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品达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百科>汇率变化分析报告(现金流量表【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该如何填列?)

汇率变化分析报告(现金流量表【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该如何填列?)

2023-12-22 17:21:12

作者:“admin”

现金流量表【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该如何填列?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1.现金流量表准则规定,外币现金流量以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应当采用现金流量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

现金流量表【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该如何填列?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1.现金流量表准则规定,外币现金流量以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应当采用现金流量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应当作为调节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报。

2.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指企业外币现金流量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折算成记账本位币时,所采用的是现金流量发生日的汇率或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而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项目中外币现金净增加额是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这两者的差额即为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3.现金流量表第“四、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要加“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没有“其他对现金的影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来就是“净现金流量”,不存在再加的问题。

论文:人民币汇率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我赞同二楼,一楼明显是在胡扯人民币升值怎么吃亏最大的是老百姓呢,显然老百姓得益嘛!你昨天拿100元能买一件衣服今天一下能买两件相同的衣服了,你说你吃亏了还是获利了?长远看,吃亏的是中央银行和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人民币升值(大幅度!),那么相应的结果是:1.外汇储备贬值,也就是说,国家辛苦积攒的东西不值钱了.2.汇率上升,对于出口贸易有极大的抑制作用.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所以汇率的变动对出口贸易的需求弹性极大,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会严重受挫.3.金融市场资产由于外资的撤离和利率的提高,泡沫破裂,造成国民经济的动荡,严重的话,会有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同时产生.4.外资的撤离通过人民币升值前后的汇率差赚去我们大量的劳动果实.5.缺少实业经济发展的支持,一味强制的升值不会长久,而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调和价格扭曲甚者则会造成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的混乱.由于你给的悬赏分太低,所以解决办法就不告诉你了!呵呵再加点悬赏分我告诉你!嘿嘿还有很多可能的原因,一时记不起列举,希望这个答案能给你一点启发

行业财务分析(精选5篇)

时间:2023-09-0517:15:54

关键词: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一、建筑行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建筑企业内部对财务的管理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在企业内部树立起正确的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和观念,导致全体工作人员没有认识的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其次,部分建筑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较低,应当适当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和相关利益,针对企业内部的经营运转情况,提出出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建议。第三,部分建筑企业内部没有认识到监督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没有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缺乏统一规范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只能流于表面,大大增加了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来临概率。最后,还存在部分企业仅仅停留在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资金管控模式,对企业内部的存货管理控制也不够到位,久而久之,容易出现资金短缺困难等问题。同时,大部分企业内部还没有树立起良好的财务风险管控意识,思想较为传统落后,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市场还存在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市场的不统一规范容易导致大量的财务风险。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建筑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都来源于建设项目资金不到位,进而将投资风险转移到建筑企业内部,造成建筑企业内部资金周转困难。其次,建筑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主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分为资金的筹资风险和回收风险,加之我国现阶段还存在部分建筑企业内部往往忽略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构建,导致财务风险的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首先,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也极其容易对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造成影响。第一,部分建筑企业由于操作不规范,在资金方面容易出现短缺的现象,导致建筑企业自身负债较多,存在拖欠材料商的欠款等问题,由于材料商的**必须在结清材料款过后才能够开具,因此,部分建筑企业的财务部门由于缺乏相应的**而无法及时做账,最终出现资金使用情况混乱,甚至带来巨大的损失。除此之外,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往往容易造成财务部门无法及时进账,而造成工资拖欠的主要原因,大都是由于企业无法进行融资,或者资金周转困难等。最后,建筑市场不规范,我国在这方面的监督管理力度还不够到位,因此,建筑市场的材料**难以辨别真伪,招致巨大的资金损失。

风险回避主要指的是企业通过放弃部分容易招致风险的项目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构建起风险回避体血来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建筑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付现能力和资产现状来进行合理分析,动态把控企业内部的现金流动情况,结合企业内部实际经营运转情况,结合企业内部多项资产指标,来科学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结合企业内部的财务现状来选择合理的规避方式。

资金作为维护建筑企业日常经营运转的前提条件,受到建筑企业内部各项因素的制约,由分散式财务管理的模式逐渐转变为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模式,更加凸显了建筑企业内部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建筑企业内部的领导者在进行重大决策之前,必须结合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的辅助意见,明确了解企业内部财务状况。

科学合理的内部成本管控体系是建筑企业经营运转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进行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成本核算和监督管控制度来执行工作,才能够有效保障建设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构建成本管控体系过程中,必须结合图纸信息和合同工期施工条件等因素,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有效管理建筑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好坚实的铺垫。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职能转变;业务;分析方法;指标;发展;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概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职能包括业务处理、过程控制、报表编制、决策支持四个主要方面,传统的财务工作重点在于业务处理与报表编制,但随着财务职能的转变、管理要求的提高、社会监督的强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财务工作的重心逐渐由业务处理和报表编制向过程控制与决策支持转变,为过程控制与决策支持提供支撑的财务分析也日益重要起来。

传统的财务分析主要是对财务报表中的数字进行比率或结构分析,单位实际业务无法在报表中直接反映,分析中也较少涉及业务内容,只是就数字谈数字,以至于为单位运营、领导决策提供的帮助不够,相应的,财务分析受到重视的程度也较低。

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需要财务人员对报表数据的生成过程和经济业务事项结合起来进行剖析,需要整合业务活动过程和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分析,需要财务人员关注行业相关政策、熟悉单位业务、经常与业务部门人员沟通,了解重要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活动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分析财务数据、支持财务决策、帮助单位进一步发展。

不论是何经济组织类型、行业性质、规模大小,财务分析方法都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借鉴,只是侧重的具体方法不同。即使是国外先进的财务分析方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一样可以参考使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通常运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趋势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及其相互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经济组织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单指标或多指标的综合分析。分析过程中经常用来比较的参照值有预算数据、历史数据、行业先进数据、行业平均数据、目标数据等。任何一种方法计算出来的与参照值差异较大的数据,都需要结合单位业务活动判断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找出单位业务活动和经济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经济运行状况和运营结果,通过与适当参照值的比较分析,对单位当前的整体状况做出大致的判断。比如单位收支、资产状况在同行业、同类型单位中的排位。

