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最好基金排名(中500排名靠前的基金_娴唐网络)
作者:“admin”
中500排名靠前的基金_娴唐网络 1、华夏沪深300ETF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指数基金之一,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该基金追踪沪深300指数,重点投资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截至2021年6月底,该
中500排名靠前的基金_娴唐网络
1、华夏沪深300ETF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指数基金之一,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该基金追踪沪深300指数,重点投资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截至2021年6月底,该基金规模超过500亿人民币。
2、长城久泰300指数仍然排名前列,2021年6个月以来排名前十:基金名称基金代。易方达基金公司,市场上对沪深300指数有很多种,说明这些基金实力很雄厚,做指数量化增强的。指数型基金的业绩为。
3、宽基指数基金有哪些?在中国股市中,宽指基金有很多,比如中证500、800系列的指数,沪深300、创业板基金等。
4、小标题一:排名前十名基金的特点排名前十的基金往往具有以下特点:稳定的收益率:这些基金的收益率相对较高,并且较为稳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风险控制能力强:这些基金在投资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风险,降低投资损失。
1、华夏成长混合(000001):该基金在过去一年里的回报率为439%,属于五星基金。富国天惠成长混合(161725):该基金在过去一年里的回报率为415%,属于五星基金。
2、华夏上证50ETF,规模庞大,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都较低,近三年年化收益率超过10%。易方达上证50ETF,规模位居前列,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也较低,近三年年化收益率略低于华夏上证50ETF。
3、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目前的货币基金收益率排名前三名基金。第一名是“稳盈货币基金”,其近一年的收益率高达5%,在同类基金中遥遥领先。第二名是“增益货币基金”,其收益率为2%。
4、指数基金:以追踪特定指数(如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日经225指数等)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物件,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的基金产品。
5、但是哪一个更好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十大基金公司的排名。
6、什么是呢?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指数基金的表现进行排名,以评选出表现最好的指数基金。指数基金的表现包括收益率、风险、费用等多个方面,因此也是综合评估指数基金表现的结果。
1、我们将为您介绍债券基金收益排名前十的优秀基金。排名第一的是ABC债券基金。该基金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超过10%的回报率,其成功之处在于其资产配置的灵活性和管理团队的专业能力。
2、我们来看看排名第一的基金,它是一只长期以来表现稳定的股票型基金。这只基金在过去几年的股市波动中保持了较高的收益率,同时风险也相对较低。投资者们赞誉它的投资组合的多样性和管理团队的专业能力。
3、排名第九的是富国低碳环保混合型基金,近三年的年化收益率为194%。排名第十的是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型基金,近三年的年化收益率为129%。
4、货币基金排名可能会因各种因素而发生变化,包括收益率、资产规模、管理费等。
考虑基金投资费用较低,可以选:华泰柏瑞中证500ETF、易方达中证500ETF、中金中证500C、南方中证500ETF、广发中证500ETF。
中证500指数基金由于覆盖面广、样本多,在市场波动时表现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低风险的投资选择。第二段:中证500指数基金的优势在于其全面而多样化的投资组合。
看跟踪指数的拟合度选择中证500etf的拟合度高的基金。一般来说,跟踪误差越小,精确度越高,预期收益的估值就会越准,投资误差越小。对于根据中证500的涨幅估算指数基金的涨跌的投资者来说,更方便,更准确。
华夏沪深300指数: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是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品的,投资标的为沪深300指数,是一款追踪沪深300指数的指数型基金,基金经理是刘卫国。
根据最新数据,依次为: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宝沪深300ETF、易方达上证50ETF、嘉实上证50ETF、华安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
排名第二的指数基金:SPDRS&P500ETFTrustSPDRS&P500ETFTrust是一只以标普500指数为基础的指数基金。该基金的规模庞大,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000亿美元。该基金的管理费用也非常低,同时其表现也非常稳定,是投资者的不二之选。
根据2021年6月份的数据,以下为排名前十的指数基金:沪深300ETF:该基金追踪沪深300指数,历史业绩稳定,是国内最大的指数基金之一。南方中证500ETF:该基金追踪中证500指数,风险相对较高,但历史业绩表现优秀。
华夏基金公司;嘉实基金公司等。该数据收集于2022年9月13日,以上是基金公司排名前十的相关内容。基金一般涨到几个点就能卖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基金一般涨几个点再卖不出去。但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创业板50指数基金排名前十名有以下排名:宁德时代,东方财富,迈瑞医疗。汇川技术,亿纬锂能,爱尔眼科。阳光电源,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先导智能。
中证500基金是否值得定投主要看中证500基金估值高低,若中证500基金估值比较高,那么当前不值得定投,若中证500基金估值比较低,那么当前值得定投,定投获得收益的概率比较大。
可以从基金投资费用、基金类型和运作时间三方面考虑,综合来看可以选择南方中证500ETF(不作为投资建议,基金投资风险自担)。
跟踪误差问题这个我的建议同上易方达的510580,真的不建议你去比较,但凡是跟踪中证500的基金都是有规定的,你可以看基金合同它里面会写基准利率和最多偏离多少这样的规定。所以其实你的收益主要还看中证500这个基准指数。
我想买农行基金定投买哪种好?
我建议第一只基金去买货币基金。货币基金再怎么买也不会有损失,但同时也就把所有要办的手续都办好了,流程也搞清楚了,也摆脱了别人的忽悠。显然这只是一个小技巧,完全是为了不被忽悠而糊里糊涂的买了只不知道的“鸡”回来。那第一只基金到底买甚么?我想这首先取决于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你准备投资的年限。(关于风险和投资期的关系请看我前一个帖子)。如果20%的涨跌也只让你笑一笑,而且你要投资15年,那就投资股票基金吧。但如果5%的跌幅让你寝食不安,那我还是劝你投债券吧。无论如何,你先要确定投资甚么基金品种。要记住在不同的品种之间收益是不能进行比较的。品种确定了,再确定是哪个公司的那种基金。晨星网站上有所有基金的评估和收益统计。我个人喜欢广发,上投和易方达。基金的选择至少4星以上吧。国内的基金很多是混合式基金,纯粹的全股票基金很少。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决定了这个基金的特性。比如广发聚丰,股票可以占95%,而广发稳健,股票只能最多占65%。显然聚丰就会比稳健涨得快跌得狠。又比如上投双息,股票最多75%,就算他不是一个新基金,在牛市中,也要比上投阿尔法涨得慢。这些是由资产配置决定的,也就是说这些基金之间仅仅用收益率是没有办法进行对比的。在论坛上经常看到有人问,为什么XX基金涨得比XXX基金慢多了?甚至还要要求基金经理出来解释。其实这种现象是必然啊。
致诚卓远基金排名?
