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云店怎么退出(怎么取消云服务功能?)
作者:“admin”
怎么取消云服务功能?
1.首先打开手机的设置,点开来,点击手机服务,云服务,会员中心
2.点开来过后再点击云服务
3.云服务点开来过后再点击设置
4.设置点开来,关闭云服务那个按钮
5.关闭云服务点那个按钮过后,跳转的页面再点击禁用就可以了
海信视像研究报告:1+4+N全产业链价值释放,全球化迈入收获期 - 知乎
(报告出品方/作者:招商证券,史晋星,陈东飞,彭子豪,纪向阳)
更名海信视像,1+(4+N)开启第二增长曲线。2019年公司更名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单一电视产品制造企业逐渐发展成为集视像技术研发应用、全场景云平台运营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层面公司进行结构化调整后,目前形成“1+(4+N)”多元化业务布*,其中“1”是目前已趋于稳健发展阶段的第一增长曲线智慧显示终端业务,“4+N”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新显示业务,主要包括激光显示板块、云服务板块、芯片业务板块、商用显示板块,共同构成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混改方案落地,公司治理开启新篇章。2020年12月,公司控股股东海信电子控股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青岛海丰,并在变更完成后将原青岛市国资委持有的100%海信集团股权无偿划转给华通集团持有,全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本次混改方案完成后,青岛新丰与一致行动人上海海丰合计持有海信电子控股股份比例提升至27.0%,同时公司从国资委实际控制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即无单一股东或存在一致行动人的股东可以控制海信电子控股超过30%表决权,海信视像变更为非国企。在海信电子董事会构成中,海信集团推荐2名,青岛新丰及上海海丰推荐2名,董事会过半数推荐1名独立董事,其余4名董事从现任经营管理骨干中推选;与此同时,国有股东对非国有股东私有化控制海信电子的决策拥有一票否决权。
混改落地后,公司为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深度绑定管理层及股东利益,于2021年6月29日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并于7月15日向合计219名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员工授予合计194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授予时总股本的1.48%,股票来源为二级市场回购股票,授予价格为8.295元/股,折价率为44%。本次激励计划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为以2020年扣非归母净利为基数,2021/2022/2023年扣非归母净利增长率不低于30%/55%/85%,以最低达成率计算,2021/2022/2023年扣非归母净利年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0%/19%/19%。2022年2月16日,因3名激励人员离职或降职,公司回购注销其所持限制性股票合计22万股,目前激励计划合计剩余191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7%。
海运细分龙头战略投资,有效协同出口业务。公司本轮混改通过公开挂牌谈判方式引入青岛海丰作为战略投资者,青岛海丰以现金37.5亿元对海信电子控股增资后,与一致行动人上海海丰合计持有海信电子控股27%股份,海信电子控股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青岛海丰实际控制人杨绍鹏是海丰国际实际控制人,截止至21年底,杨先生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海丰国际51.68%股权。
海丰国际是亚洲领先的区域型集运公司,截止至21年底,公司共经营74条贸易线路,覆盖包括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在内的14个国家及地区的72个主要港口,2020年全球集装箱航运企业运力排名第16,在亚洲区内贸易航线数量领先行业。同时,除海运服务外,海丰国际还可提供包括货运代理、船舶代理、报关、仓储在内的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并可配合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海信自2006年提出“大头在海外”战略以来,多年来持续加大海外业务拓展力度,2021年海信视像海外收入占比达54.3%,出口业务规模已超越内销成为大头,海丰国际的引入有效契合公司全球化战略,有望与公司海外业务形成较强协同,帮助公司拓展亚洲市场。
海信视像目前在电视行业拥有海信、东芝、Vidda三大品牌,分别针对中高端、高端及年轻用户,产品类别覆盖传统LCD液晶电视、主打大尺寸高端ULED液晶电视、新一代显示技术激光电视,并在OLED、MicroLED等前沿技术领域也各有布*,是全球领先的显示解决方案提供商,多年来电视出货量保持行业领先,据奥维睿沃(AVCRevo)数据,2021年海信全球TV出货量超过2000万台,占当年全球TV出货总量21.5亿台的9.4%,位居第五,同比逆势增长8.8%,其中海外出货量同比增长12%,也是中国内销市场少数同比增长的品牌之一,在激光电视和大尺寸领域优势显著。
面板价格周期直接影响黑电行业盈利能力。传统液晶电视核心零部件主要由主板、液晶面板、电源板及结构件组成,其中液晶面板占电视整体制造费用的70%左右,液晶面板的价格周期直接影响下游黑电制造企业的盈利能力。2019年底,全球电视液晶面板价格在韩国面板厂商的退出背景下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据IHS数据,65寸面板从2019年11月的160美元/片迅速涨价至2021年7月的高点294美元/片,2年内涨价幅度高达83.8%。核心零部件涨价对下游黑电企业形成剧烈冲击,2020-2021年,海信、康佳、创维等黑电企业分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均不同程度承压。
面板价格快速回落有望带动公司盈利短期改善。2021年8月,面板价格结束为时一年半的上涨周期,开始快速回落,以32寸HD面板为例,据IHC数据,至22年1月,销售均价从21年7月89元/片高点半年内快速回落至31元/片的历史底部,回撤幅度高达65.2%,从历史周期来看,受益于面板价格下行早期相对温和的黑电行业价格竞争环境,企业盈利能力将快速恢复,但不同企业间受制于库存规模水平、终端议价能力、库存结转成本会计准则等因素影响,盈利恢复拐点相较面板价格周期拐点滞后时长略有不同,受库存规模合理、终端议价能力较高、库存以永续盘存制及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等因素影响,海信视像过往周期中盈利水平波动程度较低,恢复较早,公司盈利恢复拐点一般晚于面板价格拐点一个季度左右。我们预计,面板价格21年下半年以来的持续回落有望向上拉动海信智慧终端显示业务22年毛利率超4pct,并带动公司整体净利率持续修复。
全面推进国际化战略实施,收购TVS公司。为促进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并全面提升海外品牌力及渠道力,公司于2018年以3.55亿元人民币完成对原东芝全资控股子公司TVS(ToshibaVisualSolutionsCorporation,21年3月更名为TVSREGZA株式会社)95%股权的收购,并购完成后公司拥有TVS合计95%股权,并拥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及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自此除部分地区因东芝品牌对外授权短期暂未结束外,海外市场以海信+东芝双品牌运营,并凭借TVS在日本等自主经营市场的成熟渠道优势快速拓展市场份额,根据GFK统计,截至2021年海信+东芝品牌日本市场全渠道销量市占率达28.1%,位列首位,较2018全年提升7.5pct。
降本提效+双向协同,全面提升TVS经营效率。收购完成后,为帮助TVS公司全面降本提效,提升经营效率,实现扭亏为盈的经营目标,公司在日本市场特殊性的基础上对TVS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经营改革,并充分结合海信自身及TVS两者竞争优势,发挥双方协同效应:
人事管理改革方面,本土化、年轻化以激发员工活力。TVS被海信收购以前,通常以员工资历作为员工升职加薪的考核标准,因此员工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海信收购TVS后,在TVS的人事任用上遵循本土化原则,所有部门正职均来自日本当地,一名副职来自于公司总部外派,同时海信将管理层级由7个压缩至4个,并晋升年轻员工,以提高员工认可度和团队活力;在TVS的人事激励上,根据员工绩效予以其年薪激励,并开展集团层级的股权激励,从而大幅提升了组织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销售渠道整合方面,自主化、完整化以优化营销体系。TVS被海信收购以前,销售业务和服务环节全部外包给东芝子公司TCM(即东芝电器营销株式会社),因此TVS处于与用户脱节、比市场迟滞的状态。海信接手TVS之后要求其自建销售团队,由TVS直接与日本主要销售渠道如量贩店、商场等开展业务合作,同时搭建配套服务体系,逐步完成销售渠道的自建和切换,省去代理费等支出,同时也通过与用户的密切沟通更好地促进业务提升。
供应链方面,发挥协同优化生产成本。2017年海信视像多媒体设备生产总量达1626万台,具有较强的采购及生产端规模及成本优势,完成对TVS的并购后,海信充分发挥自身供应链优势,帮助TVS公司改善生产成本,并通过双方协同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巩固自身供应链竞争优势。
