头六臂,也挣不多,要做到许多人为你工作,许多条路为你挣钱,许多地方为你生钱。3、利用别人为你挣钱,解放自己,自己人才有时间去学习如何快速挣钱。4、会运用资本的力量。5、会运用人脉的力量。6、会运用杆杠的力量:比如借用他人的力量,借用资本的力量……合作伙伴,共同创业……7、开源节流!8、寄生法,也就是借用大企业,也可以是合股!9、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黄峥自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常识比知识更重要_Google_多多_公司
原标题:黄峥自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常识比知识更重要
作者:黄峥
来源:徐勇进化论(gongjinshe2021)
今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拼多多创始人黄峥个人财富达到2100亿元,增长63%,超过马云,位列中国第五。
拼多多的成功,离不开黄峥的经营理念,今天这篇文章,来看看黄峥早期的经历和思考。
一、人生经历:
1.上学
小时候谈不上贫穷,但比较拮据,小时候经常要穿妈妈同事或者是亲戚家小孩的衣服。很多消费习惯和前期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跟现在拥有的财富没太大关联。
比如我妈到现在都舍不得打车,她会觉得时间又不值钱,太浪费了。
这个对我一直有很大影响,包括影响我思考做商业,我脑子里一直都记着我爸妈这样的普通家庭,他们是怎么思考的,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我的小学很一般,但考上了杭州最好的中学之一,杭州外国语学校。相比于其他中学,接受西方文化影响更早,程度也更深。
杭外毕业后被保送到浙大混合班,也就是浙大竺可桢学院的前身。
第一,寒门出贵子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富二代,尤其是官二代非常优秀。
第二,田忌赛马,在整体资源劣势的情况下可以创造出*部优势,进而有机会获得整个战役的胜利。基于此,平凡人可以成就不凡事。
我在上学时有一个较大的遗憾,就是自己目标导向太明确,在追求第一、努力做个好学生上浪费了过多时间,损失了逆反、捣蛋的青春时光,后来才慢慢悟到“60分万岁是个好哲学”。
我第一个实习的公司是微软,但毕业时没有留在微软。
一是觉得自己留在微软能看到自己十年后的样子。
另外,“人生导师”介绍我去当时还不成熟的Google。所以我就在Google做程序员和产品经理,后来还成为Google第一批回国员工参与Google中国的初创阶段。
一是Google非常重意识形态,当意识形态发生冲突时,反应超出一般商业公司。
二是Google鼓励基层创新,但核心权力高度集中,有集中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三是Google的“不作恶”深入到了基因,把使命、价值观放在了利润之前,而利润只是随着做正确的事带来的副产品。
四是Google的大部分收购很成功,这些收购案例大多是收购了拥有很好团队的小公司,这些小公司融入到Google的文化逐渐变大。
不过也有很多事是Google无力改变的,比如Google没有逃脱层层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模式,Google在社交上的尝试也不成功。
2002年我去美国读研究生认识了段永平,毕业后在Google工作时又离他家很近,所以开始帮他做一些投资。
我最早创业做的是电商代运营和游戏公司,对于商业来说,只有赚钱才是道德的,应该按照商业的逻辑去做一个本分的商人。
一是我还喜欢当前的事和团队,我很喜欢深度的和一帮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披荆斩棘的创造一些东西。
第二是自己还有一些野心,还有一些能力和能量没有释放,隐约觉得当前的机会能让自己做出一个影响面更大、成就感更强的事。
二、创业理念:
1.拼多多的经营理念