1、致诚卓远基金排名第三。
2、在最新的百亿量化私募基金公司中,仅有40%的百亿量化私募基金公司在去年是赢利的,其中业绩排名前三分别为上海宽德、思勰投资、珠海致诚卓远。
现在哪家基金比较好?
建信
现在有什么基金比较好?
大都不好
3月更新!2022年私募基金业绩排名,3月机构观点汇总 - 知乎
截至2022年3月4日,根据数据显示:管理规模100亿以上的证券私募收益排名,共录得98家,其中仅14家取得正收益(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朝阳永续。收益为私募基金旗下有公开数据的产品算术平均值)
2022年50-100亿规模私募基金表现:截至2022年3月4日,管理规模50-100亿的证券私募今年收益排名(见下图)
截至2022年3月4日,管理规模20-50亿的证券私募今年收益排名(见下图)
截至2022年3月4日,管理规模10-20亿的证券私募今年收益排名(见下图)
截至2022年3月4日,管理规模5-10亿的证券私募今年收益排名(见下图)
2月wind全A企稳略有反弹,在外围市场延续了一月份的下跌态势以及俄乌爆发战争的背景下,A股似乎在走独立行情了,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带来的,一是能源和稳增长表现出了明显的正收益,二是成长板块的杀跌力量暂时缓解了,板块内部兑现能力强的在反弹。
我们依然认为今年是大多数成长板块消化估值的一年,在配置上依然坚持自下而上的精选个股,回避估值过高的行业和公司。由于二月份出现了意外事件,俄乌开战,这打乱了我们之前的策略判断,不得不将重心转到大周期方向。萧条期的价格暴涨暴跌,俄乌战争就是这个暴涨的意外催化剂,能源资源是一切工业的源头,战争和制裁导致的供给缺口和世界各国对于供应安全的焦虑,会使得能源资源的价格维持在很高的位置,直到某种力量将需求彻底压下去,因此,我们在配置上开始增加了能源资源的仓位。
展望三月,国内经济压力依然很大,流动性宽松的氛围不会改,外部依然有我们要持续关注和应对的变量,我们的整体策略是围绕能源资源以及一季报好的成长型公司做持续的挖掘,同时积极应对新变化。
在经历1月份的快速下跌后,2月市场稍有回暖。行业方面,全月来看有色、煤炭、油气等资源品板块领涨,成长先抑后扬,整体来看小盘更占优。两市日均成交依旧维持在9500亿左右,较上月略有下滑,北向资金流入持平于上月,两融活跃度有所回落。
宏观层面,美联储加息预期已较为充分,缩表预期仍存在一定分歧。俄乌冲突加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从内部环境来看,宽货币和宽信用的组合形成一致预期,但宽信用在一定程度上受海外输入性通胀因素有一定掣肘,且落地传导仍需要一定时间。后续重点关注上述变量对国内政策及经济的传导。
行业层面,本就脆弱的供应链在俄乌战争的影响下雪上加霜,油气等大宗商品以及船运价格屡创新高,这对许多中游制造业造成的影响超出了此前的市场预期,这些公司将面临新一轮的压力测试。赛道股在普遍回调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有行业高频数据或业绩支撑景气度的细分板块如海风、光伏等逐渐走强。稳增长板块的预期交易开始钝化,等待右侧数据验证后的买点。
2月两市日均成交额环比上月持平,市场缺乏增量资金,赛道股与价值股呈现跷跷板效应,机构持仓较少的中小盘如微盘股指数与国证2000表现良好。
在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适度控制了股票仓位,减少了高估值板块在组合中的暴露,同时增配了传统行业中有绝对收益机会的个股。后续等待缩表及地缘**等不确定因素落地,结合经营层面数据确定进攻方向。
2月市场迎来了反弹,各大指数先后上涨。行业来看,有色、化工、煤炭等资源品强势领涨,食品饮料、家电、传媒等消费板块较弱。
2月以来海外疫情自高位回落,欧美多个国家放松管控措施。但我们也看到其他一些风险不断发酵,美债利率上行、俄乌*势紧张、全球风险资产回调等对于市场情绪有所抑制。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俄乌*势恶化这一地缘风险对全球市场的冲击。
地缘风险特别是区域性的冲突,因其突发性,通常很难准确预判,但也正因如此,此类事件都会对全球风险资产和市场造成脉冲式冲击。不过此次由于俄罗斯在主要资源品(如能源、天然气和部分农产品)的全球供应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果因为此次地缘冲突导致后续制裁的话,可能由此引发部分资产品供给缺口的“连带损失”,从而推高全球通胀,这个影响可能远大于短期单纯因为风险偏好造成的冲击。
相对而言,国内金融和经济环境相对平稳。3月“两会”召开在即,相信会有更多积极的政策信号出现。随着国内各类刺激经济的项目落地执行,二季度经济有望迎来企稳,也让投资者更清楚地对下半年经济复苏斜率有更清晰的认知。2021年底政策底已确认,市场底预期渐行渐近,历史经验平均间隔3-6个月左右,我们判断如果俄乌*势可控,二季度A股市场大概率将会企稳。
过去几个星期,全球金融市场由于乌克兰危机迅速恶化出现大幅波动,市场情绪悲观。我们认为乌克兰危机确实给全球地缘**和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也要注意这一危机对中国今年宏观经济的影响有限。今年**工作报告提出了一些积极的信号,尤其是财政支出即将提速,能否帮助中国宏观经济上半年企稳值得期待。
国际**方面,乌克兰危机导致欧美国家和俄罗斯的关系大幅恶化。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将大幅增加军备开支,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可能在未来几年加剧,美国的外交政策重点也可能会有所调整。在乌克兰危机之前,美国外交政策重点是亚洲,特别是中国。这次危机之后,美国政策的重点是否会转向欧洲值得关注。
国际经济层面来看,乌克兰危机短期最大的影响是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攀升,石油价格已经达到了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这对于已经面临高通胀的全球经济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如何平衡高通胀和保增长之间的关系,高企的通胀给全球央行出了一道难题,欧元区的PPI在一月份已经上涨26%,欧洲央行未来一年可能面对通胀上行、经济放缓的两难*势。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和市场的前景?首先,我们认为乌克兰危机对今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不大。乌克兰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在欧洲。对中国的影响渠道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一方面,由于中国的石油价格由**管控,所以影响有限。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在乌克兰危机结束之后有所回落,而且俄罗斯可能会增加对中国的能源出口。所以我们判断整体影响在全年来看不大。
