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是创新药还是仿制药(复星医*是做什么的?)
作者:“admin”
复星医*是做什么的? 上海复星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3月31日成立,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和H股,已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复星医*主要从事*品制造与研发、医
复星医*是做什么的?
上海复星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3月31日成立,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和H股,已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复星医*主要从事*品制造与研发、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分销与零售,其中以*品制造与研发为核心,并以医疗服务为发展重点。
复星医*这支股票如何?
据上市公司季报显示:复星医*(600196)今日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5,880,507,166.48元,同比下滑1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7,198,049.34元,同比下滑18.97%。
复星医*,仿制*的出路在哪里?
年线的奥秘、一线定江山
炒股一定要有一个操作标准,简单可执行的标准,越简单越好。本人用年线炒股,连续五年盈利,每年只操作几次,每次持股周期短的一个月,长的半年,不看消息,不追热点。如果你想轻松愉快的赚钱,请关注我。
——年线老师
有个伙伴,在2018年高点买的复星医*,一直卧倒现在,问我为什么跌的这么多,涨不起来,贴个图大家看一看:
1
复星医*,是一家控股型的公司,体现在报表上,就是母公司营收占比很小很小,比如下图所示:
2019年中报显示,复星医*母公司营收仅仅187万,而合并报表营收达142亿,母公司的营收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控股型公司的报表特征;
2019年中报显示:
公司营收142亿,同比增长19.51%
净利润15.16亿,同比下滑2.84%
扣非净利润11.68亿,同比下滑2.75%
公司主营业务由三大板块构成,分别为医*制造、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与医疗诊断,其中医*制造为公司的第一大主营业务,营收高达109亿,占比77%,医疗服务14.6亿,占比10.3%,器械与医诊18亿,占比12.8%;
前面说过了,公司是控股型的公司,下面有几个重要的子公司(全是医*制造):
1、重庆*友,产品有阿托莫兰、优帝尔、沙多力卡、悉畅、先锋美他醇等,营收31.3亿;
2、江苏万邦,产品有优立通、怡宝、西黄胶囊、万苏平、肝素钠系列等,营收24.98亿;
3、奥鸿*业,产品有奥德金、邦亭,营收12.43亿;
4、GlandPharma,产品有依诺肝素注射液、肝素钠、万古霉素、罗库溴铵等,营收11.95亿;
2
我是这样看待复星医*:
1、公司就是靠仿制*发家的,现阶段,仿制*的黄金发展期已经成为过去式,2019年上半年,国家医*政策改革深入推进,*品注册分类改革、仿制*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政策相继落地,引导行业向创新主导、国际化标准的方向发展,推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现阶段,仿制*企业开始纷纷转型,包括复星也是一样的,开始向创新*转型~~~公司产品有仿制*、生物类似*及仿制*,创新*,其中仿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创新*占比还是很低,创新*的研发周期非常长,短期是见不到效果的;
2、公司的业务太复杂,盈利不稳定,管理层不太注重市值管理;
仿制*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所以,我是不太看好复星医*的~~~全球仿制*龙头TEVA,跌的只剩下渣渣啦,2015年还有70多美元,今年股价最低6美元,腰斩了92%,如下图所示:
PS:感觉好,欢迎点赞,转发,有问题留言,谢谢!
复星医*去年净利润超47亿元,创新产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在3月23日举行的业绩沟通会上,复星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以芳表示,围绕疫情防控需求,复星医*将加快抗疫相关产品的科技创新,保障抗疫物资和战略产品供应。未来将继续围绕未满足需求的治疗领域积极布*新技术和产品,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和深度孵化等合作模式,推动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落地。汉利康营收达16.9亿元,战略布*mRNA领域经过十余年的持续投入,近三年来,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复必泰(mRNA新冠疫苗)等多个品种获批上市并放量销售,复星医*的创新研发加速落地,推动业绩可持续增长。2021年度,新品和次新品收入在制*业务中收入占比超过25%,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从治疗领域来看,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抗感染两大领域的核心产品2021年营收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5.23%,汉利康、汉曲优、苏可欣贡献较大。其中,复星医*自研产品汉利康2021年实现收入16.90亿元,同比增长125.33%;汉曲优、苏可欣2021年分别实现收入9.30亿元和4.26亿元。受益于米卡芬净、依诺肝素钠注射液以及上市新产品的贡献,报告期内,印度控股子公司GlandPharma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48%。报告期内,抗感染核心产品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19.54%,主要系复必泰(mRNA新冠疫苗)的收入贡献以及米卡芬净和美士灵(注射用头孢米诺钠)的销售收入增长。截至2022年2月末,复必泰在港澳台地区已累计接种超2200万剂。针对该疫苗在大陆的上市进展,复星医*董事长兼CEO吴以芳表示,还在审评审批中,没有更多消息可以分享。吴以芳提及,mRNA疫苗自新冠疫情发生后快速研发上市以来,为全世界抗疫做出贡献。该技术未来前景广阔,在很多疾病治疗中都有应用前景,也可能是下一阶段出成果最多的技术领域,甚至不排除是最核心的技术热点。“这个热点中国生物制*企业跟得很快,而且一些企业做得不错,核心技术应该可以很快突破,复星医*肯定也要布*,而且已经在做战略性布*。”吴以芳表示,复星医*希望利用mRNA技术平台,针对未被满足的疾病需求开发出更好的创新*。受集采等因素影响,复星医*中枢神经系统、代谢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三大领域的核心产品营收均出现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分别为24.82%、19.79%、19.5%。