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纸用,有好水果吃。
只有北京五环内的人才会说移动互联网第三波人口带来的是下沉人群,拼多多关注的是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
移动互联网未必是用户的下沉,而是用户拉平了,它让最广大的中国老百姓拥有了和一线城市一样信息获取的能力和交易能力,这是PC时代做不到的。
拼多多吸引的是追求高性价比的人群,他会买一个爱马仕的包,也会用9.9元买一箱芒果,这跟消费能力没关系。
实惠这件事,是一个普适性的需求。比如我妈已经算是一个有钱的妈妈,但她出去买菜、买纸巾,还是会在乎一两块钱的差异,但她同时也买高配的iPhone。
传统公司采用一二三线来划分人,拼多多满足的是一个人的很多面。
低价只是拼多多阶段性获取用户的方式,拼多多对性价比的理解是“始终在消费者的期待之外”,拼多多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占便宜的感觉。
拼多多试图做消费和娱乐的融合,拼多多的使命就是多实惠多乐趣,让消费者买到更多更实惠的东西,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更快乐。
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五环内的人群理解不了。
现阶段拼多多对整个商品和服务的品质管控都很初级,拼多多正在通过升级供应链和打击假货来提高商品质量。
部分员工对公司的理解依然是流量至上,这些员工在流量思维环境里受了多年教育,拼多多成立不久,和员工的统一思想还没做得很好,得从上往下贯彻。
现在的情况是我在这一头,整个社会和媒体在流量的那一头,员工可能在中间。
拼多多对运营员工的考核是留存、复购第一,GMV第二。
拼多多不会做采销,也不会做物流和配送,对供应链升级是拼多多长期的战略重点。拼多多的最终模式是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制化生产。
全品类扩张依然是传统的流量逻辑,品牌升级也是一个五环内人群俯视的视角。
拼多多不一定要品牌升级、要全品类,拼多多要做的事情永远是匹配,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场景下买到合适的东西。
拼多多目前没想做服务电商,因为实物电商已经足够大。
服务电商是流量思维,即流量灌进来,用不同的服务去消耗这个流量。拼多多的出现就是因为不用旧思维,在以人为先的思维下,先想这个人需要什么。
淘宝是流量逻辑,主体是搜索,用户要自己去找商品,所以需要海量SKU来满足长尾需求。
拼多多代表的是匹配,推荐商品给消费者,SKU有限,但要满足结构性丰富。
淘宝一直倡导C2B但做不起来,就是因为淘宝的千人千面相当于个性化搜索,但搜索本身是长尾的,很难做反向定制。
而拼多多是把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里,有了规模之后再反向定制,极大降低成本。
这也就是沃尔玛和Costco的差别,拼多多的终级定位就是针对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Costco。
拼多多和淘宝是错位竞争,争夺的是同一批用户的不同场景,错位才会成长地更快。
拼多多并不想做第二个阿里,拼多多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模式,你可以说我low,说我低级,但你无法忽视我。
京东、唯品会和蘑菇街都试验过类似拼多多的模式,但对它们来说,拼团只是一个创造GMV增长工具。
拼多多是人的逻辑,通过拼团了解人,通过人推荐物,后期会过渡到机器推荐物。
拼多多在APP里几乎没有搜索,也不设购物车,可以想象把今日头条下的信息流换成商品流就是拼多多。
我认为腾讯并没有扶持拼多多,因为拼多多也被封了很多次。京东和蘑菇街可以在微信的入口做微选,但是拼多多没法做。
2018年前拼多多和腾讯签署了一份互不挖猎协议,拼多多要挖腾讯的人,只有腾讯同意才可以。