其次,我们对于中国经济今年前低后高的判断没有改变。在刚刚开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了5.5%。这是市场预期的上限,说明中国**依然非常重视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希望出现快速放缓。当前市场信心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稳增长的路径不清晰。从**工作报告来看,主要的抓手是财政支出将会明显提速。未来几个月财政发力力度有多大,将会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市场恐慌情绪严重,香港股市跌幅尤其明显,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已经低于2020年3月疫情爆发时的水平,达到了2016年以来的最低点,说明市场预期已经包含了很多负面因素。未来两个月,海外*势依然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而国内的一些先行指标如信贷和财政支出可能出现边际好转,本月的PMI指数已经开始小幅回升。我们依然认为中国经济今年将前低后高,伴随政策发力会在未来几个月更加明显,市场对宏观的预期将会逐步改善。
很多投资者在目前这个阶段恐怕最关心的问题只有:什么时候是个底?投资者们通过各种数据统计回溯,试图找出证明目前市场位置高低的证据。我们认为,通过择时获取收益从长期来看,随机性极大。
上图为一个简单择时结果示意图。不同颜色的线表示基于不同阈值做出的择时策略。以橙色线(1%为例),具体策略为:假设中证500指数下跌1%,开始空仓,再下跌1%即考虑恢复仓位。虽然这个策略存在一定不合理性,但也大概表明了基于指数下跌幅度的择时体系存在极大不确定性,且从长期来看很难跑赢指数走势本身。
相比于择时,我们认为目前的市场难度更多是在逻辑与数据验证判断上缺乏依据。由于年报与一季报都尚未开始大规模披露,市场短期更易受情绪和预期波动影响。目前市场很多信息恰恰“千头万绪”:流动性方面,美联储大概率将在3月份加息,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破2。同时中国1月份社会融资大幅增长,反而给市场以宽松预期。经济增长方面,一方面疫情仍时有发生,给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市场却在博弈年内“稳增长”究竟落子何处。基于我们的投资体系,现阶段我们对于市场依然较为谨慎。数据结果是对任何推断的最好证明,在没有数据之前,任何行情都像是无根之萍,一时可能风生水起,但其实退潮时会发现无非是随波逐流。
投资一直都是条充满荆棘之路,从来不会有“容易”二字。短期的市场充满了“反身性”:投资周期越短的投资者越关注最近最新的市场价格运行规律,从而基于此对后续自己的投资行为模式进行调整。同时,当市场运行规律相较于过去有较大的的调整时,会导致风格投资或趋势投资者不适应,从而选择离场或者缩短自己的投资周期以规避不确定性。过往的几年,无论是消费还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都在一定的时间周期下呈现了较为连续的风格或行业趋势。基于上述的论述,趋势会存在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当大部分投资者都对趋势深信不疑之后,就会逐渐从基本面业绩驱动为主变成同时也依存于资金估值驱动。边际资金一旦增速放缓,往往就会出现趋势规律的调整与变化。据此,消费或高端制造都面临着过往趋势较为明确之后,短期趋势规律被打破的问题。虽然短期回调,但市场对于新旧“核心资产”的预期都比较高,估值水平并未出现明显低估。同时,机构投资者对这些标的也进行了充分的跟踪研究,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超额收益越来越低。在未有增量信息,如业绩水平更新之前,可能市场很难找到新的业绩驱动方向。
展望后续市场,我们认为短期出现整体大幅上行的机会不大。无论是经济增长、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数据或是市场边际流动性变化都缺乏超预期的证据。开年后,市场内部的运行逻辑出现了一些变化:疫情对于行情的影响不断降低,投资者目前更为聚焦于经济复苏程度上。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投资逻辑都需要进行重新推敲:对于业绩增长的要求将更加苛刻。我们将继续寻找合适的投资标的,从业绩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努力寻找率先有复苏趋势的行业龙头公司。
由于疫情及应对政策引发了一轮较短的经济周期波动,今年经济增速相比去年明显降低,持续成长的公司更为稀缺。
在前期新经济及持续成长板块无差别下跌以后,之前偏高的估值快速回归,为我们选择长期竞争优势领先的优质龙头公司提供了广阔空间。
1.“双碳”政策带来的投资机会: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未来20~30年的时代背景,在这个领域我们看好:动力锂电池和锂电装备,储能、光伏、风电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再生资源利用以及CCER重新启动等。这些行业需求快速增长,但新进入者也在快速增加,未来的竞争将逐步加剧,行业盈利能力会大幅分化,投资者在产业链各环节中寻找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至关重要。
2.技术的自主可控、科技创新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在人工智能、生物医*、半导体、军工等领域,我国持续在加大研发投入,优秀的企业将不断涌现。
3.人均收入提高所带来的消费拓展和升级:具备品牌强护城河的高端酒、减害效果明显的电子烟,以及需求相对刚性的大众消费品。
4.制造业全球分工中的机遇:高端装备、消费制造、电子科技、新型能源等很多工业领域我国已经形成完善且强大的闭环供应链体系,并且已经诞生了很多全球制造龙头,在国际市场份额中处于快速的上升期。
总结而言,在当前成长更加稀缺的环境中,今年能够保持快速增长,明后年成长逻辑依然清晰的领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
2月市场总体横盘,但波动较大。其中受乌克兰*势影响,全球股市都产生了较大波动,尤其是能源价格,全球通胀预期上行。
乌克兰*势其实无法推演,任何可能性都有。世界随机性的典型事件就是战争。最近还有一件事,香港疫情加速。这其实非常类似于西方的全民感染的初期——感染率很高,可以作为一个很典型的观察窗口。
在上篇月观点中,根据创业板指数相对于2018年的估值情况,我们计算了市场的极限跌幅。2月指数已经触及了底部区域的上沿,市场风险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释放。随着时间推移,一些行业的经营数据逐渐开始可以跟踪,同时,有些行业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景气度,并没有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随着三月到来,市场开始逐渐回归基本面,一季度经营比较好的一些公司开始有所反弹。一季报将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间窗口,赛道投资让位于基本面投资,业绩是核心,行业内个股分化将会变得越来越常见。在业绩兑现的预期下,成长股有望整体企稳,走出结构性行情。
我们在2月对组合做了适度均衡,尤其是在高景气度制造业这块,对持仓公司的经营情况作细致跟踪,排除大的风险。另一方面,随着香港和国内疫情严重,航空、机场、酒店等板块回调,我们认为是布*疫情修复板块的机会。