在财务报表数据中选取某部分将其与报表中的其他部分进行比较,或与外部参照值进行比较,以得到多个不同角度的分析数据,重要的或异常的数据需结合业务活动进行综合判断。如货币资金在总资产中的比例、应付账款的余额及其当期的增减变化是否影响到货币资金的金额变化,导致这种影响的业务活动是什么等等。

财务分析指标的确定一般应遵循相关性、重要性、系统性与经济性的原则。企业的财务分析以及对分析的利用程度都较行政事业单位深入,已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其主要关注企业成长性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风险控制及其他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及财务要求有较大差距,无法全盘借用企业财务分析指标。

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在运转模式、资金供给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各个单位财务分析所选用的指标也是各取所需,按各自单位的管理要求、业务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分析指标。如差额事业单位需要分析盈利能力,关注现金流量指标;而行政单位、参公事业单位几乎不用考虑盈利能力,基本稳定的现金流也无需重点关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所普遍采用的指标大多是传统的分析指标,如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支出增长率等,以及具有行政事业单位特征的指标如预算执行分析指标、资产绩效分析比率指标以及一些结构分析指标、人均指标。

预算执行分析指标有:预算收入完成率、预算支出完成率等

资产绩效分析比率指标有:非经营性资产完整率、经营性资产收益率、固定资产增值率、总资产周转率等

结构分析指标有: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人车比例等。

人均指标有:人均支出、人均房屋面积等

1.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进行分析

行政事I单位仅依靠财务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潜在风险及发展前景,使用非财务指标对其进行补充是非常必要的。非财务指标无法用货币衡量,包括反映经济组织运营过程、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各种指标,良好的非财务指标的设计和应用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公共管理活动的财务目标。

财务指标一般而言都是定量指标,非财务指标可以是定量的,用数字计量,比如,急救车辆的出车次数、从业人员体检的人数等,有时难以用数字计量,只能定性反映,如患者家属提出的要求、体检人员对服务提出的投诉或建议等。

绝对指标能够反映单位某方面总量的大小,如总收入、总支出、资产总额、现金总额等。相对指标是两个绝对指标的比率结果,如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比率。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互相补充,可以更好的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

4.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普遍适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一直以来,相较于企业财务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范围较窄、深度较浅、内容较单一,分析结果使用度较低,财务分析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现在一方面企业财务核算体系、监督体系、分析应用等各方面都已趋成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可以适当的借鉴企业经验;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要求日益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决算报告已被要求公开,只有单位领导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充分理解财务报告所传达出来的单位实际的工作状态、财务状况,才能够满足社会公众的疑问和质询。

参考文献: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商业银行开拓新兴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提升其生存与发展的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向。但银行理财业务自开办以来,就一直面临诸多风险问题,并已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即利率、汇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汇率变化而使资产收益减少或负债成本增加的风险。推动人民币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获取债券市场收益率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套利利差,一旦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下降,这种套利的风险会自然产生,有可能会导致银行无力支付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由于债券数量有限,加上商业银行人民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大量理财资金涌入货币市场,银行获利空间变得极为有限。因而,债券资产利率风险越来越突出。随着美元与人民币利差的进一步拉大,许多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汇率、利率工具,投资境外衍生产品以提高资产收益率和资产配置效率的意愿比较强烈,但一旦市场出现大的逆转,外币理财市场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缺少自己的产品模型和对冲技术,大部分产品都是依靠外资银行设计、报价、风险对冲,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也存在一定风险。

目前银行大量推出创新理财产品,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往往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因操作失误或欺诈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有的银行对空白理财产品认购书不作重要凭证管理,经办人员对相关操作规程不熟悉,或者分支行超计划销售,存在较多的风险隐患。

受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制约,银行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十分突出。我国混业经营的政策才刚刚松动,法律还禁止商业银行直接开展证券、信托业务,同时商业银行无权调整存款利率,加上金融衍生产品和场外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的对象还十分狭窄,品种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较大。如果不能准确界定理财产品的性质,就有可能使理财业务与信托业务、储蓄存款业务的界限不清,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则面临诉讼威胁,并还会受到有关监管部门的处罚。而银行、证券、保险业务无法充分相互渗透,对银行从事综合理财业务也形成较大障碍。

所谓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操作失误,不按时履约,违反相关法律规范或其他原因,给组织创新工具交易的机构或交易中的一方的声誉带来的不良影响。声誉风险虽然不是直接的、有形的损失,但是它会给交易组织机构及交易主体的公众形象带来很大损害,使人们对交易组织机构和交易主体失去信任,势必对其业务拓展和交易规模的扩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声誉风险这种无形损失,经过一段时间后一定会转化为有形损失。

1.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加大了利率和汇率风险

银行人民币、外币个人理财产品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资于国内及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上利率、汇率的波动随时都会带来新的交易风险,折中交易风险一般要求市场交易者自行承担。银行作为国内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者,在获得市场收益的同时,理所当然也要承担由于利率和汇率变化所产生的风险。

2.产品定价和风险对冲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

由于我国理财资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对象基本相同,商业银行的产品设计也基本相同,同质化趋势比较明显。因此,商业银行对相关理财产品的定价无法根据自己的产品特色灵活调整,主要采用的是“跟随策略”,且为了避免其他银行挖走客户,理财产品的回报率呈现上升趋势,有可能使人民币理财市场陷入一种无度的恶性竞争,抬高银行的资金运作成本,从而关系到投资者利益是否能够兑现。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的理财投资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而目前这些金融工具规模有限,一旦主要的商业银行都开始销售理财产品,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抢票”现象,并会导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价格发生波动。如果理财资金与投资票据在期限、规模和现金流等方面一一对应,市场价格波动不会影响市场收益预期但会影响银行的预期收益;如果出现了期限、规模和现金流等方面的不匹配,可能会直接导致银行损失。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商业银行既缺乏风险对冲阶段,也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风险评估、监测和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在产品销售上,采取的主要是大众化的营销方式,但既没有按照标准化、大众化产品销售的要求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也没有按照理财产品的不同风险收益组合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一些商业银行虽然在合同中设计了风险揭示的条款,但由于对理财产品营销人员缺乏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培训,在理财产品的宣传和销售过程中,风险揭示经常被有意或无意忽略。现实中,个人理财师为追求业务的增长往往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会尽力向客户推荐当期银行的主打产品,而没有向客户揭示产品的潜在风险,或将预期收益宣传为保证收益来误导客户。这种强调保本、淡化风险的行为将给银行带来重大负面影响。而且,掌握着客户大量私人信息的个人理财师还有可能未经客户同意,向第三方泄漏客户的相关资料和服务与交易记录,使广大客户对银行各种业务的信任度降低,对银行造成不利影响。