制*业务研发投入近45亿,同比增加两成多报告期内,复星医*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全年研发投入共计49.75亿元,同比增长24.28%。其中,制*业务板块的研发投入为44.86亿元,同比增长22.23%。围绕肿瘤及免疫调节、代谢及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重点疾病领域,复星医*搭建和形成小分子创新*、抗体*物、细胞治疗技术平台,并积极探索RNA、溶瘤病毒、基因治疗、靶向蛋白降解等前沿技术领域,提升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全球研发中心对创新研发项目的一体化管理,推动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落地。“国内生物医*行业内卷非常严重,在医院争夺临床资源的项目太多了,超出想象,同一个靶点的小分子*物,可能有二三十个企业在做研究,这种形式不应该持续。”吴以芳表示,中国生物制*企业应该有高质量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未来应该做的是first-in-class、best-in-class创新*,复星医*也在针对蕴含巨大未被满足需求的临床领域,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等进行布*和投入,面临的风险也很大。2022年1月及3月,复星医*产业先后获MPP许可生产,向全球约定区域的中低收入国家供应默沙东新冠口服*Molnupiravir及辉瑞新冠口服*奈玛特韦(Nirmatrelvir)的仿制*和奈玛特韦/利托那韦(Ritonavir)组合,许可生产范围包括原料*及成品*。复星医*获得授权的仿制新冠口服*物何时可以开始供应?对此,吴以芳表示,按规定,复星医*需要进行工艺开发及相关验证后,按照严格的注册法规要求,通过审批才可以供应。“我们的供应链、质量体系、产能等,都已通过默沙东和辉瑞的相关认证。获批后,我们在亚非拉地区的队伍会参与到当地公立市场和私立市场,积极拓展可能的业务,把我们高质量、低成本、患者可负担的新冠治疗*物供应到这些低收入国家,对抗新冠疫情。”吴以芳说。约百名患者进行CAR-T治疗,未来产能过万奕凯达获批的第一个适应症是用于治疗既往接受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021年8月,第二个适应症被纳入突破性治疗*物程序,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包含滤泡性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的**患者。截至今年2月末,奕凯达已列入23个省市的城市惠民保和超过40项商业保险,备案的治疗中心已达75家,已有约百名患者进入治疗流程。吴以芳指出,惠民保报销比例相对较低,从长远来看还是寻求纳入医保,让患者享受到更多医保支持。在CAR-T产能方面,吴以芳称,最初的产能设计留有一定余地,能够满足近一两年的生产需求,第二个综合生产线正在建设中,第三产地也在规划中,希望尽快达到超万人的产能储备,保证未来CAR-T系列产品的供应。此外,复星凯特第二款CAR-T产品(FKC889)已于报告期内完成技术转移,针对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试验申请于2022年3月获国家*监*临床试验批准。校对柳宝庆
医*行业研究
医*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其具有弱周期性、产业链长、行业及产品生命周期差异较大、竞争结构分化等特征。因而医*行业研究一般采用“自上而下”选择快速增长的细分领域,再通过“自下而上”确定投资标的的方法,要做到这点,则需要对医*行业有基本的认识。1.医*行业的特征周期性特征:医*行业是典型的弱周期性行业,*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医*的需求刚性大、弹性小,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因而医*行业具有防御性强的特征。产业链特征:医*行业的产业链从上游原料企业到研发和生产企业在经过中间的流通领域,到达医院或零售终端,最后再面向消费者。医*行业根据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上游原料企业主要有化学原料*、中*材和中*饮片行业,中游生产企业主要有化学*制剂、中*、生物制*等,下游流通企业主要有医*商业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医疗服务等。在这条产业链中,上游原料*和下游医*流通比较稳定,中*则一直不温不火,相对来说容易出现牛股的是化学制*和生物制*,因为一般新的化学*出来如果效果好的话,会持续给公司带来巨大收入。比如:恒瑞医*在2011年推出了针对癌症的阿帕替尼片,成为我国首款获得广泛认可的抗癌*。由此,恒瑞医*从2011年至今股价翻了10倍有余。再例如生物医*的智飞生物,2017年代理了默沙东的宫颈癌疫苗9价HPV,业绩飞速增长,股价也在2年中翻了近3倍。医*行业的生命周期:医*行业整体处于成长阶段,但其中细分产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大部分医*产品都处于成长阶段,但其中相当部分生物宽陪医*产品和一些创新*品还处于初创阶段,如单克隆抗体*物、治疗性疫苗等,还有一些产品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等*品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磺胺类等*品已经进入衰退阶段。这么一说,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医*股股性活,而有些医*股死气沉沉了。简单的举个例子:从股性的角度上讲恒瑞医*(创新*,成长型行业)>鲁抗医*(青霉素、成熟型行业)>新华制*(磺胺类,衰退型行业)医*行业竞争结构:医*行业由许多不同的子行业所构成,各个子行业的运行情况与行业竞争结构各异。总体比较下来,生物制*和医疗服务的竞争环境相对较好,化学原料*、化学*制剂、中*、医*商业和医疗器械的竞争环境相对较差。但在行业内的各个细分领域,又有很大的差异,如在化学*制剂中专利*品和独家产品的竞争环境也非常好,普*则很差;中*里面也有类似的情况,品牌中*的竞争环境很好,普通中*则很差。在对竞争环境的分析需要针对具体公司具体分析。2.医*行业的核心—供需单颗*物对量的需求较低,所以一旦*物量产,满足市场是很容易的,因此,医*行业研究的重心在于需求端。从宏观上来看,影响医*需求的因素是人口结构,比如老龄化程度、男女比例等都对医*的需求产生影响。微观上来看,具体细分领域的需求还需从以下几点考虑:(1)该细分领域疾病的发病率;(2)各项政策,特别是医保政态巧余策是否会对该类*品的消费有拉动;(3)这种需求的增长能否落实到具体公司。例如国内我们通过肿瘤的发病率快速提高这一信息,跟踪到抗肿瘤*物市场正在高速增长,而在全民医保的拉动下,抗肿瘤*物又是受到拉动最大的一个领域,从而得出抗肿瘤*物龙头企业相关产品将高速增长的结论。3.