在等待情绪底和市场底到来的过程中,我们现在主要布*三个方向的一些有潜力的股票:
第一是成长里的长期有未来的方向。这种类型的股票长期主要跟随中观维度的产业趋势发展,只要产业的发展趋势没有变化,行业的竞争格*公司的竞争优势没有变化甚至还在加强的话,近期这种市场风格或外围突发事件的影响只会是短期的,而且这种短期影响反而会给我们更好的上车机会。
第二是成长里的稳增长方向。毫无疑问今年的经济增长压力是非常大的,但是现在我们的政策对于传统稳增长的手段还是比较克制的,保持一种托而不举的态度,与此同时成长板块里的一些可以用来加大投资偏稳增长的方向择则肯定是会被政策大力支持的,相关方向全年维度投资机会应该也会比较明显。
第三是俄乌战争启示我们必须要继续做好的一些内循环国产替代方向。通过本次俄乌战争,我们其实可以更进一步的清晰的认清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关乎国家安全战略重要性的一些领域必须牢牢的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政策层面对这些方向的支持预计也会进步加强,相应的也会有更好的一些投资机会。
1、市场展望
整体市场不贵。截止2022年2月28日,2016年以来的估值分位数(PE-ttm),全A、上证综指、沪深300分别为39%、30%、55%,结构上,中证500、中证1000的估值分位更低,分别为7%和17%。我们内部跟踪的主流大类行业,科技类、消费类、稳增长类估值分位数平均值也分别处于45%、50%、20%上下。
下跌空间有限。截止到2022年2月28日,全A指数的下跌空间(用ERP测算,假设达到历史底部均值4%),大约在14%左右,沪深300测算结果约为11%。
底部特征初显。一是市场结构已经明显均衡,公募基金的持仓风格偏离度大幅下降。二是热门赛道估值大幅消化,强势股也经历的明显补跌。三是成长行业的交易拥挤度大幅下降,交易占比普遍处于10%左右。四是市场情绪低落也是底部特征,基金发行大幅下降,明星基金经理遭冷落等。
国内政策发力。1月金融数据超市场预期,宽货币+宽信用的格*已经形成。随着信用持续修复,对应历史时期,市场一般都不会差,且具有结构性机会,主因宽信用有利于稳定盈利预期,修复风险偏好,比如2012、2016、2019、2020年,全A指数平均涨幅为13%,估值平均扩张为16%。但是考虑外围环境收缩,今年参考2012年(欧债危机)和2016年(美联储加息初期),市场整体不差,也有结构性行情,当时全A指数涨幅分别为5%和-13%,估值变化分别为9%和-7%。
海外预期缓减。年初以来市场不断上调美联储收紧的预期,从目前资产价格隐含的加息预期来看,已经较为极端,联邦利率期货、美股、美债分别隐含了7次、5次、5次。历史上,在加息预期上修阶段,资产价格压力最大(比如2016年初、2018年底的美股),而当预期落地阶段,估值压力反而有所缓减。虽然,后续美国的通胀风险仍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美联储的加息路径仍有待清晰,我们认为对国内的冲击整体可控,对此维持谨慎乐观的看法。
未来一段时间市场仍然会处于“外紧”和“内松”的状态,但我们认为内部因素将逐渐成为主导,随着货币信用双宽以及稳增长政策的逐步落地,市场的信心也将逐渐恢复,今年出现熊市的概率仍然较低,但外部的动荡也是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因此我们对投资标的的选择要有更为严苛的标准,即“高成长性且高ROE”。二是在风险偏好下降后,选股需要更加精细聚焦α,对于定价回归合理的公司将加大布*,三是具体到行业,我们继续看好具备独立成长周期的光伏、汽车智能化、行业信息化,以及前两年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大,但基本面逐步恢复的必需消费品等行业。
认清自己的优势巴菲特在2022年致股东信中说:如果没有伯克希尔,我们的国家在1965年以后的几年里依然会表现得非常出色。然而,如果没有我们在美国的家,伯克希尔永远不会成为今天的样子。”巴菲特的成功离不开所处的国家和时代。同样,中国投资者最大的优势,也是我们所在的国家。国运是我们做长期投资,获得高回报的根基。地理位置的不同决定了中国和西方发展出了不同的道路。经历了100多年的挫折,中国在过去40年创造出了长期、高速的经济增长奇迹。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工数量多,拥有工程师红利,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居民的高储蓄和高投资,稳定的**环境和巨大的国内市场等等。中国的文化和国策,也在推进国家发展的同时,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在中国仍然能发现很多优秀的企业,价格比其它市场更低,增长的潜力更大,这是中国投资者的优势。
具备优势并不代表一帆风顺。当你处在一个秩序更迭、周期转变的时代更是如此。
近期市场“内外交困”,投资者情绪非常悲观,基金销售遭遇冰点。市场的涨跌经常会超出你的预期,极端情况也会时有发生。我们要争取做到的是不要让波动给自己带来致命的伤害,因此要保证充足的流动性和适当合理的配置。更重要的是,要接受那些合理范围内的随机波动。
我们只有接受市场的随机性,接受不可预知和不可控,才能在其它投资者失去冷静的时候,保持内心的平静。同时,如果反过来想,快速下跌后,不少优秀的公司跌出了机会,一旦市场情绪好转,优秀的公司定能再创新高。
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要以选择“合伙人”的心态挑选。既要看净值曲线上展现的信息,也要看曲线上没有体现的投资理念和逻辑,基金经理的素质和品格。投资者给予信任和耐心,基金经理尽职努力不负所托,是度过低谷期最好的方式。
2月市场进入胶着期,各指数波动不大,其中上证50上涨0.9%;沪深300上涨0.4%;中证500上涨4.2%;创业板下跌1%;显然,俄乌战争的爆发是本月全球市场最重大的事件,事件的发展是多数人始料未及的。对于此类的突发情况,每个人都会对结*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推演,我们也不会例外,但坦率地讲,这些并不重要,因为,一旦战争这个潘多拉魔盒被开启,巨大的不确定性会随之而来,而一切结果也皆有可能。对资本市场而言,不确定性即为风险,这让2022年的投资,从NotEasy模式直接变成了Hard模式。
在大宗商品里面,自去年以来,我们一直很担心原油和农产品,认为它们会是全球通胀走势的最大变数,而俄乌冲突无疑成为了其价格上涨的又一推手。尽管我们在组合中有所布*,但客观地讲,相关股票的表现远远落后于商品本身的表现。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内在逻辑不一样,商品市场更在意短期以及多空的博弈,所以期货价格对即期事件和数据非常敏感,同时,很多趋势的末端都是交易的不利方缴械投降的结果;相比较而言,股票市场更在意长期以及整体的风险偏好,短期的好与不好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并不大,同时,不同的风险偏好会显著影响股票的价格。所以,本轮股票价格表现落后于商品价格,要么是投资者认为原油以及农产品的高价在中长期不可持续,要么就是当前股票市场的风险偏好极低,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在当前时点,个人觉得,后者可能占主要因素。