在理财资金的管理上,部分商业银行按照信托业务的模式进行分账管理,但又无法实现理财资产的独立性,部分商业银行按照负债业务的模式进行管理,但又未按照有关要求提交准备金和计提风险拨备。在会计结算和税务处理方式上,有的银行直接将征集的资金计入表内科目,有的认为银行不获主要收益属于中间业务计入表外科目,有的则区分本金和收益分别计入表内和表外科目。理财业务的税务处理也很不一致,有免税的,有客户自行纳税的,也有按相应定期存款利率代客户缴税的等等。

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性业务。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从业者除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外,还应掌握房地产、法律、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公关能力。在我国因为长期以来银行人员业务单一,相当一部分员工不具备储蓄、保险、房产、基金等综合知识和为客户提供理财方案的能力。总的来说,我国理财人士的缺乏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素质的客户经理缺乏;二是提供一般理财知识的理财员工缺乏。这导致银行客户关系管理水平不高,对客户的长期联系缺乏,对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长期支持不够,“一对一”的专家理财水平也下降很多,对个人理财的全面营销造成很大影响。

个人理财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一项高利润的新兴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蕴含着潜在风险,如不高度重视,并加以防范,极有可能会产生比银行传统负债业务大得多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应秉承“规范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完善并举”的原则,通过界定性质、分类规范、严格风险揭示、完善内控制度等办法,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

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未来,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应从两个层面进行调整:首先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其次,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针对理财产品的特点,采用切实有效的风险计量、监测、控制和处理方法,建立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将理财业务风险纳入全行的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形成风险管理部门、个人金融部门和理财中心各有侧重、分工明确、相互支撑的风险管理架构。

2.合理确定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双赢”

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是理财业务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而收益与风险的核心问题是理财产品的定价,但理财产品的定价是我国商业银行至今未能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从国际领先的银行经验看,理财业务定价有一个重要方法称为风险预算,即需要理财的客户首先要明确银行其自身可承受的风险水平,银行再根据其风险承受能力提供相应的收益率报价。如客户不承担风险,即风险预算为零,银行就提供保本型产品;如客户风险预算为10%,银行就根据10%的最大损失率为其设计产品组合,并制定相应的收益率(一般会超过10%),在此前提下,客户理财如果亏损在10%以内,责任由其自身承担,超过10%,则银行承担超出部分风险;反之,客户收益率在10%以内,收益全部归客户,超出10%,超出部分由客户和银行分成。风险预算定价方法由于适合各类客户不同需要,又明确界定了银行与客户的责任与权益,目前已成为国际银行业主流理财产品收益率设计定价方法,非常值得国内同业借鉴,这一方法对于国内银行业避免理财产品价格大战,推动理财业务良性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如果从理财双方的共同利益出发,应该说,“利润分成”的分享机制更有利于理财业务的发展。工商银行目前在人民币理财业务的开展上做出了很好的尝试。例如,该行“稳得利”产品推出后,一开始就按表外业务进行投资管理和会计核算,并对理财资金进行专门托管,从而与表内业务建立了严格的防火墙机制。在产品收益率设计上,该行引入风险预算方法,收益率报价按保本型产品设计,其收益水平虽然只处于行业中等偏下水平,但通过提供其他深度服务吸引了优质客户。在产品定位上,该行将借鉴国际经验,不以吸收存款为目的,而是着眼于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建立单独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模块,为其经营模式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

商业银行应建立个人理财业务管理部门内部调查和审计部门独立审计两个层面的内部监督机制,并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独立的风险评估报告,定期召集相关人员对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风险状况进行分析评估。个人理财业务管理部门的内部调查监督,应在审查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相关记录、合同和其他材料等基础上,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错误销售和不当销售情况。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业务审计,应制定审计规范,并保证审计活动的独立性。

商业银行应当对其所开展的理财业务,尤其是理财产品,建立相关信息的统计与监测制度和机制,就理财业务的总体情况、理财产品的销售情况、投资组合设计及投资情况、理财产品的终止和收益分配等情况,进行定期统计分析。理财业务的管理部门应及时将有关统计报告或报表,以及相关法律诉讼情况和其他重大事项,报告银行高级管理层。同时,商业银行也应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报表、资料。

5.全面提高理财人员综合素质,降低个人理财业务风险

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从“融资”服务拓展到“融智”服务的标志,客户最感兴趣的是“优化投资”服务和“专家”服务。它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投资、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务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由此可见,个人理财业务对理财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是个人理财业务服务质量的保证,是维护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和信任度的关键。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时间较短,理财人员多从个人业务部门或其他部门调过来,理财经理多由个人业务部门客户经理兼职,缺乏专业化理财人员。因此,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理财人员,对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降低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个人理财;风险防范;策略

作者简介:刘勋涛(1968-),男,湖北天门人,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资产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24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53-02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概念及分类

一般来讲,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的客户进行适当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设计和销售的资金管理计划和投资方案。通常在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接受客户的授权进行资金管理,银行与客户先约定收益与风险分配方式,到期后按照约定方式进行分配。

本金和收益能否保证的问题是客户非常关注的两个方面,根据这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将个人理财产品分为三个大类:保本型——固定收益类产品、保本型——浮动收益类产品与非保本型——浮动收益类产品。

1、保本型——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指的是商业银行与客户签订相应的保证条款,并按照承诺的条件向客户按期支付固定的收益,投资风险由银行全部承担,或者按照承诺的条件,银行按期向客户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该部分的风险,而投资的其他收益则由客户和银行按照先前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并按比例承担投资的相关风险的理财计划。

2、保本型——浮动收益类个人理财产品。其特点是商业银行与客户在理财产品销售时,双方就约定:到期后银行除保证向客户支付本金外,其他投资风险由客户自己承担,根据实际收益情况确定客户的实际收益。

3、非保本型——浮动收益类产品。其特点是不保证本金,根据实际收益情况确定客户的收益率,因为不保本,所以收益率一般要比保本产品收益率高。当前市场上属于该类的产品有以下几种:QDII、基金宝和打新股。

2000-2005年间,中国理财市场平均每年增长率高达15%以上,从2006年以来,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但是,受国内外经济因素影响,2007年开始出现了大量理财产品零收益和负收益现象。截至2008年2月28日,涉及5家银行的9款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

