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美集团庄压着不让上是什么意思(朝城镇江楼村"江阁老"传说故事整理)
作者:“admin”
朝城镇江楼村江阁老传说故事整理 江楼村隶属莘县朝城镇,地处华北平原地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江楼村的前身是在鲁西地区有深远影响的“江阁老”江东及其后人所创建的
朝城镇江楼村"江阁老"传说故事整理
江楼村隶属莘县朝城镇,地处华北平原地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江楼村的前身是在鲁西地区有深远影响的“江阁老”江东及其后人所创建的“江家花园”,是江氏祠堂的所在地,也是江氏长子长支的所在地。江楼人口由江、贾、张、李、刘等五姓组成,其中,江姓人口占绝大多数,有着近五百年的定居历史。明代嘉靖年间江楼村人江东在朝为官,历任辽东都御史,兵部尚书,并被加封太子太保,煊赫一时,江氏一族得以繁盛。
(江东画像)
“江阁老”传说,是有关明朝嘉靖年间“二部尚书”江东的传说群,是寓祖先崇拜和族群记忆于一体的历史人物传说。江东,字伯阳,号芳溪,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一生高官,但公正勤廉,鞠躬尽瘁,谥号“恭襄”,家乡人亲切称其为“阁老”。在他生前,民间就已流传着众多关于他的传说,有的在清代即被记入典籍,传承过程中不断衍生,不断丰满。文化大革命期间,江阁老及其子孙的坟墓被扒开,出土了很多文物,也产生了许多新的传说。直到现在,有关江东的传说还在不断产生和流传。
(访谈场景)
赵灿 搜集整理
江东小的时候聪颖异常,但又十分顽皮。他每天上学的时候,都会经过江庄的土地庙。有一天,江东在上学的路上,走到土地庙的时候,正巧遇见下雨。他想那就去庙里背会儿雨吧,在庙里的时候闲着没事儿干,他就鼓捣高粱秸秆儿玩,最后,用高粱秸秆儿插了个眼镜,给土地爷戴上了。戴上了以后,江东朝外边一看:“咦,不下雨了。那就接着往学校里走吧!”
第二天,清起来上操的时候,江东的老师就知道了这件事,跟江东说让他再去土地庙的时候,赶快把眼镜拿下来。原来是土地爷给江东的老师托梦,告江东太烦气,给他戴了个眼镜,压得他鼻梁子和眉目子疼。江东答应老师说下了学就去土地庙,把眼镜拿下来。下学后,江东来到土地庙,看了看土地爷说:“唉,你还给老师告状哩!那我就给你把眼镜摘了吧!”说着就把土地爷的高粱秸秆儿眼镜摘下来了。过了一会儿,调皮的江东又在土地爷的身上压了一块砖。
没想到土地爷又给老师托梦告状说:“你这学生太烦气,给我把眼镜摘了,又给我压上一块砖,压得我浑身骨头节子疼。”因为这个事儿,小江东又挨老师说了。下学后,他又来到了土地庙,气冲冲的对土地爷说:“你咋这么灵呢!给你戴眼镜,你跟老师告状,给你压一块砖,你也跟老师告状。”江东正想出去的时候,被边上的一个神量绊了一脚,这可把小江东给惹恼了。上去一脚就把一个神量给踢歪了,接着一个个的都被他踢歪倒了。小江东边踢边在嘴里嘟囔着:“一个个在这儿碍事儿,都滚,都滚了吧!”
打那以后,江庄再也没有了土地庙。后人都说,那是因为咱“江阁老”的官大,连土地爷都怕他。
讲述人:江绍成,男
搜集地点:江楼村
赵灿 搜集整理
传说,江东小的时候,在上学堂来回的路上,都会有一个小红灯笼接送他上下学。
可是有一天,江东为邻居家代笔写了一份休书,写完休书之后,那个小红灯笼就没有啦!后来,江东江东做梦有人对他说:“你办的那个事儿不行,小红灯笼不伺候你了!”
第二天一大早,江东就去邻居家问:“你们家的的那个休书给人家送出去了吗?江东的邻居回答道:“还没顾得去呢!怎么啦?”
江东喜出望外,灵机一动说:“那你拿出来给我看看,我有个地方没写好。”等邻居将休书递给他之后,他接着唰唰两下就把休书给撕了。
说来奇怪,江东撕完休书的当天晚上,就有小红灯笼接送他。
讲述人:江毓英,男
搜集地点:江楼村
常慧慧 搜集整理
嘉靖三十七年,江东挂帅亲征“平苗蛮”,大胜。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江东带领军队驻扎在寺院里。
晚上,江东在大殿里看兵书,突然,一个金人从他面前走过,江东立刻拔剑而起,直追到迎门墙处,金人便消失不见了。于是,江东将剑插在地上,接着回大殿看书。江东刚回到殿内,这时,又有一个银人来找事儿,江东还是拿起一把剑,同样追至迎门墙,银人也消失不见了。
第二天,当地的农民纷纷议论这件事情,都好奇的问道:“这是哪家的大人,敢住在这所大殿里?命小的都没有人敢住在这个地方,住也住不成。”江东为查明金人与银人的来历,下令差人掘地,以探个究竟。最后,竟在大殿内挖掘出一个金人和一个银人。
随后,江东继续领兵回朝交旨,将刨地得到的金人和银人也一起带回,欲交给朝廷。嘉靖天子见状忙说:“江大人,这是你的福气,你是打了胜仗归来的,不用交给朝廷。”然而,江东坚持要充公给国家,自己丝毫没有占有。
“江阁老”被嘉靖天子视为左膀右臂,“平苗蛮”大胜之后,更是成为“当朝红人”,封兵部尚书。
讲述人:江毓荣,男
搜集地点:江楼村
常慧慧 搜集整理
江家现存有关于“江阁老”的一幅影,影像上“江阁老”愁容满面,一筹莫展,“江阁老”的孙子江世茂脸上挂了个疤。面对影像上的此情此景,我们不禁唏嘘,为什么公子爷的脸上会有疤呢?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江东作为一代忠臣,在朝廷之上,素来与严嵩不睦。朝堂之下,两家的后辈们受当朝**斗争的影响,也常有矛盾发生。
那时,公子爷与严嵩的孙子在同一个学堂里读书,因两人闹起矛盾,瞬间激化,严嵩的孙子十分冲动,拿起一块石头便朝公子爷砸去,正巧砸在了公子爷的眼睛上。公子爷不服气,转而也拿起一块石头,将其砸懵在地。最后的结果是,公子爷的眼睛上永久的留下了一道疤,严嵩的孙子不复醒来。
就这样,两家激起了两家固有的矛盾,江家与严家对簿公堂,因那时严嵩的官职在江东之上,所以,江家明显处于弱势地位。面对这样一次与严嵩的正面对峙,“江阁老”愁眉不展便也情有可原。
讲述人:江毓荣,男
搜集地点:江楼村
常慧慧 搜集整理
“为贾家助威”是江家后代邻里皆知的一个故事。过去,江氏一族所居住的南街,被称为“江家花园”。那里除了江氏以外,还有贾氏,张氏,刘氏等家族,但尤以江家声望最高。
“为贾家助威”的故事要从贾家嫁女开始说起,那日,贾家的闺女上郓城出门,陪送的嫁妆非常好,但走到郓城男方家里,他们都不让这些陪送的人和嫁妆进屋门,直接让送客们把家具卸到后院里,就灰头土脸的回来了。
按朝城当地的风俗来讲,闺女出嫁六天或九天之后,娘家人要带着肉、馍馍、点心之类的东西去婆家看看,也叫“认家”。出嫁那天,男方家的陪客是县长,根本不把贾家的人放在眼里。送客们临来的时候,县长那边发话说:“让朝城来个明白人!”这让贾家十分作难,愁得不行。眼下“认家”的日子就要到了,贾家的人更是百般焦急,不知如何是好。
眼下正赶上尚书爷回家探亲,有一天,尚书爷去花园里散心,正巧碰见贾家的人发愁的来回走步。就顺便问道:“这是遇到啥作难的事啦?”贾家的人心里对尚书爷敬畏有加,欲说还休。在尚书爷的追问下,终于说出了郓城那边让朝城去个明白人的要求。尚书爷听后,热情的对贾家的人说:“你也别作难了,这样吧,我给俺侄女去送趟饭。”贾家的人喜出望外,连忙道谢。
尚书爷下帖邀请各州府大人,通知他们具体日期,约定好从哪个门进郓城。等到这天,一路大人首先从西门进入,嘭嘭几声炮,陪客的县长立马出来迎接,然后,南门和北门也接连响起了炮声,县长头也不敢抬的赶紧出来迎接。最后,尚书爷从东门而进,嘭嘭九声炮响,场面极为壮观。古时候,“闻炮声而定头衔”,也就是,多么大的官职能放几声炮,都是规定好的。嘭嘭九声炮入耳,再看县长,一步一磕头的出来迎接。郓城男方家见贾家气势如此浩大,立刻乱了阵脚,县长见势,立刻为贾家闺女做主说:“咱啥也别说了,家里的钥匙就放在姑娘这里了。”贾家闺女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据说,那日人员众多,为贾家送饭的人们在郓城滴水未沾。
为贾家送饭的各州府大人看在尚书爷的面子上,都赏赐给贾家闺女些金银元宝。尚书爷欣喜的说:“俺侄女出门,我呢,也不给她金银财宝了,就送她一件布衫子吧!”话说这可不是一般的布衫子,热天披着上厨房,一点儿也不会热,冬天披着它上厨房,一点儿都不嫌冷。它可以说是一件冬暖夏凉的宝贝啊!
据流传,另一种说法是尚书爷看到侄女家的婚床高低不平,便赐给她四块金砖,将其垫在床下,雍容至极。
打那以后,男方家也看得起贾家了,贾家闺女在那边也不受气了。真是大快人心!