医*行业的投资逻辑和业绩增长来源带来医*行业投资机会的点比较多,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切入,寻找投资机会:(1)细分行业和领域的整体景气度的提高,可以从行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情况,利润率的水平,现金流的情况以及行业内主要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帆滚(2)对于医*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产品,一种新的重磅*品往往对一个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制剂企业来说,对其新产品的研发进行跟踪,和了解公司产品在渠道中的销售状况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国内企业以仿制*为主,需要掌握同类*品专利过期的时间,产品价格波动等。(3)行业环境和政策因素,需要对政策导向进行解读,看政策是否会对行业产生大的影响,如一致性评价政策对仿制*企业的影响;从医*行业的各子行业来看,不同类型的公司,其分析方法和投资逻辑差异很大,推动公司增长的动力也不相同。3.1化学原料*化学原料*行业习惯上被分为大宗原料*和特色原料*,两类公司的盈利模式存在很大的区别。3.1.1大宗原料*大宗原料*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特征,对企业利润的推动往往决定于价格和销量。这个比较典型的就是近两年股价大涨的新和成,近几年来它的主营维生素一直在涨价,但这个涨价并不是因为需求强劲,而是由于环保政策影响,维生素开工受限,以及维生素的核心技术仅掌握在巴斯夫、新和成、帝斯曼等少数几家公司手中,这几家公司联合挺价。所以,维生素出现了趋势性上涨。3.1.2特色原料*特色原料*和大宗原料*相比,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讲求速度。特别是新*刚出来的时候能够快速实现原料供应,溢价能力逐步减弱,容易出现暴涨暴跌。比如早期的华海*业、天宇股份。但近几年中,由于行业成长性的阶段性弱化(绝大部分领域的原料*都很明朗),使得这一领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3.2化学*制剂行业化学*制剂企业可以分为仿创型化学*(创新*)企业、OTC制剂企业和普*制剂生产企业。OTC的化学*和中*企业共性很强,其中中*OTC企业特征更为明显,因而我们放在中*部分讨论。3.2.1仿创型化学*企业仿创型企业的典型是恒瑞医*,公司过去主要通过抢仿专利*商在国内未获保护或者是专利保护过期的产品而开拓市场。后来,随着公司的研发实力增强,开始了发展创新*,形成了仿制*+创新*结合的产品线。当然,我国大多数*企转型都是在走同样的路线,其中往创新*转型比较成功的还有:科伦*业、复星医*、贝达*业等。通过创新开发新品,这类公司是医*行业最容易出现牛股的公司,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举个例子,兴齐眼*一直是一家普通的眼膏剂企业,但2019年4月公司披露研发出了针对结膜炎、角膜溃疡等疾病的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在国内尚属空白,未来前景可期,公司股价则由20元涨至100元附近,涨幅近5倍。3.2.2普*制剂生产企业普*即常规*物,相对于新*而言的,这类产品通常已经上市销售多年,市场相对成熟,没有专利等保护壁垒。国内的化学*制剂企业大部分是普*制剂生产企业,这类公司大多产品毛利率低,生产厂家多,竞争激烈,其可能的看点主要在于行业集中度提升,通过规模效应和费用压缩带来的利润增长。这种类型的公司股价一般走势平稳,比如:华润双鹤、现代制*、中国医*、华东医*、京新*业、普利制*等。3.3中*制剂中*主要分为4种,中*饮片、品牌中*、现代中*、中*OTC3.3.1中*饮片行业中*饮片由于其市场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有限,毛利率通常低于50%,品牌中*企业较少涉足这一领域,中*饮片领域以准入标准低,规范程度差,市场分散为主要特征。所以这个行业不算是一个好的赛道。我们也看到,上市公司中康美*业、红日*业、香雪制*、太龙*业等股价长期表现很一般。3.3.2品牌中*品牌中*是中*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类公司,其产品品牌往往是历史的原因形成的,如同仁堂、云南白*、东阿阿胶、片仔癀,具有独占性和不可复制性,由于其品牌的稀缺性和需求的相对刚性,所以具有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从以往来看,这类公司的业绩增长往往依赖于两点:(1)产品价格的提升;(2)产品应用领域或者是品牌的延伸。典型代表企业如云南白*、片仔癀、东阿阿胶。例如:云南白*找到牙膏的突破口,股价在16-18年间有不错表现,而片仔癀则拓展护肤品路线,股价也十分强势。但同仁堂和东阿阿胶,近几年产品一直比较单一,股价则表现一般。3.3.3现代中*企业现代中*企业区别于品牌中*的企业的特征在于其产品的创新性,包括剂型创新和产品本身的创新,这类企业往往没有历史的传承和积累,其发展往往依托于产品的创新,从无到有,从单一产品到系列产品。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实现在产品上不断创新,形成丰富的产品梯队,推动公司的持续快速增长,例如天士力、康缘*业等。但注意一点,中*注射液一直在临床上效果不佳,甚至存在安全问题,很难大规模推广。如天士力在美国开展的复方丹参滴丸大型国际临床试验,迟迟未能交出满意结果。3.3.4OTC*ORC*即非处方*,该类产品特点有:(1)主要通过零售渠道销售;(2)患者是产品消费的决定者,企业的议价能力不强;(3)品牌是OTC类企业最重要的要素。典型的OTC中*企业有江中*业和华润三九。在国内,部分OTC产品在市场上长盛不衰,如三精葡萄糖酸钙,三九感冒*系列,但更多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各领风*三五年,营销不能持续创新,新品不能出现,增长就很难持续。4.生物制*生物制*企业的类型众多,在国内市场,目前业绩能够持续增长的公司主要还在诊断试剂、血液制品、疫苗等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制*企业还没有形成气候。A股单纯研发生产创新型生物*的公司非常少,大多数都是化*/中*企业转型。此外,该类型公司大多处于研发阶段亏损较大,赴港股及美股上市的较多。4.1疫苗疫苗分为必打疫苗(一类苗)和选打疫苗(二类苗),一类苗市场规模大,但被国家严格控费,此外需求量也是计划型。比如,上市公司中康泰生物(乙肝疫苗)、华兰生物(免疫规划苗)等,这些公司的一类苗往往是公司的稳定的利润来源。但二类苗现阶段随着个人健康意识的增强,增长是比较迅猛的。我们疫苗企业纷纷加入二类苗研制,比如智飞生物的HPV宫颈癌疫苗、沃生生物的肺炎疫、流感疫苗等。这几年,二类苗是生物医*领域的蓝海,并且由于安全性问题,国家对疫苗行业是高度管制的,进入壁垒十分高,玩家就那么几家公司。因此,疫苗行业是医*中不可多得的好赛道。近几年小儿手足口病严重,华兰生物凭借着在流感疫苗的龙头地位,业绩高速增长,股价也从去年至今翻了一倍有余。4.2血制品血液制品的典型企业有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因为血液制品的特殊性,除人血白蛋白之外,其他血液制品均不允许从国外进口。从2001年起,国家不再新批血液制品企业。目前政策性壁垒使国内的血液制品行业成为一个没有新进入者的封闭性行业,有利于行业内公司尤其是龙头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不过,血制品行业整体上已经比较成熟,行业增速不高,对这个行业的研究重点则在于:(1)终端血制品价格政策的变化;(2)企业分离技术进步对吨血浆的产值的提高程度。