从发行数量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近年来发行明显提速,并且以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放量增长为特点。2011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到23889款,较2010年增长75.3%,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21474款,占据全部发行总量的90%,较2010年增长86.63%。

1、信息透明度不高,信息披露不足。2010年,国有控股的五大银行加上邮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高达4226款,占市场产品比率达36.51%。同时,统计发现多数银行在观察期内实际收益率公布比例不满30%。

2、产品设计能力不足。设计能力不足是银行理财产品发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国内商业银行的自主创新能力匮乏,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和基础证券市场残缺不全,对外资银行的依赖较为明显。中资银行推出的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汇率、股指及有色金属等产品挂钩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由中资银行提交外资银行进行产品设计,然后再分销。

1、产品销售和宣传不适当。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宣传和销售理财计划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如果不遵守将会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很多银行在宣传和销售个人理财产品时总是有意忽略风险的提示或者夸大收益,进行不适当的理财产品的宣传,极易误导消费者。有些营销人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宣传非常夸张。

2、风险揭示不足。按照相关规定:在开展个人理财产品服务时,商业银行必须进行相应的风险提示,否则很可能遭到客户的索赔,银监会也可以以此进行处罚。在产品销售阶段,银行的营销人员在对条款的理解上可能自身都存在问题,或者是银行从事其他业务的服务人员来推销理财产品,其只强调产品的高收益性,而对风险揭示完全不足,导致客户未能理解其中存在的风险,容易导致客户投诉。

因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客户对商业银行产生负面评价的风险即为声誉风险。自2008年以来,已出现多起理财方面投资者与银行的争议事件,究其原因多是产品宣传时介绍的收益率很高,到期后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又过低,前后反差过大引起客户强烈的不满。仅2008年一年,上海银监*就受理各类对银行业机构的投诉4398项,其中,对个人理财产品销售的投诉明显增加。理财产品方面的投诉增多,大多是银行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对风险揭示不足所致。这些误解也会给银行造成负面影响,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度会下降,对银行的声誉也会有影响。

1、利率风险。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与利率存在相关性,理财产品尤其如此,我国实行利率浮动制度,不断变化的利率必然导致理财产品的收益不确定性。利率对金融机构更是影响重大,以前国家一般公布基准存贷款利率,并规定了商业银行只能在一定的幅度内浮动,银行大多吃存贷利率差,利润丰厚,日子非常好过。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又非常困难。新一届**下决心进行经济改革,要理顺资金价格,使存贷款利率由市场的资金供求来决定,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改革。今年7月,央行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这无疑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在放开贷款利率的基础上,存款利率上限也将逐步从1.1倍扩大至1.15-1.2倍,当然,考虑到安全性,完全放开存款利率还是有很大风险的,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信号:利率会越来越市场化。以后利率的变化将会更复杂,各个银行为了在竞争中获胜都会采用利率这个非常有力的手段。影响利率的因素很多,比如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内产业政策、国内外货币政策的调整都会影响国内的存贷款利率,利率风险将逐步成为我国金融业最主要的市场风险。

2、汇率风险。随着我国汇率改革的深化和欧美利率的调整,个人理财产品也面临着汇率风险。比如,投资者如果购买保本型——固定收益类美元理财产品后,美元调息、升值或者贬值,但投资者的收益如果不变,就会导致汇率损失。加上国内贷款利率完全放开,国际国内的利率波动也会影响汇率,二者共同作用,将会使风险更复杂而不好把握。

3、物价上涨风险。这几年,物价上涨幅度非常大,货币贬值严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必须和通货膨胀率进行比较,如果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小于通货膨胀率,那么该投资就是失败的,不如选择进行实物类产品的投资更能保值。

1、规范宣传和销售,加强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在理财产品的宣传及销售方面银行应进一步规范,对无法提供准确依据的理财产品,在宣传介绍材料中不标明最高收益率或者预期收益率,不使用“首位”、“第一”、“保证收益”等容易误导的宣传标语。对于市场风险较大的理财产品,对无相关交易经验或不宜购买该理财产品的客户,销售人员不主动去销售。销售人员应充分了解所销售的理财产品,了解各项条款的含义和风险因素,不仅要将合同中的条款对客户逐条进行解释,还要充分提示可能的风险,不要过度承诺高收益,极易误导消费者决策的错误。

2、加强与媒体的协调沟通。商业银行应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对商业银行的产品、价值理念进行宣传和讲解。媒体访谈、产品宣讲等方式都是可以的。以期在公众心目中建立商业银行积极、良好声誉,增强对公众、客户的透明度。并且,银行还可以就新产品的开发征求客户的意见,以期提早预知新产品的风险,并早做防范。

3、完善管理政策,培养或引进专业人才,进一步量化市场的风险。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政策和严格的程序。银行应该有专门成员制定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随时对市场风险进行监管。银行经营产品多,涉及的范围也广,对银行业务风险的量度和测算需要非常复杂的数学知识和丰富的金融知识,并需要能非常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因此,现代银行风险管理必须引进高端的技术和人才。

1、相关法律法规亟需完善。我国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个人理财产品方面的法律规定,填补现有法律方面的空白,以更好地控制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其一,法律法规需重视调整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其次,随着个人理财产品的不断发展,我国要清除“灰色区域”,加紧相关立法工作。

2、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加强法律的建设和法制宣传,客户和银行员工都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合规、诚信经营。对相关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法律培训和强化学习,对客户进行选择性的理财知识培训,从理财的最初环节降低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09).

[2]吴泽群.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04).

