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港币对美元汇率(回顾1998港币保卫战,历史会重演?)
作者:“admin”
回顾1998港币保卫战,历史会重演? 原标题:回顾1998港币保卫战,历史会重演? 作者:涂婧清张夏 来源:招商策略研究(ID:zhaoshangcelve) 2017年底以来港币持续贬值并在4月多次触及弱方兑换保证
回顾1998港币保卫战,历史会重演?
原标题:回顾1998港币保卫战,历史会重演?
作者:涂婧清张夏
来源:招商策略研究(ID:zhaoshangcelve)
2017年底以来港币持续贬值并在4月多次触及弱方兑换保证,香港汇率再次得到市场关注。回溯1998年港币保卫战,外资流出和港币贬值压力下利率抬升成为香港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的关键。当下美国通胀预期升温,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不断走高,加速资金回流美国,港币贬值压力加重,香港房地产和股市承压。
1994.2-1995.2美联储开展一轮加息,之后利率高位运行,且美国生产率提高吸引大量资金回流美国,推动美元指数走强。在此背景下,泰国经济恶化,市场需求疲软,股市重挫,在国际资本攻击下,外汇储备很快耗尽,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泰铢急速贬值,金融危机由此爆发。
亚洲金融危机前,香港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是通胀严重叠加外资涌入,资本市场已经存在严重泡沫。危机爆发后,国际炒家于1998年将矛头对准香港,在股票、外汇、期货市场同时进行打压,股汇双杀。外汇储备支撑下,金管*耗费巨资取得香港保卫战的胜利,维护港币汇率稳定。但随着资本大规模流出和利率抬升,股市和楼市承压暴跌,最优惠贷款利率相应上调,借贷成本提升,加重居民房贷负担,拖欠贷款规模迅速扩大,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
目前来看香港经济基本面总体好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香港在2017年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通胀基本温和平稳,外汇储备规模庞大。但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资大量涌入,香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快速上涨阶段,居民杠杆率高,房贷负担重。并且香港不同计息模式下的按揭贷款中,以银行同业拆借为定价参考的按揭贷款占比最高,达68.4%。
今年4月港币连续多次触及弱方兑换保证,直接原因是LIBOR-HIBOR利差扩大。联系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香港难以实现独立的货币政策。2015年底以来LIBOR随着美联储加息上行,金管*虽跟随上调基准利率,但HIBOR因港币流动性充裕长期处于低位运行,上行幅度远低于LIBOR,两者利差扩大。同时低利率环境下的套利交易盛行,加重港币贬值压力。
为维持港币汇率稳定,金管*在汇率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时入市操作,买入港币,卖出美元,这个过程使得港币基础货币收缩,流动性下降,利率上行。4月12日至4月30日,HIBOR-3M从1.17%连续上升至1.57%。港币的贬值压力会随着利率提升而有所缓解,但是进入上升通道的利率将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构成较大压力。最优贷款利率可能上调,资金借贷成本提升,房地产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对股市而言,利率提升使港股估值承压。
近期美国债券收益率大幅攀升,美元指数走强,其主要原因是美国通胀预期不断升温,支撑美联储继续加息,并且美强欧弱的情况有利于推升美元。如果美债收益和美元继续走强,而市场对内地和香港的经济预期未能恢复,港币贬值压力会进一步加重,并加快资本流出。如此一来,高估的资产将面临短期内价格快速下跌的风险,市场恐慌和避险情绪升温,加剧资金流出,形成正反馈机制,资产泡沫容易受到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美债利率提高使美股承压,而目前美股估值处于较高水平,一旦出现大幅波动将波及港股。
一、港币汇率制度的建立与运行
1983年10月17日,香港正式引入联系汇率制度。**设立外汇基金,发钞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中国银行)发行港币前,需要在外汇基金按照7.8港元兑换1美元的汇率存入100%的美元储备,换取无息的“负债证明书”,以此作为发行港币的背书。其他挂牌银行从发钞银行取得港币时,也要按照固定汇率兑换。当发钞银行要换回美元时,交还负债证明书,并按照固定汇率用港币兑换相应数量的美元。
1993年,外汇基金管理*和银监处合并为香港金融管理*(金管*)。金管*负责香港的金融政策及银行、货币管理,其货币政策目标就是在联系汇率制度框架内维持货币稳定,过去二十多年里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