讲述人:江毓荣,男
搜集地点:江楼村
常慧慧 搜集整理
据说,“江阁老”在京城做官的时候,在朝城老家,江家与魏家发生宅子争执。
在争执的过程中,江家的人给“江阁老”往北京去信,想让他调解一下这件事。然而,“江阁老”根本不理睬这点小事,后来,江家人反复去信,“江阁老”这才回复道: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
“江阁老”的言语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江家人谨遵“江阁老”叮嘱,在盖屋子的时候,让给魏家一墙。魏家也都是明事理的人,盖屋子的时候又主动让了一墙,就这样,两墙的距离拼成了一条“仁义胡同”。
此胡同因为是江家率先让出,因而又称之为“江家胡同”。“江阁老”带领江家和睦邻里,用仁义感化乡亲。“江家胡同”成为一代佳话,流传至今。
讲述人:江克果,男
搜集地点:江楼村
常慧慧 搜集整理
据明史记载,江东于嘉靖三十七年奉召南下,平息荒乱,立功,升南京兵部尚书。然而,这其中流传有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传说,苗蛮地区能撒豆成兵,且十分强壮。朝廷曾经差无数武将,都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江东因为早先得罪了严嵩,严嵩原意是想害江东在平苗蛮的过程中丧命。于是,他向朝廷奏本,让江东挂帅出征,嘉靖天子准奏,并赐给江东三千老弱残兵:老的上不了马,少的拉不开弓。
君命不可违,江东奉旨挂帅亲征。在出征之前,江东去拜望和他十分要好的张天师,走到门口的时候,看到有一个把门儿的。就对他说:“门军,请你往里面传一下,就说江东来拜望张天师了。”就这样,连问了三遍,门军却趾高气昂,毫不理会。江东恼怒至极,就没给他好脸色看,打了他一巴掌之后就自己进去了。
进去之后,江东见到张天师就说道:“你的这个门军,太不像话了!我让他到里边来通报,他也不给我通报。我打了他一巴掌,就自己进来了。”张天师听闻大惊:“你打他可了不得,他可是秃尾巴老龙王,叫他在那儿把门儿受罪呢!咱们惹不起他。”张天师左思右想,出了一条妙计:“这样吧,我让他端茶来照顾客人,到时候你假意没接住茶杯,茶杯摔在地上,我下令要斩他,你就开始保他。这样你就成了他的恩人,他以后也就不会找你麻烦了。”
于是,张天师差人叫秃尾巴老李来端茶伺候客人,江东按计假意没接住茶杯。“啪”的一声茶杯落在地上打碎了。张天师随即问罪:“你竟敢对我的客人不敬,叫你端茶,你竟把茶碗给打咯!拉出去斩首!”这时,江东便为秃尾巴老李求情。张天师转脸说:“看在江大人的面子上,我就饶你一条性命,今天要不是江大人求情,非得斩你不行。”
秃尾巴老李谢过张天师之后,感激的对江东说:“江大人,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呐,我别的东西没有,就送你一个小匣子,里边有三根信香,你啥时候有大灾大难了,就点着它,朝着西北的方向肘上三肘,我就立马来助你一臂之力。”
过了不久,江东便前去挂帅亲征,临走的时候带上战场一看黑压压的全是军马。先后几次对抗,都被打了个落花流水,敌军前后夹击,江东十分作难,愁容满面。他寻思自己这不就是遇上大灾大难,就要死在这战场上了。突然,他想到了老龙王对他说过的话,于是便拿出那三根香,朝着西北的方向,肘了三肘。这一肘不要紧,接着就乌烟瘴气的连风加雨加雹子的下了起来,把那纸马纸人都给砸光了,原来敌军黑压压的军马都是纸做的,不经打。而“江阁老”的军队一个都没被淋着跟砸着,就这样,“江阁老”打了胜仗归来,还被封了官,可谓双喜临门。
讲述人:江毓荣,江毓英
搜集地点:江楼村
常慧慧 搜集整理
明世宗时期,东南沿海防卫空虚,倭寇乘机侵犯,祸害空前严重。戚继光作为抗倭民族英雄,妇孺皆知。然而,与戚继光同朝的江东,在抗倭斗争中的功绩却鲜为人知。
嘉靖年间的倭寇几乎危害了半个中国,戚继光针对南方特殊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带领士兵因地制宜,灵活作战,多战多捷,取得了抗击倭寇的最终胜利,是一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当时任抗倭总都督,领兵到福建前线去打仗。而江东是朝廷中的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的职位,有权调兵没有兵。戚继光英勇善战,是江东麾下的一名将军,按现在的话来讲,江东即是戚继光的顶头上司。抗击倭寇,江东当与戚继光共荣辱,抑或更高一筹。
据考证,江东作为兵部尚书,当时“打倭寇”的经历在江氏一族的家谱里,也有记载。
常慧慧 搜集整理
传说,天上的老龙王因为犯了天条而被打到人间,变成一条秃尾巴长虫。那时正当三九严寒天气,根据上天的旨意,要是在人间有人救他,他便能回到天上去,要是没有人救他,就算冻僵了也要认命。这秃尾巴长虫还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遇见了咱“江阁老”。
话说有一天,“江阁老”在回家的路上碰见了这秃尾巴长虫,已经快要冻僵了,拉车的侍从撵他也撵不走。“江阁老”走下车对他说:“你看,我也不舍得轧你,这么大冷的天儿,要不我就把你搁到车上,回家以后,我给你烤烤,等你恢复知觉了,就该上哪儿去上哪儿去。”
回家以后,“江阁老”把秃尾巴长虫放在火炉边烤,一会儿,秃尾巴长虫就暖和过来了。“江阁老”见状便对秃尾巴长虫说:“我也不咋着你,你也别咋着我,我也中休息了,你中走就走吧。”
于是,秃尾巴老龙王等“江阁老”入睡以后,给“江阁老”托梦。秃尾巴老龙王感激的对“江阁老”说:“你看你救了我一命,我该怎么报答你呢!”“江阁老”在梦中闻声便起床点着灯,一看原来是一个白胡子老头,正坐在他的床上,又说起了话:“你救了我一命,我得报答你,你以后有啥作难事的时候言语一声,我立马就到。”
“江阁老”有些诧异的问:“你是谁啊?”
白胡子老头急忙说:“我是天上的老龙王,在天上犯了错,被打下来了,要不是你救我,我就冻死在那里了。”二人一直聊到快到天明的时候,老龙王赐给“江阁老”三根信香,并对他说:“你一定要把这三根信香给保护好,不管去哪儿都得带着,要是有了大灾大难,就对着西北方向肘上三肘,我就立马来救你。”说完跟“江阁老”握手告别,边握手边说:“我们俩拜个把子吧,咱往后就是拜把子兄弟了。”就这样,“江阁老”跟龙王爷结成了拜把子兄弟。
过了不久,“江阁老”便奉旨去打仗,上战场一看黑压压的全是军马。先后几次对抗,都被打了个落花流水,敌军前后夹击,“江阁老”进退两难,他寻思,是不是要死在这战场上了。突然,他想到了老龙王对他说过的话,于是便拿出那三根香,朝着西北的方向,肘了三肘。这一拜不要紧,接着就乌烟瘴气的连风加雨加雹子的下了起来,把那纸马纸人都给砸光了,原来敌军黑压压的军马都是纸做的,不经打。而“江阁老”的军队一个都没被淋着跟砸着,就这样,“江阁老”打了胜仗归来,还被封了官,可谓双喜临门。
“江阁老”在回家的路上,就说要好好谢谢秃尾巴老李,给他供飨供飨。回家一看,当门口正盘着这个龙王呢!老龙王就对“江阁老”说:“有你“江阁老”在这里,往后再有雹子保险不砸莘、朝二县。”
雹子不打莘、朝二县,就是秃尾巴老龙王给赐封的。一直到现在,莘、朝二县连年风调雨顺,鲜有自然灾害,“江阁老”菩萨心肠,大公无私,神灵相助,荫庇子孙,造福千秋万代。
讲述人:江绍成,男
搜集地点:江楼村
朝城江楼村江东,在明朝的时候,官至六部尚书,太子太保,家乡人称(他)为“江阁老”。他为人正直廉明,衷君爱家,很受朝城家乡父老相亲的尊敬与爱戴。
江阁老晚年,有一次请假回家,处理家事与村中大事。因他有身分又正直廉明,家乡人都信任他,愿意让他处理村中问题。因此,在家时日多些,逾期未能回朝。皇上闷念,急召江东快快回朝伴驾。于是下达了圣旨。传圣旨的刘大人是个*臣,素与江阁老不谋,阁老批评过他,他对江阁老记恨。在来朝途中,偷偷阅看了圣旨内容,见有机可乘,他把圣旨中“提人(带领)来见”的“人”改写成“头”字。
到了江楼,刘大人把圣旨交给江东,“你看看吧!”江东接旨一见大惊,如何要“提头来见”?这不是叫我死吗?然君命不可违,君叫臣死臣必死,这是作忠臣的标准。结果江东自刎而亡。家人把阁老人头给刘大人进京交旨。皇上见到把江阁老人头带来甚是震惊,知道是*臣搞的鬼,更加敬重阁老,下旨厚葬江东。
京城中的江东是肉头银身,家乡中的阁老是金头肉身,按国礼隆重入葬。并拨款给江东建上等坟墓,棺椁几层,石腊(蜡)黄香,几番密封,地上石人石兽(石马)石碣高大,肃穆陵园派专人守护。(此墓地1958年烧石灰时才毁掉。66文革时挖出江阁老衣冠还完好如初,遇风吹就粉碎了)。此墓地情况,笔者曾目睹多次。特别是四角立的四个大石人(高有5米,腰围约2米),东北角那个大石人面(身)朝正西而(面)朝东北方向。(原朝正西与西边的那个石人面朝正东相对称)肩膀上有一个被大铁锤砸烂的痕迹。据当时人来讲,是那个石人显灵变活了,夜间去邻村找女人快活,被男主人发现,提锤赶到江家坟用力砸下时,石人大呼:“不是我!”面一扭朝向东北方,石人的头因此而变成了歪的,其肩膀也被砸烂了。当时此事传的神乎其神。
再说,江阁老出殡那天,十里八村的群众都来看热闹,出殡队伍从江楼一直排到城西江家坟。
在出殡队伍里中,江阁老的大闺女哭着说:“金头银头,不如爹的肉头!”悲痛欲绝,裂人心扉。从此,这句话在朝城一带广为流传,妇孺皆知。
有诗赞曰:
*佞当道忠臣糟,祸事延及江阁老。
爱家为民遭冤死,忠君为国头刎掉。
金头银头不如肉(头),哭声至今人念叨。
朝城出个大清官,江氏子孙当自豪。
(郭建文撰文并配诗)
常慧慧 搜集整理
“江阁老”称臣于明朝嘉靖年间,是嘉靖天子的左膀右臂。嘉靖天子对“江阁老”厚爱有加,亲赏龙票一箱,意思是让江家子孙辈辈出官。所谓龙票,便是做官的通行证,龙票上是啥官职,就放你啥官职去做,认票不认人。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当时,*臣当道,“江阁老”作为一代忠臣,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恼羞成怒。他曾厉声对自己的后代说:“你们只许读书识字,不许做官!”
