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品达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百科>美元加息为何美股走弱(为什么美元加息,美元指数却持续走弱?)

美元加息为何美股走弱(为什么美元加息,美元指数却持续走弱?)

2023-12-19 19:03:39

作者:“admin”

为什么美元加息,美元指数却持续走弱? 2018年2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升160个基点,报6.2885,创下2015年8月11日以来新高。截止2月2日,今年人民币兑美元已上涨近3.5%。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

为什么美元加息,美元指数却持续走弱?

2018年2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升160个基点,报6.2885,创下2015年8月11日以来新高。截止2月2日,今年人民币兑美元已上涨近3.5%。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美元指数却是一直震荡下跌,甚至跌穿并持续处于90点整数位下方,创出自2014年12月26日以来的新低,显示美元走势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不同步。

 

传统的观点认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加息,将增强该货币的吸引力,货币倾向于升值。但是为什么美元步入加息周期,美元指数却持续走弱呢?

 

美联储新任**鲍威尔

第一、在笔者看来,美联储加息后美元走弱,并非难以理解。虽然从利率平价理论出发,美联储加息会从息差变化的角度影响资金流入,推高美元指数走势,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美联储7次加息周期经验显示,每次加息后美元未必走强,相反,美元走弱是大概率事件。而自2015年12月以来的三次美联储加息后美元表现也均证实如此。第一次,2015年12月首次加息之后的半年,美元走弱,贬值幅度超过5%,直至英国脱欧黑天鹅事件的出现才改变了贬值趋势;去年12月,美联储二度加息靴子落地,其后的1月美元也是走弱,最低回落至100以内,贬值1.5%。而此次3月加息其实也早已被市场充分预期,此前1个多月美元指数从100反弹至102,提前反映了加息的影响,加息当日美元便贬值1.2%。

 

第二、实际上,除了提前透支加息预期的影响以外,笔者认为,基础面的原因同样不支持今年美元继续大幅走强。考虑到美元指数已经是八年来新高,美国经济有很强的货币依赖,房地产与金融是复苏的主要动力,结构性转型缓慢,同时,美国积极财政出台仍有时滞,预计最早2019年,施行情况也暂时无法预期,因此,笔者对美国经济能否承受过高利率持续复苏存在疑问,预计2018年美元不会强势上涨,预计在86-100之间。

 

第三、由于美元指数中,欧元的权重高达57.6%。而汇率作为相对比价,非美元国家基本面的好坏也会影响美元走势。从欧洲来看,过去六年,欧元兑美元下跌接近30%,近日荷兰大选,现任首相吕特获胜,缓解了荷兰可能选择离开欧盟的担忧。而极右翼民粹政d自由d未能夺权成功,也一定程度上反击了英国脱欧之后,笼罩在欧洲大陆上空日益壮大的民粹与极右思潮。结合法国最新民调显示,法国大选中间派候选人马克龙也有可能在第一轮选举中击败极右翼国民阵线候选人勒庞,如果法国大选的结果乐观,欧元则有望从低位反弹,进而制约美元指数上行空间。

 

第四、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今年3月加息25个基点至1.5%-1.75%区间的概率为83.1%,6月至该区间概率为25.8%。笔者认为,美联储三月加息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一旦加息预期兑现了,美元可能不是再次走强,而是再次走弱!2011年美元指数低至72.5点,前期高点103.8点,升值高达43.17%!

2011年美元指数低至72.5点,前期高点103.8点,升值高达43.17%

2023年债市年度策略展望:格*重塑,趋势进阶 - 报告精读 - 未来智库

巴以冲突的扩大标志着“逆全球化”时代正在来临,资产层面的定价需要计入新的不确定因素。◼2020年后,全球分工的脆弱性使得大量发达国家扭转其“消费国”的角色,向垂直一体化方向发展。◼过往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全球化产业分工正在瓦解,底层上效率已经逐步让位于安全,而大量产能的重复建设可能带来的是全球角度的产能过剩问题。

全球经济周期错位趋势延续,但边际上或有所平衡

展望2024年:美国经济温和降温、通胀延续回落但斜率或偏缓;欧洲将面临财政退坡与货币紧缩的双重压力,预计经济仍将承压下行;日本在通胀回升情况下,货币政策存在边际转向的可能性。◼2024年,中国国内通胀有低基数、政策基调偏积极,预计名义GDP增速小幅回升。◼中美欧日预计于2023年末或2024年初陆续进入补库周期,一定程度上带动新兴经济体边际转好。

美国财政赤字面临的制约有限,但效果或边际下降

2024年是美国大选年,从历史经验来看,大选年经济衰退的总统较难连任,且美国**在大选年的宽财政力度通常高于总统任期的前三年均值(从第46届大选至今概率超70%),因此美国**有意愿去维持经济增长。◼但是,名义赤字≠实际赤字,名义上的财政赤字并不能有效衡量财政对实体经济的推动效果,真实的财政发力需要扣除存量美国国债的利息支出。截止2023年6月,美国利息支出占名义GDP的比重已经超过3.5%,截止2023年10月,美国国债平均利息成本已经进一步走高至3.052%,2024年利息支出占比或将进一步走高。

美国企业的资本开支与库存增速高度相关。2022年7月起美国已正式进入新一轮去库周期,2023年末可能出现库存周期拐点转向补库的情况,2024年预计全年延续补库,对应2024年企业资本开支增速整体向上温和修复。◼超额储蓄对消费的支撑边际走弱。根据旧金山联储测算,2020期间居民累计的2.1万亿超额储蓄已在2023年6月用去1.9万亿,预计2024年Q3超额储蓄将逐步耗尽,且结构上大多集中在消费倾向不高的人群手中。◼通胀将延续回落。住宅项仍是主要贡献,从2023年房价走势来看,预计CPI住房分项全年延续回落态势。

政策视角看,在财政发力边际收敛、超额储蓄支撑边际走弱以及产业政策补贴可能退坡等情况下,美国经济存在逐季走弱的压力,美国政策可行的选项包括:①降息;②降低贸易摩擦,缓和国际*势与关系。◼降息有利于改善全球金融资产的分母端,但前提是通胀目标已经实现或出现系统性风险事件。◼降低贸易摩擦意味着中美关系存在改善的可能性,大国博弈降温,提振风险偏好,并有助于缓解美国通胀压力、对中国出口形成支撑。近期中美关系缓和已有积极信号显现。

回顾2018年-2020年:美股大跌驱动美联储暂停加息

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联储推出3轮QE,随着失业率下降,美联储开始货币政策正常化,渐进加息。◼2018年和2019年美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通胀整体维持在合理区间,2020年经济步入衰退。◼2018年在美国资本市场出现回调的情况下,美联储依旧选择加息4次,但四季度美股大幅度的下跌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边际转向的导火索;2019年上半年美联储暂停加息,下半年随着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美联储三次降息。