研发方面,帮助TVS拆分整合专注主业,加快新品迭代提升产品力。TVS被海信收购以前,主营业务较为多元化,涉及电视及相关周边设备、商用显示器、HomeIOT等多媒体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云服务等业务,也在东芝集团母公司的支持下,积累了包括电视画质芯片、图像核心算法、周边产品音响等方面在内的较为多元的技术优势,积累了近千项各类专利。海信收购完成之后,对TVS原有业务重新拆分整合,使其专注于电视业务,并吸收整理原TVS电视业务以外的其他板块,成立信芯微公司、海信商显等独立公司及部门承载对应业务。此外,公司加快东芝品牌推新速度,2018年推出东芝“REGZA”4K电视;2019年在日本市场推出支持4KBS(BroadcastingSatellite,即直接广播卫星)电视直播的新品A6800和有机EL电视55E8100,新品产品力也有效带动东芝品牌巩固提升自身品牌及市场优势,市占率不断向上突破。
份额提升,盈利扭亏,TVS经营改善协助公司海外业务不断突破。完成对TVS公司的整合及改革后,海信及东芝电视充分发挥双方在研发、渠道、供应链上的协同,海信视像海外业务进入快速增长期,2017-2021年公司海外收入从123.84亿元快速增长至234.28亿元,四年年化复合增长17.3%,海外收入占比提升16.8pct至54.3%(海外收入占比中营业收入仅包含显示行业,不包含其他业务)。
同时,借助东芝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以及TVS公司在日本等市场的成熟渠道优势,公司整体市占率不断提升,根据GFK数据,2021年海信品牌在美国、墨西哥、澳洲市场销量占有率分别为10.2%、15.9%、18.5%;日本市场海信+东芝全渠道/线上销量市占率分别达28.1%/36.3%,均蝉联榜首;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重点市场也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国际市场调研机构Omdia数据显示,22Q1海信及东芝品牌电视合计出货额市场份额达到9.0%,超越索尼首次跃居全球第三。
利润端,海信对TVS公司全面赋能后公司盈利能力快速改善。根据海信年报数据,TVS公司被收购前2016财年(截至2017年3月31日)净亏损5.68亿元人民币,被收购后经历两年的调整期,2019年TVS公司实现净利润2709万元,成功扭亏为盈。2021年上半年,TVS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亿元,实现净利润8773万元,净利率达4.0%,盈利能力不断提升。TVS的经营改善也带动公司海外业务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017-2021年,公司海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80%、7.91%、11.73%、12.41%及11.32%,除2021年受面板价格持续上行、海运费用快速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多重不利影响同比小幅下滑外,17-20年毛利率持续改善,2022年受上游面板价格进入下行周期等外部环境改善,以及大尺寸电视占比不断提升带来的结构优化影响下,预计公司海外传统业务毛利率有望继续提升。
大型体育赛事有望拉动短期电视需求。随着全球电视普及率的逐步提升,液晶电视行业自2010年基本进入存量竞争时代,除超高清化、大屏化、智能化等产品迭代更新及结构升级带来的行业均价提升外,全球液晶电视年出货量基本维持在2.0~2.5亿台区间波动。
液晶电视等显示终端产品需求受内容影响较大,世界杯、奥运会、欧洲杯等世界级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往往会短期提振电视需求,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Witsveiw联景科技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TV出货量进入成熟期后,2014年及2018年两个“世界杯年”全球TV出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6%及4%,均领先2010-2021年全球TV出货量复合增速1%。2012、2016、2020等“奥运年”及“欧洲杯年”也也均有不俗变现,侧面证明大型体育赛事,尤其是世界杯、欧洲杯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足球赛事对显示终端产品需求量具有短期拉动作用。2022年是体育赛事大年,北京冬奥会及卡塔尔世界杯分别定于年初及年底进行,预期体育赛事的支撑有望对22年全球TV需求量形成约5%的拉动。
大型体育赛事推动8K超高清化升级。超高清化是黑电产业产品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超高清化的推广不仅需要超高清显示终端产品的普及,也需要包括超高清内容、基础网络建设在内的各个环节相配合,回顾过往高清化及超高清化发展历程,大型体育赛事往往是新一代超高清显示产业的重要助推力,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动1080P的全面普及,2014年巴西世界杯促进4K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为推进全球8K高清化进程,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以8K视频技术直播开闭幕式和转播花滑、短道速滑、颁奖等重要赛事和仪式的目标,同时北京市冬奥会期间在全市超过200个落地点位部署8K显示设备,全面推进8K显示技术的普及。2021年开始,我国主流传统媒体及各大视频网站陆续试水8K超高清技术,21年2月央视8K超高清电视频道试验开播;同年12月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也宣布正式迈入8K时代,成为国内首家支持8K视频播放的在线视频平台,联合新华社上传8K超高清官方演示片并向所有UP主开放8K视频上传功能,引起强烈关注,截至22年4月演示片播放量已超过500万次,预计未来随着各大视频网站及主流媒体陆续升级至8K超高清技术,8K内容的丰富度提升将有效推动8K显示终端产品的普及,据奥维云网数据,22月1月我国8K彩色电视规模环比21年12月增长38.2%,22年全年出货量有望达到15万台,预计8K电视的普及不仅有望带动黑电行业整体结构升级,持续改善行业盈利能力,同时也有望彰显头部企业技术优势,带动行业格*继续集中。
持续体育营销投入推动海外业务增长。为推动国际化战略进程,提高海信品牌国际知名度及影响力,公司不断加大全球体育营销力度,公司连续成为2016年法国欧洲杯、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2020年欧洲杯及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官方赞助商,世界性体育赛事的连续赞助也有效提升公司全国乃至全球品牌知名度,据益普索在2018世界杯赛前赛后调研数据显示,海信电视在国内的品牌认知度提升12pct;同时,在世界级赛场的曝光度也带领海信全球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2018年海信电视在海外整体品牌认知度同比提升6pct,其中在英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等重点市场品牌知名度均显著提升。
公司在海外市场品牌及营销上的持续投入也逐步在收入上见效,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带动公司海外业务的快速拓展,据GFK数据,2021年上半年海信品牌电视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重点市场零售量分别同比增长69.0%、46.3%、90.0%及48.4%,市占率均稳步提升;NPD数据显示,21年海信品牌电视美国市场销量市占率也已突破10%。欧美重点市场的突破带动公司海外营收规模及占比不断提升,2020年公司海外市场收入占比首次突破50%,真正实现“大头在海外”的战略。目前我国彩电市场年销售量约为4000万台左右,约占全球年出货量的15%~20%,海外业务的快速拓展不仅为公司中短期业绩增长提供了新动能,更为公司长期发展打开了向上空间,同时,公司在体育营销上的持续投入也有望使得公司在“世界杯年”中揽获更多的行业增长红利。
推出Vidda年轻潮牌,打造电视产品新物种。2019年4月,为更好拓展年轻消费者市场,海信启动VIDAA品牌,定位“年轻、智能、潮牌”,聚焦线上市场及年轻用户打造互联网潮牌,并通过社交电视成为我国电视行业成长最快的新兴品牌之一。2021年8月VIDAA举行品牌升级发布会,将品牌名由VIDAA升级为Vidda,并发布“做年轻人的第一台好电视,三年内成为行业前二的互联网品牌”的“一二三”战略,同时公司同步发布音乐电视新物种,进一步针对年轻人“听音乐”需求升级音响功率及音效,目前Vidda针对年轻用户特征,已经打造了社交电视、音乐电视、游戏电视、激光投影等一系列电视“新物种”,通过直击痛点的差异化产品性能及优异的“质价比”在年轻用户市场迅速实现突破。
营销端,为更好贴近年轻用户,并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公司先后官宣00后新生代演员边程及歌手毛不易作为品牌代言人,斜杠青年及歌手身份分别极好贴合公司主力产品社交电视的多功能属性以及音乐电视的高音质特性。
同时,公司在发布V5G音乐电视2及C1激光投影时分别使用真人驱动的XR数字人及数字人员工Vicki作为发布会主持人,通过XR云平台技术打造的可互动“元宇宙”会场进行产品发布,不仅极好避免了新冠疫情传播风险,也有效契合Z世代消费者科技及泛二次元属性。在社交媒体上,Vidda也多点布*,在微博、小红书、Bilibili、抖音等渠道上均有官方账号布*,其中Vidda官方微博目前粉丝量超过440万人,累计转评赞数量接近330万次,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100万次,除实现品牌推广外也通过头条文章等方式进行知识科普,全方位推动品牌及产品认知度的提升。