说罢,“江阁老”便一把火将嘉靖天子亲赏的那箱龙票烧掉了。据流传,烧龙票的过程中,一阵风吹来,刮走了一张龙票。然后,被一个正在种地的粗老汉捡起来了,朝廷立即放给他一个云南的官职。实际上,他根本施展不了,发愁得不行,最后竟愁死在了那里。后代人听到这样的传说,真是哭笑不得啊!
讲述人:江毓荣,男,72岁
搜集地点:江楼村
常慧慧 搜集整理
清朝时期,聊城巡抚大人阅边,巡察至江楼附近时,看见江楼村头安有五脊六兽和红椽子头,非得要下轿瞧瞧看是啥功名。
江家是大户人家,听说巡抚大人要来看庙,立马差人担水,祠堂里,院子里撒的满是水。巡抚大人一进门,看见当门挂着的影上,尚书爷和虞氏穿着龙衣,闫氏和张氏都穿着凤衣,当中搁着龙牌。看见这些,巡抚大人不管地上是泥还是水,接着就一步一磕头的往里边走。
这时,一个老爷爷的拐棍儿架到他的脖子上,冲着他呵斥道:“还要脑袋不你?要看啥功名,睁大你的眼看看是啥功名!”巡抚大人立即被吓破了胆儿。
据说,连巡抚大人坐的那个杌子,都是让他刷干净了再走的。由此可见,“江阁老”的余威历经百年,仍未削减半分。
讲述人:江毓荣,江毓英
搜集地点:江楼村
常慧慧 搜集整理
赵云乃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其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常战常胜,羡煞旁人。在朝城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赵云在成都病故后,转世成为一朝城老将,而这位老将就是我们朝城世代尊称的“江阁老”。
传说,嘉靖天子登基以后,尚书爷每每去上朝的时候,总是听见背后有盔甲哗啦啦的响声,尚书爷很是诧异,便把此事告诉军师,军师提议,让尚书爷再次上朝的时候问一问背后是何人。
这天,尚书爷来上朝,依旧听到背后盔甲哗啦啦的响声。便问道:“背后何人?”只听背后说:“二弟云长。”
“那三弟、四弟呢?”尚书爷继续问道。
“三弟镇守辽阳,四弟告老还乡。”只听背后回答道。
这就说明嘉靖天子是刘备转世,尚书爷是赵云转世,跟在赵云背后的是关云长,披甲执锐,好不威风。关云长后面的便是张飞,勇猛善战,胆大心细。尚书爷早年驻守山西等地,平苗蛮,打倭寇,晚年任六镇总督,威风凛冽,颇有赵云之遗风。
赵云转朝城老将,果然名不虚传。
讲述人:江毓荣,男
搜集地点:江楼村
中国一段佳话或一段笑话,往四方流传,而且名认其主,各自发生在自己那个地方有地点,有人物、有故事,而且故事纲要大致相同。
凡遇此种情况。故事内容一般都很惹人喜爱或者有较丰富的内涵。“仁义胡同”的传说就是一例。邻里之间因墙争执。此事南北,东西皆有流传,略举几例,以飨读者。
其一,明代山东济阳有人叫董笃行的在京为官,接其母家信,言因砌墙与邻家发生争执求其出面讲话。董仅回诗首,诗曰:
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让我笑断肠。
你仁我义结邻里,让出两墙有何妨?
董母接信,让出两墙。邻居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两墙。两家共让出八尺地方,形成一个通道,世人称“仁义胡同”。
其二,古时苏州一小巷两旁各住一个大户,为扩地盘争吵不休。其中一家写信给东京作(做)官的亲戚,请求支持,回信却是一首七言诗:
诗曰: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
**长城今犹在,只是不见秦始皇。
信到福州,双方各退三尺,小巷顿宽,人称“孝义巷”。
其三:我们聊城东关闸口西路北,傅斯年纪念官东边也有一个六尺宽的“仁义胡同”。傅斯年是清晚期的一个状元,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当时东邻居因盖房与其父争地皮双方各不相让。傅之父于是给北京的状元儿子写了一封信,让其以官威吓退邻居。傅斯年接到父亲信,也是写了首诗回给聊城的父亲。父亲打开一看,其诗曰:
千里来信为争墙,让出三尺又何妨?
**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状元父亲见信知其儿子意思,主动让出了三尺,邻居一看状元家还让三尺哩。自己也宣布让出三尺。于是一条“仁义胡同”形成了,后来得到皇帝的称赞。至今还让人参观呢。
无独有偶,莘县朝城也有一条“仁义胡同”。此胡同位于南街路西,东西走向,宽约6尺,长10余丈,至今犹存。据当地人说,此处原无胡同。有一年江家砌墙,因地界不明与北邻发生争执,互不相让,气越闹越大。两家都是大户,有权有势有靠山,官司打了几年,由县到省,闹得筋疲力尽,仍不分输赢。江家的亲戚在京任兵部尚书,便写信求兵部尚书江东支持。江东回信是一首诗。
诗曰:
千里送书为一墙,让出一墙有何妨?
**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江家见回信,仔细品味,觉得有理,便主动让出一墙地面。北邻见状,自知理亏也赶快让出一墙。几年的官司,一朝了结,原来没有胡同,现在出现了一个6尺宽的通道。后人称之为“仁义胡同”。因为江家先让,也叫“江家胡同”。
(杨巨源原作,郭建文补充)
朝城西南2里处,有村名江楼。在明嘉靖年间,该村涌出一名智慧聪颖的青年,名曰江东。此人攻读诗书!一目十行,过眼不忘。参加科考,连中三元,屡占鳌头。进入朝中,名列三公,官任户部、兵部尚书,被御封为“太子太保”。家乡人称“江阁老”,德名播乡里,勋功闻遐迩。
有一年,其父病逝,江东告假回乡奔丧。藉此在家多住些日子。可时间一长,皇上闷念钦喻皇宫侍卫刘大人到山东探视,以促其早辞故里,速速回朝,好陪君伴驾,共理朝政。
侍卫刘大人奉旨来鲁,到得朝城,江东列队相迎,热情款待。朝城仅有的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尽其享用。住宿县城馆驿派专人奉待。趁此良机让刘尽多逗留几日,游览观赏了朝城八景,尝遍了朝城美食小吃。在品尝朝城名吃中,刘大人对东关平氏水饺犹有独钟。他觉得平氏水饺个小馅多,香甜可口,风味独特。遂向其水饺做法、配料何如。
平家老板见问,赶快回禀:水饺用面是朝城优质白麦,上等精粉,其肉是特种青山小羊鲜嫩精肉,章丘大葱葱白,江楼小磨优质香油,再配以莱芜鲜姜,河南十三香等佐料,调和均匀,滋养二日。然后让年轻妇姑,巧手为之,急火三煮方成。刘大人听罢,高兴万分,点头称是。
不几日,刘大人偕江东同时回朝。在与皇上谈及朝城风土人情时,刘大人特别推介了朝城平氏水饺如何如何,皇上高兴,遂让宫中御厨如法炮制。待香美可口的水饺,让皇上品食后,皇上龙颜大悦,随口吟道;“真乃天下佳品矣!”由此,朝城平氏水饺在宫里御食中成了佼佼者,其做法很快传遍了整个京都。后来又传遍晋冀鲁豫以至江浙诸省。
自此,朝城平氏水饺成为全国美食小吃之命后,消息返回朝城,平氏一家喜悦万分,更加注重质量,精心制作,历代不衰。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氏水饺更是精益求精,兴旺发达。在朝城、莘城、阳谷、聊城、濮阳各地均有专店开业,风味独特的小吃,任君品尝。
诗曰:
朝城小吃列麒麟,平氏水饺唯独尊。
推介多亏江阁老,皇上御封是佳品。
优质味美传天下,贸易兴旺在诚信。
寄言商贾各铺户,薄利多销要记真。
(郭建文撰文并诗)
转载还请注明原作者和出处,否则有权对所转载或引用内容提出更改和删除。原创不易,还望支持。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获取有趣的历史文化故事,提供业务咨询。“立足基层、传承文明”,青岛灿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目前聊城地区唯一一个专业提供乡镇、村落、社区志书编纂,企业史书、志书编写,家族家谱编纂、家族史撰写,个人传记编写,古籍校对,广告宣传等文化传承、传播类服务项目的文化公司,欢迎联系我们。
庄家如此打压股价为什么
既然是故意打压股价,那么肯定是对庄家有利的事情,一个是压低股价以达到收集廉价筹码的目的,另一个是为了降低增发价。一般来说只是这两个原因。
深圳赫美集团股份项班最指的国免认有限公司介绍?
简介:本公司系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设立于1994年的中外合资企业"深圳浩宁达电能仪表制造有限公司"。深圳浩宁达电能仪表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1月2日,注册资本人民币2,000万元。2007年6月28日,深圳浩宁达电能仪表制造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深圳浩宁达仪表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5月,公司名称由"深圳浩宁达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赫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ShenzhenHaoningdaMetersCo.,Ltd."变更为"ShenzhenHemeiGroupCo.,LTD."。法定代表人:王磊注册资本:31047.444万人民币联系方式:0755-26755088官网地址:www.***.com地址:深圳市坪山新区金牛西路16号华瀚科技工业园2号厂房218A
st赫美公司产品介绍?
st赫美公司产品有:
研发生产经营电工仪器仪表、微电子及元器件、水电气热计量自动化管理终端及系统、成套设备及装置、电力管理终端、购电预付费装置、RFID读写器系列、无线产品系列、油田及配电网数据采集、能源监测;
研发仪表自动测试、分布式能源及合同能源管理系统;
上述相关业务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
销售公司自产产品;
经营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不含进口分销及国家专营专控商品)。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及充、换电设备、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检定装置、箱式移动电池储能电站、储能单元、光伏逆变器、离网、并网光伏发电设备、离网、并网光伏电站设计、安装、运营;
珠宝首饰、工艺品批发;项目投资咨询;
网络科技及金融产品的研发、设计、转让自行开发的技术成果。
赫美拉(深圳)国际医疗犯山利限老光液际美学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简介:赫美拉(深圳)国际医疗美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1月22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商务信息咨询、旅游信息咨询(不含旅行社项目)、美容信息咨询(不含医疗美容)等。法定代表人:傅雪阳注册资本:100万港元联系方式:0755-22921135地址: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香蜜社区香蜜湖北岸B303-0034号香蜜湖文化风情街B区4层321B
赫美金融是什么公司?