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的目标就是将港币兑美元的汇率稳定在以7.8为中心的7.75~7.85范围内。一方面,银行参与的汇率套利机制可以帮助港币实现汇率的自动调节;另一方面,当汇率触发弱方兑换保证或者强方兑换保证时,金管*会参与市场,买卖港币,通过利率调节机制稳定汇率,买卖规模会决定利率调整机制的效果。当然,在兑换区间内的时候,金管*也可以进行市场操作,调节货币基础水平。
9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陷入萧条,从1991年底开始逐渐恢复增长,但是失业率依然较高,通胀率下降,美联储连续下调利率至3%。1994年美国经济复苏,通胀预期升温,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在1994年2月至1995年2月期间,将联邦基金利率从3%上调至6%。在此期间,美国国债收益率不断上行,但是美国指数不升反跌。加息结束后,利率小幅回落,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同时,美国的财政赤字有了明显好转,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吸引大量国际资本回流,美元指数走强。而美联储的此次加息和美元指数的后续走强成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
80~90年代,泰国经济高速发展,为了满足其融资需求,泰国在1991年开放了资本项目,大规模引入外资,但监管未能及时跟上,大量资金从实业转向股市、房地产等领域,催生资产价格泡沫。**、银行、企业大规模对外举债,债台高筑。1996年泰国私人部门外债约700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400亿美元,而同期外汇储备只有386亿美元。
日本经济走弱并收回对亚洲其他国家贷款,泰国经济恶化,市场需求疲软,并且美国新经济发展吸引国际资金回流,短期资金纷纷出逃,泰国股市连续下跌。在此背景下,国际资本大鳄发起对泰铢的攻击,而泰国外汇储备规模偏低,央行对市场的干预能力有限,难与国际资本抗衡,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泰铢急速贬值,金融危机由此爆发,并在东南亚各国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外汇储备尚不充分的条件下过早放开了资本项目,同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而在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攻击下,各国相继放弃固定汇制度。
1998年国际炒家将目标转移至香港,并在股票、外汇、期货多个市场联合打击香港金融市场。金管*一方面在外汇市场吸纳抛售的港币,同时在股票市场注资托底,耗费巨资取得金融保卫战的胜利,具体过程如表3所示。此后,香港**于1998年8月31日出台七项措施对做空交易进行限制,并于同年9月推出“七招三十式”进一步完善汇率制度。
金融危机前:经济高速增长,但通胀严重,杠杆率高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香港GDP在1997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实际GDP同比增长5.1%;财政状况良好,财政盈余充裕,占GDP比重达6.4%,均处于当时较高水平。所以总体来看,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香港的经济基础是比较扎实的。此外,香港外汇储备充足,1997年末外汇储备规模928亿美元,相当于同期货币供应总量M3的24.2%,这也是在后来的香港保卫战中香港**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
但是,香港的楼市和股市当时已经存在较为严重的泡沫。一方面,90年代初期大量国际资金流入香港,推高股市和房价。另一方面,1990年代以来香港通货膨胀率较高,实际利率很低甚至为负,居民选择购买房产以对冲通胀压力,房地产需求不断增加,房价高企。以港岛A类私人住宅为例,1997年平均售价较1995年上涨超过40%,1997年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近27%。股市方面,恒生指数从1995年初到1997年8月上涨近73%;指数市盈率从10倍涨至高点16倍。
在地产和股市繁荣的同时,居民按揭贷款规模扩张,杠杆率不断抬升,房贷压力巨大。1997年末居民住宅按揭贷款规模达4255亿元,占当年GDP总额的31%;居民的房贷压力日渐凸显,所有住户的供楼负担比例在1997年6月达到峰值,超过85%,意味着居民已经把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用来还房贷,整个楼市的脆弱程度已可见一斑。
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亚洲多个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市场对港币贬值的预期不断升温,大量资本流出、游资恶意卖空港币、日韩撤资,港币贬值压力不断加剧。市场资金面紧张,银行拆借利率多次飙升,波动较大。在此情况下,银行为了保留足够的流动性,谨慎放贷。金管*通过多次干预,耗费大量外汇储备买入港币,将汇率维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但利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高位运行以支付风险溢价。