腾讯更像是一个普通的财务投资人,不会有特殊的好与不好,我不认为拼多多是腾讯系。
当出现谣言说拼多多诈骗,并在微信群广泛传播时,我寻求微信的帮助被拒绝,微信说如果是阿里来找就能处理。
我认为微信帮拼多多,群众会说因为腾讯是拼多多的股东,微信帮阿里辟谣就叫格*高。
腾讯的儿子太多,即便拼多多死了腾讯依然不会死。腾讯投资拼多多的逻辑不是为了和阿里强竞争,更多的是商人逻辑,因为投资拼多多有回报,竞争只是商业ROI计算的副产品。
阿里和腾讯对线下零售的占比都很低,当抛开流量思维,聚焦场景时空间依然很大。
腾讯做电商失败的原因是它们认为电商是流量*转换率=GMV,流量逻辑在今天无法成功。
巴菲特说买股票就是买partofthecompany,要有长期持有的心态去寻找好的生意和合伙人。
这和创业很像,一方面要关注生意的模式,选择正确的生意模式,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这个生意模式的细节。
另一方面要挑好的“合伙人”,在投资时要把创始人和CEO当成自己未来的合伙人,看自己是不是愿意和他们长期做事。
投资除了关注好生意,好团队,还需要在乎是否是好价钱。
这和创业也很相似,查理芒格让巴菲特意识到该用一个合理的价钱去买好公司,而不是花时间去捡烟蒂(价格便宜,有些残余价值的、但往往不那么好的公司)。
同样,一个好的公司应该花力气去解决/克服那些正确又难的问题,而不是四处捡一大堆芝麻。
投资另一个和价钱相关的点是看这个dealinloss是否整体可以承受,从创业的角度看就是投入一个事业的时候要看会不会把自己搞死。
活着是创业的第一要务,同时又要用另一个角度来评估,即能不能赢,有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赢。
和投资特别要关注商业模型一样,创业本身对行业及生意模式的选择也往往决定了很大一部分结果,也就是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什么是正确的事,然后再想如何把事做正确。
在正确的方向上逐步前进,比在不正确的方向狂奔要好。
创业很多时候和投资一样,选择比努力重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哪怕慢一点,但像投资中复利的连续回报也是很厉害的。
巴菲特在谈到投资标的时候,经常会提到生意的护城河。
如果把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决策都当做是投资决策,那我们得分辨我们用时间和钱换来的东西哪些是资产,哪些是费用。
那些随着时间流逝,对加深生意护城河有利的往往是“资产”,那些时间越久对自己越不利的可以看成是费用。在资产的购置上,错误的浪费其实是不太会的,最多只是买贵了一些。而在费用的浪费上则非常可恶,往往还有负作用。
三、思维方式:
1.认知能力
对于未知领域,我通常会采取比较原始的办法,就是自己去体验和感受,用常识来判断。
大部分知识是没用的,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我不会去规划未来五年、十年,我会想一个很远的目标和很近的目标。
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方面都比我强,我只在很少的方面比很少的人强。比如隔绝外部压力,回归本源理性思考的能力,有时候有点逆向思考的能力。
以前做二级市场发现自己好像天生不太容易在很多人恐惧的时候恐惧,而容易在大众热情的时候悲观。
劣币驱逐良币侧面描述的是自私不团结的个体无法对抗管理者的强制力的现象。
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描述了通过利用个体自私的力量来进行财富重新分配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的一种现象。
剧场效应和劣币驱逐良币类似,但其实它描述的是一个没有组织,又缺乏外部强制力的自私个体的群体,可能出现的一种集体自我伤害的现象。
如果电影院前排人站起来,后排的人也会站起来,结果就破坏了大家本可以坐着看的秩序。