赫美金融是一家专注于小额分散个人信贷服务的公司。主营单笔30万元以下、期限一年及以上、无抵押无担保的自然人信用贷款服务。
旗下有为用户提供消费分期服务的“赫美分期”,有致力于为小微企业、个体商户及广大工薪阶层等提供快速的线上借款服务的“赫美易贷”,以及为小微企业、个人提供贷款及贷款推荐服务的交单产品“赫美金客”等。
赫美微贷合法吗,怎么比高利贷还高,这样的也受法律保护吗,吊不还了?
网贷都是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
逾期只会发短信吓唬你,别理她。
法释〔2015〕1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七条 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看全文点连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股票庄家打压是什么意思?
股票庄家就是能在较大程度上决定该个股的走势,即可称为股票庄家。一般来说,股票庄家都拥有雄厚的资金,拥有或即将拥有大量该股票。如果某股票没有公开及未公开的利好利空消息,却忽然严重背离大市走势,则多半是股票庄家在操作。庄家是比较中国特色的名词,股票庄家是近几年股市中产生的一个名词,如果能跟对股票庄家则可获得超常利润,但正确判断庄家意图相当困难,被套牢者数不胜数。
第86战:六镇之乱(上)青史不真魏书洛阳城
壹:北魏统一天下的窗口突然被打开了
啊!四岁的孔融能让梨,史书记载了。
啊!七岁的司马光能砸缸,史书记载了。
啊!被继母虐待的王祥卧在冰上感动了天地,鲤鱼自己蹦上来让他去讨好继母,史书记载了。
咦?
为什么这些美好的创造者都是一个成份的呢?
嘘!
呜呼!史上最可惜的汉化改革盛世,就要糟蹋在无道昏君、脑残宗室、福报太后和*佞外戚的手上了。
499年四月初一,孝文帝驾崩。
遗诏元详为司空,王肃为尚书令,元嘉为尚书左仆射;宋弁为吏部尚书;与侍中、太尉元禧和尚书右仆射元澄六人辅政。
六个辅政大臣中,四个宗室,俩汉人,所有代人集团的同志们被排除出了下一届班子。
算上辅政六人中宋弁和孝文帝前后脚走了,其实新一届班子的定调就是宗王掌权。
宗王们掌权是柄双刃剑,历史上有太多的例子,这柄剑想用的好必须得有个猛男的皇帝,孝文帝的最后十年之所以没有不敢干的,其核心就是用好了宗室,安排自己这一家子把控了核心部门玩了命的拥护他。
但这柄剑的另一面,是宗室们对皇权的分享。
皇帝需要有足够的威望才能镇的住手下的这帮亲戚,孝文帝33岁就死了使得北魏政权失去了核心,刚上位的宣武帝元恪时年17岁,刚刚当上太子两年。
北魏的皇长子彩票开到孝文帝这时已经是第七张了,也是最后一张。
之前的太子元恂就不爱读书,还反对他爹的汉化改革最终被废,随后次子元恪在15岁时得到了这个天上砸下来的太子之位。
他哥作为重点培养的帝国未来都没教育出来,这个老二事后证明也这意思。
**这东西核心是天赋。
天赋高的话一年顶十年,啥都能触类旁通的琢磨明白。
石勒异族小部落出身不认字,第一次听说书的讲刘邦在楚汉战争僵持阶段打算分封各国后裔时就惊了,这不是脑残吗?他这天下咋得来的?听到张良出场后才叹道我说的呢!老刘这是有高人呐!
天赋低的话是培养不出来的。
前太子元恂当年也是文明太后一手带起来的,跟他爹完全俩级别。
无论你多么的耳提面命,他就是听不懂的。
天降万物,各有其材。
太多非人力能及的地方了,早看透,早解脱。
元恪作为老二别说培养了,很可能自然生长了十几年突然成太子了,然后紧接着爹就没了,还懵着圈就接班了。
事实上不光元恪不是那块料,他爹的那堆兄弟中就他六叔元勰是个好材料,元羽和元祥都是中人之资;二叔元禧骄傲奢侈贪财好色;三叔元干贪淫不遵典法;五叔元雍识怀短浅又无学业。
“天降贵子接班”本就是个小概率事件,只不过你北魏连开了七张彩票。
无论是能力还是威望,元恪根本驾驭不了诸王,没有孝文帝的宗室们开始高唱自由飞翔。(宣武帝即位,诸王坐大,嫌隙渐萌)
499年四月十二,太子元恪即位,大赦天下。
与此同时元勰等以孝文帝的诏令赐死不检点的冯皇后,冯皇后面对毒*一边跑一遍闹,最终被强制送走,到底没能体面。
丧至洛阳,元禧等知道冯皇后已死随后长舒一口气道:就算没有先帝诏令,我们兄弟几人也要想办法给她干掉,咋能让这个不守妇道的女人宰制天下屠杀我们兄弟!(丧至洛城南,咸陽王禧等知后审死,相视曰:设无遗诏,我兄弟亦当决策去之;岂可令失行妇人宰制天下、杀我辈也)
明面上是*冯皇后。
底色其实是指桑*槐的*冯太后。
他们的爹是咋死的大家都知道,不光是孝文帝跟老太太玩无间道的最强反转,这帮兄弟们对老太太的印象同样也是太深刻了。
新班子刚开*就撕上了,任城王元澄认为王肃是江南投奔过来的,官位却在自己之上一直心里不舒服,正好南齐投降过来的严叔懋栽赃王肃密谋逃回江南,于是元澄把王肃拘留了并上表说王肃谋反,但经过调查后并不属实。(魏任城王澄以王肃羁旅,位加己上,意颇不平。会齐人降者严叔懋告肃谋逃还江南,澄辄禁止肃,表称谋叛,案验无实)
随后元禧等人上奏弹劾元澄擅自拘禁宰辅之臣,元澄被免官,不久出任雍州刺史。(咸陽王禧等奏澄擅禁宰辅,免官还第,寻出为雍州刺史)
孝文帝汉化的第一先锋元澄被第一时间挤出了辅政团队,这个孝文帝时代大放异彩的牛人在下一届**中啥都没摸上。
孝文帝在时是第一利器,孝文帝不再了为了抓权连一个月都等不了。
王肃不久后也被安排去接手裴叔业投降的寿阳去了。
第一波PK,六个辅政还剩下仨。
六月二十四,元恪追封母亲高氏为文昭皇后配飨他爹,修其旧墓,又追赐姥爷为勃海公让其嫡孙高猛袭爵,又封舅舅高肇为平原公,高显为澄城公,三个人同天受封。
元恪从来没见过这几个舅舅,这几个娘家人突然进大观园后都懵了。(魏主素未识诸舅,始赐衣帻引见,皆惶惧失措;数日之间,富贵赫奕)
面对一堆权重辅政的叔叔,元恪的天然反应是拉来了一群舅舅。
你们这帮叔叔能取我代之,我这帮舅舅却永远要仰我鼻息,刻在基因里的算法在自动编程。
很快叔叔们的德性都散出来了,孝文帝的二弟元禧以太尉辅政位居群臣之上但却根本不亲理政务,骄奢淫逸,为非作歹,元恪对这叔叔开始不满。(魏咸陽王禧为上相,不亲政务,骄奢贪婬,多为不法,魏主颇恶之)
元禧狂到了派家奴向领军将军于烈传话:把旧羽林勇士执仪仗给我当卫队,你抓紧给我办这事。(世宗即位,宠任如前。咸阳王禧为宰辅,权重当时,曾遣家僮传言于烈曰:须旧羽林虎贲执仗出入,领军可为差遣)
于烈道:天子居丧,你现在是一把手,我当领军只知道掌管宫中宿卫,皇帝有诏我能办,你要禁军这事我办不到。
家奴回去后给元禧传话,元禧又派人给于烈带话:我是原来天子的儿子,今天天子的叔父,我的辅政之令和皇帝诏令有何不同!(禧复遣谓烈曰:我是天子儿,天子叔,元辅之命,与诏何异)
瞅给他能的。
于烈厉色道:要是诏书来了,应该是公务员跟我对接!你派家奴找我要国家的羽林军这走的是哪门子流程!我于烈的头你可以拿去,羽林军你得不到!(烈厉色而答曰:向者亦不道王非是天子儿、叔。若是诏,应遣官人,所由遣私奴索官家羽林,烈头可得,羽林不可得!)
对于这帮兄弟,孝文帝是有后招的。
孝文帝对他的几个弟弟非常爱护,曾一本正经的对元禧等说:我死以后子孙们如果不肖,你们看情况,能辅佐就辅佐,不行就取而代之,不要丢了祖宗的江山。(高祖友爱诸弟,终始无间。尝从容谓咸陽王禧等曰:“我后子孙邂逅不肖,汝等观望,可辅则辅之,不可辅则取之,勿为他人有也)
他是那么说的,但没那么单纯,这于烈就是重要制衡。
于烈是镇南将军于栗磾之孙,尚书令于洛拔的长子,善箭寡言,有官威杀气,年少拜羽林中郎,后迁羽林中郎将,471年奉命负责宁光宫宿卫。
冯后时代于烈就成为了铁杆核心,和元丕、陆叡、李冲等人都被赐予免死的金策。(于时高祖幼冲,文明太后称制,烈与元丕,陆叡,李冲等各赐金策,许以有罪不死)
后加任散骑常侍,升任前将军,进封洛阳侯,孝文帝服丧期满后改任卫尉卿跟随孝文帝南下迁都。
冯后时代的老臣中,汉人中,孝文帝留下了李冲,代人中,孝文帝留下了这个于烈。
孝文帝迁都后于烈被安排回平城总掌留守大权。(敕留台庶政,一相参委)
穆泰和陆叡在平城谋反时大量的代人旧族都参与了,只有于烈的宗族没有参与,由此于烈彻底走进了孝文帝的心。(是逆也,代乡旧族,同恶者多,唯烈一宗,无所染预。高祖嘉其忠操,益器重之)
孝文帝将于烈比作自己的金日磾。(烈之节概,不谢金日磾也)
言外之意还把自己捧成了汉武帝。
后来孝文帝将禁军大权给了于烈,授为领军将军。
第二次南伐,于烈以领军将军身份随孝文帝征讨荆、沔,军回洛阳后论功行赏授于烈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最后陈显达北伐砸场子,重病的孝文帝在出征前抓着于烈的手道:洛阳就全交给你了。(高祖舆疾赴之,执烈手曰:都邑空虚,维捍宜重,可镇卫二宫,以辑远近之望)
孝文帝死后秘不发丧,直到宛城才将尸首入殓,将消息密报了留守洛阳的于烈。
于烈静镇洛阳并安排了太子的保安队伍去鲁阳迎丧即位。
这是孝文帝献子不托妻的心腹。
元恪即位后,于烈继续受到了新领导的信任,后来于烈还向元恪推荐了自己的侄女为贵人。(宣武顺皇后于氏,太尉烈弟劲之女也。宣武始亲政事,烈时为领军,总心膂之任。以嫔御未备,左右讽谕,称后有容德,帝乃迎入为贵)
于烈的儿子左中郎将于忠统管直阁,常在元恪左右,于烈于是让于忠对小皇帝吹风:你家的那堆宗室不像话,内心不可测,早点给他们都干掉,自揽超纲。(烈子左中郎将忠领直,常在魏主左右。烈使忠言于魏主曰:诸王专恣,意不可测,宜早罢之,自揽权纲)
别担心,你于大爷手里有兵呀!