美联储紧缩周期临近尾声,降息周期或于2024年三季度开启

从M2/GDP来看,美国的流动性环境已基本回至前趋势,指向紧缩周期基本接近尾声。◼价格型货币政策,CME期货显示市场预期在2024年6月开始降息,但考虑到2024年通胀难以快速回落至2%,在不出现风险事件的前提假设下,预计临近大选(2024年三季度)可能是较早的降息时点。◼数量型货币政策,按照950亿美元/月的节奏,预计约1万亿美元的隔夜逆回购安全垫或于2024年三季度耗尽。

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筑顶概率大,但需要保持耐心

美联储暂停加息的前提是市场不会提前自发交易降息预期,否则将导致金融条件被动放松,联储或继续加息。◼根据CME利率期货显示,当前4.6%左右的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隐含2024年6月开始降息、全年降息3次的可能。◼美债收益率中枢下行是大方向,但短期在美国经济韧性、供给压力仍存的情况下,建议保持耐心,调整可介入。◼美元指数在美国经济降温、美债收益率回落以及全球经济周期错位边际平衡的推动下将震荡走弱。

预计2024年实际GDP为4.8%,年内增速逐渐趋缓,Q1-Q4预计为4.9%、4.9%、4.7%、4.6%。◼基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动能项,2024年(不含电力口径)基建投资增速预计为6.5%;社零和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2024年全年增速分别预计为6.5%和8.3%;出口和地产相对偏弱,地产投资年内较难转正,2024年全年增速分别预计为7%和-4.3%。

经济增长的杠杆推动:可能是中央**加杠杆

地方**可能通过发债弥补收入缺口:2022年至今,受到地产链条不景气的影响,地方土地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减少,地方财政收入有缺口,基建托底经济需要靠**加杠杆。◼当前地方**实际杠杆率还要考虑隐债的影响,在一揽子化债计划的推动下,2024年地方**可能面临去杠杆压力,而中央**为我国杠杆率最低的部门,加杠杆空间可能较为充足,中央发债可能配合地方专项债共同支持基建托底经济。

宽财政≈促基建:根据历史数据复盘,基建投资增速和**部门杠杆率变动高度正相关。◼在宽财政前置发力的假设下,预计2024年基建投资先上后稳、年初高年末低。◼随着化债计划的推进,财政垫款、工程款拖欠等现象可能有所缓解,基建投资规模和基建资金来源规模差异可能进一步收敛,资金来源对基建投资的可预测性可能增强。

地产需求提振难度较大:在地产长效机制基调不变的前提下,传统的需求刺激政策对地产销售的拉动有限;新房改指向在大城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对地产需求的影响机制偏长期;在大规模地产政策,如棚改等政策落地前,地产销售的改善难度依然较大。◼地产投资主要依赖竣工端,拿地和开工端低迷。在“拿地→开工→施工→竣工→销售”的链条下,土地成交一般领先于地产投资6-12个月,当前土地市场持续低迷,2024年地产投资稍显承压。

美国经济韧性维持,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利好出口

美国加息周期接近结束,降息周期有望开启,全球制造业景气度有望趋势性好转。◼2024年,美国库存周期有望触底回升,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可能出现趋势性回暖。2023年四季度,美国PPI和制造业存货同比已经出现回升拐点;此外,先行指标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下行趋势已经止住,根据前文判断美国2024年宽财政可能延续,美国基本面对我国出口预计不会形成拖累。◼当前中美关系有望缓和,且复盘历年美国大选时我国出口表现来看,美国大选对出口的影响有限。

制造业面临产能过程,内需不足,仍靠供给端发力

我国制造业长期面临产能过剩问题: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产能利用率低于79%为产能过剩,低于75%为严重产能过剩;我国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79%,产能过剩问题仍是制约。◼在地产、消费、出口等下游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维持高增需要依赖供给端发力,通过减税降费、贷款利率定向支持来撬动制造业杠杆。在PPI长期为负的环境下,虽然名义利率走低,但实际利率并不低,制造业加杠杆对名义和实际利率降低仍有诉求。

消费短期看政策,长期看收入。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核心,其他因素是消费的次要影响变量。◼2023年以来,居民消费倾向逐渐回升,消费修复的趋势基本确认;居民储蓄逐渐转移,储蓄替代消费的倾向有所放缓。◼预计2024年汽车消费、线下餐饮等服务消费对社零形成支撑,在无政策明显刺激的假设下,消费预计温和修复。

CPI:CPI走势波动主要由猪价和油价波动贡献,当前生猪供给端没有面临疫病冲击,猪价可能不会有大波动;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见顶回落,按照领先猪肉价格10个月左右推算,2024年猪肉价格可能回升,因此CPI可能受到猪肉价格企稳影响也逐渐温和回升,预计2024年CPI全年增速1.5%。◼PPI:PPI和原油价格走势高度相关;预计2024年一季度OPEC等国家可能阶段性减产而导致油价上行;后续美联储降息预期可能带动油价进一步上行。但在油价上行后,OPEC可能增产,预计油价流畅上行也存在阻力,2024年PPI全年增速0.5%,年内实现转正。◼2024年通胀温和抬升,实体需求偏弱,内需可能需要依靠降低实际利率来拉动。

财政政策主基调:当前的积极财政含义或类似于1998年

以公共预算收支差作为衡量财政积极程度,辅以年度财政部对财政政策主基调的判断,20世纪90年代后共有两个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时间段,分别是1998年至2004年和2008年至今。◼站在当前,在经济处于弱复苏,减税降费增量空间有限的背景下,叠加历史上同时出现增发国债和赤字情况发生在1998年至2000年,当前积极财政的主基调或更可类比1998年至2004年“赤字调增,侧重于支出端”。

财政总量:预计2024年赤字约为4.88万亿,赤字率约为3.70%

赤字:依据前述判断,积极财政主基调下,总财政赤字一般会作调整,因此预计2024年赤字不低于4.88万亿。结构上,中央赤字在“经济温和复苏,加大地方转移支付”背景下或相较于2023年略有抬升,地方赤字在前述背景下持平或略有下降。◼赤字率:若按照2024年经济增速为4.5%-5%判断,4.88万亿的赤字对应赤字率约为3.7%。

财政取向:中央加杠杆,专项债额度或为4万亿

中央加杠杆,地方去杠杆:过去多年,地方**一直在加杠杆,而中央**基本上未加杠杆,在防范金融风险、化解地方债务等政策主基调下,后续中央**有望成为加杠杆主力。◼专项债约4万亿:2023年地方**性基金预算赤字约为3.8万亿(专项债额度3.8万亿),2024年地方**性基金支出受地方债务压降诉求下增速或抬升至-10%(前值约-18%),2024年地方**性基金收入在地产修复逻辑下增速或抬升至-20%(前值约-36%),对应2024年地方**性基金赤字约3.93万亿,专项债额度或为4万亿。

财政节奏:快速形成实物量诉求下,**债节奏或明显前置

国债:在积极财政主基调以及快速形成实物量诉求下,预计2024年Q1至Q4国债净融资进度为5%、50%、80%、100%,对应Q1至Q4季度国债净供给预计0.2万亿、1.9万亿、1.3万亿以及0.9万亿。◼地方债:预计2024年Q1至Q4净供给约为0.5万亿、2.1万亿、1.4万亿以及0.9万亿。✓一般债:具有一定季节性,预计2024年Q1至Q4对应净供给0.27万亿、0.22万亿、0.10万亿以及0.03万亿。✓专项债:预计整体基调与2022年类似,2024年Q1至Q4对应净供给1.32万亿、1.88万亿、0.6万亿以及0.2万亿。