那商品价格真正的拐点会出现在什么时候呢,其实没有人能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过不妨碍我们去推演。最近有个很流行的词叫“合成谬误”,讲的是很多并不独立的事件叠加在一起,最终走向极端的概念。当前有些商品似乎就在演绎这样的事情,比如原油,长期较低的资本开支叠加了疫情以及全球碳中和的进程,最终的结果就是供给无法得到快速的释放。这次俄乌战争爆发后,随着欧洲能源价格的暴涨,德国第一时间提出将100%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提前15年,表面上加快了新能源替代的步伐,但同时也遏制了传统能源扩产的意愿,只看到了未来的“诗和远方”,可如何度过眼下的“苟且”。所以,如果哪一天,当我们看到全球,特别是美国**开始为页岩油气行业放绿灯,鼓励油企加大投资,传统能源得到正名之时,也许大拐点才会真正的降临。
面对2022年异常复杂的市场环境,主观多头产品的*限性又开始显现出来,其实多头和对冲是各有优劣的两类产品,多头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股票是长期回报最高的大类资产,长期持有可以获得较好的基础收益,但最大劣势在于有些时候也是靠天吃饭,无法规避系统性风险;而对冲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不存在所谓的系统性风险,命运都把握在管理人自己手里,但最大的劣势在于没有基础收益。如何在复杂的市场中获取收益,需要利用哪些新的工具,掌握哪些新的策略,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和尝试,也将是仁桥未来最重要的课题。
核心观点:1)稳增长发力在于基建,地产政策难以出现大幅宽松。从公布的社融数据看,稳增长政策在加速落地,抓手主要集中在基建领域。未来房地产政策或将继续转松,但在房地产行业长期逻辑全面转向之后,我们预计政策放松的幅度也会相对有限,整体判断经济的企稳以及政策的推出将是渐进式的过程,并且经济周期向上波动的幅度相对有限;2)货币宽松预期减弱,政策重心将放在疏通传导机制领域。去年底以来,我国始终维持着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对实体经济传导机制的缺失,实际作用效果相对有限。从央行最近的表态看,对海外通胀的担忧在加大,并且当前经济问题的核心已不在货币层面,政策的重点未来将放在如何理清传导机制层面;3)海外通胀压力剧增,美联储加息预计3月启动。美国1月份CPI上升至7.5%,通胀压力继续上升。市场预计美联储全年加息7次左右,3月份正式启动加息,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依然高达90.5%;4)地缘**推升通胀预期,我国对外出口优势将进一步加大。近期俄乌关系日益紧张,俄罗斯方面迅速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西方各国表态不会直接进入乌克兰作战,但宣布对俄罗斯开展严厉制裁,或将导致全球能源价格再度上行,推升通胀压力。对我国而言,由于国内外能源价格倒挂,将有利于增强我国制造业产业的出口优势;5)市场预计宽幅震荡,未来或逐步企稳回升。展望后续行情,稳增长相关领域可能还会领跑市场一段时间,后续我们需要跟踪政策落地的实际效果以及货币政策宽松力度的延续。我们依然可以对消费、地产政策抱以进一步宽松的预期,尤其是消费的修复行情或将接力稳增长成为今年市场主线。
数据点评:1月份,宏观数据披露相对较少,从已知的金融数据看,社融迅速放量,其中**债券、城投债贡献主要增量,预计Q1基建投资将会出现显著回升。通胀方面,本月PPI、CPI均出现走低,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下跌逐渐传导至PPI端,企业经营成本压力有所减轻。政策方面,央行发布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整体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但与此同时,央行对海外通胀持续升温的担忧加剧,货币进一步宽松的幅度可能会比较受限。
投资操作:市场依然会处在震荡格*中,市场呈现结构化行情,我们未来关注的方向:一是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众消费品;二是在全球竞争中充满优势的制造业企业;三是国内碳中和政策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机会。
2月受美国加息预期以及俄乌冲突的影响,海外市场出现巨幅波动,大中华区指数则呈现分化行情。2月A股整体表现大幅跑赢港股,上证50、沪深300、创业板指收益率分别为+3.26%、+0.39%、-0.95%,港股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分别下跌4.58%、5.51%。海外市场则呈现普跌行情,道指、纳指以及欧洲主要指数均大幅下跌。
中国农历新年以来,市场风格轮动剧烈,全月市场呈现震荡行情。我们分析主要原因如下:1)市场对于22年美国加息缩表预期不断上调,部分投行预期美国全年加息次数将达到7次;与此同时,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突破2%,成长板块估值承压。2)2月下旬,俄乌战争激发了全球的恐慌情绪,全球市场出现巨幅下跌,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桶,引发市场对于通胀加剧的担忧。3)中国生物制*企业被列入美国UVL名单,这使得投资者对中美脱钩风险的担忧有所放大,且进一步蔓延到以苹果产业链为代表的科技制造领域。4)年初至今“稳增长”板块虽显著跑赢,但“稳增长”政策效果尚未显现,地产产业链风险仍在蔓延,疫情对内需的扰动依然存在。
年初至今,成长板块虽然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依然认为生物医*、高端制造等新经济板块存在较大的预期修正以及估值修复机会。首先,在宏观层面上国内流动性充裕,1月份的社融数据超预期,信贷脉冲继续上行,显示出上层对于稳定经济的决心。其次,制造业出口国地位也可使得中国资产在面临通胀压力时具有相对优势,尤其是在中国具备工程师红利和全产业链一体化能力的新能源、医疗服务外包行业。
虽然国内宏观经济受地产影响依然面临压力,但1月超预期的信贷数据给市场注入了较强的信心,预期后续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监管态度相较于21年都将有大幅改善。进入3月份,美联储缩表加息靴子落地、俄乌*势平缓都将有助于平缓海外市场波动。伴随3月两会召开,A股市场也将进入底部确认阶段。从风格上来看,成长股在前期大幅调整中风险已经有所释放,估值也已回归到合理区间,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三月份也将是上市公司业绩发布期,我们将通过对上市公司业绩的跟踪来做全年行业以及个股配置的二次判断,均衡组合结构以及优化持仓个股。短期内地缘**风险、美联储加息节奏以及全球疫情变化还会影响市场节奏,我们也将持续跟踪市场变化,寻找成长赛道的长期投资机会。
本月全球最瞩目的事情莫过于俄乌战争。我们不评判这场战争的立场,但是战争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要充分考虑。
首先,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石油输出国之一,也是小麦等农产品的输出国。过去两年多,全球各大**为了抵御新冠疫情,实施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经济刚刚开始复苏,大宗商品价格却大幅度上涨,俄乌战争更是使得通胀的压力可能比之前预期的更大;其次,俄乌战争使得各个国家要全面审视自己的国家安全,全球可能面临二战之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最大的军备支出;第三,世界格*面临更大的转变,中俄的抱团可能更加紧密,也可能使得中美这两艘大船驶向两个方向。