不仅于烈在使劲,宗室间的内卷很厉害,他六叔元勰就被七叔元祥中伤很久了。(初,详欲夺彭城王勰司徒,故谮而黜之)
元详密报元禧罪过,并说六哥元勰深得人心,最好都赶紧拿下。(北海王详亦密以禧过恶白帝,且言彭城王勰大得人情,不宜久辅政)
快到祭祀之时,诸王公们全都到了宗庙的东坊,当夜元恪派于忠去传信给于烈:明早来见我,我对你有安排。
第二天天刚亮,于烈到了,元恪命于烈率禁军六十多人传达旨意要召见元禧、元勰、元详这仨叔叔,把他们拎到了光极殿。
元禧三人来到后元恪表示我现在长大了,三位叔父总说要归政,我就不客气了,现在我要自己执政了,三位叔叔先都回家,后面我再安排您三位的岗。
不久,正式诏令下达,人望最高威胁最大的元勰回家休养,元禧位进太保被架空,搞小动作举报俩哥哥的元详担任了大将军、录尚书事。
于烈在领军将军的基础上又加封车骑大将军,从此于烈基本上就住皇宫的值班房了,军国大事全都要说话了。(复以于烈为领军,仍加车骑大将军,自是长直禁中,军国大事,皆得参焉)
小皇帝进一步加强了于烈的分量。
先是舅舅,然后是保安队长,小皇帝对权力极度没有安全感。
元恪在拿回政权后根本没能力自己处理,他并没有祖上那些位皇帝的早熟和英武,随后他身边宠幸的茹皓、王仲兴、寇猛、赵修、赵邕以及舅舅高肇等人开始擅权。(魏主时年十六,不能亲决庶务,委之左右。于是幸臣茹皓、赵郡王仲兴、上谷寇猛、赵郡赵脩、南陽赵邕及外戚高肇等始用事,魏政浸衰)
由于元恪身边的宠臣开始把持朝政,宗室们跟小皇帝说不上话了。(魏主既亲政事,嬖幸擅权,王公希得进见)
距离一产生,劣势方开始往最坏处想,元禧的左右吓唬他小皇帝要做了你,元禧随后与自己的大舅哥给事黄门侍郎李伯尚、氐王杨集始、杨灵、乞伏马居等人准备谋反。(齐帅刘小苟屡言于禧云,闻天子左右人言欲诛禧,禧益惧,乃与妃兄给事黄门侍郎李伯尚、氐王杨集始、杨灵、乞伏马居等谋反)
501年五月,元恪去北邙打猎,元禧与同d们在城西小宅密谋发兵袭击元恪,并派长子元通去河内起兵。
乞伏马居劝元禧:我立即回到洛阳城中率兵关闭城门,皇帝必定朝北向桑乾逃去,殿下可以把黄河大桥拆了做黄河以南的皇帝。
嚷嚷一顿,众人意见不统一,哔哔一整天没定下来,随后约定大家一定保密哦,于是就散会各回各家了。(众情前却不壹,禧心更缓,自旦至晡,犹豫不决,遂约不泄而散)
堂堂弑君的政变密谋,让元禧整的跟过家家一样。
造反这事只要实锤了,在手里有足够的人质和威胁的前提下哪个股东都不能走!
因为出卖你们所有人的收益和跟着你们创业的风险开始极度不对等!
杨集始刚出来就立刻向元恪报告去了。(杨集始既出,即驰至北邙告之)
元恪收到汇报时身边的人都出去打猎了并没有几个人,仓促间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于忠道:我爹手握禁军留在洛阳就是防备这事的!别担心!
元恪马上派于忠飞马回洛阳观察情况,发现谨慎的于烈始终就是一级战备,并让他儿子给元恪带话:我虽然老了,但心力还够用,元禧虽然猖狂但别当回事,让陛下慢慢回宫安定人心。(烈时留守,已处分有备,因忠奏曰:臣虽朽迈,心力犹可,此等猖狂,不足为虑。愿缓跸徐还,以安物望)
于烈随后派叔孙侯率三百虎贲去抓了元禧,元恪随后赐死他二叔,诛其同d,将他几个儿子全部开除宗籍。
元禧的谋反,使得元恪加大了对宗室的打击力度。(帝以禧无故而反,由是益疏忌宗室)
元禧被干掉后,其贪污所得基本都被元恪赏给了自己的舅舅们,不久,高肇担任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冀州大中正,娶了元恪的姑姑高平公主为妻,升任尚书令。(是年,咸阳王禧诛,财物珍宝奴婢田宅多入高氏。未几,肇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冀州大中正,尚世宗姑高平公主,迁尚书令)
史载:元恪罢黜六位辅政大臣杀了元禧之后,从此朝政大事全部委托给了高肇。
这段记载很有意思,出自《资治通鉴》:高肇本出高丽,时望轻之。帝既黜六辅,诛咸阳王禧,专委事于肇。
同样的意思,在《魏书.高肇传》中是这么记载的:肇出自夷土,时望轻之。及在位居要,留心百揆,孜孜无倦,世咸谓之为能。世宗初,六辅专政,后以咸阳王禧无事构逆,由是遂委信肇。
这里有俩变化:
1、《资治通鉴》中的最后一句是“专委事于肇”,《魏书》中的最后一句是“由是遂委信肇”。
这俩翻译如下:
《资治通鉴》版:从此昏君将朝权给了外戚,这对甥舅要为后面的乱世负全责。
《魏书》版:元恪这侄子被叔叔伤害后,开始重用他舅舅。
完完全全两个味道。
2、《资治通鉴》中“肇出自夷土,时望轻之”之后,那句“及在位居要,留心百揆,孜孜无倦,世咸谓之为能”被删掉了。
有没有那句话完全是俩意思。
有这句话,《魏书》版本翻译如下:高肇在这个门阀种姓时代不受待见,但是人家因为外戚身份上位后尽最大努力磨练技能孜孜不倦,被外甥认为可以培养。等元禧造反后,外甥开始给舅舅更大的平台。(肇出自夷土,时望轻之。及在位居要,留心百揆,孜孜无倦,世咸谓之为能。世宗初,六辅专政,后以咸阳王禧无事构逆,由是遂委信肇)
没那句话,《资治通鉴》版本翻译如下:高肇在这个门阀种姓时代不受待见,赶上了元禧造反被杀后,昏君安排这王八蛋从此把控了朝政。(高肇本出高丽,时望轻之。帝既黜六辅,诛咸阳王禧,专委事于肇)
你说你惹得起文化人吗?你惹得起操纵意识形态的人吗?
司马光这位士大夫,仅仅通过一句话的删除和一个“专”字的增减,就将北魏的衰落完完全全的归咎到了糊涂皇帝和王八蛋外戚的身上。
国家亡了,乱了,责任是无道昏君、军阀土匪和当道*佞的。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士大夫们是没有责任的。
高肇你这个该死的外戚,你就应该背这个锅。
元禧死于501年,事实上直到五年后的506年,邢峦被同样是皇帝心腹的范阳卢氏的卢昶构陷,高肇还帮着战斗英雄邢峦伸冤。(高肇以峦有克敌之效,而为昶等所排,助峦申释,故得不坐)
那次风波中,邢峦并没有走高肇的门子,而是走了小皇帝的另一个心腹宗室元晖的门子,高肇之所以会帮忙,其实也有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的一层意味。
朝政真的谈不到被这位无根底的外戚完全把控,但史书中对于孝文帝死后的主流态度,是宗室和外戚狗咬狗一嘴毛。
元禧死后老七元详为太傅,兼司徒,元祥终于当上了最高的官位,随后跟他哥一个德行,骄奢淫逸贪得无厌成为了洛阳大蛀虫,朝廷内外怨声载道。(魏太傅、领司徒、录尚书北海王详,骄奢好声色,贪冒无厌,广营第舍,夺人居室,嬖昵左右,所在请托,中外嗟怨)
高肇最不爽的就是这帮王爷,等元祥飘起来后诬陷元祥结d谋反。(尤忌诸王,以详位居其上,欲去之,独执朝政,乃谮之于帝,云:详与皓、胄、季贤、扫静谋为逆乱)
504年五月,元详被打掉,一月后被杀。
剩下的王爷们最终被高肇控制的成了蹲监狱的。(又说世宗防卫诸王,殆同囚禁)
高肇成为了洛阳大魔王的存在,由于底子薄于是大肆结交朋d,依附的十天半月就提拔,不走门子的就构陷其重罪。(肇以在朝亲族至少,乃邀结朋援,附之者旬月超擢,不附者陷以大罪)
在这里我们做个扣,跟高肇同时代的这种买官卖官的大老虎还有好多。
下一节展示俩,一个叫“饿彪将军”,一个叫“饥鹰侍中”。
这个时代单纯靠外戚就能祸害烂了?
也忒看得起他了,他要这么厉害等小皇帝死了以后他咋那么轻松就被瞬间连根拔了呢?
司马光七岁砸缸这事都能被记入正史,这本身就挺值得深思的。
就在元恪从宗室手中收权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时候,一个小人物在汉中的一振翅衍生出来了一场超级大风暴。
这场风暴直接给北魏的统一天下打开了窗口。
早先谯国人夏侯道迁以辅国将军从裴叔业镇寿阳为南谯太守,与裴叔业闹矛盾后单骑投奔北魏。
很快裴叔业也投降了,北魏以夏侯道迁为骁骑将军从王肃镇寿阳,夏侯道迁守合肥。
北魏这就属于不会安排用人。
一个降将,咋能放在边境呢,尤其那边刚刚改朝换代,夏侯道迁叛的是齐,现在南边是梁了,正需要归化人士做舆论宣传证明自己的**优越性。
等王肃死了以后,夏侯道迁再度反水投奔了梁。(肃卒,道迁弃戍来奔)
夏侯道迁回来后跟着梁、秦二州刺史庄丘黑镇南郑,以夏侯道迁为长史,领汉中太守。
南梁同样不长记性,这货多次反水,你咋又给安排到边境了!