2024年利率债净供给约为11.46万亿,节奏上先升后降

政金债: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假设2024年政金债净融资和Q1至Q4净供给节奏取过去四年均值,对应2024年政金债季度净供给0.54万亿、0.48万亿、0.72万亿以及0.84万亿。◼利率债:按照前述预测逻辑,预计2024年Q1至Q4利率债净供给分别为2.34万亿、4.50万亿、2.70万亿以及1.92万亿,2024年全年利率债净供给约为11.46万亿,节奏上先升后降,二季度或为全年高峰。

当前政策调控新特点:精准调控,DR007中枢保持稳定

货币政策精准性增强,资金利率中枢保持稳定。2023年8月降息、9月降准,但资金利率中枢呈现“先升后平”态势,背后本质或是央行稳汇率的诉求支撑。◼降准核心是补充流动性缺口,降息前提是银行净息差稳定:①2023年3、9月降准后,资金利率中枢保持稳定甚至略有抬升,说明降准对资金面影响中性;②在银行净息差压力增加,同时需要金融让利实体背景下,2023年6月降息前存款利率先进行调降,2023年8月降息后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后续降息前需要存款利率新一轮调降。

目标和工具:上半年重点在稳增长和稳汇率,下半年为政策窗口期

货币政策目标和主基调:2024年上半年对经济增长诉求较高,因此上半年主要目标为稳增长和稳汇率;2024年下半年伴随美联储降息和前期汇率压力缓释,货币政策主要目标切换为稳增长和防风险,政策窗口期再度打开。◼对应或有货币政策总量宽松操作:2024年一季度、三四季度流动性缺口大,因此可能在2023年年底前和2024年三季度降准;2024年一季度降息核心目标为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宽松操作前需要关注存款利率调降信号;2024年四季度降息核心是释放稳增长信号。

其他工具和操作:关注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SPV以及非对称降息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经济面临结构转型背景下,未来创新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出台概率偏大;②配合地方化债,央行或启动SPV等工具。◼非对称降息:①2023年Q2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没有“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相关表述;②基于2023年8月货币政策操作,2024年或出现“MLF、LPR高频非对称降息→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下,存款利率下调想象空间被打开→银行净息差增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能力增强→刺激经济复苏”的操作路径。

关键数据:信贷重质,量“稳”,财政加力,**债融资量“进”

社融结构与总量:近期政策导向为“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信贷后续重点在质,因此预计2024年新增信贷相较于2023年的23.9万亿略抬升至25万亿。同时新增**债参照前期估测,在8.9万亿附近,其他项目符合中性假设,最终2024年新增社融总量相较于2023年的33.28亿抬升至35.80亿。◼货币、信用增速:①根据前述假设,2024年社融和信贷增速分别为10.6%(前值约为11.3%)、9.5%(前值约为9.7%),M2增量在超额储蓄用于消费,财政加大支出背景下预计与2023年持平,对应2024年M2增速9.3%。

资金利率中枢全年呈现倒“N”型走势,下半年套息空间更优

资金利率:①从中枢来看,预计2024年呈现倒“N”型走势,即一季度利率中枢或在降息影响下略有下滑,二季度资金利率中枢在货币政策边际收敛主基调下略有抬升,三四季度在货币政策宽松背景下中枢下移;波动性来看,汇率压力尚未缓释前,上半年非银资金利率波动或相对较大,易出现资金面摩擦。◼套息空间:上半年在央行兼顾稳增长和稳汇率诉求下,DR007中枢或多数时间处于政策利率上方,下半年在汇率压力缓释和稳增长诉求下,套息空间加大。

银行:“大行缺资产,小行缺负债”可能成为常态

A股上市银行的存款、贷款和金融投资数据印证了“大行放贷、小行买债”的趋势仍在:①存款:农商行2023年一季度存款增长提速明显;城商行下半年以来存款增长也有提速;②贷款:对比国有行贷款逆势放量,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贷款增速逐渐回落;③金融投资:农商行金融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另外三类银行。◼不排除2024年银行存款利率再度下调的可能性;而大行的存款利率显著低于中小行,中小行揽储吸引力凸显。

银行:“大行缺资产,小行缺负债”可能成为常态(二)

一揽子化债计划可能导致负债从大行到中小行转移。包括特殊再融资债等后续可能出台的化债方案主要用途是偿还地方存量债务,而前期地方金融体系对地方财政支持力度较大,本轮可能主要偿还城商行/农商行的贷款等。◼地方债增发对于农商行配债的影响可能有限。地方**债的主要买入方是国有行和股份行这类大行,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等这类中小行买入意愿相对较弱。由于农商行买债考量不仅有配置属性同时还有交易属性,因此会倾向于买入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品种。所以,地方债发行放量对农商行买入国债和政金债的需求影响有限。

保险:居民风险偏好降低支撑保费收入,收益率较存款仍有溢价

2023年寿险收入增长主要是因为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出现变化,具体原因有三点:一是当前居民投资风险偏好降低,预防性储蓄倾向提升;二是存款利率和理财收益率有所降低,居民有通过定期存款及购买保险等投资方式替代理财的倾向;三是2023年年中保险预定利率下调提前反馈,下半年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不排除2024年保险利率再度下调的可能性;但是长期看,在利率普遍下调的背景下,保险“刚兑+收益稳定”的优势仍然明显。

理财:规模增长趋缓,资产配置上更偏好信用债等票息品种

当前理财规模扩张高峰期可能已经结束,2022年四季度开始固收类理财规模逐渐回落,主要原因可能是刚兑打破后债市波动的反馈和理财收益率的走低。◼预计2024年理财规模可能保持平稳增长,理财对于负债管理的诉求增强。◼资产管理上,理财对于高波动性的利率债配置力量可能减弱,在资产负债期限匹配的诉求驱动下,对于短端信用债的配置比例可能进一步提高。

基金:久期有提升空间,规模增加大趋所势

2023年8月以来,公募债基趋势性降久期,当前中长期债基久期水平偏低,2024年久期有一定拉升空间。◼2020年至今,除了2020年年初受到扰动以及2022年年底受到理财赎回潮影响外,债基规模整体趋势性增长,基金买债力量持续增加。

资本新规:政策导向明确,中期银行投资产品偏向或变化

从政策导向来看,化债背景下的地方**一般债,以及支持制造业的对投资级企业债权、对其他中小企业债权的风险暴露均有所降低,金融同业相关权重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本质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银行行为来看,短期部分银行可能会采取季末赎回,季初买入方式规避资本压力,季末资金面波动性或加大,长期来看,银行可能倾向于定制化债基和私募专户产品。

资本新规:对大小行二级资本债影响分化,本质上偏利空

资本新规对银行二永债的供需多空影响参半,本质上偏利空,但对大小行影响分化,本质上对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的大行影响小,对资本充足率下滑以及较多不行使提前赎回权的中小行影响大。◼2023年四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二永债仍有一定压力,但年中伴随着收益率抬升带来的需求增加,以及供给的放量,二永债市场或重新回归均衡。