也就是说,“劣币驱逐良币”是一股力量战胜另一股力量推动劣币的普及,而电影院现象是一个群体自我伤害的现象,谁都没有真正获益,更加值得研究和应对。
电影院先站起来的那部分人,就像是掉进汤里的一粒屎,很快整锅汤就只能倒掉,这指出的是一个比例问题。
汤其实有自我净化能力,如果比例低没问题,但这个比例只要上升到一个临界点,原有的净化能力就崩溃了。
坏一锅汤的一粒屎的大小的临界点是很低的,也许是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五的区别。
百分之一能净化,百分之五就只能全部扔掉了。很多时候,质变就是在这1%到5%之间。
在商业上,Amazon在图书份额远低过50%就实质决定了图书的定价进而颠覆了图书零售业。
比如空调这种产品既需要有人安装,又需要有人推荐。
有可能类似小米的互联网直销,把价格打到最低点还不如格力给安装者、渠道以足够利润。虽然看起来渠道的做法抬高了商品的价钱,但在实践中,渠道和服务成本也许是维护某种公共认识最节省、良性的做法。
这种渠道和服务成本是必须的,它把维护某种秩序的代价体现在明处,而忽略了这种代价的体系可能会走向“劣币驱逐良币”。
第一类供给侧的变革是满足了一直存在却未被完全满足的需求,比如有人想飞,就诞生了飞机满足飞的需求。
第二类供给侧的变革源于新的应用场景的出现。
比如在世界大战这种突发场景下,衣服以及很多其他生活用品被成批量、大规模、标准化的需要,推动了供给侧生产组织、管理和交付流通上的极大变革。
第三种供给侧的变革源发于信息收集成本大幅变化,比如Uber的出现大幅降低了收集路线、位置以及打车需求的归集成本。
第三类变革存在着大量的可能性拿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来换取整体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抽象来说,存在一个通过推动需求流通侧更多的采用计划,以此来推动供给侧打破滞后的大规模生产实现中小规模批量的“定制”的半市场经济的可能,即用需求流通侧的半“计划经济”来推动实现供给侧的半“市场经济”。
线上电子商业解决了把义乌小商品市场搬到网上的问题,流通侧的信息高度透明化,加速了各商贩之间的竞争,但对传统制造业的工厂改变不多。
工厂生产还是要一些计划,主体的工厂主要还是依赖于线下商超的批量订单,按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的周期在排计划。
线上的商贩竞争越激烈,越市场化,和线下生产计划的脱节和对比也越厉害,国际需求的批量外贸订单的计划和线上零售卖的订单之间的脱节也越厉害。
这种情况下,主体的工厂主要还是依赖于沃尔玛、家乐福,线上纯流通侧的极度市场化也不改变生产侧计划的滞后性和高度计划性。
存不存在一种模型能改变生产侧的滞后性和高度的刚性计划性?
假设我们能让前端消费者多一点耐心及和其他人协调的愿望,放弃一部分所见即所得、现在马上要的冲动,那么我们就有机会利用人和人推荐、人和人之间关系、兴趣的相似点,做人以群分的归并,把每个人人性化的需求归集成有一定时间富裕度的计划性需求。
这种需求的归集程度也许没有像沃尔玛这种半年期的批量订单那么大,但也够让工厂一条产线经济的运转。
如果能这样做,流通侧线上高度市场化和生产侧刚性计划的矛盾也就能缓解。
更多计划性的需求和更多市场的供给侧相融合,前后端信息会更全面的打通,消除需求和生产的错配,帮助我们摆脱对传统类沃尔玛商超的依赖,实现从滞后的计划走向与需求同步的半市场化。
保险这种产品进一步促进了财富从没钱人向有钱人的转移,进一步放大了资本的力量。
如此下去,如果市场是高度有效不受干扰的,法律是保障资本及其复利的合法性的,那么很可能会使得富的人越富,穷的人越穷。
巴菲特之所以能让人敬佩,主要在于他除了能把资本的游戏玩到极致,更加清楚钱不是目的。
他一方面享受着资本游戏的快乐,另一方面把绝大多数钱捐给了比尔盖茨基金会,完成财富应有的再分配。
同时,他还倡议其他富人也把钱捐出来,倡议国家提高富人的税收,从机制上进行更大力度的财富再分配。
存不存在一些机制让穷人也能卖“保险”给富人,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的反馈,周期更短的钱从富人向穷人回流的循环呢?