在产品和营销的双重带动下,公司销售规模及市占率快速提升,据奥维云网渠道监测数据,2020年至今Vidda线上渠道市占率不断提升,22年5月线上销量市占率已突破9%,1-5月线上销量市占率为7.55%,位列第五。2022年618大促期间,Vidda全网GMV突破4.3亿元,同比增长133%,入选京东家电亿级电视品牌增速榜榜首。
2019年,公司对业务进行结构化调整后,目前已形成“1+4”的多元化业务布*,其中“4”主要包括激光显示板块、云服务板块、芯片业务板块、商用显示板块,四大新显示业务共同构成公司的第二成长曲线。
激光电视开创者,三色激光电视领航员。海信激光显示板块目前主要由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承接,海信视像目前持有海信激光45.33%股权,其余主要股东包括海信集团(持股比例32.44%)及核心员工持股(22.22%)。海信于2007年便依托国家863计划项目支持开始布*激光电视产业,并于2012年美国CES展示行业首台激光电视原机,2014年推出全球第一代产业化激光电视产品,是激光电视品类的开创者之一。公司技术实力雄厚,曾先后量产推出行业首台4K激光电视、首台双色光源激光电视及首台三色光源激光电视,目前产品尺寸覆盖75、80、88、100等全部主流尺寸,光源类型覆盖单色、双色、三色(全色)全类型,是我国三色激光电视产品的领军企业。
激光电视产业是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目前MicroLED等其他新型显示技术路径因巨量转移等技术难题引起的良率过低,从而导致量产及成本下降困难而言,激光显示技术相对成熟,成本下降路径相对清晰,成为我国重点政策扶持的新型显示技术方向之一:1986年国家863计划将激光列入七大重点扶持高技术领域,海信在激光电视布*初期也曾获得“863计划”激光显示项目支持;自2012年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等部委机关将激光显示技术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列入多份重要**文件;2016年“十三五”计划明确指出“将激光显示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显示项目的首位,继续扶持激光显示产业,激光显示从整机、光源、模组、器件和材料等全链条加速国产化进程”。政策扶持也有效推动我国激光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激光电视产业分会发布的《中国激光电视产业白皮书显示》,1998-2018年我国申请人合计申请专利7021项,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53%,且专利申请数量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以来专利申请数量已突破1000项/年,其中光源系统作为激光电视产业的核心环节之一,是我国专利申请的重点方向,占专利申请总数比例过半。
激光电视核心零部件成本构成较液晶电视更为分散,有望减弱上游影响,盈利质量及稳定性相对更强。激光电视、激光投影等激光显示产品主要零部件包括光源、成像芯片、镜头、屏幕、主控芯片等,光源、成像芯片(一般指DMD芯片)、镜头三大核心零部件成本合计占比超过65%(不包括抗光屏幕),其中光源占比最高近40%,DMD成本约为15%,镜头成本约为10%。
光源:激光光源是激光电视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光源模组主要包括三基色(一般为红绿蓝)半导体激光(LD)光源模组及激光荧光光源模组,其中红光LD基于LnP材料体系,蓝绿光LD均基于GaN半导体材料,其中蓝光LD受益于技术相对成熟,发光效率较高等因素,单位成本低于红绿光LD,也推动了激光+荧光粉技术路径的发展。早期,日本日亚公司抢先完成蓝光LD光源模型组和绿光LD光源模组,日本三菱公司抢先红光LD光源模组的技术及产业化布*,并成为三色LD领域的主要供应者,目前以三安光电为代表的国产企业已逐步完成激光光源模组领域的技术突破,三安光电表示公司将分别于2021年及2022年完成4W蓝色激光显示芯片及1W绿色激光显示芯片/1.5W红色激光显示芯片的量产。
成像芯片:成像芯片主要负责根据待显示图像信息,对光学引擎输出光进行调制。目前投影市场从技术上主要可分为LCD、DLP及LCOS三大路径,在激光电视市场目前DLP路径占主导地位,DLP路径具有高清晰度、高可靠性、高防尘性、高反应速度、高便携性等优点,契合激光电视消费者需求。DMD芯片作为DLP路径的成像芯片,是DLP光机的最重要零部件之一,目前基本由德州仪器TI所垄断。
镜头:镜头是激光电视实现超短焦投射的核心零部件,传统镜头主要生产商包括德国徕卡(Leica)、卡尔蔡司(CarlZeiss)等光学元组件巨头,以及日本佳能(Canon)、尼康(Nikon)、富士(Fuji)、奥林巴斯(Olympus)等,目前国内联合光电、昇暘光学已突破反射镜技术,实现超短焦镜头的产业化。
两大路径各有优劣,三色激光受益国产替代和规模化更明显。激光电视从技术层面主要可分为三色(全色)激光及单/双色激光+荧光粉两大主要技术路径,分别由海信视像及光峰科技引领,据奥维云网《中国激光投影市场研究报告2019》显示,受产业早期红绿激光成本较高及三色激光的散斑技术难题等制约,光峰科技独有的ALPD®技术路径所属蓝色激光+荧光粉技术成为市场主流光源技术路径,占据市场98.6%的份额。但是,全色激光天然的色域、亮度等显示效果优势及红绿激光器逐步降低的成本,也使得三色方案逐步获得市场认可,ALPD®方案也从早期1.0~2.0时期纯粹的蓝色激光+荧光粉方案,逐步发展至3.0时期的双色激光+荧光粉方案及4.0时期的三色激光+荧光粉方案。
三色激光方案:三色激光方案一般使用红、绿、蓝三色激光芯片,通过均场合束及芯片调制后形成图像,并通过超短焦镜头放大后在反射面上形成大尺寸、高画质的彩色图像显示。三色激光方案相较单/双色激光+荧光粉方案一般具有更广的色域及更鲜亮的色彩,但也因激光器等核心元器件成本高昂及散斑问题导致整体普及率较低。海信视像通过包括透光容器、扩散介质以及转动部件在内的消散斑组件专利有效解决三色激光方案散斑技术难题,预计未来激光器等激光电视核心元器件的国产化及规模化有望带动三色激光方案快速降本,提高渗透。
ALPD®方案:因早期绿激光发光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且三色激光方案因光线强相干存在散斑现象,光峰科技开发ALPD®方案,主要以发光效率更高的蓝色激光器作为发光源,从而在保留激光光源亮度高、寿命长优势的基础上,克服三色激光方案散斑难题及成本约束。性价比优势带动ALPD®方案快速发展,据奥维云网统计,2019年光峰激光电视光机占有率达30%,位列第一。
专利布*全面,色彩优势突出。海信在激光显示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在激光显示领域已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1439件,其中已授权575件(包括国外专利57件),在激光光源、低噪散热、照明光路、超短焦镜头、消散斑、画质提升、抗光屏幕等核心环节均有专利布*,三色激光领域专利布*全球领先。三色激光方案相较激光+荧光粉方案具有广色域优势,因激光光源光谱较窄,可以帮助设备在色彩转换中实现12bit的颜色灰阶编码不重叠,这也使得三色激光电视是目前BT.2020超高清标准的最适合载体之一,目前海信全色激光电视(即三色激光电视)已全面支持107%BT.2020超广色域,对应10.7亿色原彩显示,相较传统LCD液晶电视100%~150%BT.709的覆盖色域面积提升约50%~130%,画面具有更鲜艳、饱满且真实的色彩细节。
2021年9月,在美国《投影中心》发起的一年一度全球最佳电视权威评比中,海信三色激光电视L9G通过在明亮场景、暗室场景中分别对明暗比、色彩准确性、动作流畅性等15个项目仔细对比评测后,在与LGHU85LA、SamsungLSP-9T两台三色激光电视产品的对决中脱颖而出,被在场评审团评为“2021年激光电视年度最佳”。从具体评测数据来看,海信L9G在SDR模式光亮环境下峰值亮度、暗部暗度,SDR模式暗室环境下色彩准确性以及HDR模式暗室环境下色彩准确性、图像细节、色域等重要参数均领先竞争对手,同时,海信L9G与极米Aura也成为2021年ProjectorCentral年度之选中唯二的激光电视产品,侧面展现公司在激光电视领域产品抗光性、色域等重要指标的领先技术积累。
发展早期高均价制约渗透提升,核心零部件快速降本带动行业迅速扩张。激光电视发展早期,受制于光源、DMD芯片、镜头、屏幕等核心零部件价格高企,产品均价普遍较高,近年来,受益于国产厂商在光源、镜头、屏幕等核心节点的技术突破,以及快速增长的产业规模对零部件生产厂商固定成本的摊薄作用,激光电视行业均价快速下行,让激光电视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燕”,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进一步促进激光电视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在激光核心零部件成本快速下降的促进下,三色激光售价也快速“平民化”,从早期超过10万元的售价,迅速降至万元左右水平,2022年海信发布75/80吋激光电视新品L5G,含屏套装上市指导价仅分别9999/12999元,含屏套装首发专享价仅7999/10999元,进一步降低激光电视购买门槛,推动激光电视全民普及时代的到来。受益于产品均价下行及市场教育度不断提升,2015年以来我国激光电视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据洛图科技统计,2021年我国激光电视出货量、出货额分别为28万台及47亿元,2015-2021年出货量年化复合增长率高达155.8%,并预计在22年仍将保持超过60%的高速增长。
降本空间广阔,均价下行推动全民普及。展望未来,激光电视预计仍有较大降本空间,并有望至少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效应、屏幕便携性提升、屏幕增益系数提升等方面实现成本的快速下降,预期产品的均价下行以及与65吋等主流尺寸液晶电视的均价收窄有望进一步促进激光电视渗透率的提升,推动激光电视全民化时代的到来。