2023年债市行情:长端利率呈现“M”型走势

第一阶段(春节前):延续2022年底的复苏主线;第二阶段(春节后-8月中旬):基本面预期下修,叠加货币政策宽松驱动债市收益率震荡下行;第三阶段(8月下旬-10月下旬):**债形成供给冲击,叠加资金面趋紧,债市收益率震荡上行;第四阶段(10月下旬以后):国债增发落地,做多情绪持续升温。

“逆全球化”趋势下,制造业回流,叠加制造业政策支持,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产能供过于求的压力,价格水平将低位运行,导致实际利率偏高,后续降低名义利率的可能性较大;◼本轮宽财政不等于宽信用,中央加杠杆,而化债背景下地方**进一步加杠杆可能性不大,后续效果有待观察;◼“大行缺负债,小行缺资产”或是未来常态,叠加优质票息资产减少,“资产荒”格*延续,并驱动利率下行,利率曲线有可能长时间维持平坦形态。

2024年利率行情展望:10年国债利率核心波动区间2.4%-2.7%

短期来看,短端或仍承压,长端利率下行确定性更高,预计利率曲线维持平坦化特征,货币宽松预期下做多窗口期延续至2024年一季度,预计长债利率中枢走势与DR007走势相似,2024年二季度或重现配置窗口。◼2024年底前央行或有2次潜在OMO/MLF降息操作落地,届时1YMLF利率将下调至2.3%附近,对应10年国债利率的低点或下降至2.35%左右;而经过2023年三季度利率债供给放量叠加资金面收紧的冲击,10年国债利率在2.73%附近有较强支撑,未来进一步上行风险有限。2024年10年国债利率核心波动区间或为2.4%-2.7%。

2023年信用债市场:资产荒持续,城投债下沉

2023年初理财赎回冲击逐步降低,由于信贷替代因素,信用债总体供给量低于往年同期。供需关系调整叠加估值高性价比,机构抢配中高等级中短久期信用债,随着资产荒行情演绎,中低等级信用债利差亦逐步收窄。◼分品种看,2023年2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商业银行次级债的风险权重调高,导致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利差在2月小幅上调,后逐渐回落。2023年7月***会议提出“一揽子化债政策”推动城投债信用下沉,中低等级中短久期城投债利差迅速收窄。

2023年7月***会议后“一揽子化债政策”逐步推进,各地区城投债信用利差分板块轮动压缩,天津信用利差率先下行,带动广西、云南、贵州等高收益省份利差迅速压缩。

现阶段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偿还存量债务、银行债务置换及降息均在进程中。2024年进入政策验证期,需关注各省化债政策落地与预期差异带来的估值波动。

2024年,在保持流动性基础上进行短债下沉获取票息仍为优选策略。◼(1)云南、天津等区域1Y内省级平台城投债估值仍具性价比;(2)本轮取得特殊再融资债额度较多的内蒙古、辽宁财政实力偏弱但债务率尚可,建议关注省会及副中心城市市级平台短期城投债投资机会。

(3)湖南、湖北等财政实力中游省份均受益于本轮特殊再融资债政策,可下沉至财政实力稍弱的地市级平台;◼(4)重庆市“一揽子化债政策”进展靠前,市级城投短债较具性价比。

(5)化债政策驱动下多数区域利差已迅速收窄,山东等经济实力较强但短期受舆情扰动区域或存在债务管控力度加强下的利差修复空间,东营、临沂、威海、日照、泰安、德州等地市AA+短债较具吸引力。青岛作为山东省财政强市,债务率尚可,可适当博弈即墨区、城阳区主要平台利差修复机会。

展望2024年,城投债务化解或导致部分城投债提前兑付,分类管控思路下城投债供给或缩量,可适当加大广东、北京、上海、江浙地区优质城投债资产配置力度,期限拉长至3Y-5Y。◼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转过渡期至2023年10月20日结束,2024年企业债发行或放量,关注城投企业重分类可能带来的估值波动。

2023年上半年,银行参与地产债务化解及金融支持实体背景下商业银行净息差下行,资本充足率下降;下半年银行参与城投化债进程,预计2024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仍会持续收缩。◼2024年城投债供给或面临收缩,而商业银行永续债到期量较大,二永债供给或将增加。资产荒背景下或有一部分投资需求从城投债转移至银行二永债。

保险资金投资债券金额及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保险资产荒或将延续,城投债供给若缩量,保险资金对中长期商业银行二永债的配置需求或将进一步加大。◼截止2023年11月12日,已公告不赎回的二级资本债目前已有57只,2024年仍需关注中小银行次级债不赎回风险。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执行,正式文件对部分信用风险权重进行了调整,其中下调个人住房担保贷款及投资级公司风险权重等措施有利于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次级债权风险权重提升、资管产品穿透管理要求或对银行、基金投资二永债造成扰动。◼2024年建议关注中高等级银行二永债,1Y-3Y作为基础仓位,3Y-5Y作为增强仓位。关注中小银行不赎回事件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具体实施情况对二永债估值扰动。

2023年转债市场:历经波动后小幅收涨

2023年一季度,经济复苏的强预期下,转债跟随正股上涨;二季度,经济数据表现偏弱,人民币汇率承压,转债跟随正股震荡走弱;三季度,债市收益率明显走低,权益市场冲高回落,转债震荡,估值被动拉升;四季度以来,权益市场探底后反弹,转债表现弱于权益。

权益市场展望:2024年全A盈利增速预计小幅抬升

预计2024年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增速小幅抬升。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增速和名义GDP增速同步性较高,2024年名义GDP增速大概率高于2023年名义GDP增速。◼全A公司的利润率仍有改善空间。2023年三季度全A的毛利率、净利率见底回升,成本费用率有效下降。当前全A公司的毛利率、净利率、ROE仍然处于近3年的低位水平,仍有改善空间。

市场缺乏增量资金,投资者信心修复难以一蹴而就

由于基金的发行规模通常与当年基金收益表现有关,2023年基金收益较2022年或仅小幅改善。但是公募基金已连续2年收益较弱,投资者信心修复难以一蹴而就,因此2024年公募基金发行规模存在不确定性。◼北上资金流入规模存在不确定性。2023年北上资金流入规模较2022年收窄,叠加4月以来北上资金的重仓股表现一般,因此2024年北上资金流入规模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注重结构性机会:高股息策略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高股息策略具有长期配置价值。股票投资收益可拆分为资本利得和股息收益两个部分,高股息资产具有较高的股息收益,其收益的稳定性在稳定收益资产稀缺的背景下,具备长期配置价值。◼利率下行且股市震荡时期,高股息策略收益表现较好。2017年中-2018年以及2021年至今,利率中枢下移叠加权益市场整体处于震荡行情,中证红利指数表现优于中证A股。