比如,在早期上海莱士的血浆分离技术是业内最强的,整体毛利率也高于华兰生物,公司市值一度冲破千亿大关。但此后,由于公司经营问题以及其它公司技术的赶上,公司的优势日渐消失,股价才开始转弱。4.3诊断试剂诊断试剂行业本身是属于高速增长的行业,国产企业由于在诊断仪器方面较为落后,早期发展多以代工贴牌生产诊断试剂为主,后逐步向仪器试剂同步发展,所以也有将该类型公司归类为医疗器械行业。代表公司有安图生物、科华生物。对该类公司的分析重点在于:(1)后续产品的研发进度;(2)新的应用领域。比如:安图生物早期在诊断领域完全不低外资企业,但是公司陆续提高产品竞争力,公司于17年9月顺利发布了国产首条TLA流水线。该流水线使得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具有能与外资企业在大型医院主战场竞争能力的企业,并一举奠定了公司股价从17年以来持续走强的基础。5.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是个利润非常丰厚的行业,但是国内的企业产品层次普遍不高,研发能力薄弱,还属于初级制造业水平。目前国内大型医疗器械市场都被海外巨头占据(以GPS为代表),国产企业和这些国际巨头相去甚远,但差距大同样意味着未来进口替代的空间大。国产企业在高端医疗器械做的最好的是迈瑞医疗,主要从事分析仪器和监护仪器,目前已完成美股私有化后A股上市。此外在某些高端器械领域如心血管支架,国产替代也较为成功,代表企业乐普医疗。医疗器械公司研究主要关注:(1)生产成本:中低端产品对钢材等原料成本比较敏感;(2)产品档次:高端意味着高利润;(3)研发能力:持续发展能力。6.医*商业医*商业是一个低毛利率,依靠规模和服务取胜的行业,医*商业有批发和零售两个层面,医*批发主要企业有上海医*、中国医*、国*一致、九州通等,零售企业主要有:一心堂、大参林、益丰*店、老百姓等。医*批发商受到医*终端多样性的影响,在医*行业批发环节将一直存在,零售环节受制于国内医院以*养医的影响,总体规模偏小,但发展迅速较快。这也是为什么医*批发行业的股票股价要远比医*零售走得差的原因。在美国,3大医*批发商占据了全市场97%的份额,而我国最大的国*控股的市占率也不足10%,因此未来的主要看点在市场集中度的提高。7.医疗服务医疗服务分很多种,比如CRO、CMO、民营医院等均属于医疗服务范畴。7.1CRO/CMOCRO即临床医疗服务,比如一家*企要成为强研发强注册的公司是很难的,所以在研发国产中很多工作需要外包出去,于是就形成了CRO企业。随着创新*已经成为医*企业发展的大趋势,CRO行业十分景气,并且这种景气趋势可能会随着创新*的浪潮延续5-10年,甚至更久。比如:泰格医*从2017年开始,连续净利润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股价上涨近5倍。相关的企业还有:*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昭衍新*、博腾股份等等。除了CRO之外,由于医*的品种多样化及细分领域需求较少的原因,有些企业不愿意自己投入大量资金自建产线,所以它需要将*品生产外包,这类承接外包生产业务的企业叫CMO,可以理解为医*生产代工企业。一般CRO企业也会有CMO业务,相对在代工业务做得比较凸出的有凯莱英、博腾*业、*明康德等。另一类与CRO息息相关的即是小分子库,因为医*的研发需要运用到大量小分子,但小分子的研发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干脆买让别人帮忙设计或者买别人的成品,这里的小分子设计龙头即*石科技、*明康德等。由于创新*的研发存在很大的风险,比如历史上重庆啤酒研发乙肝疫苗失败,带来了股价的暴跌。CRO/CMO行业由于只收取服务费,所以业绩会更加稳健,是投资创新*的不错方向。7.2民营医院国内目前公立医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且都是非盈利性医院。近年随着医*加成取消公立医院创收能力大幅下降,公立医院的扩张主要依赖**资金的支持。民营医院受制于公立医院一直发展畸形,一方面是公立医院对优秀医疗人才的虹吸现象,事业编制限制了人才流出。尽管医生多点执业正在试行,但民营医院总体上医疗人才依旧匮乏。另一方面,医院对设备要求较高,民营医院在昂贵的检测设备投入不及公立医院。目前来看,医疗服务发展较好的主要有两个方向:(1)专科连锁。这类商业模式一般对设备要求较高而对人力资源要求较低,可复制性强。典型的如体检公司美年健康、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2)高端医院。主要定位于高端客户,收费昂贵但是服务好。代表如复星医*参股的和睦家医院。对于这个行业,我们主要关注的则是:(1)模式的可复制性、(2)规模扩大后对成本和费用的控制;举个例子:通策医疗通过兼并,将浙江地区几家大的口腔医院占据,成本和管理非常好,业绩十分优秀。而它的模式完全可以向全国进行复制,所以通策医疗10年涨幅近20倍,同样的还有眼科医院爱尔眼科相比之下,美年健康的模式也可复制,但是其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不佳,股价表现平平。8.监管及政策对医*行业的影响由于医*行业的特殊性,强监管一直是行业常态,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具体的影响政策统计为以下几点:8.1医保政策*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以及进入的层次对其销量有很大的影响,而医保目录由医保*(此前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两年制定一次,这方面的政策动向也是关注的重点。8.2新*审批政策以往国内*品的批准非常容易,买卖*品批文现象严重。如今医*行业审批十分严格,这对优势企业是个利好,有利于具有很强研发实力的企业来说,市场竞争没有以前那么激烈,新*进入市场能否获得更大的优势。该政策的变化主要对仿创型化学*制剂企业、现代中*企业和创新型生物制*企业影响比较大。8.3生产批准政策*品的生产主要受国家*品监督管理*管制。在生产环节,标准化体系已经建立完善,在麻醉品、血液制品、疫苗等领域还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这意味着行业门槛的提高,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增加。该政策的变化主要影响监管严格的血液制品、疫苗、生物制品等行业。比如:2001年,国家停止了血制品行业的进入审批,那么有血制品牌照的几家公司则成为了行业的寡头,此后,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博雅生物、天坛生物步入长牛模式。8.5环保政策国家环保总*对制*企业排污标准在不断提高,这方面监管的越来越严将导致小企业逐步退出,行业的门槛和集中度将不断增加。环保政策的变化主要影响原料*企业。比如:维生素行业污染比较严重,2017年环保因素关停了许多小的维生素厂商,导致维生素价格上涨,新和成、亿帆医*等股价大涨。
复星医*创新*发展或将改变以仿制*为主的现状公司利润依赖股权投资收益
创新*研发投入增加,仿制*利润压缩,长期股权投资隐藏债务高企风险,复星医*后续该如何布*?
近日,复星医*(600196.SH)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两款产品有了新进展,分别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国内商品名:汉贝泰)新增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适应症的补充申请获国家*品监督管理*(以下简称“国家*监*”)批准、以及HLX60(即重组抗GARP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用于实体瘤和淋巴瘤治疗开展临床试验获得批准。