年初的策略会上,我们谈到过今年的风险,“中国的滞、美国的胀”是今年最大的压力,现在来看,依然成立。国家也在过去两个月出台了宽货币、宽财政、放松地产的一系列措施。而美联储也会相应的在3月份开始加息,以抑制通胀。所以年初以来,以中国的金融、地产、建筑为代表的低估值公司有一波上涨;以美股的特斯拉、科技股和中国的军工、半导体、新能源为代表的成长股有一波明显的下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净值也有了一定的损失,部分投资人对此存在一定的焦虑。我们在2月中旬的时候,曾经召开电话会议,重申了我们的观点:决定股价的除了货币政策,更重要的是相关产业的基本面,如果个股的下跌仅仅是因为之前涨多了导致的回调,基本面依然很坚挺,那么这种回调是买入的机会。我们相信今年是“稳增长搭台、高成长唱戏”的一年。我们坚信,“稳增长”是有效果的,但是这个效果不足以让传统的低增长公司重新焕发高增长。在高成长高估值的公司出现了20%-30%下跌的情况下,我们优先选择高成长而不是低增长的公司。虽然俄乌战争让世界经济复苏的压力更大、通胀压力更大、中美分歧更大,但是也让部分行业受益于此次危机,例如军工、国产替代的半导体等。
站在当前时点向后看,市场已经经过了几轮的风险释放,除非发生极端的系统性风险,下行空间不大了。从估值看,本次是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政策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同时行业基本面没有出现明显的下行,而股票出现了大幅度回调,因此本次调整主要是杀估值。目前,光伏、新能源和军工的估值一线标的跌到30倍,二线标的跌到20倍,而这些行业的基本面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很多行业未来的增长能实现30%以上的水平。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我们对产业的研究,光伏、军工、部分新能源车、部分半导体、部分白酒的基本面非常好,我们相信这些公司的高增长会让市值得以修复并创出新高。
目前哪个基金最好啊
如何网上购买基金?
2023年私募基金收益排名,佳期,望正,仁桥前三,附5月投资观点(二) - 知乎
4月的市场延续之前的分化。其中上证50上涨0.6%;沪深300下跌0.5%;中证500下跌1.6%;创业板下跌3.1%,恒生指数下跌了2.5%。低估值央国企以及AI仍是唯二的主线。
1.月度主要数据表现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截止2023年4月30日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截止2023年4月30日
截至2023年4月30日,根据数据显示:管理规模100亿以上的证券私募收益排名,共录得91家,其中69家取得正收益。(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朝阳永续。收益为私募基金旗下有公开数据的产品算术平均值)
2023年1-4月,佳期投资、望正资产、仁桥资产均获得10%以上的收益,位列百亿私募前三!
与3月类似,4月的市场延续之前的分化。其中上证50上涨0.6%;沪深300下跌0.5%;中证500下跌1.6%;创业板下跌3.1%,恒生指数下跌了2.5%。低估值央国企以及AI仍是唯二的主线。其中,低估值品种开始在不同行业间进行扩散,这符合历史上一般的演绎规律,而AI的热度主要集中在了“算力”方向。对于AI的追逐,与国内投资者的亢奋情绪相比,海外投资者则显得异常冷静。无论是看OpenAI最新一轮的估值,还是英伟达以及国外光模块公司的股价表现,整体上都波澜不惊。本质上,这反应了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对新事物的认知反馈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更在乎想象力,另一个更在乎确定性。客观地讲,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已。
A股之所以热度集中在了“算力”方向,主要是“卖水”的逻辑,算力大概率是受益的,至于大模型格*、行业应用以及未来的生态架构,所有这些都还处在比较混沌的状态,很难做出高确定性的判断,甚至有些行业巨头未来也有被颠覆的可能。我有时在想,如果OpenAI未来推出一款新的手机,我一定会去买的,所有后台APP都被集中于一个入口,实现更便捷的操作和更精准的反馈,想想还是蛮酷的,而这对现有的手机厂商又将意味着什么呢?强大的苹果是否也有被打败的可能?显然,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陡然提升了。
和前面一样,本月继续讨论一个行业,汽车零部件。坦率地讲,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这是一个负贡献较多的行业。所以,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反思。在前年的投资备忘录里面,我曾写过看好汽车零部件的逻辑。简要而言,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迭代过程中,总量其实是没有变化的,但整车的玩家数量快速增加,所以整车的竞争格*是恶化的,我们很难用简单的方式判断出终*的胜者是谁,但汽车零部件就不一样了,格*稳定,且对整车的议价能力是提升的,这是我们选择零部件而非整车的很重要的原因。但是,这个逻辑其实只能证明,从行业层面看,零部件的整体投资机会是大于整车的,但并不能证明零部件本身一定就有投资机会,因为剔除电池以后,零部件行业也很难讲出总量的大逻辑,没有了总量的逻辑,也就没有了“成长”的故事。对多数投资者而言,投汽车行业本质上还是想投成长,而非价值,所以有些公司即使再便宜也无人问津。当然,今天的汽车行业处境上确实有点艰难,需求不振,内卷严重。但我们的汽车行业真的就没有未来了吗?我想不会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拥有最为完善的产业链,同时也是新能源转型最快最坚决的国家,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是在逐步提升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大概率也会诞生出全球的零部件巨头,宁德肯定要算一个,但肯定不只是宁德。所以,我们会选择继续陪伴,和企业一起走过这段泥泞的沼泽。
最后,我们更新一下对港股的观点。在去年10月发的月报中,我们用“遍地涌黄金”的标题表达了对港股极度乐观的态度。实际操作中,也在逆势加大港股的持仓比例。时至今日,我们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港股的走势是反转,而非反弹,随着美联储紧缩政策的终结,以及港股自身调整的结束,新一轮的趋势性机会也许并不遥远,做好准备,一起迎接“两个周期的共振”。
4月经济特点是需求不足,经济数据同比保持增速,但环比不及预期,在内外部宏观环境不明朗的情况下,市场信心继续犹豫,指数最终冲高回落、分化严重。其中上证指数涨幅+1.54%,深证成指跌幅-3.31%,创业板跌幅-3.12%、沪深300跌幅-0.54%,中证500跌幅-1.55%。行业层面:传媒、建筑装饰、非银金融领涨;基础化工、电子、计算机领跌。风格层面TMT月初情绪高亢后,内部大幅分化(传媒领涨,通信活跃;计算机、电子领跌),中特估小幅震荡消化后继续走强;消费、地产链和部分周期领跌。整体还是偏存量博弈,机构调仓效应很突出。