随着同业拆息提升,港币的存贷款利率在1997年下半年均上调了75bp,最优惠贷款利率从8.75%提升至9.5%,借贷成本骤升,股市和楼市都承受严重压力而下跌,泡沫破灭。
股票市场上,资金流出造成股市流动性紧张,同时利率的提升使股票估值承压。1997年8月至1998年8月恒生指数下跌超55%,约9090点;同期恒指总体估值从15.6倍下降至7.3倍。
房地产市场上,一方面,1997年的香港年度实施报告中提出“八万五建屋计划”,即每年供应不少于8.5万个住宅单位,希望10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房屋供给增加抑制了楼价的抬升。另一方面,外资的大规模撤出使“房价只涨不跌”的幻想破灭,市场的悲观恐慌情绪升温,抛售压力巨大,房屋价格在短时间内快速下跌。此外,金融危机阴云笼罩下的香港经济发展明显减慢,1998年GDP同比增速为-4.7%,同期居民失业率翻倍至4.7%;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下降2.8%。这种情况下,居民支付能力明显减弱,且利率的上升加重房贷压力,住宅按揭贷款的拖欠比例不断增加,从1998年6月的0.29%增加至1998年末的0.84%,对应新增拖欠贷款规模约25.7亿港元。
2017年底以来,港币连续贬值,近期连续多次触及弱方对换保证。其直接原因是LIBOR-HIBOR利差不断扩大。2015年底以来LIBOR随着美联储加息上行,而HIBOR因港币流动性充裕长期处于低位运行,上行幅度远低于LIBOR,两者利差扩大。2018年中国金融监管不断加码,多项关于地方**融资的监管政策出台,市场对经济下滑的预期升温,阻碍了内地和香港股市上行势头。同时低利率环境下的套利交易盛行,加重港币贬值压力。
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截至目前已经进行6次加息,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从0~0.25%提升至1.5%~1.75%。该区间的下限是隔夜逆回购利率(ONRRP),即金融机构将资金借给美联储的利率,而联邦基金利率(FFR)是美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在目标利率区间运行,引导LIBOR基本同步上行。
根据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理论,联系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香港难以实现独立的货币政策,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其利率变动只能被动跟随美国。在美联储历次加息后,金管*也相应上调了其基本利率,即贴现窗利率。
在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金管*可以通过贴现窗向银行释放流动性,但是在流动性充足的环境下贴现窗利率对市场利率的引导却明显不足,因为银行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在市场拆借资金,就不会选择通过贴现窗向金管*拆借资金,这样贴现窗利率无法直接影响市场利率。从近期加息后的表现来看,HIBOR的上行幅度明显低于贴现窗利率上调水平。
在LIBOR走高、HIBOR低位运行的情况下,利差持续扩大,这是此次港币贬值最直接的原因。而HIBOR之所以能够持续低位运行,与市场流动性总体宽松有很大关系。
供给——金融危机后资本大规模流入使货币基础扩张
从货币供给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美等主要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市场流动性泛滥,大量国际资本加速涌入香港。2009年香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资产变动净值持续为净流入,合计约4809.87亿港元;外汇储备迅速扩张,从2008年初的1526.93亿美元增加至2018年3月末的4403亿美元,在10年时间里增加了近两倍。
资本大规模流入的同时,货币基础阶段性扩张,从2009年初的5074.4亿港元增加了2.4倍至2018年3月的17295.3亿港元,其中仅2009年就增加了5035亿港元。货币基础扩张意味着港币供给增加,流动性宽松。
从货币需求来看,近几年香港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对楼市进行调控。2016年11月香港购买二套房的印花税提升至15%。2017年5月金管*推出三项调控措施,包括:银行新造按揭风险权重下限由15%上调至25%;将涉及一个或以上现有按揭贷款的借款人及/或担保人的按揭成数上限下调10%;主要收入来自外地的贷款申请人的“供款与入息比例”上限下调10%等。以上楼市调控政策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房贷对港币的融资需求。