目前,复星医*的创新*研发与上市迎来快速发展期,但仿制*仍占据收入较高比例,约为75%。然而,随着*品集中采购政策加快实施,复星医*仿制*所产生的利润将逐渐收窄。今年上半年,复星医*整体毛利率45.75%,较去年同期下降5.55个百分点。
此外,近年来,复星医*频繁进行投资收购,净利润亦长期依赖投资收益,但这也导致其债务规模逐渐扩大。截至今年6月末,复星医*流动资产合计321.37亿元,流动负债319.67亿元,流动比率接近1,这意味着复星医*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逐渐放缓。
仿制*收入占比75%
10月18日,复星医*公告宣布,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及其控股子公司自主研发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新增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适应症的补充申请获国家*监*批准;10月17日,复星医*发布公告,复宏汉霖收到国家*监*关于同意其自主研发的HLX60用于实体瘤和淋巴瘤治疗开展临床试验的批准,截至公告日,全球范围内尚无靶向GARP的单克隆抗体获批上市。
近年来,复星医*自主研发的多款创新*陆续上市。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共有2个创新*(适应症)、10个仿制*(适应症)于中国境内/美国获批上市;1个创新*(适应症)、18个仿制*(适应症)于中国境内申报上市;14个创新*(适应症)、9个仿制*(适应症)于中国境内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然而,从业务构成看,复星医*的创新*大都处于申报上市或临床研究阶段,且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仿制*则贡献了较多收入。
截至2022年9月,复星医*针对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包括已获批上市适应症及已获注册申请受理的新增适应症,不含对外许可中被许可方分担的研发投入部分)的累计研发投入约为人民币5.67亿元。截至2022年9月,复星医*针对HLX60累计研发投入约为7370万元。
从复星医*整体研发情况看,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研发投入共计23.99亿元,同比增长22.77%;其中,研发费用18.18亿元,同比增加2.56亿元、增长16.39%。复星医*在财报中披露,研发投入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加大对生物*和小分子创新*的研发投入,以及增加对创新孵化平台的投入所致。
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制*板块营业收入为143.27亿元,在所有营业收入中占比67.14%。其中,包括复必泰、汉利康、汉曲优、苏可欣、汉斯状等在内的新品和次新品在制*业务中收入占比超过25%,这意味着同期仿制*的收入占比约75%左右。
然而,随着集采范围及力度不断扩大,复星医*仿制*所带来的销量和利润开始收窄。从2018年的“4+7”*品集采试点至今,全国集采已开展7批8轮。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已有共计25个已通过或视为通过仿制*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在7批*品集中带量采购招标中中选。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复星医*代谢及消化系统核心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下滑2.54%至13.83亿元,毛利率亦同比下滑0.53个百分点。复星医*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阿拓莫兰和凡可佳等产品在集采执行后单价下滑所致。
同时,复星医*的抗感染、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核心产品的毛利率亦分别下滑了2.29、5、2.58个百分点。从复星医*整体的毛利率看,今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55个百分点至45.75%,而下降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为公司非自有抗疫产品海外销售业务毛利率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受集采产品的影响。
北京鼎臣医*管理咨询总经理史立臣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在国家集采、MAH、国家创新鼓励等政策看,未来创新*和仿制*会加速发展,参与创新企业会越来越多,国家集采、联盟集采等不仅对创新企业形成政策挤压,还会导致企业销售规模和毛利率降低,而创新*和仿制*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研发周期又长,这必然会导致企业资金链越来越紧张。”
“低端仿制*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部分低端创新*甚至也已经开始陷入内卷,发展高端仿制*和高端创新*是未来趋势,尤其二十大后我国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再加上越来越多重磅*物专利到期,这些都将为高端仿制*和高端创新*带来发展机遇。”海南博鳌医疗总经理邓之东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
长期并购投资推高债务风险
从整体盈利情况看,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营业收入213.40亿元,同比增长25.8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47亿元,同比下降37.67%。对于净利润下降的原因,复星医*在财报中解释,由于市场波动等因素,公司持有的BNTX股票于报告期末的股价较2021年末下降,BNTX股价变动致公允价值损失等净影响10亿余元。
2020年,复星医*投资3.26亿元,买入约158万股德国生物公司BNTX股票。截至2021年末,这笔投资为复星医*带来超过22亿元的收益。但2022年至今,BNTX股价持续下跌,复星医*业绩因此也受到影响。
从复星医*近年业绩情况看,其净利润大都来源于投资收益。2019-2021年末,复星医*净利润分别为33.22亿元、36.63亿元、47.35亿元,其中投资收益分别为35.65亿元、22.84亿元、46.24亿元。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投资收益为21.67亿元,高于净利润数据。
从投资收益构成看,复星医*的投资活动主要以长期股权投资为主。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目前的控股或参股公司共计30家。同时,企查查显示,复星医*间接控股公司约有1000家。