比如说有一千人在夏天的时候就想到在冬天的时候要买一件某种样子的羽绒衣,将联名订单给生产厂商,并愿意按去年的价格出10%的订金。
这种情况下,工厂很有可能是愿意给他们30%的折扣的。因为工厂从联名订单里获得了一个工厂原来不具有的一种需求的确定性。
这种确定性可以转变为利用生产计划低谷进行生产的便利,也可以转化为采购原材料时候的笃定。
工厂甚至可以把这种确定性进一步售卖给上游和配套厂商使得成本进一步降低。
每个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对自己的意愿,对于自己在未来某个点的需求和规划比其他人要清楚得多。
这种个人规划和意愿,以及个体对自身某个行为的确定性的把握,对供给方往往是有价值的,它可以降低组织生产的不确定性,可以帮助实现资源以及资本的更有效配置。
因此我猜想资本家和富人是愿意向普通人、穷人反购这种成本的。
这种反向保险不再是穷人积累信用和钱向富人借钱付利息或者是花钱给富人买生活的确定性,而是反过来,富人、资本家出钱给普通人、穷人买他的生产资本配置的确定性。
段永平在商业和人生给我的启示是,他说快就是慢,慢就是快。用平常心来做事情会更好,平常人其实很难有平常心。
他还教给我一个商业常识,就是价格一定会波动,但只要你的价值提升,最终价格会和价值接近。
这个常识让你安心于增加企业的内生价值,不要过度在意资本市场的价格波动。
2006年,段永平带上我去参加巴菲特的午餐。我发现巴菲特讲的东西其实特别简单,连我母亲都能听懂。
这顿饭最大的意义可能让我意识到简单和常识的力量。
对一件事做判断时,你需要了解背景和事实,了解之后需要的不是睿智,而是面对事实时是否还有勇气用理性和常识来判断。
常识显而易见、容易理解,但我们因为成长、学习形成的偏见和个人利益的诉求蒙蔽了我们。
《VC/PE/MA金融圈》:做靠谱的金融人群体。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金融。
【商务合作】专用通道:请点击菜单栏或回复1查看。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黄峥的“开挂人生”:逆袭电商成互联网最快创富故事 - 哔哩哔哩
前两天,年仅41岁的拼多多掌门人黄峥,光荣地宣布自己退休了,带着3300亿的身价,黄峥同志说自己要去研究素鸡和蛋白质机器人,将来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助理,怎么样,这样的退休宣言是不是够清奇,够高尚?竟然和我小学二年级时的梦想一摸一样。
作为80后的企业家标杆,黄峥这次突然隐退,在业内外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如今拼多多正处在上升期,年度活跃用户刚刚超过阿里,眼看就要登上商业巅峰,这个时候掌门人却突然撂挑子不干了,怎么看都有点古怪。
有人说,黄峥是深谙中国商场的中庸之道,懂得适可而止、急流勇退,这次的退让其实是明哲保身。基于当下的大环境,这种说法确实更容易让人信服,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你详细了解过黄峥这个人后,可能你就不会这么想了,今天这期视频,我们就带大家回顾一下黄峥这40年走过的开挂人生,并试图揭秘他隐退背后的真相。
大家好,欢迎来到深简商业!我们的宗旨是让天下没有难懂的生意。这是我们一个新的系列【商业人物】,带大家了解一些大佬背后的故事。
黄峥1980年出生在杭州的一个工人家庭,他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异常优秀,
从初中开始,黄峥基本就没参加过升学考试,一路保送,大学被保送到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学计算机,这个学院云集了浙大最优秀的一批尖子生。
在大学期间,黄峥计算机水平就在业内有了一定名气,除了奖学金拿到手软外,黄峥还在网上结识了一批技术大牛,当时的网易创始人丁磊就曾在MSN上向黄峥请教过问题。
本科毕业之后,黄峥选择去美国读书,在期间,他遇到了自己一生中的贵人:步步高的创始人段永平,至于他俩是怎么认识的,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丁磊介绍他们认识的,也有人说他俩是通过校友关系认识的,anyway,这些都不重要,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一位在校大学生把一位商界传奇征服了,2006年段永平拍下巴菲特晚餐,特意邀请黄峥随行,黄峥还和巴菲特合了影,这张合影也成为他日后行走江湖的最强背书。
2007年,黄峥大学毕业后进入谷歌担任工程师,幸运的是,他入职不到半年谷歌就上市了,当时的黄峥手握大量期权,这笔期权足以让黄峥实现财富自由,然而黄峥志不在此,他一心想着回国创业,所以没等手中的期权全部变现就离开了谷歌。
在创办拼多多之前,黄峥还曾先后创办过三家公司,现在拼多多的高管团队,基本都是从第一次创业就跟着黄峥打拼的兄弟,这些人后面我们也会讲到。
黄峥创办的第一家公司是专门卖电子3c产品的电商网站,创业初期,段永平还提供了大量的步步高产品给黄峥卖。但当时的3c领域,京东已经做到了行业龙头,所以这次创业没过多久就以失败告终。
2010年,他带着第一次创业留下来的团队,筹办了第二个项目电商代运营公司,最巅峰时团队100多人,年销售额过亿,但这样的成绩远远没有达到黄峥的要求,之后他又瞄上了游戏,创办了寻梦网络,可就在公司逐渐壮大的时候,噩耗来临,黄峥患上了严重的中耳炎,那段时间,他耳鸣到几乎无法工作,所以他只能放下所有工作回家休养,这一休养便是9个月。
黄峥骨子里头有着一股拼劲,在养病期间,他就一直在思考接下来该干什么?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那段时间,微信、微博刚刚崛起,黄峥每天在家也是刷这些app,他发现人们在社交软件上花费的时间非常多,却没有由此达成商品交易,于是他开始琢磨如何在微信里做生意,受之前几次创业经历的影响,黄峥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做电商,利用微信里的社交关系做电商。