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加速:由于激光产业在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代表的海外国家发展较早,激光光源、芯片、镜头、增益屏幕等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早期均由海外企业垄断,随着我国对激光显示产业的重视度及政策支持力度的提升,以及我国在激光显示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及应用技术逐步取得突破,中科院理化所、中国科大等优势研究单位及联合光电、中强光电、三安光电、菲斯特等相对领先企业逐步完成激光产业核心零部件的量产,并正在快速缩小与国外领先企业的技术差距,预期未来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有望带动激光电视产业的均价实现快速下行。
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效应:激光电视核心零部件,尤其是占比最高的LD激光光源模块具有明显的半导体产业特征,前期需要较高的研发及制造线成本投入,后期制造工艺实现量化生产后可快速摊薄成本,规模化带来的降本效果明显,预期未来随激光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国内厂商对国产零部件的采购比例增加,核心零部件成本有望实现快速下降,引领激光电视产品均价降至液晶电视主销价位段。
屏幕增益系数提升:屏幕增益系数指屏幕反射入射光的能力,是当入射光通量不变时,屏幕(或墙体)各方向反射光通量占入射光通量比例的最大值,通常而言,无光泽白墙增益系数为1,一般家庭白墙为0.7~0.85,漫反射白塑幕布为0.9,增益幕布可将某些特定方向增益系数提升至1以上。增益系数越高,同样光机发射亮度下,用户实际眼部接受光线亮度越高,效果越好,即相同效果下,如屏幕增益系数提升,厂商可相应降低光机发射亮度,从而降低包括光源芯片在内的各类核心零部件配置,从而达到产品整体降本的效果。
屏幕便携性提升:目前激光电视常用的增益屏菲涅尔光学屏表层膜片主要由光学处理层、涂黑层、反射层、透镜层、散斑抑制层、柱状透镜层、扩散层、颜色层及抗眩光抗划伤层等8层结构组成,为保证膜片的平整,传统光学屏背板主要使用铝制等硬质材料,导致100吋及以上的菲涅尔光学屏具有运输成本高、高层建筑运输困难等痛点。
目前,光峰科技已成功量产可卷曲柔性菲涅尔屏幕,使柔性复合材料作为背板,预期未来增益屏的柔性化将帮助行业有效降低产品运输成本:以光峰100吋菲涅尔屏幕为例,柔性屏相较硬性屏而言,外包装体积仅为后者60%,净重占比为54%,毛重占比为52%,以深圳至北京顺丰C端价格为例,顺丰标快模式运输价格约节省约150元,占100吋柔性屏天猫售价的3.8%。同时,考虑到一二线城市以高层为主的住宅结构带来的电梯容纳限制,柔性屏的普及预计有望促进100吋以上尺寸激光电视产品的渗透(以1.75*1.5*2.53m3电梯及0.96*2.36m2电梯门测算,考虑边框及外包装厚度,大约可容纳100吋液晶电视或100~110吋硬性屏或140~150吋可卷曲柔性屏),100吋以上超大尺寸预期也将成为激光电视相较液晶电视最重要的差异化领域之一。
均价下行带动行业扩张,规模效应促进上游降本。目前受制于核心零部件成本,目前激光电视含屏价格仍主要在万元以上级别,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激光电视成本下行将有效带动行业渗透率及产业规模快速提升,产业规模的提升又将促进上游零部件行业规模效应的实现,进一步带动行业均价下行,形成正向循环。洛图科技预计激光显示产业链3年内国产化比例将提升到75%-80%,以75寸激光电视为例,目前该尺寸段已经在8000元以内,预计未来两年内,可能进入5000元以内。
进军长焦新赛道,推高行业画质上限。22年5月底,Vidda正式发布全球首款4K全色激光投影C1,原价8599元,首发售价6999元,叠加优惠券及红包后实际到手价6499元,以6000元价格带内的领先画质+突出性价比优势强势进军长焦投影市场。中国智能投影市场目前正处于渗透提升红利期,2011-2021年出货量年化复合增长11.3%,2021年总出货量达470万台。
分场景看,家用投影出货量同比增长16%至348万台,商用投影同比增长4%至122万台,家用投影拉动行业整体增长,其中激光光源家用投影同比增长25%至28万台,凭借突出的亮度和画质逐步取得消费者认可。IDC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投影仪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出货量有望达到560万台,同比增长20%,至2026年出货量有望突破1000万台,全色激光投影产品相较传统LED及单色激光智能投影具有亮度高、色域广、色准高、更护眼等特性,有望在高端长焦投影市场凭借突出产品力实现降维打击。
激光电视及投影行业相较传统液晶电视而言,核心零部件成本结构相对更为分散,且下游制造商软件技术壁垒及硬件制造壁垒较传统液晶电视更高,这使得激光电视及投影品牌的盈利能力显著高于传统液晶电视:以极米科技和光峰科技为例,极米实现光机自研后毛利率超过30%,光峰激光电视业务毛利率也在25%~30%,明显高于传统黑电行业,我们预计随未来海信激光电视和投影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有望大幅改善公司盈利水平。
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好看”)是海信集团旗下的家庭互联网AI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其前身于2008年在北京成立,是国内最早的互联网电视运营、研发团队之一,目前聚好看承载海信集团云服务板块。聚好看致力于为全球家庭提供更好的场景化智慧生活服务。2018年,聚好看获得阿里巴巴集团、爱奇艺公司战略投资,并与其达成深度合作,增资完成后,海信视像全资子公司海信传媒持有聚好看28%股权,是聚好看目前最大单一股东。
互联网电视先行者,覆盖近七千万家庭,用户粘性高付费意愿强。作为国内最早布*互联网AI的企业之一,目前聚好看覆盖家庭、教育、办公三大主要方面的全场景内容生态,自主研发能力较强,具有扎实的技术生态,随着互联网AI服务行业的火热,聚好看的业务呈现快速增长状态。《2020聚好看生态屏白皮书》显示,2020年聚好看已覆盖全球6700万家庭,拥有国内最多的互联网电视用户,其中活跃家庭数达2490万,活跃家庭比例超37%。
2020年聚好看用户日均观看时长达412分钟,全年累计点播1583亿次,点播量同比增长53.4%。2021年上半年,聚好看大屏家庭开机次数同比增长17%,在期会员规模同比增长27%,日均观看时长近7小时;用户付费率方面,公司视频板块活跃和付费家庭数保持稳定增长,近三年付费用户数始终保持高于用户数及活跃用户数的增速,2018至2020年付费用户数复合增长153%,海信电视显示终端良好的用户基础、较高的用户粘性及逐步提升的用户付费意愿是聚好看收入稳步增长的核心动力。
随着互联网AI技术的升级、影视行业内容生态的发展,互联网电视成为行业新星,渗透率持续提升。互联网电视,即OTTTV(OvertheTopTV),是指以广域网即传统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为传输网络,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及图文信息内容等服务的电视形态。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我国互联网电视的整体渗透率已达到53.3%,并仍呈继续上涨趋势,其中一二线城市渗透率增速相对更高,据奥维互娱统计,2020年我国智能电视销量占比达93.9%,互联网电视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带动OTT商业化运营市场的蓬勃发展,据奥维互娱统计,2020年我国OTT市场商业化运营总收入约为184亿元,其中广告运营收入121亿元,会员运营收入48亿元,应用及电商相关收入15亿元,奥维互娱预计我国OTT商业化运营市场将分别于2021年及2025年增长至263亿元及776亿元,2020-2025年年化复合增长率达33.4%。
互联网电视行业竞争激烈,市场格*分散。据CTR统计,2021Q2我国互联网电视行业CR5仅不到50%,TOP品牌主要为显示终端品牌,其中创维以11.7%市占率居首,TCL与海信分别以11.6%与10.6%市占率居于其后。从OTT广告运营市场来看,集中度稍高于互联网电视整体,CR3达41.0%,欢网(TCL集团长虹集团宽带资本腾讯投资)以17.7%市占率居于首位,聚好看以9.5%市占率居于第三。目前,头部电视品牌在互联网AI服务领域都在加大布*力度:2021年创维电视依托其控股子公司酷开科技研发的酷开系统开展的互联网增值服务业务收入12.3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9%;TCL电子深入推进AIxIoT战略,深耕家庭大屏互联网服务及更多互联网场景的应用,21年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18.7亿港元,其中14.9亿港元来自雷鸟科技承载的国内互联网业务。互联网业务的占比提升,有利于帮助各大黑电企业多元化收入结构、优化自身盈利能力并增强客户粘性:
多元化收入结构:过往传统黑电企业主要收入及盈利途径均依靠终端设备销售,OTT商业化运营有利于帮助企业参与用户全周期运营,并且从会员运营、广告运营等方面优化自身收入,提升收入稳定性及持续性。据奥维互娱推算,2020年OTT会员平均收入为112元/台,据TCL电子披露,2021年雷鸟科技ARPU(Averagerevenueperuser,平均用户支出)达76.2港元,同比提升43.4%,预期未来随互联网电视渗透率、用户付费率、商业模式多元化程度及内容丰富度的提升,ARPU的提升将推动黑电企业有效改善自身收入结构。
优化自身盈利能力:OTT商业化运营(即互联网业务)盈利能力显著优于黑电行业传统硬件销售业务,以TCL电子为例,公司2021年互联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7亿港元,实现毛利10.4亿港元,对应毛利率55.8%,显著高于公司全年整体毛利率20.0%。预期未来随OTT商业化运营业务占比的不断提升,将有效提升传统黑电企业盈利水平及盈利稳定性。