长期的投资收购,使复星医*积累了高额的商誉值。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商誉值达99.34亿元,约占净资产的26.01%,其中商誉减值准备为5.08亿元。然而,高额的商誉背后,复星医*债务规模亦逐渐增加。
截至今年6月末,复星医*短期借款达130.55亿元,长期借款达107.88亿元,资产负债率51.69%,较去年同期上涨4.92个百分点。同期,复星医*流动资产合计321.37亿元,流动负债319.67亿元,流动比率接近1,与同属头部*企恒瑞医*(600276.SH)的流动比率8.05相比,差距较大。而较低的流动比率意味着复星医*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逐渐放缓。
除自身债务增加外,复星医*还需为子公司的债务提供担保。近日,复星医*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为控股子公司上海复星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医*产业”)于共享授信额度内向招商银行申请的本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或等值其他货币)的债务提供最高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截至2022年10月14日,包括本次担保在内,复星医*实际为复星医*产业担保金额约63.21亿元。同时,复星医*实际对外担保金额223.78亿元,约占2021年12月31日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57.10%;其中,复星医*与控股子公司/单位、控股子公司/单位之间发生的担保金额223.72亿元,公司为参股公司的担保金额为600万元。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iFind数据显示,基金持股方面,复星医*今年二季度共有50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持有复星医*,较上季度末减少20只,持股市值21.51亿元,较上季度末减少3.54亿元,环比减少14.12%。
记者就业务收入构成、债务情况等问题致函复星医*,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
欢迎加入读者群
阅读、爆料、交流
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
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世界前五大制*公司是什么?求大神帮助
排名前十位的制*公司是:辉瑞、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安万特、强生、默克、诺华、阿斯利康、罗氏、百时美施贵宝、惠氏
复星医*阿伐曲泊帕片获批上市,非布司他片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贤集网
复星医*阿伐曲泊帕片国内获批上市,为首个引进小分子创新*
4月16日晚,复星医*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上海复星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复星医*产业”)引进的小分子创新*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下称“阿伐曲泊帕片”)已获得国家*品监督管理*的批准,将用于择期行诊断性操作或者手术的慢性肝病(CLD)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成年患者治疗。
2018年3月,复星医*产业获美国AkaRxInc.关于阿伐曲泊帕片在区域内(即中国大陆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独家销售代理权(含为实现销售享有的独家注册、开发权)的许可。
2019年4月,阿伐曲泊帕片获得国家*监*授予优先审评资格。
2019年6月,阿伐曲泊帕片用于肿瘤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III期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国家*监*批准。
截至目前,于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尚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与该新*同类产品上市。
作为国内首款针对择期行诊断性操作或者手术的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物,阿伐曲泊帕片的上市有望令更多的病患者获益。
对此,复星医*全球研发中心总裁回爱民博士表示:“阿伐曲泊帕片从引进到获批上市仅历时两年,这与国家*品监管部门*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密不可分。自2018年产品引进后,复星医*研发中心项目团队立即对*品的三个适应症进行了综合梳理分析,针对每个适应症制定了不同的研发策略。”
2019年,复星医*研发投入34.63亿元,同比增长38.15%。其中,制*业务研发投入为31.31亿元,同比增长39.12%,占制*业务收入比为14.38%。
复星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以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阿伐曲泊帕片的上市将为中国CLD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引入临床治疗新模式。复星医*以创新研发为核心驱动因素,围绕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将加快推进创新*研发,为患者和客户提供优质、可及的产品与服务。”
复星医*仿制*非布司他片获一致性评价通过
4月16日晚,复星医*公告称,旗下控股子公司江苏万邦生化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江苏万邦”)于近日收到了国家*品监督管理*颁发的关于非布司他片的《*品补充申请批件》,其非布司他片通过仿制*一致性评价。
公开资料显示,非布司他片主要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
与普通的仿制*不同,该款*物属于复星医*旗下颇有竞争力的产品之一。
2019年年报显示,复星医*实现年度营业收入285.85亿元,非布司他片的销售额占到全年收入的3.94%。
据了解,截至目前,复星医*的非布司他片在中国境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恒瑞医*、杭州朱养心*业以及安斯泰来制*(中国)。而复星方面透露,截至2020年3月,江苏万邦现阶段针对该*品一致性评价累计研发投入约2142万元(未经审计)。
4月17日,复星医*(SH:600196)发布公告称,近日,董事会接到副总裁戴昆的书面辞职函。
公告披露,戴昆因个人原因,向本公司董事会申请辞去副总裁职务。戴昆自2020年4月17日起不再担任本公司副总裁职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21日,戴昆才刚被任命为复星医*副总裁,距今不足三个月。
来源:证券日报,中国网
文章来源:中国网
恒瑞医*和复星医*谁更具有发展空间?