2015年,黄峥回到公司,正式开始把这个想法落地,做了一个“拼好货”的水果拼团软件,由于拼好货上的水果价格非常低,很快吸引了大量团购用户涌入,仅4个月的时间,拼好货的日订单量就超过了100万个。
但是没过多久,棘手的问题就来了,由于订单量暴涨、团购人手又紧缺,拼好货接连出现爆仓现象,积压的水果发不出货,结果全烂了,一时之间,拼好货被*是骗子的消息,在各个社群里流传开来,黄峥不得不亲自督战,集中精力解决退款问题,把积压的订单处理完毕。
这次的教训让黄峥意识到,水果自营是一个重资产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仓储和物流成本才能做好,这种重资产项目不适合目前的自己,所以黄峥决定转型做一个以服务为主的全品类电商平台,拼多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由于黄峥的团队之前做过游戏,所以他们就想到用游戏的思维做电商,像邀请好友助力“砍一刀“这种裂变方式,其实就是游戏厂商拉新时常用的套路,但就是这种看起来很low的套路,直接带飞了拼多多,黄峥硬是在阿里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之间,闯出了一条新路。
2018年7月26日,成立不到三年的拼多多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当天市值达到240亿美元,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最迅速的创富神话。
时间来到2020年6月,当时福布斯发布了最新一期富豪排行榜,40岁的黄峥凭借3210亿元的身价,一举冲到中国富豪榜第二,其个人财富值超越马云,距离当时的首富马化腾也仅有不到500亿元的差距,按照当时拼多多股价的涨势,黄峥在不久后必定会登上中国首富的宝座。
然而就在福布斯富豪榜发布十天后,黄峥突然宣布卸任拼多多CEO,并拿出自己持有的10.11%股份来激励公司管理层以及成立慈善基金。按照当时股价计算,黄峥总共放弃了将近1000亿元的财富。
黄峥不想做首富,据黄峥身边的核心员工透露,黄峥这个人对名和利,一直保持着极致的理性和克制,当时拼多多上市的时候,黄峥都没有亲自去现场,他给出的理由是“中耳炎不能坐飞机”。
拼多多的成功,是黄峥创业能力与智慧的体现,但或许并非他内心真正的理想,黄峥自己曾亲自向媒体表态,称财富暴增对他个人来说是个负面事件。所以每当名和利即将达到顶峰的时候,黄峥都会选择后退一步,从卸任CEO到放弃股份再到让出董事长,黄峥都做得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
我们回顾黄峥走过的40年,小学时,他就是班里的佼佼者,是“别人家的孩子”,上大学时,他就能跟丁磊、段永平和巴菲特这些顶级富豪谈笑风生,毕业后,刚进职场,就赶上了谷歌上市差点实现财富自由,再后来回国创业,他扎根的又一直是电商、游戏这几块最赚钱的行业,一路走来,黄峥这个人就跟开了天眼一样,几乎吃尽了人生每个阶段的红利,这样的人生常人无法复刻,我们只能羡慕。
或许正因为一路走来太顺了,才让黄峥对财富名利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早在2018年接受采访时,黄峥就曾吐露,希望未来能转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人员。他还专门列举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例子,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在40岁时由商业转向科研,发明了避雷针。
从这个事例来看,黄峥的这次退休并非心血来潮,至少在2018年时,他就已经开始认真考虑这件事了。黄峥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过诗人穆旦的一段话:“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对黄峥来说,前40年的人生经历,可能只是他眼中的“普通生活”,接下来的40年,他要去追寻自己眼中的“理想生活“。这是一件浪漫的事,我们祝福他。
大家对黄峥和拼多多有哪些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
黄峥的“开挂人生”:逆袭电商成互联网最快创富故事
拼多多的创始人
拼多多谁的创始人是谁?1、拼多多创始人是黄峥。黄峥,19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企业家、拼多多创始人,前拼多多董事长。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学位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2004年,黄峥加入美国谷歌。2006年回国,参与谷歌中国办公室的创立。2、拼多多创始人是黄峥。黄峥19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毕业于浙江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硕士,曾任拼多多董事长。黄峥硕士毕业后加入谷歌,负责国内谷歌业务;后离职创业,先后成立电商和游戏公司。最后创立拼多多,并成功上市。3、黄峥。拼多多的老板是黄峥。他是拼多多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04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硕士学位,随后加入美国谷歌。