办公场景:1)聚联会议首创大屏虚拟会议。聚好看通过技术领先的云视频技术平台,打造出云视频会议解决方案。聚连会议的“虚拟会议”功能是基于自研音视频平台技术,加持AI图像算法,将参与者人像画面与背景进行分割,并按照一定规则显示在虚拟会议室中。目前聚连会议的“大屏虚拟会议”已经具备写字楼场景、图书馆场景、吧台场景、客厅场景等虚拟空间,在不同的场景下,带来不同的沉浸式体验。
办公场景:2)云XR迈入元宇宙。2021年12月15日Vidda开启“元宇宙发布会”,背后正是聚好看云XR提供技术支持,过去一年聚好看陆续发布首个双8K超高清VR直播云平台、概念亮相3D视觉XR云平台,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快速生产3D沉浸式互动内容能力和全场景3D互动视频云SaaS服务。2022年6月海信的“VR智慧教室解决方案”和“基于视域传输和渲染技术的8K超高清云VR平台”两项技术成果获评山东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内容制作方面,海信在2022年5月31日激光投影仪ViddaC1的发布会上正式推出海信首位数字人Vicki。
海信芯片业务板块目前主要由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信芯微公司)承接,信芯微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成立初期主要由原海信半导体部门、上海宏祐、原东芝芯片研发团队构成,总部设于青岛,并在上海、西安、日本川崎设有研发分部,在深圳设有销售公司。据企查查,目前海信视像持有信芯微公司49.5%股权,是信芯微公司的最大股东,其他主要股东包括青岛崂山区地方国有独资企业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持股比例16.9%)、厦门联电(持股比例2.3%)、其他财务投资人及员工持股。
技术优势突出,协同带动显示业务提升高端产品力及差异化竞争。信芯微公司主要产品涵盖包括TVTCON、画质芯片、MonitorTCON在内的显示芯片以及包括32位MCU、离线语音识别、AISOC在内的智能SOC芯片两大类产品,可细分为显示产品线、画质产品线、IoT产品线及扩展SoC芯片产品线四大产品线。公司在画质芯片领域技术优势突出,于2022年1月发布中国首颗8KAI画质芯片,填补我国8K画质芯片领域的空白。芯片领域的技术优势也有效帮助公司在终端产品上建立先发优势,公司预期将于2022年发布全球首款8K激光电视。
除自用外,信芯微公司产品目前也已供货给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在内的国内头部面板厂商及TCL、康佳等整机厂商,信芯微公司目前TVTCON及画质芯片均已向外销售,2020年整体出货量达4000万片。奥维瑞沃(AVC-Revo)预测21年全球仅TVTCON需求量便达1.9~2.0亿颗,且目前供给持续短缺,我们认为信芯微公司在显示芯片领域的技术优势有利于帮助公司在8K等中高端显示领域提升产品力,巩固并提升自身市场优势。同时,信芯微公司的业务拓展预期也将提升公司业务多元化水平,优化整体盈利能力。
四大应用板块,客户结构多元,业务覆盖面广。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目前海信视像上市平台持股比例为39.7%,其余主要股东包括海信集团持股30.3%以及高管激励及持股合计30.0%。目前,海信商显客户及合作方包括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电信、建设银行等大型国企,以及中国平安、重庆百货、科大讯飞、京东、苏宁易购、红牛、特锐德等各领域领先企业,业务全面覆盖华北、华南、华西、华东四大区域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同时海外市场已打开欧洲、**非洲、亚太、美国等海外重点市场。
空间广阔,行业发展红利有望带动商显业务持续高增。我国商用显示市场发展迅速且空间广阔,据洛图科技发布的《中国商用显示产业全场景应用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商用显示传统产品市场(包括投影仪、LED显示屏、拼接屏、交互白板、商用电视、数字标牌)总规模将首次超过2000亿元,其中交互平板、大屏幕墙、商用TV、数字标牌业务规模将分别达到529亿元、268亿元、86亿元、64亿元,同比均保持超过20%的增幅,其中交互平板市场预计21年同比增长超过60%。
海信商显依托海信视像在显示行业多年的技术积累及全球供应链布*,收入快速突破,18-20年收入年化复合增速超过90%。展望未来,商用显示行业目标客户涵盖大中小学、各类职业学校及培训机构,各类**、企业及事业单位,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餐馆、酒店以及各类商业场所等多类客户,应用场景包括智慧教室、智慧办公、智慧显示等多个场景,市场空间广阔,预期海信商显未来有望借助依托于海信多年产品、渠道及品牌优势,不断拓展国内外商用显示市场,成为商显领域行业标杆。
车载显示早期主要安装于前排座椅背部用于后排乘员娱乐需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动下,目前已逐渐延伸至中控显示、仪表盘、HUD抬头显示等多个应用,据GlobalMarketInsights数据,2020年全球车载显示行业市场规模(包括中控显示、仪表盘及HUD)达137亿美元,2015-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10.8%。Omdi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显示屏出货量达1.27亿片,其中中控显示屏出货量达7380万片,预计未来10年出货量仍将保持6.5%的年化复合增速,2030年出货量有望达到2.38亿片。
基于车载显示市场的广阔发展空间,公司2021年开始布*高端车载显示产品预研,并于2022年进入高端汽车电子前装市场,完成首批产品交付,积极开拓车载场景市场。目前车载显示市场呈现多屏化、大屏化、高清化、交互化趋势,公司在过往多年家用及商用场景中沉淀了丰富的大屏LCD、MiniLED、芯片、人机交互等多方面研发经验及技术积累,预期有望对公司车载场景市场拓展形成有效助力,帮助公司在家用及商用场景外拓展车载场景第三增长曲线。
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TV出货量将整体保持稳定,其中2022年在世界杯、冬奥会等世界级体育赛事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海外宏观消费环境走弱的消极影响相互抵消下整体出货量预计同比持平;市占率方面,我们预计海信在高端及大尺寸领域产品优势持续释放+海外市场海信&东芝双品牌战略市场开拓持续推进+国内Vidda品牌逐步打开年轻消费者市场三重支撑下,市占率有望持续向上,预计公司2022-2025年市占率同比分别提升1.0pct;价格端,预计海信TV出货均价整体保持稳定,2022年均价同比持平,2023-2025年出货均价分别同比变动0.5%,综合带来海信终端显示业务预计2022-2025年分别可贡献收入418亿元、459亿元、507亿元及5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10.0%、10.3%及9.6%。
新显示新业务方面,我们认为激光电视行业目前仍处于高速成长期,公司芯片业务及商显业务也有望在3-5年内实现高速增长,综合带来2022-2024年新显示新业务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0%、45%及40%,收入占比分别提升至12.9%、16.4%及19.9%。盈利端,我们预计公司新业务毛利率将稳中有升,22-24年分别为35.0%、35.0%及36.0%;智慧终端显示业务将受益于液晶面板价格大幅回落、行业高端化及大屏化升级趋势、海外业务盈利持续改善等因素,盈利能力显著回升,预计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8.0%、17.0%及17.2%,智慧终端显示业务盈利能力恢复+盈利能力相对更高的新业务占比提升综合带来公司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9.4%、19.2%、20.2%。
费用端,我们预计公司体育营销策略驱动下,“世界杯年”、“欧洲杯年”等世界级体育赛事年份营销费用有所提升,预计22-24年营销费用率分别为9.0%、8.0%及8.5%;管理费用率及研发费用率整体保持稳定,其中管理费用在公司持续精益管理及效率提升下费用率下降至1.3%,研发费用率受新显示业务研发投入需求增加影响预计将略微维持至4.2%。综合带来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16.3亿元、18.9亿元及2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16%及13%。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苏宁小店里可以使用苏宁云钻抵扣吗?
2013年2月19日苏宁电器晚间公告,拟将公司中文名称由原“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以苏宁易购是指苏宁的网购平台,苏宁云商就是改名的苏宁
为什么登录苏宁云的时候一直说服务器出错
这种情况是苏宁易购服务器问题,用户访问量太多导致服务器堵塞。客户端更新导致异常。苏宁服务器被攻击导致。
苏宁零售云保证金多少?
苏宁零售云保证金5万,苏宁开店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作为保证金使用,根据类目,分1、3、5万三档收取。除了保证金、技术服务费(年费)、实时扣点,苏宁的收费中还有一项——消费者保障金。每笔订单交易成功时需交纳0.1%做为消费者保障基金。
在新零售概念的带动下,类似便利店这种零售小业态迎来了新机遇,各大巨头纷纷涉足。苏宁小店,是苏宁云商集团推出的定位于服务校园和社区服务的小业态,商品分为快消品和生鲜两类,其中快消品与苏宁易购和苏宁超市采购体系共用,生鲜产品主要来源于生鲜电商易果生鲜。截止2016年末,苏宁小店开设13家,主要集中在南京地区。
逆势开店销售创纪录,苏宁这朵前浪是怎么做到的?