我先把复星医*和恒瑞医*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因为,恒瑞医*是公认的医*第一股,也是大牛股。在与高手的对比中,更容易看到差距。
首先说明一下,复星医*和恒瑞医*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因为两家的业务有很大相同。复星医*是双轮驱动,也就是医*制造和研发、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分销与零售三大块,而恒瑞医*主营业务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也就是说,复星是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双轮驱动,恒瑞只是内生增长的单轮驱动。
正如雪球大V、医*公司研究高手黄建平老师所言,复星更像是一家医*股权投资基金。
但是,复星在2016年报中强调:“按照本集团的发展规划,在可预见的将来,在直接运营的业务中,本集团仍将坚持以*品制造与研发为核心,预计*品制造与研发业务仍将为本集团贡献 50%以上的营业额和主要的经营业绩。”
这也就是意味着,复星医*和恒瑞医*还是具有相当大程度可比性的。至少,复星医*要想享受恒瑞一样那样的高估值,就必须向恒瑞医*的核心竞争力看齐。
医*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研发能力,而研发能力的高低,在于研发投入的多寡和人才多寡。
那么,我们就看看两家公司在研发和人才方面的比较。人才的比较,除了研发之外,我也比较一下营销人才,因为研发和营销相当于人的两条腿,那条瘸了,都走不稳走不快。
1、研发投入。
2016年,恒瑞医*是所有上市医*公司中研发投入最高的,达到11.84亿元,同比增长32.82%。
复星医*研发投入(含资本化)11亿元,较 2015 年增长 33.23%,其中:*品制造与研发板块的投入为9.6亿元,较 2015 年增长 38.03%。
因此,就医*研发投入而言,复星与恒瑞的增速相当,但绝对额差距是2.24亿元,也就是19%,恒瑞以五分之一优势获胜。
2、研发人才。
截至2016年底,恒瑞医*拥有 2000 多人的研发团队,其中 1000 多名 博士、硕士及 100 多名外籍雇员。
同期,复星医*集团研发人员近 1,000 人。(还没超过1000人)。
对比发现,数量上,恒瑞医*的研发团队是复星的2倍多。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从质量上来看,恒瑞医*的研发人才比复星医*的要高大上。
我对比了两家公司年报中的“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板块,发现恒瑞医*用了很大篇幅来谈人才建设问题,而复星只是寥寥几笔带过,比较空泛。
恒瑞医*:
人才建设方面,公司以“招聘一流人才,培养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为原则,加强高层次 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一是加强人才引进,报告期内,公司引进博士 44 名、硕士 170 名。二是 围绕岗前培训、管理开发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职业化素养培训等工作开展,共组织培训 220 余 场次。三是调整公司薪资增长政策,增加公司的薪酬竞争力。四是完善管理干部考核测评体系。本年度,公司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管理、销售和研发骨干。
复星医*:
在人才的可持续方面,本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为更多的优秀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加强人
才梯队建设,为员工提供发现价值、提升自我的平台。
3、营销人才。
营销对于医*企业的重要性不用赘言。*品制造出来,关键还要销售的出去,所谓好酒也怕巷子深,茅台那么好,还要到处打广告。
截至2016年底,恒瑞医*的营销队伍超过7000人。原话是这样的:公司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营销队伍,人数超过 7000 人。
营销是复星比较引以为自豪的。但是,复星的营销人才是3000多人,人数上是恒瑞医*的一半。当然,复星的营销还有一个补充,即“通过与国*控股的合作与联动,充分发挥国*控股的分销网络和物流配送优势,促进本集团*品销售渠道的拓展。”
但总体而言,复星的营销团队,也是比不上恒瑞医*的。
——————————————————————————————————
通过上述对比,不难发现,复星在*品研发和人才建设方面,和恒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差不错是1:2的差距。当然,要求复星达到恒瑞的水平,也太苛刻了,毕竟复星是双轮驱动,恒瑞是单轮驱动。
但是,正如本文开头所言,复星“预计*品制造与研发业务仍将为本集团贡献 50%以上的营业额和主要的经营业绩的发展方向”,那么,复星就要努力向恒瑞看齐。这样,才会收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享受更高的估值
关注股票股市猫九,投资不迷路!如果你觉得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请记得点赞
复星医*:被严重低估的医*龙头,潜力巨大! 现在国内的创新*赛道处于一个十分恶劣的状态,以前是所有的企业一窝蜂做仿制*,在中国市场够大、毛利率足够高的情况下,个个都... - 雪球
现在国内的创新*赛道处于一个十分恶劣的状态,以前是所有的企业一窝蜂做仿制*,在中国市场够大、毛利率足够高的情况下,个个都活得很好。现在,集采一刀砍下来,逼得这些企业必须往创新方向转型,于是,创新*又成了一个十分拥挤的赛道。
要说国内的*企做的是像百济神州那样的firstinclass创新*也行,可,国内的体制决定,他们很难做完全自主的创新,更多的,还是做生物*类似*。
如果大家看的创新*企足够多,会发现,大家研发的都是xx单抗类似*,如:曲妥珠单抗类似*。
平时我们所说的仿制*,主要指化学*仿制*,一个*对应一个化学分子式,要仿个一模一样的出来很容易,花不了多少时间也花不了几个钱,纯化学合成就可以搞出来。
但是生物*是大分子,比如那些单抗,大得你没办法简单合成,而且很难仿得同它一毛一样,因此,生物*的仿制*就有了个新名词,叫生物*类似*。
这种仿,即便也是仿,但也得花个几年甚至十几年,还得砸无数的钱。
目前,我国出现了100家以上企业pd-1在研,100多car-t疗法在研,无数的单抗类似*正在路上,不出意外,再过个两三年,这些东西便会被纳入集采,大量创新*企迎来倒闭潮....