4、拼多多的老板是黄峥,他也是拼多多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5、截止至2020年6月,最大股东为为黄峥,年龄为40岁。黄峥是拼多多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2004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随后加入谷歌。拼多多创始人是谁1、拼多多的创始人是黄峥。中国企业家,19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毕业于浙江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硕士,曾任拼多多董事长。硕士毕业加入谷歌,负责国内谷歌业务。后离职创业,先后成立电商和游戏公司。2、拼多多创始人是黄峥,中国企业家,19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毕业于浙江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硕士,曾任拼多多董事长。硕士毕业加入谷歌,负责国内谷歌业务。后离职创业,先后成立电商和游戏公司。3、黄峥。拼多多的老板是黄峥。他是拼多多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04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硕士学位,随后加入美国谷歌。4、拼多多的创始人是黄峥。黄峥,浙江杭州人,200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04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硕士学位,随后加入美国谷歌。2006年黄峥与李开复一起,被派到了中国拓展业务,建立Google中国办公室。5、拼多多创始人是黄峥。黄峥19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企业家、拼多多创始人,前拼多多董事长,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学位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2004年黄峥加入美国谷歌。2006年回国参与谷歌中国办公室的创立。6、创始人是黄峥。黄峥,19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企业家、拼多多创始人,前拼多多董事长。2004年,黄峥加入美国谷歌。2006年回国,参与谷歌中国办公室的创立。2007年,从谷歌离职创业,先后创立电商代运营公司和游戏公司。拼多多的创始人是谁?拼多多创始人是黄峥。黄峥,19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企业家、拼多多创始人,前拼多多董事长。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学位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2004年,黄峥加入美国谷歌。2006年回国,参与谷歌中国办公室的创立。拼多多的创始人是黄峥。黄峥,浙江杭州人,200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04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硕士学位,随后加入美国谷歌。2006年黄峥与李开复一起,被派到了中国拓展业务,建立Google中国办公室。黄峥。拼多多的老板是黄峥。他是拼多多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04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硕士学位,随后加入美国谷歌。截止至2020年6月,最大股东为为黄峥,年龄为40岁。黄峥是拼多多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2004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随后加入谷歌。拼多多创始人是黄峥。黄峥19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企业家、拼多多创始人,前拼多多董事长,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学位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2004年黄峥加入美国谷歌。2006年回国参与谷歌中国办公室的创立。
拼多多黄峥出生年月?
黄峥,浙江杭州人[1]。企业家,拼多多创始人,曾任拼多多董事长[63]。200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04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硕士学位,随后加入美国谷歌。2006年回国,参与谷歌中国办公室的创立。2007年,从谷歌离职创业,先后创立电商代运营公司和游戏公司。2015年4月,创立拼好货,开创社交电商新模式[2]。2016年9月,拼好货、拼多多宣布合并,黄峥担任新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3]。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创业经历(陈顶天的原型人物是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