一般来说,在本国货币快速贬值时,央行的应对方式有两种:(1)收紧银根,调高利率。(这是最普遍的做法);(2)承接空盘,卖出对标货币,从而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第一种做法会直接导致市场利率上升,但这种方式会快速抬升融资成本,直接导致企业估值水平的下降,并且对楼市和股市都会造成不利影响。第二种做法由**承担全部的汇率风险,并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缓和市场,直至市场汇率最终自我调节至无套利空间的平衡点,但这个调整过程相对较慢。
目前金管*采取第二种方式,自4月12日以来十几次入市,累计买入513.31亿港元。据金管*人员所言,“不需要主动调控利率,若金管*主动调控提升港元利率,可能会引致资金流入港元,而抵销利率上升的效用,并且容易令市场对香港恪守联系汇率的决心和意志产生疑虑”。所以金管*基本不会直接调控利率,而是通过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发挥作用,即资金流出、基础货币规模收缩、利率上行,进而港币回归联系汇率水平。
那么此次港币贬值后续将如何演绎,又影响几何?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从经济基本面、利率、外汇储备、楼市、股市、市场环境等方面把香港当前的情况与1997年金融危机前进行简单对比。
2017年香港GDP在四个季度均保持了3.4%-4.3%的增长水平,增速依次下降,全年(不变价)同比增速较高,为3.8%。通胀方面,2017年香港综合CPI同比增速为1.5%,较2016年有所下降;2018年3月CPI同比为2.6%,通胀基本温和平稳,明显好于1997年金融危机前的高通胀环境。
截至2018年3月,香港外汇储备为4403亿美元,约相当于其GDP总额的1.2倍,是基础货币的7倍多,占货币供应总量M3的24.7%。所以金管*拥有比较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港币汇率提供支撑。但是迫于短期压力,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USDHKD会在7.85附近徘徊。
2008年金融危机后流入香港的热钱很大一部分投向了香港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助推了房价和股市的上涨。
房地产市场上,以港岛A类为例,售价从4.8万港元/平方米涨到17.3万港元/平方米,涨幅近4倍。上涨的房价逼迫居民不断借钱买房,住宅按揭贷款规模扩大,杠杆增加,居民房贷压力巨大。2017年末,住宅按揭贷款的规模已经达到1.2万亿港元,占同年GDP的45%。杠杆率较1997年金融危机前明显提高,房地产市场承受更大压力。
股票市场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资本流入,香港股市经历了长期繁荣。从当时12300多的低点上涨至目前的30200点。
然而,随着美联储加息吸引部分资金流出香港,港币贬值并触及弱方兑换保证后金管*多次入市承接港币卖盘,市场流动性在逐渐收紧,港币利率不断提升。HIBOR-3M在3月8日为1.02%,是年内最低点,此后不断上升。尤其港币快速贬值后HIBOR加速上行。其中,4月12日至4月30日,HIBOR-3M从1.17%连续上升至1.57%,港币的贬值压力会随着利率提升而有所缓解,但是进入上升通道的利率则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构成较大压力,这也是金管*放弃主动调整利率的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香港不同计息模式下的按揭贷款中,以银行同业拆借为定价参考的按揭贷款占比最高,为68.4%,此类贷款在利率上行的情况下将面临负债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并且居民在房地产市场杠杆率高,可能面临的资产缩水风险更大。
从股票市场表现来看,港币贬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地投资者情绪,4月连续多个交易日港股通南下资金净流出,4月12日~23日累计净流出91.4亿元。虽然目前港股估值并不夸张,在全球仍存在估值优势且公司业绩优,但是利率的持续上行会对港股的估值造成不利影响。
近期美国债券长端利率持续攀升,连续三天收盘至3%及以上且最近几个交易日仍在3%附近徘徊,今年以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经上行57bp。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也在不断走高,从今年最低点的88.65提升4.6%至目前的92.75。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通胀预期升温。
原油价格自去年以来连续上涨,在地缘**影响下,4月油价升至2014年底以来的高位,美国通胀预期不断升温。另外,美国劳动力市场收紧,以及减税带来的收入提高、利润增加等因素都有利于推动通胀上行。通胀预期升温进一步支撑美联储加息,6月美联储大概率加息,且年内四次加息概率高企,在这样的预期下,美债收益率上升动力增强。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TIPS的利差也可以看出,通胀成为美债收益率飙高的主要原因。而美元利率的走高会吸引美元回流,从而推高美元指数。
此外,欧洲经济增长放缓,欧央行加息预期下降,而美联储持续渐进加息,这样美强欧弱的预期差异推动美元走强。