注重结构性机会:利率下行期间关注小盘风格

利率下行期,小盘指数的估值弹性更大。沪深300与中证1000的估值比价与10Y国债收益率同步性较高,基于2024年利率中枢大概率继续走低的判断,小盘风格值得关注。◼小盘风格的一致盈利预期更强。沪深300和中证1000的2024年盈利预期增速分别为13%和34%,中证1000盈利预期显著高于沪深300。

转债市场展望:转债规模增长速度趋缓

2023年开始转债净供给规模中枢下降。截至11月10日上市转债1293亿,到期368亿,提前赎回404亿,净供给仅有521亿。根据已公布的转债发行预案推算,2024年转债上市预计1600亿,到期306亿。如果2024年正股有所表现,预计提前赎回的转债规模将可能高于2023年,转债存量规模增长速度趋缓。◼2024年新上市转债主要集中在电新、汽车、交运、计算机、基础化工等行业。

转债市场展望:转债配置需求提升空间可能有限

公募基金增持转债的提升空间可能有限。固收+基金是持有转债的主要力量,2023年固收+基金发行规模同样放缓,增量资金有限。同时,固收+基金持有转债的仓位已接近历史高点,受制于产品约束等因素提升空间不大。◼各类投资者在转债赚钱效应较弱的2023年9-10月份减持转债。上交所各类投资者2023年10月持有转债的面值较8月底减少48亿,深交所各类投资者2023年10月持有转债的市值较8月底减少130亿。

转债高估值大概率维持。2023年转债估值处于高位,来自于债市的支撑、正股的震荡走弱以及转债供需紧平衡。2024年这三个因素或将持续,转债高估值大概率维持。◼转债高估值下需要注重的三个方面:(1)转债性价比、弹性低于正股;(2)规避存续时间不长,有较大概率强赎退市的高估值转债;(3)债市遭遇调整时期,转债估值大概率承压。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美联储认怂发鸽派声明:决定暂不加息,美股大涨美元大跌,你怎么看?对我国市场有什么影响?

美国现在怎么摆弄对中国都是利好!比如:美元大跌对人民币全球化有极大邦助,还是对中国资产价值的认可。

新京报 - 好新闻,无止境

如市场预期,美联储在7月28日凌晨结束的美联储7月FOMC会议上,再度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升至2.25%-2.5%,追平了2018年底上一轮加息周期后的最高水平。至此,美联储年内已连续四次加息,并且连续两次加息75个基点,抗通胀成为当前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同时,资产负债表的缩减将按计划在9月份加速,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每月缩减上限将增至350亿美元,公债的每月缩减上限将增至600亿美元。

市场对此反应积极,美股市场在议息会议后涨幅扩大,纳斯达克收盘大涨4%,标普500上涨2.6%,美元明显走弱降至106。相比之下,美债的表现较为“冷静”,10年美债利率维持在2.8%左右变化不大。

业内分析认为,美欧央行激进加息总体上符合预期。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尽管鲍威尔在6月议息会议后称75bp的加息并非常态,但从会议纪要来看,7月加息75bp确实也在美联储考虑范围内。随着6月美国CPI数据续创40年新高,达到惊人的9.1%,同时失业率依旧保持在3.6%低位水平,市场已对7月加息75bp早有预期,甚至一度认为更可能加100bp。7月26日芝商所利率观察工具FedWatch显示,美联储加息75bp的概率为72.7%,加息100bp的概率为27.3%。从欧元区来看,7月CPI同比也是续刷历史新高达到8.6%,同时直到5月失业率一直在刷新历史最低水平,5月为6.6%。欧央行6月会议纪要也指出,不排除在必要时以超过25个基点的增量行动。故在抗通胀已成为美联储和欧央行共同的首要任务的情况下,美欧央行7月激进加息总体上看符合预期。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发表机构观点,认为美联储昨晚的加息幅度,不及其说服市场通胀受控般重要。在利率表决后,美国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上涨8个基点至2.44%,但仍低于4,峰值3.1%。市场预期年末时政策利率升至约3.25%,这意味着到12月美联储将进一步收紧约100个基点。加息的速度仍将取决于通胀缓和的速度,鉴于近期增长数据一直在走软,让市场相信政策即将迎来拐点。不过,在美联储得到通胀降温的证据之前,其认为投资者情绪难以持续改善。随着收益率从峰值回落,成长股最近不断推动股市反弹,MSCI世界成长指数本月迄今上涨4.8%,价值指数期间仅涨1.6%,但这趋势难以继续。虽然通胀在未来几个月或会下降,但估计仍处于央行目标之上。自1975年以来,当通胀高于3%时,价值股往往能够跑赢。另外,成长股的估值仍然相对昂贵,罗素1000成长指数市盈率比罗素1000价值指数高出70%,此估值差是长期均值35%的两倍。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本次美联储利率决议,美联储承认经济衰退风险加大,未来某个时点加息节奏趋缓。对于美联储放缓加息节奏原因,周茂华称,考虑到美联储逐步进入加息中后段,利率环境进一步收紧,美联储通过适当放缓加息节奏,尽量降低政策紧缩对经济复苏造成严重冲击。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消费、投资支出趋缓,显示经济在放缓。他预计年内随后的3次政策会议仍有至少加息100bp,美联储希望尽快遏制高通胀,维护声誉,加息前置,9月、11月、12月加息节奏:50bp、25bp和25bp,但如果8月通胀再度超预期,不排除美联储在9月加息75bp或更高。

中银研究同样认为,美联储未来加息步伐或将放慢。在利率决策方面,美联储重申持续加息是适当的,并坚定致力于让通胀回落到2%的目标。当前,美国通胀率居高不下,6月CPI同比增长9.1%,涨幅创近41年新高。这反映出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供需失衡、能源价格上涨和更广泛的价格压力,而俄乌冲突及其相关事件对通胀造成额外上行压力。因此,美联储“高度关注通胀风险”,并将继续大幅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在加息节奏方面,随着利率升至高位,适时放慢加息可能是合适的。美联储未来的加息路径取决于经济数据,不会对9月会议提供政策指引。美联储希望在年底将利率提高至适度限制性的水平,即3.0%-3.5%。

美股市场在议息会议后涨幅扩大,纳斯达克收盘大涨4%,标普500上涨2.6%,美元明显走弱降至106。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后续美股走势仍持谨慎态度,主要是美联储加息处于中后端,缩表才刚起步,同时,美国经济趋缓,明年衰退风险在上升;从企业层面看,需求前景放缓,金融环境收紧,强势美元等,美国企业盈利前景趋弱,美股估值偏高。

美元方面,其表示美元维持强势格*。美联储延续收水利好美元;从趋势看,欧洲面临政经*势更加复杂,意味着美欧存在显著的经济基本面与政策面差等。

对此,周茂华首先分析政策层面:国内粮食连年丰收,生产生活加快恢复政策,国内保供稳价措施力度不减,生猪产能已恢复至常年水平,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物价走势整体温和可控;加之金融体系保持稳健等,我国政策保持独立。