节奏上,本月内外部宏观前景预期不稳+A股结构极端化,结构上TMT内部大幅分化,中特估活跃,消费、地产链承压;月初国内宏观数据超预期和海外风险相对平稳,AI类板块赚钱效应带动市场放量,增量资金有入场迹象,市场震荡走强一度形成突破态势,但TMT板块内部开始大幅分化,下半月市场量能未进一步放大,除临近长假避险效应外,市场对经济复苏强度预期一般、中美关系挑战和结构极端化隐患等形成负面压制,中特估逆势表现,月末市场触碰震荡区间下沿后反弹。
展望5月,在经历了财报披露、政策预期以及交易拥挤度带来的的阶段性调整之后,市场有望重新回到震荡上行的轨道。对于后市,我们维持偏积极的定调,从经济复苏的角度看,上半年复苏力度未超市场预期,主要定价“弱复苏和平缓复苏”,原因在于出行链、旅游、消费等虽然逐步回归正常化,但企业端的信心仍明显不足,可以看到本次***会议上也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因此我们判断接下来总量政策将保持稳定,货币和财政政策也将更针对性地发力,经济延续复苏的同时,力度加强的概率很高。从市场角度看,我们认为目前的调整和博弈也已经到极致,市场下探的空间有限,指数层面节后将大概率震荡向上。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及其产业链总体表现较好。在刚结束的一季度,行业内较多个股的涨幅可观;全天候系列产品同期也收获了比较理想的投资回报。我们从行业变化的历史背景出发,谈谈我们对后市的看法。
首先,我们认为由ChatGPT引发的这一轮人工智能领域的变革将远超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变革。从上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诞生到2000年左右互联网出现,再到2010年移动互联网推出,这些标志性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变革对生产力的进步都产生了非常深远和重大的影响;这一次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对生产力的影响意义将远超过之前的技术变革,人类社会的生产效率将会呈现跨越式提升,并会深刻而广泛地影响到众多产业——不仅限于计算机或者是和计算机相关的产业,还包括像游戏、动漫、医疗甚至采矿业等行业。可以这么说,它对人类知识储备、经验储备及应用存在技术要求的行业,基本上都会产生革命性的颠覆。ChatGPT引爆的这一轮人工智能革命,极有可能引领工业革命,并将经济带入新的繁荣。
其次,基于中长期维度的研究跟踪,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是整个科技革命必然的结果。这一轮革命的影响注定比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加深远。我们在过去2-3年一直对人工智能产业有深入的研究跟踪。我们认为,在算力、算法取得重大技术创新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引发的这一轮行情类似于将A股1999年的519行情到2020年左右的移动互联网行情浓缩到3-5年时间中,即考虑到技术扩散的效率和人类社会已经积累的知识与经验,这一轮行情的意义是全面的、普适性的。这里面涉及的产业革命,将会从模型开始、延伸到算力和应用,并在逐步叠加的过程中相互强化。当前,市场普遍观点是中国的模型或算力跟美国比起来存在较大差距;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有差距,才需要很好的投入,才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每次美国人或者是全球出现从0到1的发明时,表现会很亮眼;而中国在1-10的应用方面时期,往往是更加完善的。因为我们有着全球市场无法比拟的单一大市场。这一点已经在中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得到了充分验证,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字节跳动,或是腾讯,都是全球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春节后果断地增加了这一领域的投资。从目前复盘来看,这样的决定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第三,中国虽然在人工智能板块0-1的阶段存在一定落后,但是在从1到10的应用阶段,必然会产生一些世界性的公司或者是新的巨头。这些公司会对过去的产业产生巨大的颠覆。在此期间某个产业的巨头失去的市值,必然会在新的行业巨头里面得到体现。所以我觉得我们必须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
当然,科技革命永远都是在曲折中前行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例如,腾讯2004年上市港股初期,市值仅有40亿港币;但到2021年时,腾讯的市值已经高达7万亿港币,涨幅高达1800多倍。对于公司革命性的变革,我们需要耐心去把握。这需要我们持续保持跟踪和学习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波折、有回撤或者是有回调。从这样的角度看人工智能产业,它的波动是巨大的,但是我们愿意去承受这种波动,同时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降低波动对产品净值的冲击。
最后,我们应该努力地去拥抱科技进步。在调整的过程中,对行业的成长抱有更加坚定的信念,才能获得丰收。我深信在后续发展中,科技的变化对产业及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将不断地学习,努力去理解先进的技术及其可能形成的商业模式,争取在未来的科技产业投资过程中获得成功。
南土资产吴刚:年初策略中,我们对于今年经济的复苏力度就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估算,目前看数据基本吻合这个判断。政策发力整体克制有序,为未来应对留下了更多斡旋的空间,这和两会以及货币政策报告的定调也比较一致。在当前需求反弹仍弱于供给反弹的前提下,对于后续实体经济的盈利拐点何时到来,我们倾向于用以下两个指标去观测,一个是新增社融6个月移动平均增速,一般领先于实体经济3-6个月;另一个则是PPI,历史上看其上行周期对应企业盈利上行,以万得最新的一致性预测来看,PPI会在7月左右进入正区间。
一季度A股市场最大的亮点来自于AI+。事实上,2022年或许是生成式AI的元年,从去年4月初的Dall-E2,到年底爆款ChatGPT的发布;今年3月推出的GPT-4版本,更将市场的关注度提升到了极致。新一轮人工智能无疑是划时代的产业革命,对于人类文明和全球经济格*的影响毋庸置疑,对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生态的变迁、行业赛道的演绎都有着深远长久的作用。尽管处于起步阶段,但长期趋势十分明晰,其影响力远远超过2013年的移动互联。与之对应,年初至今A股市场也迅速经历了AI+从主题到主线的演绎,并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从产业逻辑来看,AI相关板块主要集中于三个方向:首先是大模型和技术层面,空间潜力最大;其次是基础算力层,以GPUTPU芯片和存储芯片等为代表,格*相对稳定,确定性比较高;最后则是相对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2B和2C的应用类。我们高度看好AI板块的长期市场空间。