对香港而言,如果未来市场对内地和香港的经济预期未能恢复,而美联储继续加息,美债收益和美元继续走强,将会进一步加重港币贬值压力,并加快资本流出。同时,在维持港币汇率稳定的过程中,港币流动性收紧,港币利率将长期上行。如此一来,高估的资产将面临短期内价格快速下跌的风险,市场恐慌和避险情绪升温,将加剧资金流出,形成正反馈机制,资产泡沫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具体来看,在当前香港房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楼市杠杆率高、居民房贷压力大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抗压能力明显较弱,在美元走强的过程中,最优贷款利率可能上调,资金借贷成本提升,房地产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对股市而言,资金的流出和利率的提升同时使港股估值承压,市场或面临短期回调的风险。另一方面,美债利率提高使美股承压,而目前美股估值处于较高水平,一旦出现大幅波动将波及港股。
亚洲金融危机前,香港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是通胀严重叠加外资涌入,资本市场已经存在严重泡沫。危机爆发后,1998年国际炒家将矛头对准香港,在股票、外汇、期货市场同时进行打压,股汇双杀。外汇储备支撑下,金管*耗费巨资取得香港保卫战的胜利,维护港币汇率稳定。但是随着资本大规模流出和利率抬升,股市和楼市承压暴跌,借贷成本提升,导致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
目前来看,香港在2017年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通胀基本温和平稳,外汇储备规模庞大,经济基本面总体好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但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在外资涌入后经历了快速上涨阶段,居民杠杆率高,房贷负担重。
联系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香港难以实现独立的货币政策。2015年底以来LIBOR随着美联储加息上行,金管*虽跟随上调基准利率,但HIBOR因港币流动性充裕长期处于低位运行,上行幅度远低于LIBOR,两者利差扩大,直接导致今年港币持续贬值。同时低利率环境下的套利交易盛行,加重港币贬值压力。
为维持港币汇率稳定,金管*在汇率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时入市操作,买入港币,卖出美元,这个过程使得港币基础货币收缩,流动性下降,利率上行。港币的贬值压力会随着利率提升而有所缓解,但是进入上升通道的利率将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构成较大压力。
此外,近期美国债券收益率大幅攀升,美元指数走强,加大港币贬值压力。如果美国通胀预期不断上行,美联储继续加息,美债收益和美元继续走强,港币贬值压力会进一步加重,并加快资本流出。同时,在维持港币汇率稳定的过程中,港币流动性收紧,港币利率将长期上行。如此一来,高估的资产将面临短期内价格快速下跌的风险,香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容易受到较大冲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港币与人民币的汇率 - 宫论APP钱币吧
答,关于90年代三万港币等于多少人民币,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在90年代的时候我曾经买过广东省出品的一本杂志,杂志的背面印有价格,分别是港币三元,人民币0.60元。如果按照这样计算的话,90年代的三万港币等于人民币6000元。现在的港币和人民币估计等值差不多了吧。
不能直接用人民币。需要换成筹码。过关后,很多兑换的银行(大一点的,服务会好一些)。
赌场里也可以直接换筹码,当然赌场里也会有非工作人员拿着筹码问你要不要换,可以直接用人民币换,这种一般就是赚汇率差价的。
人民币港币汇率换算是1人民币=1.1988港币。根据汇率1港元约等于0.8342元人民币,1人民币约等于1.1988港币。由于汇率是不断改变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值,实际交易时应以柜台成交价格为准,可以登录相应银行主页,点击实时金融信息下的外汇实时汇率进行查看计算。
92年港币汇率中间价:7.8港元兑1美元,10万港币可兑换12820.51美元。而1992年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8.5:1,那1992年10万港币是100000÷7.8x8.5=108974.36元(人民币)
首先取决于借给款时有没有约定汇率,其次如果你没有约定那么你借款当天或还款当天的汇率折算都可以。
香港回归后人民币兑港币上演大逆转(组图)_手机新浪网
香港回归祖国进入第十个年头后,一度强势的港元也迎来命运的转折点。从2006年以来,人民币加速升值,到去年11月份,内地银行港币现钞的买入价(市民将手中港币卖给银行的价格)首次跌破1比1之后,今年1月11日,港币兑人民币交易价格也跌破1比1的水平,报1∶0.9997,这也是人民币汇率13年来首次超过港币,上演了一次“大逆转”。