一、引言

财务分析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高质量的财务分析工作需要建立在查阅大量资料和文件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核算的合理运用和对其他非财务信息的充分整合,对行政事业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情况、收支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究,并对该段时期内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追踪和控制,并对资产、经营、人员等情况进行调查,形成行政事业单位经营决策需要依据的基础信息。其次,财务分析是行政事业单位基础会计核算工作的延伸和发展,是财务管理工作体系中的重要手段。财务分析需要依赖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和健全的财务指标体系,这样才能确保经营决策是建立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证单位经济决策的客观性和规范性。最后,通过财务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能够较为直观地找到自身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继而有针对性地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提供相关工作建议。

1.建立健全动态分析图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需要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过程中所能涉及到的各类资源和资金收付使用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行政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作为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发展决策。行政事业单位所使用财务分析方法是否恰当、有效,将对财务分析工作的效率、效果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动态分析图是财务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结果分析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各类财务分析指标建立起来的动态结构图,更加一目了然。通过建立健全动态分析图,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各个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进行全面展现和系统评价,各指标的变动情况也更加清晰。通过对过去和当下财务状况的展示和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能够据此做出更加科学的经营决策,合理预测行政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水平,成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随着现代计算机水平的不断发展,动态分析图需要结合财务软件实现,提高动态分析图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在建立动态分析图之前,需要完成当月的财务数据核算并出具相应财务报表,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同时,还要妥善保管过去各个时期的历史数据,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通常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报表分析是较为主流的财务分析方法,鉴于此,可以考虑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中增加财务分析表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涉及相应的分析表内容,例如,本期数据栏、上期财务数据、行业发展平均数栏等。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在增加设置财务分析表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财务分析表的清晰性和可见性。因此,不宜设置过多的项目栏,只要能达到财务分析的要求和目标就行,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在增加设置财务分析表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践行如下原则:财务分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仅要能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当下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需要,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财务分析的实际作用和现实意义。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得到丰富,也面临着很多变革。鉴于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内外部经济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财务指标进行科学创新,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通过更加完善的财务分析表和指标设计,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效率和效果。

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三种方法。所谓比较分析法,就是通过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关可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比如说把计算完成量同实际完成量进行对比分析,主要考察预算执行情况和项目推进进度。通过上述对比,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及时找到问题,发现差距,及时进行相应的纵向和横向比较,也就是针对同一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会计期间、同一会计年度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针对金额变动情况进行计算。因素分析法,针对财务成果有影响的各类因素通过数值来测定,考察每一个因素对总差异的影响程度,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比较分析法的发展和深化。因素分析法通常将其中一项因素作为变量,而将其他因素作为定量,然后再逐步进行替换,从而得到每一项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趋势分析法,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用来作为预测行政事业单位未来经营业绩的变动趋势。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按照不同的业务类型选择最为恰当的趋势分析法,继而组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财务分析体系。

总的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只有通过对财务分析方法有关理论的深入研究,才能逐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认识深度和理论水平。通过对财务分析制度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汇率继续承压无碍外汇供求关系改善,理解汇率政策逻辑不看具体水平看市场反应——10月外汇市场分析报告

分析师:管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分析师:刘立品

研报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8日

10月份,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基本稳定在7.18上方,离岸市场驱动即期汇率小幅贬值。当月,收盘价较中间价偏离幅度、1年期NDF隐含的汇率贬值预期均较上月有所增强。

虽然人民币汇率承压,但境内外汇供求和跨境资金流动缺口趋于收敛。市场主体结售汇意愿环比变动较小,不过与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人民币汇率反弹期间)均值相比,市场主体购汇动机增强,但没有出现明显的囤积外汇行为。

10月份,债券通项下资金连续两个月净流入且净流入规模较上月有所扩大;股票通项下资金净流出规模连续两个月收窄;证券投资涉外收付款逆差环比收窄,结售汇逆差小幅扩大,不过货物贸易继续发挥稳定器作用。

本轮人民币汇率调整过程中,有关部门自7月中下旬开始出台稳汇率政策,并在此后频频加码,其底层逻辑并非是**要将汇率稳定在某一水平,而是因为7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调整背后,境内外汇供求形势和银行代客涉外人民币收付款出现了新变化。

风险提示:海外金融风险超预期,主要央行货币紧缩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不如预期

正文

11月15日,国家外汇管理*发布了2023年10月份外汇收支数据。现结合最新数据对10月份境内外汇市场运行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0月份,受美联储鸽派言论以及避险情绪影响,美元指数基本围绕106窄幅震荡,累计上涨0.5%。当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基本稳定在7.18上方,累计小幅升值0.03%,最高价与最低价最大振幅为23BP,环比回落了94.7%;即期汇率先升后贬,下午四点半收盘价最低贬至7.3182,全月累计贬值0.24%,最高价与最低价最大振幅为260BP,环比回落了66.8%。

虽然时点汇率贬值幅度较小,但当月收盘价较当日中间价最大偏离幅度为1.9%,月均偏离1.8%,较上月扩大了0.2个百分点;1年期NDF隐含的人民币汇率预期持续偏贬值方向,月均为1.7%,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最强贬值预期为2.4%(见图表1、2、3)。

此前央行先后于8月22日、9月19日增发离岸央票,通过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稳定汇率。不过,10月份,离岸人民币利率出现明显回调,1月期离岸人民币利率(CNHHibor)从9月末的4.74%降至10月末的3.03%,月均水平为4.2%,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当月,离岸人民币汇率(CNH)最低跌至7.3426,与在岸人民币汇率(CNY)月均差价由上月+70个基点扩大至+101个基点,显示人民币贬值由离岸市场驱动(见图表4、5)。

10月份,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参考BIS和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小幅回落,环比分别下跌了0.2%、0.1%、0.3%。不过,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连续三个月上涨,10月份分别上涨了0.9%、0.2%(见图表6)。

市场主体即期购汇动机较强,远期购汇仍趋谨慎

10月份,剔除远期履约额之后的收汇结汇率、付汇购汇率均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分别升至51.9%、62.7%,与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人民币汇率反弹期间)均值相比,前者回落了0.9个百分点,后者上升4.0个百分点,表明市场购汇意愿总体趋于增强(见图表10)。不过,5月份以来,金融机构境内外汇存款余额累计减少了568亿美元,显示在人民币汇率回调期间,市场主体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囤积外汇行为。

年初以来,企业利用掉期交易规模明显增长,尤其是近结远购交易。3月份,剔除远期履约额之后的收汇结汇率环比回落10.4个百分点,而当月近结远购交易规模则从上月105亿跳升至281亿美元,9月份进一步升至322亿美元,或反映本轮人民币汇率调整行情中,企业倾向于持汇备用,通过叙做近结远购掉期满足人民币流动性需求(见图表11)。