等庄丘黑病死后,萧衍安排都官尚书王珍国为刺史,王珍国还没到任,这个夏侯道迁又把汉中当了嫁妆把自己又嫁了一回。(黑卒,诏以都官尚书王珍国为刺史,未至,道迁陰与军主考城江忱之等谋降魏)
面对利益,只有一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之前我们在神留言中提到过,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讲做过人际利益博弈的统计,有这样一种算法的长久收益率是最高的。
1、他对你好,你对他好;
2、他对你坏,你对他坏;
3、他受到惩罚后下次不敢了,开始对你好,你随即不计前嫌的继续展开合作。
4、他如果过几次后又变卦了,又劣根性犯了,你就对他继续实施利益惩罚。
总之就是根据对方的出招调整自己的态度,不彻底断道,不完全信任,这样的博弈算法在大数据跟踪下来后,发现长期收益率是最高的。
这个理论的依据,是人都会衡量利益。
当烂人看到你每次在受伤害后都会反击,他会发现得罪你的成本太高,并不符合收益,所以他就会找其他软柿子下手,不太敢得罪你这个开放合作态度,有长远收益,得罪起来还成本太高的人。
烂人不敢得罪你不是因为他会悔改,他们是不会变的。
他们基于的是俩现实原因:
1、得罪你的成本高。
2、有更容易得手的软柿子。
这个算法的关键,就是他伤害你的时候,你有能力去惩罚他,并意志坚定的对他实行惩罚;
如果你是高净值人群,当你自己处于稀缺的状态时,你就要衍生出更高一层的算法。
因为有太多优质的资源来找你,你就有着巨大的选择余地,你有太多可能和真正的大神合作,你们都是一个算法与价值观的。
这个段位你最值钱的就是注意力和时间。
给合作伙伴通常只给一次机会,在能力承受范围内最大的诚意,如果对方出现了一次背叛或者不地道,那就拉黑从此仅仅是泛泛之交再也不共事也不进行深度交流,将来就算改了也不是好同志。
当年在神留言中,我曾给出过这套算法的结论,今天补充进正文。
1、对于情绪极度不稳定以及和你并不是一个档次的戾气人群,能远离就远离。
2、对于你没有能力惩罚,或者对方心智极弱会给你造成长期成本困扰的烂人,能远离就远离。
3、跟你是一个级别,你有能力对他造成的伤害给予反击的合作者,实行那种你好我好,你坏我坏的算法。
4、当你属于优势稀缺资源的时候,倾向于对所有合作伙伴持开放态度,但都只给一次机会,改了也不是好同志,不拿自己最珍贵的时间去考察这人是否会成长。
我们要根据自己所处的生态位去思考自己的算法并与时俱进的调整。
付费文中我也说过,贵人都是咋惺惺相惜的?
就是通过事去品人,然后发现这人和自己的算法相不相似,这人的算法未来是否会是可造之材。
萧衍处于极高的资源优势段位,根本没必要根据对方的反映进行应对。
只有一次机会的算法最符合他的生态位。
夏侯道迁杀了原先帮北魏镇守仇池叛逃江陵杨灵珍及其部曲六百人做了投名状并杀了萧衍的使者,将脑袋送给了北魏。(先是,魏仇池镇将杨灵珍叛魏来奔,朝廷以为征虏将军、假武都王,助戍汉中,有部曲六百人,道迁惮之。上遣左右吴公之等使南郑,道迁杀使者,发兵击灵珍父子,斩之,并使者首送于魏)
白马戍主尹天宝听说夏侯道迁反了之后引兵击夏侯道迁,败其将庞树围住了南郑,夏侯道迁求救于氐王杨绍先、杨集起、杨集义,都不搭理他,只有杨集义之弟杨集朗率兵救援攻杀了尹天宝。
北魏这次就长了记性,任夏侯道迁为豫州刺史赶紧调回内地,命尚书邢峦为镇西将军和都督梁、汉诸军事率兵去接手汉中。(魏以道迁为平南将军、豫州刺史、丰县侯。又以尚书邢峦为镇西将军、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将兵赴之)
归化的榜样再次成了叛国的畜生,梁比齐的优越性变成了梁和齐都没有北魏的优越性,这太伤面子了。
505年二月,丢了面子的萧衍准备干北魏。(二月,上谋伐魏)
二月十一,派卫尉卿杨公则率宿卫兵堵塞了洛口。
萧衍信心满满准备搞事的同时却不知道,西边的半边天就要塌了。
邢峦在出兵汉中后对各城发起了攻击,汉中根本挡不住,晋寿太守王景胤占据石亭(广元市北)被邢峦派统军李义珍打跑,北魏任命邢峦为梁、秦二州刺史。
巴西太守庞景民听说北魏来了以后据城不降,郡中人严玄思聚众自封为巴州刺史投附于北魏攻杀了庞景民将其斩首。
梁冠军将军孔陵等率兵两万守深杭(剑阁县北),鲁方达守南安郡(治所剑阁),任僧褒等守石同,但被邢峦派统军王足带兵一路暴打后突破了剑阁天险,孔陵退保梓潼,王足又进攻打败了这伙溃兵。(冠军将军孔陵等将兵二万戍深杭,鲁方达戍南安,任僧褒等戍石同,以拒魏。邢峦遣统军王足将兵击之,所至皆捷,遂入剑阁。陵等退保梓潼,足又进击,破之)
剑阁天险被突破了!!!
至此,东西七百里南北一千里的梁州十四郡全部归入了北魏版图。(梁州十四郡地,东西七百里,南北千里,皆入于魏)
就在梁、秦二州刺史庄丘黑死了引发夏侯道迁反叛的蝴蝶效应后,四川地区也平行世界的发生了地震级的人事变动。
总之,蜀地这个长江上水的关键战略板块半卖半送的机会出现了。
贰:“利益博弈”的“人心算计”精讲篇
北魏南下的同时,益州出现了灾难级的人事塌方。
益州刺史邓元起在四川待够了,以母亲年老为由求还故里,朝廷下诏征其为右卫将军,以萧懿次子萧渊藻去接班益州刺史之职。
夏侯道迁反叛时,尹天宝派使者驰告邓元起,邓元起没反应。
等到汉中已经丢了,北魏开始打晋寿的时候王景胤等也遣使向邓元起告急,众人都劝邓元起赶紧去救,邓元起说:别着急,朝廷离此**之遥,援军不会很快就到,如果北魏贼寇成势才真的需要去剿,到时候总司令非我莫属,现在小火苗才刚烧起来,着啥急!(及魏寇晋寿,王景胤等并遣告急,众劝元起急救之,元起曰:朝廷**,军不猝至,若寇贼侵婬,方须扑讨,董督之任,非我而谁,何事匆匆救之)
晋寿这名字听的挺陌生是吧。
它在三国的时候叫葭萌关。
葭萌关作为老刘川北疗养的幸运景点帮他挤走刘璋后被改名“汉寿”,后来司马炎天下一统后改名为“晋寿”。
老刘说他长,司马炎说他长。
很遗憾,哥俩走人后都没多长。
这个位置的战略意义我们来复习一下。
葭萌关是入蜀的第二道门户,第一道为白水关。
无论自关中、汉中、武都南下,还是阴平西进,最终都要经过白水关。
上图虚线处,汉中方向到葭萌关其实也有一段路可以走,但是山谷险峻,水流湍急,并不作为正规选择。
白水关也称“关头”,收拢所有常规入蜀线路,和白帝城共称“益州祸福之门”。
当年刘璋让老刘在葭萌关看门有仨目的:
1、北面来敌人了可以随时支援白水关;
2、从小路方向堵死北面偷渡白水关的可能。
3、葭萌关南边有水路可以进入巴西郡,能震慑当地大佬庞羲。
跨越三百年来到今天,此时*面已经凶险到了打葭萌关了,这说明白水关已经丢了,但邓元起依旧敢如此托大。
这有俩原因:
1、晋寿不是他的辖区。
2、蜀地的最后一道大锁,剑阁天险在他手中。
所以他能比较潇洒,毕竟剑阁峥嵘而崔嵬。
等萧衍的总司令任命下来时,晋寿已经丢了。(诏假元起都督征讨诸军事,救汉中,而晋寿已陷)
邓元起没想到的是,剑阁守军居然跟着这伙梁州溃兵一块放弃了蜀中最后一道大闸。
这回现眼了。
想露把脸,结果把*股露出来了。
其实这很好理解。
邓元起抖机灵耍心眼是因为梁州不是他的责任区,所以梁州死的越惨,他将来才会显得越高大。
都是老狐狸,谁能比谁傻多少,人家梁州领导把自己地盘丢干净了,人家也需要同行的衬托。
不能光我一个人跟傻X一样在风中摇曳!
我傻X了你也得傻X,咱俩搂一块傻X。
你特么仗着剑阁不管我死活是吧!那我就给你引进来,咱俩一块现眼!
同时代后面即将打响的钟离之战,昌义之带着三千人让北魏几十万拿着各种高科技武器干瞪眼,剑阁这种级别的关隘只要自己内部不窜稀,根本就不是人力所能及的。
蜀道通常是最能体现人事问题的地理教材。
地势险,才能让人心险没法找理由。
让邓元起更想不到的是,他的生命即将在自己的骄纵中走向终点。
萧渊藻在这个节骨眼来接班了,邓元起准备东归的时候把益州的粮储器械全都给搜刮走了,人家萧渊藻入城后看到这么个账本深恨之!(萧渊藻将至,元起营还装,粮储器械,取之无遗。渊藻入城,恨之)
古代官员在离任的时候通常会从账上贪一部分,让下一任接班的官员去平账。
下一任通常也不会追究,因为这事属于潜规则,你有跟他矫情互撕这时间还不如赶紧上任把官当起来,有几个月就把这账平了,等你将来离任的时候也拿一笔走就得了。
谁也没有把这事捅上天的,因为这容易让整个官场看成你这人不上道。
你个吃不了亏的,多大的事啊!
但这也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离任前贪的太过分,你手要是太黑了这也叫不上道,很快在圈子里的名声就臭了。
邓元起这事就办的太过了,你把人家益州的仓库都搬空了!这就是你不懂规矩了!