人民币兑港币汇价在建国以后50多年中几经大起大落,背后有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大支持,其变迁至今仍为大家所津津乐道。而人民币在香港从寸步难行到畅通无阻,期间也折射出两地经济地位国内与市民心态的巨大变化。
1945年以后,香港地区流通的货币是由三家银行发行的,即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有利银行,1元以下的则由**发行。到1959年有利银行被汇丰银行收购,这一时期的港币钞票均由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发行,5元以下硬币由**发行。1994年中国银行开始在香港地区发行钞票。到目前为止香港地区有三家银行发行钞票,即汇丰银行、中国银行和渣打银行。
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之所以仍旧使用港币,就是为了香港自有的金融体系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而自由发展,这倒也符合港人治港的方针。
据史料记载,在解放初期港币仍然在广州流通,因为人民币当时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信用。直到中国人民银行重新发行新人民币,以新兑旧1比10000的价格回收旧版人民币,人民币才逐渐在群众中建立起信用,港币逐渐淡出广州的流通货币市场。
由于广州人几乎家家都有香港亲戚,香港与广州经济在上世纪60年代后逐渐拉开距离后,当时不少广州人的生活开始接受香港亲戚的接济。家住香港的许大姐还清晰地记得上世纪60年代港币兑人民币的汇价,很多年都是100∶42.7,当时许大姐的父亲在香港做牙医,虽然艰苦,但每个月都会寄100元港币回家。当时国家的外汇储备非常缺乏,所以100元港币虽然只能在银行领到42.7元人民币,但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领到同样金额的侨汇券。
据了解,当时的侨汇券上印有十元、一百元等金额,并配有副食品券1张、购物券1张、粮食1斤、油1斤等副券。那时候国内食品供应紧张,侨汇券相当于那时的粮票,很多东西如果没有这些票券,有钱也买不到。而有了侨汇券,就可以到各区的侨汇商店去买到紧俏货。
到了70年代,由于人民币逐渐升值,人民币兑港币的汇率曾一度飙升到20∶100,港币越来越不值钱,不少侨户还曾经为此十分担忧。但这种情况没维持多久,到改革开放前夕,人民币兑港币的汇率在30∶100左右。
1957年12月,侨户凭银行“侨汇证明书”到华侨商店领取购物证,按侨汇总额15%购买统销商品和紧俏商品,可跨月购买,全省通用。华侨商店出售商品时逐笔登记,满额即收回购物证,按月汇总报省商业厅。
银行结付侨汇时,按人民币数额发给侨汇供应证。1960年1月,省人民银行印制了面额分别为1元、5元、10元、40元、50元、100元的“侨汇增加统销商品供应证票”,定量供应统销商品,全省通用;又印制了“华侨特种商品供应证”,用于供应一般商品,华侨商店售出商品时剪下相应票值,按月分类回笼。
1962年7月,由省华侨特种商品供应公司统一印制“华侨特种商品供应证”,由银行根据汇额发给收汇人,使用期限1年,限市内使用,华侨商店在供应商品时剪票,按月回笼。1963年,各种侨汇证可以互相换购,各供应部门凭收回票证互相结算物资。1978年,由省华侨公司统一印制“侨汇商品供应证”,由银行发证,限市内使用,期限1年。粮油票证由市粮食*回笼,其他商品票证由市华侨公司回笼,***规定当年发放回笼率不应低于60%。
1982年7月1日,由广东省统一发放了新版侨汇证,有5元、10元、30元、50元、100元5种面额,使用期限2年,票证回笼率要求达到70%以上。1984年,广州市自行印制侨汇证,1988年7月,取消侨汇粮油定量供应,每百元面额侨汇证的粮油票视同10张购物券。
到了80年代,国家开始发行“外汇券”,当时中国银行于1980年4月1日发行了一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流通可与外币兑换的特殊人民币凭证,共7种面额:分别为一百元、五十元、十元、五元、一元、五角、一角;9个版别,外汇券正面为中国的风景名胜和中文“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的字样及金额;背面则为英文“BANKOFCHINAFOREIGNEXCHANGECERTIFICATE”和中英文字“本券的元与人民币等值。本券只限在中国境内指定范围使用,不得挂失”的字样及金额。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外国人到中国可用外币兑换“外汇券”,并到特殊的地点,如友谊商店,购买当时人民币无法购买的紧缺商品。广州友谊商店的退休干部梁维炘对那个时期的情况记得非常清楚,他告诉记者,当时100港币可以换到30多块钱的外汇券,虽然外汇券和人民币是等值的,但实际上外汇券的使用价值远远高于人民币,因为它可以买到很多人民币买不到的东西,如555和万宝路等进口的香烟、冰箱、录音机和食品等,此外用外汇券在买一些紧俏的家电产品,还可以打8折左右,便宜很多。因此当时在友谊商店、中国大酒店门口,外汇兑换券黑市兑换价格约1∶1.3左右。
直到1993年***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停止发行外汇券,1995年1月1日,外汇券停止市面上流通,中国银行回收。外汇券退出历史舞台后,由于其设计精美,而且作为一种特殊的票据,现在已成为收藏的对象。