10月份,中美利差倒挂程度继续加深,1年期人民币美元远掉期均值扩大至-2669BP,负值环比上升了61BP。当月,远期结汇签约额与远期购汇签约额齐降,前者较上月减少46亿美元,小于后者降幅89亿美元,带动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累计未到期额环比降幅由上月107亿降至54亿美元(见图表7)。与之对应的是,远期结汇和购汇对冲比率环比均有回落,前者下降1.6个百分点至6.3%,后者则下降3.0个百分点至3%,创2020年2月以来新低,反映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压背景下,市场主体远期购汇更趋谨慎(见图表12)。当月,远期结汇和购汇履约占比分别为16.0%和6.7%,分别较上月回落2.7和2.0个百分点(见图表13)。

10月份,债券通项下(北上)资金连续两个月净流入,净流入规模由上月178亿元增至422亿元。上清所数据显示,境外机构净增持规模由上月328亿元收窄至49亿元,其中同业存单仍然是主要贡献项,境外机构净增持规模由上月351亿元降至58亿元。中债登数据显示,境外机构结束连续三个月净减持,转为净增持373亿元,其中国债由上月净减持135亿元转为净增持124亿元,政策性银行债净增持292亿元(见图表14)。

10月份,陆股通项下(北上)资金为连续第三个月净流出,净流出规模由上月375亿元扩大至448亿元,全月16个交易日中有13个交易日为净流出。当月,港股通项下(南下)资金净流入规模继续减少,由上月504亿元降至214亿元,与陆股通累计净买入成交额轧差后,股票通项下资金净流出662亿元,连续两个月收窄(见图表15)。

10月份,证券投资涉外收付款逆差规模环比继续收窄,由上月146亿美元降至111亿美元,结售汇逆差小幅扩大,由上月53亿增至72亿美元。不过,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环比增加50亿美元,贡献了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降幅的44%(见图表16、17)。

本轮人民币汇率加速调整行情始于5月中旬再度跌破7。5、6月份,有关部门只是在5月19日发布了一个新闻稿,警告将遏制投机炒作,抑制汇率大起大落,之后并未出实招。然而,自7月中下旬开始出台稳汇率政策,尤其是8月中旬人民币汇率跌破7.30后外汇政策频频加码(见图表18)。

需要指出的是,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7.30附近或不是有关方面汇率调控加码的主要考虑。因为去年11月初,境内外人民币交易价曾短暂跌破过7.30,但当月银行即远期(含期权)结售汇顺差39亿美元。同时,去年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但全年只有4个月份出现结售汇逆差,平均逆差也仅有42亿美元。今年5、6月份人民币再度破7的时候,有关方面“只说不做”,也是因为同期结售汇分别顺差217亿、82亿美元,且企业总体“逢高结汇”。而7月份以来,银行结售汇连续四个月逆差,各月逆差分别为262亿、176亿、306亿和188亿美元,月均逆差233亿美元,其中9月份逆差规模为2017年2月以来新高。7至10月份,收汇结汇率和付汇购汇率分别较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上升0.6和4.1个百分点,也反映市场购汇动机总体趋于增强。此外,同期银行代客涉外人民币收付款持续净流出,累计净流出1181亿美元,而上半年仅有60亿美元,这加大了CNH的调整压力。

鉴于前述境内外汇供求和跨境资金流动的新变化,导致有关部门在离岸和在岸市场采用多项措施稳汇率。这符合此前IMF在2022年秋季年会上的提法,即建议各国应该保持汇率的灵活性,但如果汇率变动阻碍了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或者产生了更加广泛的金融稳定风险,则可以使用外汇干预措施。换言之,央行应该对汇率的日常波动善意忽视,只有当汇率波动已经影响到国内的物价稳定或金融稳定时,央行才有必要采取外汇干预措施。

披露声明

本报告准确表述了证券分析师的个⼈观点。该证券分析师声明,本⼈未在公司内、外部机构兼任有损本⼈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其他职务,没有担任本报告评论的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或⾼级管理⼈员;也不拥有与该上市公司有关的任何财务权益;本报告评论的上市公司或其它第三⽅都没有或没有承诺向本⼈提供与本报告有关的任何补偿或其它利益。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声明,将通过公司⽹站披露本公司授权公众媒体及其他机构刊载或者转发证券研究报告有关情况。如有投资者于未经授权的公众媒体看到或从其他机构获得本研究报告的,请慎重使用所获得的研究报告,以防⽌被误导,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其报告理解和使用承担任何责任。

2000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报告_要闻发布_国家外汇管理*门户网站

2000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外汇储备稳步增长,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一、2000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特点

国际收支依然保持较大顺差,外汇储备稳步增长。2000年我国经常帐户顺差20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19亿美元,2000年末外汇储备达到1655.7亿美元,我国对外清偿能力进一步增强。

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2000年末人民币汇率比上年末上涨12个基本点,人民币小幅升值。

国内经济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进入了新一轮迅速发展,周边国家以及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繁荣,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资本和金融帐户逐步恢复了1998年以前的顺差*面。

首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是保证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最基本因素。2000年GDP增长8%,外贸进出口保持快速发展,进一步奠定了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础。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世界排名继续上升,出口上升至第7位,进口上升至第8位。

其次,吸引外资规模增大和吸引外资质量提高是保持我国对外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自1993年以来始终名列发展中国家之冠。20多年改革开放形成的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创造出的诸多商机,都将使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会大量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我国外债依然以长期性外债为主,规模控制在国际收支保持平衡的范围内。

第三,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保证国际收支平衡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力量。合理有效的外汇管理和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发展是维持汇率稳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本外币政策之间的逐步协调、外汇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外汇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制度因素。2000年我国外汇管理部门进一步强化了部门之间的协调,完善了外汇管理法规,加强了金融机构和涉外企业的外汇业务监管,堵塞了管理中的漏洞。这些措施对于我国国际收支的稳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此外,自1996年我国实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统计质量不断提高,净误差与遗漏所占比例稳步下降,日益成为我国制订宏观经济政策和完善外汇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200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虽然大幅增长,但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与上年可比口径相比,虽然2000年我国货物出口同比增长28%,进口同比增长35%,但是全年进出口贸易顺差同比下降4.8%。预计2001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但是鉴于出口增速将小幅回调,进口仍将保持一定增长,并且增速将高于出口,进出口贸易顺差可能略有下降,但近期内不会出现贸易逆差。

(二)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依然存在。2000年服务项目收入与支出均平稳增长,但是服务项目依然为逆差。2000年服务贸易中运输、旅游、咨询等项目发展平稳;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和其它商业服务各项顺差规模明显扩大;但是建筑、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以及电影音像项目继续保持逆差。预计由于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因此短期内服务项目逆差的*面不会改变。