2020年的五一与往年不同,这是疫情退潮后,国内消费市场迎来的首个长假。不少消费者手机上都被各种促销信息占据,线下实体卖场更是铆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
为了备战五一长假,苏宁一口气射出了“三支箭”:苏宁新街口云店重装上阵、家乐福精选重庆盛大开业、零售云4月逆势开店。
其交出的成绩单也格外耀眼,新街口云店单日销售额破2亿,名列“中华第一商圈”榜首。主打快消品的家乐福精选全天销售额256万,赢得开门红。4月,低线市场需求保持高速增长,413家零售云店主加盟智慧零售大家庭。
从老店重装到新店揖客,从中心城市到低线市场,从线上到线下,苏宁将自身场景零售的能力投射到了五一假期中,无论是以旧换新、双百亿补贴,还是线下促销,苏宁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为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4月30日0点,拥有“苏宁中华第一店”美誉的苏宁新街口云店“抢跑”五一大促。短短58秒,新街口云店便“砍下”了1000万元的销售额。
与白天新街口的喧闹相比,凌晨的新街口显得分外安静,只有云店内外灯火通明,“低调”地拿下千万销售额。有记者将此场景称之为“店内静悄悄,销售创新高”。“静悄悄”指的是虽然已过门店营业时间,店内没有顾客,但依靠开在苏宁易购网上的旗舰店,新街口云店打破了营业时间的限制,在线上创造了“销售创新高”的佳绩。
新街口云店作为“老店新开”的典范,其“新”不仅体现在实体店面的装修布*之上,更体现在互联网改造上。
在线上电商崛起,吃掉一部分市场情况下,线下生意难做是市场的共识。苏宁不囿于线下客流,而是要打造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场景零售体系。得益于持续性扩张政策,在线下,苏宁“吃掉了”家乐福中国、万达百货等传统零售企业,将其纳入场景零售,进行互联网改造。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家乐福并入苏宁后,苏宁对其在场景创新、供应链融合、产业融合、数字化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升级改造,家乐福在2019年第四季度一举扭亏为盈。
苏宁新街口云店亦是如此,以传统门店模式计算,一家店通常只有12个小时的营业时间,两天的营业时间才赶上24小时均可下单的网店。新街口云店将门店商品都搬到了网上,双店同步营业,相当于一天拥有36个小时的营业时间。开店首日,新街口云店有500多个新品,在双线同步首发,赚足了眼球。
除此之外,新街口云店内也处处透出互联网化的气息:店内专设5G体验中心、网红hygge咖啡、全国首家大疆SIS旗舰店、Biu智家线下体验店、海尔智家全球体验中心、戴森全系产品体验中心等。“新版”新街口店俨然成了时尚潮品的秀场。
苏宁新街口店负责人表示:“这次的迭代优化是要打破消费者对苏宁易购线下门店的认识,从‘买家电上苏宁’升级为‘买什么都能来苏宁’。”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60332亿元,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增长9.9%,乡村零售额增长速度已经连续8年超越城镇市场。乡村市场的崛起成为各路电商巨头关注的焦点。
然而,乡村市场的开拓往往会落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囧境。
受物流能力的限制,乡村消费者对电商服务满意度总体偏低。电商对物流体系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物畅其流”是电商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乡村地区道路基础建设滞后、物流网点少、物流成本高,大大限制了电商渗透速度。
苏宁的零售云则异军突起成为近些年来零售企业在乡村市场中少有的成功案例。在刚刚过去的四月份,又有413家零售云门店在全国县镇市场中开花落地,将苏宁的品牌和品质送到了老乡手中。
在**巴州焉耆县,距县城40公里的七个星镇的杜先生,来到了焉耆县新开业的零售云店购置全套家电,24小时内热水器就被配送和安装到家中。由于地域辽阔,**长期被排斥在包邮地区之外,被称为“中国快递界的黑洞”,而零售云的出现改变了当地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类似“送安装很便捷,门店产品多,关键价格还不贵”的评论很快传遍了全县,开业期间,巴州焉耆县门店销售超过27万元。
以零售云为中心,苏宁正在县镇市场掀起了一场新的跑马圈地热潮。零售云就建在县镇之中,扎根于此。对“飘”在大城市中的电商来说,零售云让农村消费者更能直接体验到品质消费、品牌消费的魅力。
零售云门店也融入了互联网基因。“云货架”让到店顾客可以远程看货、订货,解决库存不足问题;“云POS”赋予POS在线、智能等核心能力,提高运营效率;“云管家”聚焦人货场的管理,帮助店主运用互联网技术轻松管理店面。
4月刚加盟零售云的方城县店老板评价说:“这些数字化工具很多县镇门店听都没听过,这是我们的竞争优势。在疫情缓和期,开业期间门店销售超过我的预期。”开业期间,该零售云店销售额达70万元。
“家乐福精选”重庆美联店开创了三个第一:家乐福入籍苏宁之后的第一家新开门店、第一家精选超市、第一家入驻苏宁易购广场的超市业态。
就在前一天,苏宁易购发布的一季度报显示,家乐福实现了连续两季度盈利。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苏宁“妙手回春”的秘密在哪里?
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商快消,传统的快消门店如果单纯与其比SKU,永远比不上。苏宁入主家乐福后,反其道而行之,主打“精选”概念,把目标人群锁定在城市新兴中产阶级身上,减少SKU品类,用精品打动消费能力强,对品质要求高的中产人群。据悉,“家乐福精选”有10000多种商品,较家乐福大卖场SKU减少了50%以上,生鲜食品类基本不变并进行优化筛选,主要减少了百货纺织等非食品类。
在精选现有商品池的基础上,家乐福还成立专门团队负责“新品探索”,力求让顾客每次来逛店,都会发现不一样的商品。号称龙虾中的爱马仕的波士顿龙虾、新西兰的红玫瑰苹果、香水菠萝、榴莲、山竹、鳕鱼、精选珍珠米,一众精选好货和网红商品。
新街口云店重装上阵、零售云遍地开花、家乐福妙手回春,这个“五一”苏宁一口气射出的三支箭分别从场景、下沉、快消三个维度为场景零售提供了一套新的样板案例。
场景零售的核心在于随时随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无论是“什么都卖”的新街口云店,优化选品的家乐福精品店,还是跑马圈地的零售云。消费者在哪,苏宁就在哪,消费者需要什么,苏宁就卖什么。场景零售因时而变,因人而异,苏宁五一射出的“三支箭”更像是三支穿云箭,预示着场景零售的变革正驶入快车道。
2018市场单笔规模最大,深创投中金—苏宁云创REITs成功设立!
2018年11月21日,由深创投不动产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简称“深创投不动产公司”)作为总协调人、财务顾问及资产服务机构的深创投中金-苏宁云创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简称“深创投中金苏宁云创REITs”)于深交所成功设立。深创投中金苏宁云创REITs发行规模为49.2亿元,是2018年发行规模最大的REITs产品。该产品预计于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
一、深创投中金—苏宁云创REITs概况
此次苏宁云创REITs产品总规模49.2亿元,其中优先A档28.72亿元,获中诚信AAA评级,票面利率6.2%;优先B档20.38亿元,AA+评级,票面利率7.5%;次级档0.1亿元;项目总期限13年(3+3+3+3+1)。
标的资产为苏宁集团旗下11处优质门店物业,具体如下:北京刘家窑店物业、常州南大街店物业、武汉唐家墩店物业、重庆观音桥步行街店物业、重庆解放碑店物业、昆明小花园店物业、成都春熙路店物业、成都万年场店物业、成都西大街店物业、西安金花路店物业、北京通州世纪联华店物业。该批物业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位于北京、武汉、成都、重庆等7个城市的核心商圈,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
该批资产也曾作为2014年资产证券化新规发布后的首支交易所REITs产品的标的资产。深创投不动产公司于2017年11月针对上述物业完成了市场上首单REITs产品私有化运作,搭建了以对接REITs为退出渠道的Pre-REITs基金模式,完整构架并实现了包括投资平台及退出渠道在内的全基金链运作体系。
二、苏宁易购集团
苏宁易购集团(前身苏宁电器集团)成立于1990年,截至2018年底,苏宁易购线下连锁网络覆盖海内外,拥有苏宁易购广场、苏宁云店、苏鲜生、苏宁红孩子、苏宁极物、苏宁汽车超市、苏宁易购直营店、苏宁小店等业态,自营创新互联网门店和网点超10000家,稳居国内线下连锁前列;苏宁易购线上通过自营、开放和跨平台运营,跻身中国B2C市场前三,且在主流电商中增速领先。
同时,苏宁物流专业从事仓储、配送等供应链全流程服务,致力于打造中国商业领域最具效率的消费品仓储服务和智慧物流服务平台。目前已经拥有高标准的自建仓库群,截至2018年9月底,苏宁物流及天天快递拥有仓储及相关配套总面积799万平方米,拥有快递网点达到25894个,配送网络覆盖全国352个地级城市、2910个区县。
2017年公司实现全渠道销售规模达2432亿元,同比增长近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10亿元,同比增长497.66%。这也是其自2009年开启互联网转型以来业绩最好的一年。2018年苏宁易购再次跻身《财富》杂志2018年全球财富500强榜单。在ABS领域,公司更是先行,已发产品数十单。
三、深创投不动产基金
深创投不动产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是深创投集团专注于不动产和股权投资的专业业务平台,核心团队是国内REITs业务领跑者,深耕REITs业务十余年,曾作为各相关监管部门的外部专家参与REITs研究及配套法规的制定,并先后成功设立国内首批交易所REITs产品,并发起设立国内仅有的两支权益投资型交易所REITs产品,相关国内REITs产品模式成为全行业范本。团队发行的产品涉及业态涵盖了写字楼、商业物业、保障房及物流仓储业态,过往发行的REITs产品规模、产品数量及业态种类均处于市场首位。
本单深创投中金苏宁云创REITs成功发行后,深创投不动产公司作为财务顾问(部分产品兼任基金管理人、资产服务机构),已成功设立了本年度规模最大的前三单REITs产品,总发行规模115亿元,市场占有率达57%。在市场整体调整、资管新规发布的大环境下,公司展现了扎实的不动产金融业务能力,推出的几单REITs产品取得了本年度最大储架获批规模(200亿元)、单产品最大发行规模(49.2亿元)、最高市场占有率(57%)、最低发行利率(4.38%)的好成绩。
目前深创投不动产基金主要在高标准物流仓储设施、科技地产、产业地产、安居住房等不动产及相关领域开展投资业务,重点投资细分不动产行业内具有突出品牌优势和资产管理能力的企业和资产,采取“管理投资”、“轻资本、重资产”的协同发展模式,以REITs和公司IPO为退出渠道。2018年7月,公司就曾与江苏易购旗下全资子公司江苏苏宁物流联合发起设立300亿的物流地产基金,主要用于收购苏宁建成的成熟仓储设施、市场化收购及投资开发符合条件的仓储物流设施。
340亿“跟庄”万达,江湖义气还是利益缠斗?解剖腾讯天团的埋单逻辑!
2018年的万达忙着降负债、去杠杆,融创则认定要晋级行业TOP3只有逆势加杠杆,腾讯助力京东偷袭阿里核心主战区,而苏宁和最想狠狠干一架的对头京东坐在了一起。340亿元的大单买定离手,盈亏自负,来自不同领域的王者,到底为何旋入同一个棋*?