生于1980年的广州市民钟小姐,对于港币的看法与她的长辈有了一些不同。10岁那年钟小姐过年时从一个从香港来的远房亲戚手里接过一个利是封,里面装着100港币,这是她第一次接触港币。刚开始她只是觉得港币花花绿绿的很好看,并把这张港币放进了邮票册里收藏,有同学来了还拿出来炫耀一阵子。
1993年以前,人民币汇价一直较港元高。但1993年以后,人民银行宣布进行汇改,取消外汇券,人民币1年内跌至1美元兑8.4元人民币,这时港币才终于超越人民币价格。当得知港币兑人民币黑市牌价跌到100∶140后,钟小姐邮票册里的港币被父亲拿走了,兑换成了人民币。
此后港币兑人民币的汇率一直比较稳定,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港币兑人民币的牌价为100∶107。香港回归后,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但由于港币联系汇率一直与美元挂钩,因此人民币与港币一直保持着平行关系。
1997年10月,国际炒家对港币发起冲击,造成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率一度狂升至300%,恒生指数和期货指数下泻1000多点,大获而归。10月风暴过后,又是多次小规模狙击港元,利用汇率、股市和期市之间的互动规律大肆投机,狂妄地将香港戏称为他们的“超级提款机”。
1998年8月初,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索罗斯联同其他财力雄厚的“金融大鳄”三度冲击在香港奉行的联系汇率制。他们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大肆散布人民币要贬值的谣言,动摇投资者对港元的信心;另一方面在外汇市场大手抛出投机性的港元沽盘,同时在股市抛售股票来压低恒生指数,以及在恒指期货市场累积大量淡仓,指望在汇市、股市和期市相关连的市场上大获其利。
为了打破炒家的套利计划,8月27日,8月份期货结算前夕,特区**摆出决战姿态。在曾荫权的指挥下,港府一天注入约200亿港元,将恒生指数稳托上升88点,为最后决战打下基础。
28日是期货结算期限,炒家们手里有大批期货单子到期必须出手。若当天股市、汇市能稳定在高位或继续突破,炒家们将损失数亿甚至十多亿美元的老本,反之港府前些日子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扔进大海。当天双方交战场面之激烈远比前一天惊心动魄,全天成交额达到创历史纪录的790亿元港币。港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最后闭市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比金管*入市前的8月13日上扬了1169点,增幅达17.55%。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已经获胜。在整个亚洲金融危机中,唯一顶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港币币值高于人民币。可转眼间香港回归祖国已经进入了第十个年头,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一举突破7.80水平,创汇改以来新高。受此带动,港币兑人民币交易价格跌破1比1水平,报0.9997,这是人民币汇率13年来首超港元。
由于广州等地与香港的联系非常紧密,赴香港商务和消费的机会较多,一些生意也经常需要前往香港,比如与香港有生意往来,在香港投资物业等等,而由于人民币在香港仍然不可以自由兑换,因此,广州人大多有持有港币的习惯。
但人民币贵过港币,却让很多人始料不及。陈小姐去年去香港旅游购物,尚余一万多港币留待再次赴港使用。可是没有想到,不到一年时间,手中港币缩水超过5%。一时间,不少广州市民担心人民币一旦升值手中的外汇资产将缩水,纷纷将手中的港币等外汇通过银行结汇换**民币。专题统筹林峰专题撰文时报记者游星宇专题摄影时报记者杜翠
2009年12月31日港元兑换美元的汇率是多少
2009年12月31日港币兑换人民币元汇率:1港币=0.1236美元,以上信息由中商情报网提供,请采纳!
90年代时怎么计算出美元兑人民币为1:8的,详细计算思路是什么?
如果您去年6月份在每盎司650美元就买进2手现货黄金,设止损100点,在每盎司1000美元的位置卖出,您的成本是16,000港币您承担的风险是15600港币,但所获得
1993年的港币值多少?
1. 1993年的港币值是多少2. 1993年的港币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价值较为稳定。这是因为当时香港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持港币的稳定,如维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因此,1993年的港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相对较高。3. 值得延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变化,港币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当前的港币汇率,最好参考最新的金融数据或咨询专业人士。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查询历史查询?