谈及股市,他认为美联储政策对国内影响有限,主要是中美处于不同经济与政策周期中,一国股市最终还是要回到本国经济基本面。

从趋势看,国内经济发展前景、股市走势确定性高,人民币资产与其他市场关联度不高,人民币汇率走势平稳,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等,在全球政经前景复杂、市场波动剧烈环境下,人民币资产有望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持续加息正在累积金融市场风险。从历史经验来看,持续大幅的加息会在短期内抑制高敏感度的利率(比如贷款或按揭利率)。但如果政策利率持续上调且调整的幅度过高,在金融市场整体收缩以及整体债务占GDP比重高企的环境中,债务负担加剧的隐患会提升金融市场对持续政策收紧的反应,当这种持续的行为累积到一定时刻,金融市场可能会出现“集体性”恐慌,这会导致部分市场(如地产市场)出现大规模的资产调整。疫情后,美国总债务水平的快速抬升已经放大了金融市场的敏感度。具体来说,美国债务占GDP的比重(DebttoGDPratio)已经由疫情前的106%上升至137%。此外,美国家庭的偿债率(反映美国家庭偿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Debtserviceratio)在2021年4季度后快速提升。如果进入下半年,美国9月或12月的加息幅度仍保持在75个基点,那么美国家庭偿债率进一步抬升可能会加剧美国家庭部门在金融资产上的快速调整,这将导致金融不稳定性进一步被放大。更加让市场所忧虑的是,目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将控制通胀摆在首要位置。

因此,维护金融稳定或者承担金融风险的负担就落在了货币政策框架的其他部分。但是,无论是从新泰勒规则,预测目标制,或者美联储的四种“补偿性”策略(如平均通胀目标,名义GDP目标等)来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框架仍然缺少在强势加息以控制通胀的过程中如何应对金融市场积累的脆弱性风险。这种长期累积的金融风险往往会导致经济脱轨,加快经济出现硬着陆。在美联储无法拿出更加先行有效的金融稳定性政策前,阶段性放缓加息节奏可能是一种权衡的选择。

同时,美国经济内需动能减弱,增长前景恶化,还面临“技术性”衰退风险。

中银研究分析指出,美联储承认,近期的支出和生产指标已经走软。根据美国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最新预测,2022年二季度美国实际GDP环比按年率计算将萎缩1.2%,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陷入“技术性衰退”。一是居民消费出现疲软迹象。根据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统计,美国7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95.7,较6月下降2.7,创2021年2月以来新低。对通胀的担忧,尤其是汽油和食品价格上涨,令消费情况承压。随着美联储加息以控制通胀,消费者对汽车、住宅和主要家电的购买意向在7月均进一步回落。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放缓。高通胀抑制了对服务提供商的需求,导致工厂订单和生产全面收缩。根据标普全球(S&PGlobal)数据统计,美国7月综合PMI初值47.5。其中,服务业PMI初值47,制造业PMI初值52.3,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跌破50荣枯线,创两年来新低。三是房地产销售明显下滑。2022年上半年,美国成屋销售大幅回落,从1月的649万户高点下滑至6月的512万户,降幅达21%。房屋销售合约取消从5月相对正常的12.7%跳升至6月的14.9%。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持续加息外溢效应明显,中银研究提醒新兴市场需警惕三大风险:一是紧缩货币政策抑制全球需求,导致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美联储加息背景下,全球金融条件收紧,融资环境恶化。中小企业、低评级企业的再融资成本增加,信用违约与破产风险加大,进而抑制投资与经济增长。二是美元持续走强,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压力增大。面对高通胀与美元指数走高的双重压力,部分新兴市场陷入货币危机,甚至金融危机。2022年以来,斯里兰卡、老挝、土耳其等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幅度分别高达44.6%、25.4%和22.2%。部分金融脆弱国家,甚至面临主权债务风险。三是新兴市场遭遇资本外流。自2022年3月以来,新兴市场资本加速流出。3-6月新兴市场投资组合连续净流出,累计流出427亿美元。其中,6月投资组合资金净流出66亿美元。

美联储是否过了紧缩最快的阶段?对此,中金刘刚、李赫民、李雨婕团队分析认为,“美联储紧缩最快阶段可能接近过去。”

他们分析指出,“基准情形下,我们倾向于美联储紧缩最快的阶段接近过去,主要是考虑到紧缩接近完成任务、通胀或出现*部缓解、以及增长压力开始抬升。但是,在9月FOMC会议前依然存在一定变数,因此从相对更稳妥的角度,届时可能会提供紧缩是否能够彻底降速和退坡的更多线索。”

综合而言,市场对于未来政策退坡预期的提前博弈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美联储政策也可能的确在接近紧缩最快的阶段,但是通过上面的分析也不难看出,在这一过程中也依然存在变数,例如接下来两个月的通胀路径、将要公布的美国二季度GDP数据、以及当前正在披露的7-8月美股二季度业绩等。因此,在这一期间,不排除出现预期的反复博弈、特别是围绕关键经济数据,从更为稳妥和偏右侧的角度是等到政策退坡和通胀回落更为明确后,而这一时点从中金刘刚、李赫民、李雨婕团队目前的预测来看对应9月份之后。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加息75bp回归中性利率,鲍威尔政策立场偏鸽派全年紧缩斜率已翻过最陡坡。

利率区间方面,美联储加息75bp将基准利率区间上调至2.25%-2.50%,政策利率上限也正式触及中性利率;逆回购利率与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作为利率走廊也整体上调75bp,符合市场预期,略低于我们此前预期。会议前,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对加息概率的定价分别为7月加息75bp,9、11月加息50bp,12月停止加息。对应年底政策利率为3.25%-3.50%,超出中性利率近100bp。

缩表方面,美联储将按原定计划继续执行,本月速度为475亿美元/月(300亿国债+175亿MBS),9月起速度将提升至950亿美元/月(对应600亿国债+350亿MBS)。从缩表的终点来看,当前美联储的中性预测为:缩表将持续至2025年年中,缩表规模共计2.5万亿美元;缩表终点对应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约为5.9万亿美元(预计占GDP的22%),对应准备金规模占GDP的比重达到8%。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路径仅是美联储根据资产到期结构给出的测算结果,未来的政策路径仍会根据基本面和流动性状况进行相机抉择。

展望未来,李超认为本月美联储加息75bp(综合考虑美联储声明和鲍威尔会后记者问答的政策立场)也基本确认了全年美联储最鹰派的时候已过,全年紧缩斜率已翻过最陡坡。

美元指数持续走弱!离岸人民币涨破7.12关口,日内升值逾300点_手机新浪网

7月27日,美元指数持续走弱!离岸人民币涨破7.12关口,日内升值逾300点。

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利率升至22年来最高水平

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由5%-5.25%上调25个基点至5.25%-5.5%,达到22年来最高,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自去年3月以来的第11次加息。

自美联储2022年3月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累计加息幅度已达525个基点。从加息节奏来看,单次加息由25个基点逐步提高至75基点,并在75基点的水平上连续加息4次,为近40年来最快加息速度。今年2月,美联储首次放缓加息幅度至25个基点,并在6月暂停加息。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市场预计本轮美联储再加息一次的概率为42%,其中9月加息25BP的概率为21.5%,到明年5月将有至少一次25BP的降息。