邓元起不地道的原因很快浮现出来了,他拿萧渊藻不当回事。
萧渊藻看到邓元起不讲规矩,于是要邓元起的好马做补偿,邓元起却说到:你个小毛孩子,要马干啥!(萧藻入城,求其良马。元起曰:年少郎子,何用马为)
邓元起是南郡当阳人,雍州集团出品,四年前跟着萧衍拿下江山,后来作为主将平定了益州叛乱。
你萧渊藻不过是领导的侄子,你爹坟上的草都多高了!天下是我们雍州集团打下来的,你个小毛孩子给我边待着去。
萧渊藻大怒后趁邓元起酒醉杀了他。(渊藻恚,因醉,杀之)
邓元起的一系列眼高于顶最终遭杀身之祸的现眼操作在北魏大兵压境的国际*势下迅速演变成了西南要塌天的节奏。
人家邓元起是能打仗的将军,很得士卒拥护,人家部下们听说老大被杀了后把成都围住,大哭要求给说法!(元起麾下围城,哭,且问故)
萧渊藻把罪过推给了他叔叔,说这是天子诏令,兵众才散去。(渊藻曰:天子有诏。众乃散)
随后萧渊藻写报告时又把屎盆子往邓元起脑袋上扣,说他造反。(遂诬以反)
这小子不愧是官宦世家,套路熟。
萧衍作为人精当然很怀疑,很快邓元起故吏广汉人罗研千里抱冤来到建康告状,萧衍真相大白后说跟我猜的一样!(上疑焉。元起故吏广汉罗研诣阙讼之,上曰:果如我所量也)
萧衍派使者申斥萧渊藻道:邓元起为你报了父仇,你却为仇人报了仇,你的忠孝之道在哪里!贬萧渊藻为冠军将军,赠邓元起征西将军,谥号忠侯。
萧衍紧急给邓元起平反,希望益州方面能顶住,然后紧急在东面兴兵牵扯北魏注意力,命豫州刺史王超宗率兵围攻小岘拉开了东边会战的序幕。
六月十八,北魏扬州刺史薛真度派统军李叔仁等出击将王超宗军打的大败。
与此同时西面再次传来坏消息,王景胤、李畎、鲁方达等军被王足一次又一次击败,七月,王足已经兵临涪城。(冠军将军王景胤、李畎、辅国将军鲁方达等与魏王足战,屡败,秋,七月,足进逼涪城)
把祸水引进益州的秦、梁二刺史鲁方达同志发现自己赶上了互联网时代,变化咋这快呢!邓元起这个不支援的都被砍了,我这日子也快到头了。
八月十二,鲁方达率军与王足的统军纪洪雅、卢祖迁再战,鲁方达等十五将全部战死。(庚戌,秦、梁二刺史鲁方达与魏王足统军纪洪雅、卢祖迁战,败,方达等十五将皆死)
八月十四,梁军王景胤等将与卢祖迁再战,王景胤等二十四将全部战死。(壬子,王景胤等又与祖迁战,败,景胤等二十四将皆死)
梁州班子玩死签了。
梁州全体同志人死为大,你不能对烈士的子女家眷找后茬。
至此,萧衍发现整个西部已经塌天,但所有责任人却已无法追责。
国家闹到这个地步,核心的源头在哪呢?
邓元起最开始耍心眼的那一振翅,最终在四川刮起了大风暴。
蜀地摧枯拉朽的态势已经出现,面对前所未有的好机会,邢峦上表朝廷请求乘胜取蜀,理由五点:
1、建康与成都相隔**,陆路已断,南梁只能依靠水路,但逆长江而上没有一年是来不了的,益州外无援军。
2、蜀地这些年并不太平,之前经历了刘季连反叛,邓元起平叛后益州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此时储备空虚,无论官民都已夺气。(顷经刘季连反,邓元起攻围,资储空竭,吏民无复固守之志,二可图也)
3、益州刺史萧渊藻是个华而不实的小孩子,邓元起手下的那堆能打的将军都被处理了,现在用的人都是他左右的小孩子。(萧渊藻裙屐少年,未洽治务,宿昔名将,多见囚戮,今之所任,皆左右少年,三可图也)
4、蜀地之险在剑阁,咱已经拿下了,自剑阁向涪城那叫个通天大道宽又阔,蜀军屡战屡败,已经闻风丧胆。(蜀之所恃,唯在剑阁,今既克南安,已夺其险,据彼竟内,三分已一;自南安向涪,方轨无碍,前军累败,后众丧魄,四可图也)
5、萧渊藻是萧衍的骨肉至亲,这种高干子弟肯定不会死守,只要攻克涪城萧渊藻肯定就跑了,就算出战,当地的兵跟咱的兵也不是一个级别,我们本着打着玩的态度已经一路推到这了。(渊藻是萧衍骨肉至亲,必无死理,若克涪城,渊藻安肯城中坐而受困,必将望风逃去;若其出斗,庸、蜀士卒驽怯,弓矢寡弱,五可图也)
我本是文官,现在将士们三军用命已经攻克重重险阻,此时民心归顺,观望涪、益两城,旦夕可得,只因兵少粮缺所以不敢再往前走,但现在要是不趁热打铁后面再想打就难了,况且益州殷富户口十万,比寿春、义阳的利润高出三倍,快打吧,我要是在这没事干就就请求回家养老。(臣内省文吏,不习军旅,赖将士竭力,频有薄捷,既克重阻,民心怀服,瞻望涪、益,旦夕可图,正以兵少粮匮,未宜前出,今若不取,后图便难。况益州殷实,户口十万,比寿春、义陽,其利三倍。朝廷若欲进取,时不可失;若欲保境宁民,则臣居此无事,乞归侍养)
元恪给邢峦回复:原地待命,我们研究一下,不要闹情绪。(魏主诏以:平蜀之举,当更听后敕。寇难未夷,何得以养亲为辞)
十一月,王足围涪城,益州城池十之二三投降了北魏,百姓自动上报户口达到了五万多户。(冬十有一月···王足围涪城,益州诸郡戍降者十二三,民送编籍者五万余户)
涪水以东基本缴枪了。
涪城这位置相当重要,刘备当年就是飞奔拿下涪城后开始踏实论持久战的。
眼看上面研究的没完没了,邢峦再次上表道:当年邓艾、钟会统十八万大军倾尽中原财力才平定蜀地,我的能力比不上古人,现在两万就打到这里就是因为占据了险要,百姓们归心,现在王足已经逼近涪城,假如拿下涪城益州拿下就是早晚的事,此时梓潼已经归附好几万户口了,咋能不派兵来镇守呢!
剑阁天险如果现在放弃实在太可惜,我知道征战有风险,我自从越过剑阁头发就都全白了,天天紧张焦虑不安,之所以强撑着就是因为如此大好时机退下对不起国家,而且现在我心中打算先攻取涪城,然后渐次而进。如果涪城拿下则蜀地会分为两半,水陆交通被切断,他们就完蛋了!(又,剑阁天险,得而弃之,良可惜矣。臣诚知战伐危事,未易可为。自军度剑阁以来,鬓发中白,日夜战惧,何可为心!所以勉强者,既得此地而自退不守,恐负陛下之爵禄故也。且臣之意算,正欲先取涪城,以渐面进。若得涪城,则中分益州之地,断水陆之冲,彼外无援军,孤城自守,何能复持久哉!臣今欲使军军相次,声势连接,先为万全之计,然后图功,得之则大利,不得则自全)
另外,巴西与南郑相距一千四百里,离州城遥远经常发生动乱,过去南朝占领此地时曾设立过巴州,以镇夷獠,但后来撤了巴州,此地的大族有严、蒲、何、杨等,文章风流之士也为数不少,但因为地处偏远得不到仕途显贵,因此常常作乱。这对咱们是利好消息,现在当地严玄恩自称为巴州刺史,我攻克州城以来,仍让他任刺史之职,巴西广袤千里,户口四万有余,在这里设州可以安定民心,垫江(合川市南五里)以西不用征伐就已经被我们拿下了。(又,巴西、南郑,相距千四百里,去州迢,恒多扰动。昔在南之日,以其统绾势难,曾立巴州,镇静夷、獠,梁州藉利,因而表罢。彼土民望,严、蒲、何、杨,非唯一族,虽率居山谷,而豪右甚多,文学风流,亦为不少,但以去州既远,不获仕进,至于州纲,无由厕迹,是以郁怏,多生异图。比道迁建义之始,严玄思自号巴州刺史,克城以来,仍使行事。巴西广袤千里,户余四万,若于彼立州,镇摄华、獠,则大帖民情,从垫江已还,不劳征伐,自为国有)
最终元恪没搭理这茬。(魏主不从)
俩原因:
1、因为淮南战区彻底开战了。
十月初九,萧衍完成了大规模战争动员,以扬州刺史萧宏为都督北讨诸军事,尚书右仆射柳惔为副,王公以下全部上缴封国税收和田租用于大战,萧宏驻军于洛口。(冬,十月,丙午,上大举伐魏,以扬州刺史临川王宏都督北讨诸军事,尚书右仆射柳为副,王公以下各上国租及田谷以助军。宏军于洛口)
北魏因此不给四川战区投入资源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这不是重要因素。
2、真正的原因,是邢峦在这届班子中有政敌。
邢峦家里是瀛州大族,因文武才干且长得帅被孝文帝赏识。(有文才干略,美须髯,姿貌甚伟。州郡表贡,拜中书博士,迁员外散骑侍郎,为高祖所知赏)
后一路重用,官拜中书侍郎掌管机要,后迁黄门侍郎、御史中尉、瀛州大中正,拜散骑常侍兼尚书。
邢峦娶过俩正妻,前妻是博陵崔氏出品,后来娶了宗室任城王拓跋云之女,也就是那个孝文帝汉化急先锋元澄的妹妹。
邢峦属于孝文帝的嫡系部队。
换了领导后,元恪没有他爹用文明太后男朋友李冲的那胸襟,元澄在元恪刚即位后就被挤出辅政班子外放了;邢峦这次来汉中其实也是被挤出中央核心圈了。
邢峦的政敌是范阳卢氏的卢昶,俩人有宿怨,而卢昶在这届班子是元恪的心腹。(初,侍中卢昶与峦不平。昶与元晖俱世宗所宠)
这就完犊子了。
后面邢峦在钟离之战前夕死活不同意开战,卢昶紧紧抓住时机与元晖命小弟御史中尉崔亮弹劾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邢峦,许诺你把邢峦搞掉我就推你任侍中。(御史中尉崔亮,昶之d也。昶、晖令亮纠峦,事成,许言于世宗以亮为侍中)
就算没有萧衍的围魏救赵,朝中有这么一位政敌在,邢峦也不可能得到支持。
不仅仅得不到支持,朝中的卢昶这帮还极度担心你邢峦真的完成这不世之功。
本来派你去汉中是想让你干脏活累活我们好找茬挑毛病办你的,结果你特么居然开了光的一路突突到了剑阁!