其实,排除国家集采的这个变数在里面,我一直都在想,中国现有的*企,哪些能活到10年后、20年后甚至50年后?而且还能活得比较滋润?
因为复星医*,他是全产业链布*,仿制*过得滋润的时候,他也能过得滋润;创新*成风口的时候,他的复宏汉霖已经满头苦干十年了,近期陆陆续续开始出成果了,于是市场突然醒悟过来,哇,你原来还有这么多创新*,这明明是个创新*企呀!
当创新*(主要生物*类似*)成为红海、迎来集采的时候,复星的高端医疗器械以及firstinclss新*,也该迎来爆发了...再过一段时间,市场又会发现,矣,他布*的高端民营医院,突然变得这么好了?
毕竟,复星的高端医院目前可算作国内民营之首!
所以,如果大家一直跟踪复星,会发现的他股价就是一轮一轮的过山车,因为他布*太广,什么利空都和他有关,但也因为他布*太广,什么风口他都在,过不了多久就能引发市场对他的估值重塑。因此,即便好几轮过山车,它总体还是向上的。
所以呢,对于复星,要么买了就装死,要么把握住他的大波动,逢大利空加仓,逢大风口减仓,要么就定投。因为,这样的公司,时间越长,越能体现出,他的智慧与格*。
其实,国内前前后后有无数公司想抄袭复星,既发展内部,又在外面买买买,但基本上全都翻车了,投后管理并不是大家以为的那么好做。
至于复星账上可怕的商誉?很大一部分都源于花80亿收购的印度*企Gland,这家公司近期在印度上市,成为了印度史上最大的医*IPO。
这上市场面有多火爆呢?拟发行价1490-1500卢比(约合133人民币),灰市居然还溢价180-190卢比(16-17人民币)。最终以拟发行价的最高价,1500卢比上市,融资2.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亿),投资者阵容十分豪华,包括:新加坡**、高盛、摩根斯坦利、野村、富达等。
这家公司,明摆着就是复星的摇钱树,是出海的重要一环,可惜市场绝大多数人早年看不懂,认为复星攒了一堆商誉,迟早爆雷。
至于我们前文所说的创新*红海,对于复星来说可能就不算个啥,因为复星的创新*平台复宏汉霖早几百年就在布*了,在大家还苦哈哈研发时,公司的利妥昔单抗类似*已经卖出去了好几个亿、曲妥珠单抗类似*也在国内和欧盟同时上市了,只要公司的产品一直领先国内那帮跟随者2-3年,这些问题就完全不是问题。
当然啦,可能有杠精要抬杠,既然复宏这么厉害,为什么不学学百济,直接做firstinclass新*呢,虽然仿得快,可归根到底还是在仿。
这时候,大家就一定要把复宏汉霖看成复星的一部分,复星不论是仿制*还是高端仿制*布*都很完善,但抗癌*这环暂时较差,于是被恒瑞慢慢拉开了距离,复星更多的希望复宏能尽快出产品,毕竟复星现在的产品需要单抗作为补充。
再者,复星旗下是有其他公司在做firstinclass新*的,比如复星弘创和复创医*。
换个角度看,如果百济神州或者信达或者君实,走复宏汉霖的路子,学复星的战略,可能天使轮投资都拿不到...所以,不同企业,战略不同、定位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总的来说,复星这份三季报十分让人满意,Q3单季度营收80.7亿,同比+14.5%;单季度净利润大幅上升39.6%至7.6亿;单季度扣非净利润为7.6亿,同比+36.1%。
至于利润增速大于收于的增速,主要是销售费用降低了。
当然啦,我们说,看一家公司现金流是要大于利润的,因为利润十分容易调节,现金流才是玄门正宗。
不难发现,公司的净利润一直小于现金流,虽然现金流一直涨,但总归涨不过净利,看来公司的利润有水份!
这是当然,复星的利润一直有水份,我们在之前的文章说过无数次了,答案就在他的研发费用里。
复星医*本次三季报表示,研发费用投入18.78亿,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4%,一直追踪复星的朋友都知道,复星近些年研发砸得越发猛了,但是,研发每一分钱投入,未来都可能带来好几块钱的回报,因此,如果让企业将研发全部计作费用,就势必大大拖累利润端。
所以在会计准则里规定,企业可以根据研发的进展程度,将研发的一部分进行资本化处理,也就是资本化的那部分研发费用不计入费用,反而计作资产,装进无形资产里面。
复星2018-2019年,研发资本化都在40%以上,不过今年的复星已经好很多了,由于三季度没有披露资本化率,我们看半年报,资本化大幅下降至28.69%,已经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0%)。
如果把这部分资本化研发从利润里扣除,现金流便大幅反超净利润了。所以呀,大家看复星真实的利润情况,还是看现金流涨幅比较合理。公司的现金流增速,虽然近两年因为集采原因放缓,但总归是在增长的。
待熬过这最难的两年,公司创新*逐步上市变现进入良性循环时,公司的利润、现金流将又开始高速增长!
另外,公司的firstinclass新*,即复创医*自主研发的小分子创新*FCN-338有望在3年内迎来收获期,礼来为此特地购买了这款*海外代理权,向复创医*支付4千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4亿美元的开发及销售里程碑付款,并且按区域内的年度净销售额按比例给复创提成。
好了,看到这里,谁还能说复星不做完全独立的创新?
就在上周,复星医*公布了他与辉瑞&BioNTech合作的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的初步分析数据,这款mRNA疫苗有效率高达90%,同时,普通流感疫苗也就70%左右的保护率,远超我此前的预期,更远远高于FDA要求的50%以上即可获批上市。
这款疫苗,预计今年可以生产5,000万剂次,2021年可以生产13亿剂。先不论国内批不批,只要上市,复星在港澳台就可以先卖,这就是源源不断的钱。
【复星医药是创新药还是仿制药(复星医*是做什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