作者:陶娟
来源:新财富plus(ID:xcfplus)
“腾讯领投,苏宁、京东、融创跟投,四方出资340亿元收购万达商业(03699.HK)香港H股退市后的14%股份。据此计算,万达商业估值为2429亿元。今后,万达商业更名为万达商管集团,1至2年内彻底退出房地产业务。”
2月初的这笔交易,瞬间刷爆了微博及朋友圈。据了解,腾讯作为领投方,投资规模最大,为100亿元,持股4.12%;苏宁和融创分别投资95亿元,持股3.91%;京东投资50亿元,持股2.06%。即使这两年已经见惯了一些大佬的卖卖卖,也见惯了另一些大佬的买买买,看到这条新闻还是难以做到波澜不惊。
这个340亿元的大棋*里,出场皆是大佬,英雄各怀心事。苏宁刚减持了阿里,就和京东、腾讯走到了一起,让人叹;腾讯在新零售战场的玩票越来越大,让人惊;融创还没走出乐视的泥沼,转身又入了万达,让人疑。
万达:2018我只想当个卖家
最不意外的,是卖家万达。它行驶在已被预设的轨道中,这事儿只能再一次证明老王同志的执行力和快准狠劲儿。
王健林上一次这么有执行力,不是在和富力签约时万分纠结地将背景板贴了撕、撕了贴,而是万达商业地产旋风一般地上市又果敢退市。原因是当时的港股只给万达商业5倍市盈率,这让王健林非常不满,毕竟他的另一块业务万达院线2015年A股上市当年,即便历经股灾,全年仍一口气涨了10倍。两相对比伤害太深,老王不干了,上市仅一年多时间,万达商业就于2016年中进行了私有化。
万达集团当时给出的私有化报价为52.8港元/股,比起其停牌前60个连续交易日的平均价格溢价超1/3,退市前万达商业总股本为45.3亿股,也就意味着私有化时万达商业总估值达到了2128.74亿元(按1港元=0.89元计算)。
如今,在腾讯京东苏宁融创的鼎力支持下,万达商业的估值看似比退市时增值了14%,但却与此间港股牛市失之交臂。从2016年中到2018年初,恒生指数从2万点升至32000点,同期涨幅超过6成,而内房股更是涨势如虹,1到2倍涨幅都是“小意思”。如果万达商业还留在港股,想必也能雨露均沾。当初王健林忿懑港股估值太低,而今来看,即使首富,也无法预料后市走向,不幸撤退在了港股地产业曙光到达之前。
还有一点,大资金是有成本的。大部分私有化案例中,退市投资人都会依赖银团借款,资金成本大致在年化8%。融创披露的交易公告显示,其购买的3.91%万达商业股权中,首先购买万达商业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拟出售的股权,这部分出价对应退市投资人的成本加上8%或10%的年化利息;如投资款仍有剩余,则从万达集团手中收购,收购价为每股53.65元(或等值港元)。
万达商业2016年9月退市时,具体的退市投资人到底包括哪些机构或自然人并未清晰披露。查询企业工商信息可知,从香港退市之后,“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为125位,其中有多达113位自然人股东,包括王健林、丁本锡(万达元老)、齐界(万达元老)、张大中等;还有12家企业股东,包括王健林本人控制的万达集团、史玉柱控制的巨人投资、卢志强控制的泛海能源等,同时还有建银国际等产业基金及少量PE机构(表1)。而从此次交易公告看,万达集团本身持股43.712%,王健林持股6.24%,王健林本人合计控制了万达商业49.952%股权(图1)。
万达这一两年的处境众所周知,曾经预设的2018年9月前回A股上市的计划,在IPO门槛收紧的大背景下前途未料。2016年私有化完成时即有媒体爆出:如果万达在退市满两年或2018年8月31日之前未能在A股主板上市,万达集团将向退市投资人回购全部股份,并向海外及境内投资者分别支付10%和8%的利息(PS:这两个利率也从融创的公告细节中得到了印证)。而证监会公布的IPO排队信息显示,万达商业2016年年底现身IPO申报队伍,拟登陆上交所,目前排名第70位。
腾讯联合体的出价,至少稳住并抬升了万达商业的估值,并且可以满足私有化股东的退出需求。站在腾讯的立场,万达商业2429亿元的估值,相对于其2017年6月末2299.2亿元的净资产,约为1.05倍PB,相对万达商业旗下众多商场身处核心区域而言,也属划算买卖。
引入新战略投资者后,万达商业将更名为万达商管集团,旨在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中国“新消费”商业模式,1至2年内消化房地产业务,万达商管今后不再进行房地产开发,成为纯粹的商业管理运营企业,各方将推动万达商管集团尽快上市。不过,万达方面公开否认了2023年8月为新一轮的IPO对赌时限。
根据广发证券的研报数据,万达商业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为90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则只有62.5亿元,而2016年全年扣非净利润则在158.68亿元。与此同时,其负债总额进一步上升至5927亿元,如果继续高杠杆高负债,叠加地产业资金成本的上升周期,负债产生的利息费用将进一步吞噬净利润,万达可腾挪的空间只会更加逼仄(表2)。在此情形下,万达商业一方面主动瘦身,一方面积极引入中国一线的产业投资者,也是自救之道。
很明显,万达集团还将继续引战投、降杠杆之路。继与富力融创签订680亿世纪大单、腾讯京东苏宁融创联合体340亿入股万达商业之后,最新的公告显示,万达集团将所持有的另一块核心资产——万达电影(002739)的部分股权转让给了阿里巴巴(BABA.NYSE)、文投控股(600715)。其中,阿里拟通过旗下的杭州甄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51.96元/股的价格,耗资46.76亿元受让9000万股,占比7.66%;文投控股则将通过有线合伙企业或是信托制基金拟出资31.17亿元受让6000万股,占比5.11%。二者都应在2018年3月31日前向万达投资支付全部转让价款。
尽管主线都是卖卖卖,但拿到钱的主体并不一样:富力融创的680亿元,是给了万达集团与万达商业两家公司;腾讯京东等的340亿元,则是给万达商业的退市投资人;而卖掉万达电影股权的78亿元转让款,同样进入了万达集团。
曾四度登顶新财富500富人榜、过去两年连任首富的王健林,在世人瞩目的眼光中,正在果断地、坚决地回笼现金。这是身为首富的嗅觉和选择。卖定离手,盈亏自负。
腾讯、京东、苏宁三人行,WHEREISALI?
和万达四处卖资产不同,腾讯控股(00700.HK)2017年光一款王者荣耀就挣了好几百亿,所以这次拿100亿元出来领投,看起来像玩票的,实际却是当老大的。
毕竟,腾讯是在电商领域折腾了很久,才慢慢找到感觉的。
起初,腾讯坚持自己做电商,但磕磕绊绊总做不好,高瓴资本的张磊用两个字点破了其中的不同:库存。腾讯所擅长的社交、游戏领域,都是经营虚拟产品,没有库存、仓储、周转、物流、退换货这些事,这和实体商品的运营非常不同。
在著名的3Q大战后,腾讯经过深度反思决心要做“受尊重的企业”,自己只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节省时间和精力,其他的事情交给合作伙伴来做,等于“将半条命交了出去”。而在电商领域,京东是看起来最有可能对阿里形成有效威胁的企业。
2014年3月10日,京东与腾讯双方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腾讯原有电商业务并入京东。如今,腾讯旗下的“黄河投资”(HuangRiverInvestmentLimited)为京东的第一大股东,持股18.1%;刘强东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5.8%(不过刘强东因拥有超级投票权仍处于控制地位)。
腾讯-京东结盟之后,如今已有众多传统或是新生力量加盟,构建起了链式生态。2015年,京东以定增方式入股永辉超市,投资金额42.35亿元,目前持股10%。京东的另一家重量级合作伙伴则是全球最大的线下零售巨头沃尔玛。彼时,沃尔玛在逐步增持后,吞下了当时的中国电商老四1号店,但也痛苦地认识到电商基因欠缺而消化不良。2016年6月,沃尔玛几乎采用了与腾讯一样的方式,和京东联姻,达成“全球性战略合作”关系——京东收下1号店,而沃尔玛则获得京东新发行的1.45亿股A类股,占京东总股本的5%。按当时的股价计算,该笔交易价值约100亿元。
2017年,腾讯再一次加速挥师新零售,首先是跟进京东的投资,拟受让永辉股份5%股权,还宣布拟以1.875亿元增资永辉云创,并持股15%。
2017年12月,腾讯和京东联合认购唯品会新发行的A类普通股,认购金额分别为6.04亿美元和2.59亿美元,认购价格比公告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溢价约55%。
在B2C领域,天猫虽然依然稳坐半壁江山,但后来者追势汹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2015年,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包括开放平台式与自营销售式,不含品牌电商),天猫排名第一,占据57.4%份额;京东名列第二,占比23.4%;唯品会第三,占3.2%;位于第4-10名的电商依次为:苏宁易购(3.0%)、国美在线(1.6%)、1号店(1.4%)、当当(1.3%)、亚马逊中国(1.2%)、聚美优品(0.8%)、易迅网(0.3%)。这其中,京东、唯品会、1号店、易迅网俱已成为腾讯系。
到了2017上半年,天猫依然排名第一,占50.2%份额,但较2015年已经下降了7.2个百分点;京东名列第二,占据24.5%份额,提升了1.1个百分点;唯品会第三,占6.5%份额,上升了3.3个百分点;苏宁易购第四,占比5.4%,上升了2.1个百分点;国美在线第五,占比4.1%,上升了2.5个百分点。其他平台包括1号店、亚马逊中国、当当、聚美优品等占据整个市场的9.3%。易迅网虽跌出前十,取而代之的是颇有争议的移动电商拼多多,而其也是腾讯入股的社交电商之一。
新零售毫无疑问正成为风口。线上线下的融合是大势所趋,阿里巴巴通过盒马生鲜进行创新探索,私有化银泰,与苏宁交叉持股,还入股三江购物、联华超市、新华都、高鑫零售(拥有大润发和欧尚超市)等多家超市类上市企业。腾讯则除了入股超级物种,也在京东、美团、每日优鲜等公司积极布*。
在腾讯的核心领域社交,阿里钉钉隔靴挠痒无功而返。可是在阿里的核心优势领域电商,腾讯却拉了一帮兄弟合纵连横,东冲西突,在自己舍弃了亲力亲为做电商后,腾讯系电商/零售阵营的上升势头已不输于阿里。
正如上文所总结,一条典型的链式反应是这样的——“腾讯投京东,京东投永辉,腾讯投永辉,永辉投红旗连锁”,在2018年1月的腾讯投资年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透露,“过去数年,腾讯投资了600家企业,这些企业所新增加的价值已超过了腾讯本身的市值”。
从股价表现来看,更加耐人寻味。腾讯系的京东、永辉过去一年表现不俗,分别上涨了51%及106%,而阿里入股的新华都、三江购物等则股价有较大程度的下滑,三江市值更是猛挫了51%。苏宁云商及高鑫零售也只能算表现平平,而一年前对苏宁A股零售龙头完全没有威胁的永辉,目前市值已经逼近千亿,离苏宁只差两个涨停板的距离,况且,永辉目前53倍的市盈率也低于苏宁的68倍。在唯品会都选择联姻之后,尚独立于阿里/腾讯的第三方已为数不多,当当已经私有化,而国美零售、聚美优品在过去一年市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表3)。
此次腾讯携手京东,入股万达商业,算是乘胜追击顺势加仓,更是形成了中国第二大电商联手中国最大的实体商业的格*,这样的利益联盟体如此加速聚集,卯足了劲头对抗阿里,是否会让份额逐渐缓慢消失的阿里如芒在背?