(三)2000年我国收益项目的逆差依然维持在较大规模。2000年收益项目逆差比1999年下降18%,但规模依然较大。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存量增加是导致较大规模投资收益逆差的原因。

(四)2000年外债流入有所减缓,金融机构境外金融资产大幅上升,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2000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为19亿美元,比1999年下降75%。2000年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增加,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规模扩大,当年偿还发债本金规模下降,证券投资逆差回落。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资本和金融帐户中其他投资的逆差规模有所上升。新借外债趋缓和金融机构拆放和存放境外同业的金融资产大量增加是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的主要原因。

基于上述认识,尽管今年世界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对我国外贸出口带来新的压力,但我们对保持今年的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仍然持乐观态度。预计2001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仍将保持顺差,但规模会有所下降;资本和金融帐户将大体保持平衡,外汇储备仍将平稳增长,人民币汇率仍将保持稳定。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情况,并简要谈谈这种变化对珠江三角洲传统加工企业的影响。

我对汇率没什么研究,简单的来说,人民币升值,那么企业出口商品的利润就会相应下降。在企业利润下降,人工费用上涨的情况下,这样没有技术创新的加工企业将面临生存困难甚至倒闭。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2021年外汇市场分析报告:贸易顺差主导的实需驱动人民币升值,需警惕市场和政策因素触发的汇率纠偏风险

分析师:管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分析师:刘立品

研报发布时间:2022年1月26日

2021年,美元强、人民币更强,境内外汇供求状况是主要原因。2022年,需要重点关注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带来的汇率纠偏风险。

2021年,人民币单边升值态势并未持续,保持高位小幅震荡,年均汇率中间价涨幅较大,增强中国经济实力,但多边汇率升值较多引发出口竞争力隐忧。

2021年,美元强、人民币更强,主要反映了市场供求状况。受益于出口高增长景气,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明显增加,与服务贸易、直接投资共同推升银行结售汇总顺差。

2021年,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稳定,尤其是9月份以来,市场汇率预期主要偏贬值方向,显示这波人民币汇率的独立行情主要是实际需求而非升值预期驱动。市场继续加大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的防范力度,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增强。

2021年,由于陆股通项下净买入额增加,港股通项下净买入额减少,股票通由上年净流出转为净流入;由于中美货币政策重新错位,中美利差收窄,境外机构净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减缓。风险属性更强的权益类投资净流入增加,债券类投资净流入放缓,有可能放大我国外来证券投资的波动性。

自2020年6月份人民币强势升值以来,**部门多次发声并出台政策管理市场预期,2022年需要重点关注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带来的汇率纠偏风险。新年伊始,人民币汇率恢复与美元指数的跷跷板效应,与上年同期相比,升值动能有所减弱。

正文

1月21日,国家外汇管理*发布了2021年12月份外汇收支数据。现结合全年数据对2021年境内外汇市场运行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往期回顾: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凭澜观涛!

披露声明

本报告准确表述了证券分析师的个⼈观点。该证券分析师声明,本⼈未在公司内、外部机构兼任有损本⼈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其他职务,没有担任本报告评论的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或⾼级管理⼈员;也不拥有与该上市公司有关的任何财务权益;本报告评论的上市公司或其它第三⽅都没有或没有承诺向本⼈提供与本报告有关的任何补偿或其它利益。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声明,将通过公司⽹站披露本公司授权公众媒体及其他机构刊载或者转发证券研究报告有关情况。如有投资者于未经授权的公众媒体看到或从其他机构获得本研究报告的,请慎重使用所获得的研究报告,以防⽌被误导,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其报告理解和使用承担任何责任。

汇率的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有什么影响?

汇率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汇率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有着重大影响。

汇率稳定有利于长期资本的输出和输入,使资金的供求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调节,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反之,假如汇率不稳定,就会阻碍生产性酱的国际流动,而投机性的短期资金却因此会在国际间作频繁流动,从而形成了对有关国家国际收支的外来冲击。

外汇的什么分析是衡量汇率变动对银行当期收益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外汇敞口分析:外汇敞口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及资本金的货币错配,以及外币利润和并表折算等方面。当在某一时段内,银行某一币种的多头头寸与空头头寸不一致时,所产生的差额就形成了外汇敞口。在存在外汇敞口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可能会给银行的当期收益或经济价值带来损失,从而形成汇率风险。在进行敞口分析时,银行应当分析单一币种的外汇敞口,以及各币种敞口折成报告货币并加总轧差后形成的外汇总敞口。对单一币种的外汇敞口,银行应当分析即期外汇敞口、远期外汇敞口和即期、远期加总轧差后的外汇敞口。银行还应当对交易业务和非交易业务形成的外汇敞口加以区分。对因存在外汇敞口而产生的汇率风险,银行通常采用套期保值和限额管理等方式进行控制。外汇敞口限额包括对单一币种的外汇敞口限额和外汇总敞口限额。外汇敞口分析是银行业较早采用的汇率风险计量方法,具有计算简便、清晰易懂的优点。但是,外汇敞口分析也存在一定的*限性,主要是忽略了各币种汇率变动的相关性,难以揭示由于各币种汇率变动的相关性所带来的汇率风险。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继续攀升,对我国经济有什么影响?是什么原因?说的清楚易懂就好