分析师评美联储利率决议:美联储不太可能再次加息

资产管理公司CarsonWealth的分析师SonuVarghese表示,鲍威尔保留了他的选择余地,但美联储不太可能再次加息。Varghese预计,9月会议前的通胀报告将显示物价走弱。他表示:“美联储希望看到通胀下降,尤其是核心通胀,但他们不一定需要看到经济走弱。”

中金:美联储9月加息概率下降但需验证通胀目标,更确定的是年内和明年初降息概率不大

某种意义上,7月FOMC是相对没有意义的会议,也是市场最关注的会议。没有意义在于,这次会议决策本身没有任何波澜可言。此次会议美联储再度加息25bp,将基准利率抬升至5.25~5.5%,早早的就已经完全被市场计入,对应3.8%的长端美债,再加上会议声明的措辞都几乎没有变化,因此主要资产会议之后几乎没有太大反应。最为关注的原因在于,市场迫切的想要知道此次会议是否能够成为本轮加息周期的最后一次。

招商宏观7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资产定价逻辑开始变化

今年市场与美联储博弈导致加息预期波动极大并对全球市场形成扰动,但我们终究会发现资产价格(的方向)由远期决定。自从去年Q4美联储加息减速、疫情影响结束,美元指数、10Y美债收益率就相继见顶,海外权益资产也逐渐回升。然而,美国劳动力短缺与经济结构变化令通胀与就业的关系远比疫前复杂,加大了FED的评估和操作难度。换言之,加息减速与避险退潮足以扭转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市场与FED间虽有“分歧”但一直收敛并最终一致,因此海外选择了用“远期”货币政策与当前经济韧性共同为美股定价。往后看,降息是对美国经济总体转弱(但实物部门仍向好)的确认,美股反而可能受损。国内防疫优化滞后海外半年,去年下半年海外市场亦处于波动期,可见随后一年国内权益等资产确定性亦将增强。

美元加息会导致美股崩盘、美国经济崩溃吗?

其实,对老百姓有益的,不会造成任何恐慌,因为刺激百姓热情

美元加息资本为什么会回流?

加息后,会减少美元流通,美元会升值,那么海外的投资人为了规避风险或者投资收益,会把别国货币兑换成美元进入美国股市或者楼市来实现财富增值,这样子,市场上的美元会很抢手,会进一步升值,回流美国,为美国经济提供动力。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使用货币政策会成为全球的风向标。如果美元加息采取紧缩型货币政策,各国央行也会采取应对措施。拓展资料因为特朗普计划实施的财政扩张政策和市场对加息的预期,会导致资金回流美国和美元升值。美联储加息令新兴市场资金外流压力增大,对全球其他股市产生利空。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分析师表示,短期来看,特朗普计划实施的财政扩张政策和市场对加息的预期,会导致资金回流美国和美元升值,这将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压力。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教务处处长蒋先玲对本报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苏本来就缓慢,美联储加息将加剧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离开,流向美国,让新兴市场国家雪上加霜。而且,接下来,美联储将加快加息步伐。这意味着新兴市场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环境和金融市场都将受到冲击。”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投资者纷纷挂牌出售新兴市场资产,一项主要发展中国家货币指数在美联储加息并预示明年还有更多加息之后,跌到一个月来的最低点,凸显了美国利率上升和美元走强使得新兴市场资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大幅下降。亚洲新兴市场刚刚遭受了自2013年“缩减恐慌”以来最严重的月度资金外流。澳新银行数据显示,在“特朗普恐慌”中,11月份亚洲新兴经济体股票和债券市场净流出220亿美元。分析指出,此次美联储或将利用一连串快速加息抑制通胀抬头,这将对亚洲的借款者造成很大冲击。根据法国兴业银行的研究,美国利率升高还将抑制新兴市场资产的吸引力,新兴市场的货币往往在资金净流入时只获得小幅升值,却在资金流出时大幅贬值。

美联储最新表态来了,明年加息将结束?美股飙涨美元走弱,亚太股市跟涨,速看如何影响中国股债汇市

以上音频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北京时间11月29日凌晨,美联储**鲍威尔在纽约经济俱乐部的午餐会上发表讲话表示,他和其他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决策者都认为,美国经济前景稳固,利率“略低于”中性利率水平区间。

市场普遍认为,鲍威尔的讲话意味着,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今年12月加息一次后,明年下半年可能就结束加息。

此番讲话后不到十分钟,美国金融资产价格开始有所反映。美股三大股指全线大涨,创3月份以来最大单日涨幅,道指收涨逾600点,纳指涨近3%,标普涨逾2%。美元应声回落,失守97关口,国际金价收涨0.8%。美国EIA原油库存连增10周,美油布油双双收跌约2%。

鲍威尔的讲话影响已扩至亚太市场,日经225指数、东证指数均高开0.8%。韩国首尔综指开盘上涨1.22%。

美国三大股指加速上升,创3月份以来最大单日涨幅。道指涨幅扩大到400点以上,一度涨约1.7%。后续涨幅继续扩大,截至收盘,道指、纳指和标普500涨幅分别高达2.5%、2.95%和2.3%。

美股科技股集体大幅反弹,FANNG五大科技股全线收涨,亚马逊、奈飞大涨超6%,苹果涨近4%。

鲍威尔的讲话影响已扩至亚太市场,日经225指数、东证指数均高开0.8%。韩国首尔综指开盘上涨1.22%。截至券商中国发稿,两大市场涨幅约1%。

美元指数则在鲍威尔讲话后出现快速下跌,一度跌至96.68,日内跌幅近0.6%。受美元指数下跌影响,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大涨超0.2%。

国际商品市场中,贵金属一片涨势,伦敦现货黄金涨幅近0.5%。

美国EIA原油库存连增10周,美油布油双双收跌约2%。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急速转跌,一度跌破3.05%刷新日低。其它主要期限美国国债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鲍威尔的此次讲话,被外界看作是他担任美联储**期间最重要的讲话,全球金融市场之所以密切关注,是因为最近受美国股市下跌、预期经济复苏接近尾声等影响,市场对于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即将结束的声音四起。因此,本次鲍威尔的讲话,直接关系到未来美联储加息的步伐。

鲍威尔此次表示,循序渐进加息对经济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政策是没有任何预设路径的。利率“略低于”中性区间,加息影响可能需一年左右体现,将非常密切地关注未来的经济和金融数据,货币政策决策是为了保持经济在就业与通胀前景变化时处于正轨而设计。

鲍威尔此次对利率的评价——略低于中性区间,与10月初的讲话有着明显不同。彼时鲍威尔的描述是,“要循序渐进地转向中性利率,当前可能距离中性利率还有一段长路”。

因此,从距离中性利率还有“一段长路”到“略低于”中性利率的描述切换,让市场认为是鲍威尔放弃鹰派立场,这或许暗示着,美联储本轮加息接近尾声,在今年12月加息后,而中性利率可能就是在3%左右,可能只要再加两次就会结束。