苏宁:最意外?最不意外!
公告甫出,最让人意外的是苏宁的出现。毕竟苏宁和阿里关系之深厚众所周知,此次竟然携手腾讯、京东,感觉上像是惊天逆转,莫非苏宁也要从阿里转投腾讯旗下?这于情于理不合。
2015年,几乎就在京东入股永辉的同时,阿里牵手苏宁,以换股的方式交叉联姻。2015年8月10日,苏宁云商发布公告称,拟以15.23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19.3亿股股份,募资不超293.43亿元。其中,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认购18.6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认购金额283.43亿元,成为苏宁云商第二大股东。
和腾讯系里的京东、永辉过去两年表现惊艳所不同的是,阿里巴巴入股苏宁,并未给苏宁带来股价上的多大刺激。而苏宁则伴随着阿里股价大涨,意外当选A股上市公司“股神”。2017年12月11日,苏宁云商减持阿里巴巴550万股,股票出售价款合计约9.4亿美元,预计可实现净利润约32.5亿元。这也带动苏宁上调年度业绩至盈利41.2亿元-42.2亿元。
目前苏宁云商仍持有阿里巴巴集团2082.47万股,这部分股权净回报超过百亿,从而为苏宁后续的盈利创造了充分的释放和调节空间。从私交上来说,张近东和马云也走得更近,马云所组的云锋基金,张近东为LP之一。
如果流连于苏宁和阿里的关系,那么按领导的说法,就是陷入了江湖义气不足可取。看商业合作,要看交易本身带来的价值。百亿元的交易,绝不会简单根据兄弟感情而是依靠商业逻辑来支持的。
2017年12月,王健林曾率先披露,在资本层面,万达、苏宁两家下年将有大规模合作。鉴于阿里巴巴持有苏宁20%股权,那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理解为将形成新的“万达-苏宁-阿里”的资本联盟,“天猫商城+万达商城”如果联手,就将是线上最大收租子的和线下最大收租子的走在了一起,对腾讯系势头正盛的新零售格*将形成强大的压迫感。
但这一幕并没有出现。
苏宁此次落子,主要意图或是获取万达商业的资产和资源。
早在2015年9月,苏宁和万达就在北京签订了战略合作,双方约定,苏宁易购云店等品牌将进驻万达广场,并根据每家万达广场的人群和消费特点进行云店的品类组合和规划;万达也将根据苏宁云店的设计和运营需求,为其进行物业资源的开发定制。2016年1月,苏宁在全国16家万达商业广场内连续新开苏宁易购云店,新开的店面总经营面积将突破12万平方米。
和万达合作的主要店态“苏宁云店”,是苏宁对于线下零售业态的再次升级。一是云店融合了更多的商业业态,包含如苏宁极物店、苏宁体育Biu无人店、生活家居馆、苏鲜生、苏宁影城、好孩子母婴购物等多重“场景式”业态。二来,互联网及AI等黑科技也应用广泛,通过无人店、智能客服、颜值免单、刷脸支付、机器人咖啡师等概念实现店面智能化。
这也是苏宁近两年的战略重点——“优化门店结构、加快门店的互联网升级”。从执行效果看,代表着先进模式的“苏宁云店”大步增长。截至2016年12月31日,苏宁进入297个地级以上城市,拥有店面1510家,其中云店141家、苏宁易购常规店1303家(旗舰店242家、中心店389家、社区店672家)、县镇店34家、苏宁红孩子店26家、苏宁超市店6家。
这其中,2015年,苏宁云店仅42家;2016年间,苏宁新开、改造云店99家,总数达到141家;2017年前三季度,苏宁云店已多达272家,在整体店面中占比17.88%,相对两年前占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而相对云店规模的快速增长,苏宁其他形式的实体店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缩(表4)。
从营收看,苏宁2016年报显示,仅有云店的可比店面销售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其他类型均出现下滑(表5)。在2018年初,苏宁再次抛出“大开发”战略,至1月底,全国各地新开69家云店,而全年更要新开200家云店。到2020年,这个数据将达到2000家。
云店的单店面积较大,2016年1月,其新开的16家云店的店面总经营面积突破12万平方米,算下来单店平均经营面积达7500平方米。这对其选址和客群要求都较高,想要保证云店快速开发的节奏,核心优质物业的稳定获取成为关键。据年报,截至2016年末,苏宁自有物业29处,以创新资本运作获取25处店面,而其大头还是依靠地产商,通过与苏宁置业、万达地产等合作租赁的店面达75家。而截至2017年底,万达商业旗下已开业万达广场项目235个,经营面积3151万平方米,这其中显然仍有空间。
此次苏宁近百亿接盘万达私有化股权,合作重点也已圈出:
1)在所有万达广场,电器3C领域将苏宁易购店作为首选商业合作伙伴;生鲜快消、母婴用品领域,万达将在满足苏宁发展规划基础上确保提供足够数量优质门店;
2)万达将根据苏宁发展规划,每年协助定制一定数量苏宁易购云店及生活广场,从选址、建设、商户招商和广场联合运营等方面提供支持;
3)双方将在金融服务、会员数据、仓储物流、物资采购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曾经与之厮杀多年难分难解的国美,苏宁或许早已把恩怨放下,但与线上3C起家的京东,却已势成水火。就在本次合作落地的第二天,张近东就被爆料在股东会上狂怼京东,“京东有我们苏宁交税多吗?社会、媒体天天捧京东,一家从来没有盈利过的企业,只有资本追捧的企业,正常吗?卖掉阿里是财务投资,狼性就是狠狠的跟京东干一架”。刘强东则隔空回话,称京东给所有员工正常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如果采取派遣工少交社保之类,一年也能盈利50个亿。在新零售加速线下融合的未来,携有众多的门店资产,苏宁前狼后虎,但有没有可能扳回一*?
融创:悲观与亢奋中的一路突围
乐视的后半生,已由孙宏斌接管。这一年,他一直身处风口浪尖,投资乐视浮亏几十亿,曲线揽入大量土地,贾跃亭所持股权将面临爆仓,各种新闻热点从不曾离开。在此次交易公布后,融创受到的关注反而是最少的,然而,仔细观察买卖各方,同样身处地产领域,同样认为前景悲观,孙宏斌和王健林的选择截然不同。
王健林对于大家认为万达卖卖卖就是不行了很生气,在2017年度工作总结会上,王健林表示,“做生意就是买卖,那就有买也有卖,不能只说买的好,卖的就不好”,“现在全球包括中国都在强调降负债、去杠杆,这样加杠杆、逆势而为是不科学的”。这显然迥异于孙宏斌的杠杆式抄底思维。
2016年11月23日,孙宏斌在《中国不动产金融年会》上发表演讲,他提到,“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候,有很多并购的机会。谁能借更多的钱、更便宜的钱、更长的钱,可以穿越周期的钱,就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有这个机会不去做,反而减杠杆那是不对的”。这种低点加杠杆入手、高点卖出的逻辑,倒是和新财富总结的李嘉诚的过冬战略一致。
不过这个李超人也在减持的关头,到底是加杠杆,还是减杠杆?
在孙宏斌过往的商业历史中,每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他都试图竭尽全力抓住。然而,绿城、佳兆业都俱成伤心往事,乐视
【苏宁云店怎么退出(怎么取消云服务功能?)】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