90年代美元兑换人民币的记录为:
1990年1美元兑换4.783人民币元,1991年1美元兑换5.323人民币元,1992年1美元兑换5.516人民币元,1993年1美元兑换5.762人民币元,1994年1美元兑换8.619人民币元,1995年1美元兑换8.351人民币元,1996年1美元兑换8.314人民币元,1997年1美元兑换8.290人民币元,1998年1美元兑换8.279人民币元,1999年1美元兑换8.278人民币元。
请问:九十年代一港元最高换多少人民币牌价
1港元=人民币0.88元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8年11月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288元,1欧元对人民币8.7337元,100日元对人民币为6.9353元,1港元对人民币0.88095元,1英镑对人民币11.0070元。
90年代港币人民币汇率
1990年港币兑人民币汇率-:1990年港币比人民币元值钱,正确的说1997年之前港币汇率比人民币元高,根据中国银行外汇汇率信息库可以查询1994年9月8日港币兑换人民币元外管*中间价:1港币=110.60人民币元.九十年代初人民币与港币汇率是多少-:一港币等于1.2人民币解放初期港币对人民币汇率我想问几个问题1.1941年,:一看你就知道不是两广人“仙”是英文Cent的音译,10仙得1毫,哪个大哪个小自己掂量民国末年,通货膨胀,大家拒收国币,两广不少地方以港纸结算,广东解放后不久,当时官价是1元港纸等于人民币几百元,后来涨过千,黑市达3000多,到1950年初,港纸退出市场,官价涨到4000多,黑市甚至达八千多,经过整顿,维持在4000以下,3000多左右当时5万港元是一笔很大的数,中产阶级只是极少人,60年代那时渡轮加价5仙(原价2毫)都引起市民的抗议*乱,可想而知120900港币兑换人民币是多少:不同时间汇率不同,汇率根据货币供求情况经常在变化,交易是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汇率参考中国工商银行官方网站.100港币兑换人民币实时汇率情况如下:货币现...1990年人民币兑换港币的汇率是多少?-:汇率是不断变化的,使用时请参考自身所需当日当时汇率,在银行柜台和网银上兑换时依据的是当时的实时报价.货币兑换1港元=0.8339人民币元1人民币元=1.1992港元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是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更新时间:2016-02-1519:311990年港币汇率-:时间:2009.07.1200:00:09,100港币兑换人民币货币名称现汇买入价现钞买入价卖出价基准价中行折算价发布时间港币87.9787.2788.3188.1488.142009.07.1200:00:09用人民币兑换港币用卖出价,100元人民币可兑换100*100/88.31=113.24港币汇率经常在变,可参考http://www.***.cn/sourcedb/whpj/九十年代人民币兑多少港元-:1港元=人民币0.88元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8年11月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288元,1欧元对人民币8.7337元,100日元对人民币为6.9353元,1港元对人民币0.88095元,1英镑对人民币11.0070元.九十年代100元港币兑换人民币多少-:那时港币比人民币值钱,至少要换人民币110以上1990年的港币值多少钱-:流通货币不值钱,按照今日实吋汇率:1港币=0.8290人民币元,交易是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怎么查询1990年的人民币对港元汇率?-:1、找中行,让他们给你打一个外汇报价表单,然后盖他们营业部的章.2、网站你可以去中行的官方外汇牌价网站:http://www.***.cn/sourcedb/whpj/点右上角有个往日牌价搜索即可!
港元是固定汇率制的货币单位吗?
港元兑美元汇率不变,属于固定汇率。中国香港**在1983年10月15日公布新政策,以稳定港元汇价,将港元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一直维持至今。拓展资料:固定汇率,是指由**规定该国货币同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两国货币汇率波动被限制在一定幅度以内。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兑换是以各自货币含金量为基础,铸币的平价则是它们汇率的标准,此时汇率的波动受到黄金输送点(Goldpoints)的约束,这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的汇率,固定汇率并非汇率完全固定不动,而是围绕一个相对固定的平价的上下限范围波动,该范围最高点叫“上限”,最低点叫“下限”。当汇价涨或跌到上限或下限时,**的中央银行要采取措施,使汇率维持不变。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的金本位制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都实行固定汇率制。优点(1)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2)有利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缺点(1)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用(2)为维护固定汇率制将破坏内部经济平衡。比如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币汇率将下跌,成为软币,为不使本币贬值,就需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但这种会使国内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失业增加。(3)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和混乱。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就是一例。固定汇率(fixedexchangerate)是浮动汇率的对称,是在金本位制度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通行的汇率制度,这种制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密传告走币之间维持一个固定比率,汇率波动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官方干预来保证汇率的稳定。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必须确认美国**在1934年规定的35美元折合1盎司黄金的官价。美国**承担各国按此价格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当黄金官价受到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炒家冲击时,各国**要协同美国**进行干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基金组织各会员国的货币必须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美国**根据上述黄金官价,规定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纯金,各会员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按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与美元确定固定比价,或直接规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但不得轻易改变。汇率波动幅度应维持在固定比价的上下1%以内。如果货币含金量的变动超过1%,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
【90年代港币对美元汇率(回顾1998港币保卫战,历史会重演?)】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