你想给人家打入冷宫,结果人家要配享太庙了。
你特么哪是在踢萧衍的*股,你这是在打我的脸呐!
我能让你好了吗?
所以你邢峦越是说的此乃百年不遇的良机,朝中的反对势力就越会给你使绊子!
最早元恪是任突击队长王足代理益州刺史的,等后来这形式一片大好之后朝廷就改任梁州军司羊祉为益州刺史了。(先是,魏主以王足行益州刺史···魏主更以梁州军司泰山羊祉为益州刺史)
毁了你的不世之功只要一个调令即可。
王足知道后就怒了,这我还玩啥命!人家直接带兵回了,过了段时间王足还投奔了梁朝。(王足闻之,不悦,辄引兵还,遂不能定蜀。久之,足自魏来奔)
邢峦攻克巴西后让军主李仲迁镇守,李仲迁沉溺酒色,挪用军费,荒废军务,被邢峦愤怒,李仲迁害怕后密谋反叛,但还没来得及就被城中人斩首,巴西郡又投降了梁朝。(峦之克巴西也,使军主李仲迁守之。仲迁溺于酒色,费散兵储,公事谘承,无能见者。峦忿之切齿,仲迁惧,谋叛,城人斩其首,以城来降)
人家巴西郡也看出来了你北魏心不在这。
我们现在反水叫弃暗投明,顶多就是自行车丢了让人骑了一圈,自行车自己又回来了。
等将来兵临城下我们就不光是被骑的事了。
既然如此我们还是早早寻找出路吧。
“仲迁惧,谋叛”,这样将来功劳在你。
“城人斩其首,以城来降”,这样将来功劳是我们巴西郡的全体同仁。
人心与利益的博弈,我亲爱的读者们,这一篇真的值金子,多看几遍呀。
当年之所以王浚楼船能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大家还记得最大的核心因素是啥吗?
主战的羊祜和杜预是根子极硬的,是能在司马炎身边说上话的门阀自己人。
当时的吴国弱的跟司马衷那智商一样,但即便如此,就是从**层面上有相当庞大的一股力量不希望你司马炎建立这个不世之功!
没有羊祜和杜预跟贾充死顶,没有司马炎干死他弟弟的**需要,吴国不一定还能嘚瑟多少年呢。
战争是**的延续。
人事即**。
元恪此时已经23岁了,按理讲不小了,但是见识和能力却哪哪都不行。
他只想的到权力需要给自己的亲戚和心腹,想的到权力的安全性,却并没有能力从国家层面上判断决定未来走向的大政方针,所以能被身边别有用心的小算盘们忽悠。
他根本不了解上一次全国大一统是什么样的出兵节奏,也不知道蜀地这个上水位置的战略意义。
如果真的有主见和能力的话见到邢峦如此坚持的意愿和上奏就会知道,统一天下的窗口期到来了,这是他爹做梦都会笑醒的时运。
北魏就此永远的错过了统一天下的窗口期。
孝文帝此时过早的离开北魏人民仅仅六年,国家现在是个什么德行呢?
举个例子,刚刚说的卢昶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在任结d营私和元晖卖官鬻爵,被号称“饥鹰侍中”。(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彪将军,饥鹰侍中)
这位不捡钱就算丢的卢昶就是汉人四姓中的范阳卢氏,是孝文帝所谓的“衣冠所推”,是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的始祖。
他当年南面去出使,正好赶上萧鸾废帝,于是孝文帝南讨,卢昶兄卢渊为别道将,萧鸾随后开始处理卢昶这帮**犯。(及昶至彼,值萧鸾僣立,于是高祖南讨之,昶兄渊为别道将。而萧鸾以朝廷加兵,遂酷遇昶等)
萧鸾以腐米臭鱼草根给北魏的这帮使者,人家张思宁大义凛然士可杀不可辱的展现了自己外交官的风范壮烈赴死!(鸾以腐米臭鱼莝豆供之。而谒者张思宁辞气謇谔,曾不屈挠,遂以壮烈死于馆中)
卢昶最后活了下来。
咋活下来的《魏书》里面没提,估计那段实在太恶心掐了没播。
卢昶腆着大脸回来后孝文帝*道:你是外交官!是国家的脸面!士可杀不可辱!你自己没胆量去体面已经很可恨了,咋还能给敌国当狗当马的丢尽了国家的脸!你要是杀身成仁青史自当千古流芳,结果你这大傻X给我丢了大人了!你就算不拿苏武当榜样,人家张思宁都给你打样了,你还有脸活着吗!(昶还,高祖责之曰:衔命之礼,有死无辱,虽流放海隅,犹宜抱节致殒。卿不能长缨羁首,已是可恨,何乃俯眉饮啄,自同犬马?有生必死,修短几何。卿若杀身成名,贻之竹素,何如甘彼刍菽,以辱君父乎?纵不远惭苏武,宁不近愧思宁!)
卢昶的现眼不仅仅是作为外交官辱了国格,最关键他侮辱了孝文帝倾心打造的那个“四姓招牌”的**优越性。
我尼玛拿国家信誉给你的家族背书,说你是高贵的种!我还娶了你侄女!你咋就不往人上长呢!
卢昶说:我是为了我妈。(对曰:臣器乏陆、随,忝使闽越。属萧鸾昏狂,诛戮无道。恐不得仰奉明时,归养老母,苟存尺蠖,屈以求伸。负辱朝命,罪宜万死,乞归司寇,伏听斧钺)
狗先门帘子,全凭那张嘴。
随后卢昶被罢官。(遂见罢黜)
其实从卢昶的角度来讲,这不是个气节的问题,是个生意的问题。
他绝不会从高尚的角度思考为国死节的张思宁。
你张思宁随便死,你也只能死,因为你种姓贱,你只有死了才能给你们家弄张饭票。
你在拿命做生意,甭跟我扯什么气节。
我卢昶是谁!是“四姓”!是高贵种姓!
我大哥卢渊是李冲的亲家!我大哥手中有兵权!我大哥的八个儿子全都进入了重要岗位!
我大哥三子四子分别娶了孝文帝的公主,俩闺女分别嫁了陇西李氏!
我二哥卢敏的闺女嫁给了皇帝大人!
我四兄弟卢尚之任皇帝三兄弟元幹的幕僚,仨儿子都在关键岗位,两闺女嫁了清河崔氏,一个闺女嫁了宗室元略。
我忍辱偷生实在是有原因的!
再投胎一千次也投胎不到这么好的时代!
国家层面的种姓扶植!
全族子弟的高官通道!
全族男女的高贵联姻!
这种伟大的垄断味道实在太美妙!
天堂也就这意思了!我是真不能死啊!
我只要能从你萧鸾这活下来,我只要过了淮河就只有死神才能夺走我的生命!
这位辱国的卢昶后来等风声过去后先是走了孝文帝看重的好兄弟元勰的关系,后来过渡到了秘书丞,元恪继位后当了中书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久之,复除彭城王友,转秘书丞。景明初,除中书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
随后又作为元恪的宠臣成了帝国核心卖官鬻爵的“饥鹰侍中”,他和元晖让堂堂的吏部被称为了“大市场”。(天下号曰市曹)
刚刚仅仅说了卢氏的阵容,其实崔、李、郑、王此时同样已经充满了上层建筑。
孝文帝种姓改革的垄断有多厉害看出来了吗?
他才死了仅仅六年啊!
邢峦在蜀地门户洞开后无功而返,本质上是因为你和已经通婚绑定成一张大网的“五姓集团”不对付。
蜀再好进入,也不能由你完成后续动作。
此时的北魏,和当年的西晋一样。
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
用句文化词形容,一个揍性。
跟两百年前一样的还有很多,比如说
风在吼,马在叫,北境在咆哮,北境在咆哮······
叁:韦虎啸钟离
505年十月,萧衍为了减轻益州方面压力进行了大规模战争动员,以扬州刺史萧宏为都督北讨诸军事,尚书右仆射柳惔为副,王公以下全部上缴封国税收和田租用于大战。(冬,十月,丙午,上大举伐魏,以扬州刺史临川王宏都督北讨诸军事,尚书右仆射柳为副,王公以下各上国租及田谷以助军)
506年正月,梁冀州刺史桓和击魏南青州,拉开了青徐战场帷幕。
江州刺史王茂将兵数万侵魏荆州,诱魏边民及诸蛮另立了宛州,南阳盆地交火。
二月底,梁徐州刺史昌义之同北魏平南将军陈伯之在梁城交战,淮南战场开打。
陈伯之原是梁将,因一系列误会后叛逃,这次出战击败了昌义之。
随后萧宏给陈伯之送了一封信:你当初投奔北魏不过是因为外有流言,心中迷糊,但你叛国后咱们的皇帝厚道到了不按国法对你追责。你的祖坟好好的,你的家人好好的,你家的宅子好好的,你的小妾居然还是好好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你看看你现在干的这事合适嘛!早点回头!咱领导厚道!(临川王宏使记室吴兴丘迟为书遗陈伯之曰:“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已,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于此。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想早励良图,自求多福)
三月二十五,陈伯之从寿阳梁城率八千兵马投降回归祖国。
这下伤北魏面子了。
人家降将转了一圈回归祖国了。
面对梁军的咄咄逼人,四月十六日北魏做出反应,任中山王元英为征南将军都督扬、徐二州诸军事,率十多万大军南下拒梁。(庚戌,魏以中山王英为征南将军、都督扬·徐二州诸军事,帅众十余万以拒梁军,指授诸节度,所至以便宜从事)
荆州方面,北魏派平南将军杨大眼都督诸军迎战王茂,四月二十七,王茂战败折了两千多人,杨大眼追至汉水反攻拿下五城;魏征虏将军宇文福南伐司州,俘千余口而去。
围绕淮水和汉水,梁魏已经全面开火。
五月初二,梁太子右卫率张惠绍等北伐徐州,攻拔宿预;五月初六,北徐州刺史昌义之攻拔梁城。
双方你来我往各种连招,第一次小高潮出现在合肥战区。
豫州刺史韦睿奉旨北上,派长史王超等去攻打小岘,打不下来。
韦睿随后亲自视察,发现北魏派数百人列阵于城外,韦睿想战,诸将劝道:咱们是轻装而来来搞侦查的,咱得回去全副武装的扮上才能来打。(睿行围栅,魏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者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
<【赫美集团庄压着不让上是什么意思(朝城镇江楼村"江阁老"传说故事整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