据华尔街见闻报道,对于鲍威尔的最新讲话,BleakleyFinancial的首席投资官PeterBoockvar评论称,如果下月联储再加息一次,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会达到2.25%-2.5%,如果说3%是中性水平,那么2.5%就是略低于3%。市场将此理解为,我们可能还剩两次加息就结束了。Boockvar说,虽然这是文字游戏,但他认为这就是投资者理解的内容。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再次“炮轰”美联储加息。特朗普表示,对任命鲍威尔当美联储**“一点都不满意”。今年以来,特朗普意境多次指责美联储,并将此前的股市大幅下跌归咎于鲍威尔,并宣称对鲍威尔继续加息的决定感到“不高兴”。

在鲍威尔讲话稍早前,美联储公布了首份金融稳定报告。报告认为,在资产价格高企的形势下,如果来自贸易、地缘**等方面影响金融稳定的风险发生,市场的跌幅可能会“特别大”,甚至联储正常的加息等货币政策也可能加剧市场波动。

报告强调了贸易紧张*势升级和地缘**不确定性的风险,贸易紧张升级、地缘**不确定性或者其他负面的冲击可能导致投资者对风险的兴趣总体下降,对资产估值更趋于悲观,由此产生的资产价格下跌可能特别大。

报告同时提到英国脱欧没有与欧盟达成协议的风险,认为这种所谓“硬脱欧”和意大利主权债券抛售是美国金融系统的近期风险,它们可能造成市场波动,直接信贷风险,欧洲经济恶化和美元升值。此外,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问题可能溢出到美国。

不过,虽然报告警告了一些风险,但报告并不担心美国家庭的杠杆和银行的资本水平,但警惕企业加杠杆。鲍威尔的此次讲话也认为金融稳定风险有限。

他说,一些企业个体的信息显示,过去一年,那些高杠杆和利息负担重的企业增加的债务最多。其他承保质量的衡量指标已经恶化,杠杆倍数已经攀升。一旦经济下行,一些高杠杆贷款者无疑面临财务困境,投资者会蒙受超出预期的损失,这可能激化下行。

“但这类风险看来*限于非金融类企业,对更广大的系统而言,这种威胁有限。”他强调。

实际上,鲍威尔此次对利率水平的表态符合市场预期。之所以近期市场关于美联储明年可能会暂停加息的声音越来越多,除了受近期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外,美联储高官近期的表态也被认为是在暗示加息接近尾声。

鲍威尔在本月中旬的讲话时,通过强调美国经济面临的潜在阻力,描绘出美联储在明年某个时候暂停加息行动的情景。他当时表示,美国经济表现强劲,但明年可能会面临阻力,政策制定者正在评估加息的幅度和速度。

而美联储副**RichardClarida近日也表示,近三年的加息已令美联储的短期利率接近中性水平,这将成为未来考虑货币政策的一个关键因素,未来加息将取决于经济数据。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趋势上看,基于美国经济目前仍表现良好,美联储大概率会延续加息进程。从幅度看,美联储已经进入加息后半程中性利率水平应该在3%-3.5%左右,说明还有1%左右的加息空间,也就是4-5次加息。

“不过,美联储加息的节奏还会面临着不确定性,会有一些制约因素放缓加息步伐。”王有鑫称,所谓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四方面,一是外部市场的溢出效应,美联储加息加大了新兴市场的金融动荡,如果动荡加大也会影响美联储的加息进程;二是如果美联储加息过快,会加快美股回调的速度,这一变化已经有所体现;三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多次指责美联储加息,如果特朗普后续提名更多联储理事,可能会影响美联储的加息决议;四是美国经济复苏进入后半程,市场普遍预计在2020年经济复苏进程结束,届时美联储可能会从加息周期进入降息周期。因此,预计美联储将继续渐进式加息,预计2018年12月加息1次,2019年加息2-3次,并不排除届时因经济出现动荡、通胀和就业不及预期,美联储明年下半年暂停加息。

摩根士丹利近日就表示,基于经济增长走弱的预期,预计美联储明年只会加息两次,分别在3月和6月,之后会暂停加息;当2020年经济再次提速时,美联储就会重新加息。

总体看,一旦美联储暂停加息,对已经多年习惯了低利率环境的全球金融市场来说是一大利好。今日鲍威尔讲话后美股、黄金的快速上涨就是最好体现,对中国来说亦是如此。尽管有观点担心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分道扬镳”使得中美利差已收窄至历史低点,但利差收窄对中国股债汇市的影响预期有限。

目前,中美利差短端已率先出现倒挂,10年期利差已缩窄至20BP左右。招商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预计,全面倒挂的状态愈来愈近。中美利差倒挂并不寻常,中、美周期分化,长端中美利差倒挂是大概率事件。

刘东亮对此分析了中美利率倒挂对中国股债汇市的潜在影响:

中美利差倒挂会使得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加大,但有利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平稳的条件依然充分,贬值引发的资本外流程度有限。

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与美国的利差倒挂是普遍且经常发生的,汇率也往往呈现顺周期波动的特点,但并不代表利差倒挂必然导致汇率大幅贬值。美国经济在减税刺激下持续回升,短期强美元的环境仍会延续。从中期来看,美国加息进入尾声,中国宏观经济存在企稳的预期,将会继续支撑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基本稳定。

对外开放背景下,流入股市外资逐渐增多,可以有效对冲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负面影响,汇率因素难以对股市产生明显冲击。

未来流动性宽松状态将延续,短端走势或继续平稳;受基本面下行压力加大影响,利率仍有下行的空间,收益率曲线会继续走平。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11月28日发布的《2019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也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明年则将呈现稳中趋贬的态势,单边大幅贬值的空间不大,跨境资本流动会保持基本稳定。经过长时间震荡下行后,当前A股底部已现,明年大概率呈现前平后高的走势;但应注意的是,美股经历了多年牛市后存在回调空间,可能引发全球股市波动共振,是对A股独立性的一大考验。

“全球实体经济复苏可能在2019年进入重要转折,尽管经济增长的动力仍在,但下行风险日益凸显。预计2019年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波动性将显著上升,动荡和不确定性恐将成为常态。”报告称。

楼市惊现维稳!从"活下去"到成立维稳组,再到通知被删除,地产告别暴利时代,冬天真的来了吗?

海南又一重磅新政!离岛免税额翻倍,海南股集体暴动,10分钟市值飙升82亿,更是带领A股站上2600点

重磅!金融维稳出大招,建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30家银行10家券商10家险企或参评,谁入名单很关键

陈光明专户产品"内幕"曝光!12月3日首发,目标200亿,团队人力成本年约2亿,已有阿里合伙人认购

大招终于出台!规定最长停牌不得超过25天,堪称史上最严!十大修订必看,这22股停牌已"超限"

又一位副省长因内幕交易落马,且"情节特别严重",生活奢靡搞权色交易,已有三位炒股落马副省长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有一种美好习惯,叫做阅后点赞

美联储加息意味着什么

美元加息,意味着证券市场要分流资金,面临调整

为什么美元涨美股却跌了

因为资金从美股流出,留向债券市场了。美元涨是因为美国加息,世界对美元需求增加,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资金从美股流向债券市场。

【美元加息为何美股走弱(为什么美元加息,美元指数却持续走弱?)】相关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