中国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上都有较大盈余,外汇储备增长迅速,是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至于影响,就比较复杂了。人民币升值对于经济总量影响不大,资本市场短期偏多,对行业整体表现利大于弊,对于短期内的A股市场有激励作用。这个影响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从其他国家的历史看,升值对大部分国家的经济是有积极作用的。二、股市如今恰处于历史底部,政策又强力作多,因此,该政策的积极意义将会较为明显。三,人民币升值强化了QFII入市的预期,对于股市来说有积极作用。四、人民币升值将使钢铁、石化、投资品等行业受惠,而这些行业是大盘股聚集之地,对于A股市场而言,短期内利多作用大于利空作用。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短期内对于A股市场偏积极。人民币升值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体现在汇率变化不确定性的消除和部分行业可能获益的前景提供了市场阶段性调整的契机,有助于市场消化此前政策面的连续利好,在非贸易板块的带动下,市场可能走出短期的反弹行情。人民币升值对于A股市场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是,对于具体行业会有比较明显的影响。未来市场和企业在新的汇率机制中如何适应、发展,的确还是有些隐忧。实际上,近年来,全球范围能源原材料价格的高企,导致我国企业的出厂价格指数(PPI)长时间处于高位,并和物价指数(CPI)长期存在较大背离。统计显示,本次周期PPI高于CPI是自1996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和强度最大的一次。正是由于这种巨大的价格“剪刀差”的存在,使得我国行业间的利润分布极为不均,大部分集中于上游能源原材料部门,对下游利润形成较大的挤压。未来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的“剪刀差”趋势将对企业盈利造成巨大影响。人民币升值影响下,由于经济活动减速、原材料、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的“剪刀差”将出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升值效应显然有助于降低PPI水平,这将对依赖于投资和价格上涨因素的经济周期敏感型行业产生不利影响,而有利于减少不敏感型行业的生产成本,改善其经营环境。具体而言,煤炭、水运和港口、银行业、贸易、农业、食品生产和加工、钢铁和其他金属、化学工业、机械、设备制造等均对GDP名义增长率和“剪刀差”敏感;生物、制*、饮料业、建筑业、电子和电器设备、石油和天然气、公路运输、硬件和设备、纺织、服装和鞋业、软件和技术服务均属于不敏感行业。其次,由于人民币升值将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变化,可以从汇率变动的三个效应(进出口替代效应、汇兑效应、财富效应)判断不同行业或公司受到的影响。就其对投资的影响而言,不仅考虑外汇贷款与负债的影响,还要考虑现金与资产市场价格变化的相对影响。众所周知,对于需要进口原料、有外债的公司来说,升值有正面影响;对市场和成本均在内地,以人民币结算的公司来说,影响将会中性,但其在香港上市股票的名义价格将会上升;对出口导向、有进口商品替代的企业来说,影响将为负面。盛富资本国际有限公司指出,对具体公司来说,人民币升值影响或有不同,需要具体分析不同公司的收入结构、成本结构和负债结构。主要受到正面影响的行业和市场包括:债券市场、房地产业、航空运输业、零售业、石化业等。航空、钢铁、石化、投资品,以及地产类的股票将在人民币升值中获得一定益处,而纺织、出口导向型、以及在境外开展业务的企业则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不过,此前已经对升值传言有所反映的行业股票未必会有明显表现。下面,我们根据盛富资本国际有限公司的研究报告数据,现就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和公司的影响进行分类阐述。航空地产石化受益,其中航空股是最大的受益者人民币升值将使外币负债水平高的行业公司,支付较少的人民币完成原先等额的外币债务支出。受汇率变化正面影响的行业和企业主要是非贸易部门和在利率下降中可以获益的企业,以及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有进一步技术进步空间的企业,包括航空、地产、石油加工和冶炼等;受到负面影响的主要是一般加工制造业和出口导向性企业。盛富资本国际公司报告指出,航空股外币负债较为集中,每年需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费用和本金。如果人民币升值,航空股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品种。总体来说,人民币升值对航空股将产生以下三大效应:一是升值当期产生一次性帐面汇兑损益;二是长期内将使航油成本、经营性租赁等支出降低,提高航空公司毛利率。据估算,人民币每升值2%,航空公司毛利率将提高1%;三是人民币升值还将促进航空出境游的快速增长。就个股而言,报告指出,对大量借取外债的东方航空(0670)和南方航空(1055)十分有利,因目前两公司大部分借贷以外币结算,借贷额分别占去两家航空公司整体借贷及融资租赁的70%和87%。电信股:潜在受益者由于电信运营商每年向国外设备供应商购买电信设备,报告指出,电信类股票将是人民币升值潜在受益者之一。我们知道,大部分巨额资本支出将以外币为结算货币,营收则以人民币结算,因此收取本币、支付外币的结构使电信运营商得益于人民币升值。据测算,以人民币小幅升值5%,资本支出的70%以美元结算的假设条件计,中移动(0941)2005年下半年将节省逾10亿元。按照公司公布的资本支出计划,未来两年将获益约34.8亿元。另外,中移动2000年发行的6.9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将于今年11月到期。由于债券转股价为每股59.04港元,现时股价为30港元,到期时行权可能性较小。该债券将以美元本金赎回,在人民币升值5%的前提下,中移动获利约2.85亿元。中国联通(0762)将是仅次于中移动的获益者。上述假设条件下,中国联通2005年下半年将在资本支出上节省3亿元。由于联通在2003-2004年融得12亿美元的浮动利率银团贷款,人民币升值对其非常有利,仅在本金偿付一项上就可获益约5亿元。公路股:受益程度按外债规模而定盛富资本国际公司报告指出,公路行业的主要特征是收入全部为人民币计算,债务多数为人民币计算,部分为外币计算,支付股息为外币。因此,人民币升值对香港上市的公路公司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盈利方面的影响。由于所有高速公路公司的收入全部以人民币计价,以人民币计算的盈利没有影响,但以外币计算的盈利会上升。此外,如果公司有外债,公司财务费用会减少,盈利会增加;其次,资产方面。如果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没有变化,但如果按外币计价的资产则升值;第三,负债方面。以人民币计算的负债没有变化,但如果有外币贷款,则公司偿还能力增强;第四,股息方面。公司派发的股息为人民币,则派发给香港投资者的股息将增加。个股方面,报告指出,受益最大的将是合和高速(0737),因其全部借款为外债;浙江沪杭甬高速(0576),因其有部分外债;对于其他高速公路的影响将为中性。零售股:总体影响为“中性”盛富资本国际公司报告表示,此次人民币升值,对零售行业的影响为“中性”。短期内,对零售行业相关上市公司的影响不会过于明显。一方面,收入效应刺激消费,令零售类上市公司受益。汇率升值将降低进口消费品的价格,从而提高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实际购买力增强,有利于消费升级并刺激消费,从而增强零售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如果人民币升值对国民经济和收入水平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令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零售企业的业绩也将因消费增速减缓而受到拖累。另外,如果人民币升值导致资产类价格上涨,特别是商铺租金价格的上涨,则零售企业的固定成本上升,这一点对于扩张型的连锁类零售企业尤为不利。对B股市场冲击不大人民币升值必定会对这个市场有所冲击,但B股的走向还是取决于投资者的意向。如果,市场更多体现中国投资者的想法的话,B股市场可能会有下跌的压力,反之,未必会有太大冲击。

【汇率变化分析报告(现金流量表【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该如何填列?)】相关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