从市场风格来看,过去几周,科技成交额占比达到历史高位,引发市场对于拥挤度的担心。但考虑科技板块流通市值占比在过去几年的扩充,科技板块热度仍低于历史高点。纵向对标13年移动互联,从行情持续时间和板块整体涨幅来看,AI+也仍有持续性,交易拥挤会增加波动但不改趋势。整体而言,A股目前还是处于一个交易AI+贝塔行情的阶段。后续伴随行业适度回调后,对于AI+子赛道和个股的甄选将是未来获得更好的阿尔法收益的关键,而这也是我们比较擅长的领域,年初至今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致力于寻找行业中真正有潜质和业绩转换能力的优质龙头。
与之相对,新能源和医*等板块的成交占比已经达到历史新低,对能够在未来几个月看到业绩验证的赛道和个股而言,当前是左侧布*比较舒服的时点,我们也会更加果决的做好配置和择时。
南土资产刘小昊:三月份人工智能概念火热从最初的大模型到算力再到应用端持续扩散,A股TMT板块交投活跃占到总成交量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左右,个股普跌;新能源,医*,消费等赛道遭遇严重的资金分流。
海外市场在经历银行业危机后,年内加息预期被大幅扭转,市场开始交易美联储降息预期;从当前CME利率期货隐含的加息预期来看:5月FOMC会议可能不再加息,9月FOMC会议开始年内首次降息。美国2月CPI和PCE环比增速均边际放缓,显示通胀压力有所下降,后续仍要观察**国家石油减产的规模和影响。
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板块还处于产业的萌芽阶段,从投入到研发到实际应用再到盈利模式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阶段性的主题炒作可能会告一段落,后续需要持续观察行业内软硬件的落地情况。更中长期来看,股价能否创新高,取决于产业趋势和基本面兑现的情况。也就是说,成交额占比的指标,只能用来衡量市场热度和短期择时,但对中长期的股价趋势没有太多指引意义。当前是主题投资的亢奋阶段,4月中旬随着年报、一季报的披露,市场关注点可能回到业绩成长。全年来看,今年的主要格*还是中美共振去库存,对应主题和产业投资的大年,核心还是新技术、新产业、新政策。
基于预期演绎的主题行情可能在4月下旬暂告一段落,4月之后景气投资的有效性或明显提升。在每年4-5月,可以基于财报数据进行“偏离度”筛选,选择股价处于低位的可能被错杀的行业,在接下来的二三季度有望迎来修复行情。当前市场的成交量处于温和放量阶段,我们认为资金会逐步从收益较高的板块获利了结布*新的投资机会,高低切换,行业轮动。
操作方面我们持续兑现有超额收益的行业以及部分主题投资的利润,加仓股价、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的新能源、电动车、医*、医疗器械、消费、军工、电力设备、家电、房地产产业链等行业。主题方面,今年是一带一路提出十周年,我看好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国有企业的价值重估(一带一路中特估)。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即将召开的一季度***经济工作会议。由于一季度经济还是处于弱复苏阶段,此次会议很有可能讨论接下来的经济振兴政策,出口、房地产、消费都有可能成为重点支持的方向。
展望市场,袁巍表示目前最看好两大行业的投资机会,分别是央企和AI行业。“央企目前是中国最大并且估值最低的一类资产,同时竞争壁垒清晰,资产负债表稳健,重视ROE和股东回报,是分红力度最大的一类上市公司;AI则会给不少行业带来生产力大级别提升的机遇,这将孕育巨大的投资回报。”
在袁巍看来,接下来A股将会走出持续1~2年震荡上行的慢牛行情,而作为价值洼地、汇聚诸多便宜央企的港股则有更多机会。
对于市场持续震荡的原因,袁巍表示,一是市场在去年十月底经历了一轮快速拉升,大幅反弹后陷入震荡是正常的;二是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过高,由于地产没有大幅启动,目前中国经济整体复苏的速度较慢,这导致了实体企业信心不足。但随着各项经济刺激政策的不断落实,市场信心将会逐步恢复。“我们看好这个位置的A股,接下来将会走出持续1~2年震荡上行的慢牛行情。其实市场流动性是充裕的,只需要等市场信心和情绪的回升。”
展望市场,袁巍表示最看好两大行业的投资机会,分别是央企和AI行业。其中,央企目前是中国最大并且估值最低的一类资产,同时竞争壁垒清晰,资产负债表稳健,重视ROE和股东回报,是分红力度最大的一类上市公司。经历了三年疫情,央企仍然有很强的扩张意愿,是国家提振经济信心的抓手,所以我们看好相关央企的投资机会。
袁巍还看好AI行业对各行各业的改造,AI会给不少行业带来生产力大级别的提升,这将孕育巨大的投资回报。虽然不少头部的互联网公司流量已经见顶,变成了成熟企业,但它们仍然有不错的投资机会。当然,它们不一定是AI时代舞台最中央的企业,因为创新往往来自尚未崭露头角的企业,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如此。
在袁巍看来,港股还是价值洼地,因为有大量央企是在港股上市,并且同样的央企港股比A股便宜很多,很多港股比A股便宜30%~50%。很多投资者是出于看重央企的分红而买央企,那对他们而言更理性的选择是买港股。这也是我们很大的仓位在港股的原因。
袁巍认为,未来十年,对A股而言将是快速成熟的十年,也是精选个股的时代,主观多头私募在选股上依然可以创造出较高的阿尔法。
“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需要具备三个特点:情绪稳定、客观理性以及诚实。比如,专注基本面投资,遇到困难是因为自己水平不够,而不是这条路不对。面对规模和业绩时,不要冲动地去要规模而忽视业绩,而是应该适当控制规模,坚持长期主义。”
4月份上证指数、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数分别录得1.54%,-3.31%和-3.12%的收益,市场整体表现符合我们预期,但结构上演绎的比较极致,“泛AI”相关主题成为市场表现最强势的板块,但高位波动也十分巨大,“中特估”相关品种也有较好表现,其他行业均成为流动性被抽血的对象,表现不佳。
回头看市场表现,还是印证了我们4月份月报的一个判断,在宏观经济温和复苏的背景下,大部分行业盈利超预期的概率不大,短期的股价弹性就变得不足,要获取一定的投资收益需要在业绩判断正确的前提下赚取时间价值的钱。而不具备这种特征的泛主题品种成为短期市场资金博弈弹性的所在,四月份“泛AI”和“中特估”即是典型代表,“泛AI”是看远期价值的折现,而远期其实是具有很大的市场分歧的,而“中特估”则是另外一种范式,典型的低估值,估值锚定实际上在过去并不是特别的清晰。
对于海外,在二季度我们还是比较担心高利率背景下银行业危机事件可能还会发酵,同时对经济形成反噬。未来美联储流动性宽松的预期是确定的,无非是时间窗口的问题,无非是主动宽松还是倒逼的问题。但在这之前市场对盈利预期的担忧将是美股最大的风险,因此对二季度的美股我们整体还是偏谨慎,但如果调整下来是可以逐步布*的。
从国内经济运行来看,还是呈现温和复苏的*面。宏观上来看,总量层面的政策刺激至少在二季度应该是看不到的,最多是一些结构上的微调。在这种宏观大背景下,市场整体预计还是指数震荡、结构行情为主的*面。
具体到5月份,我们的观点均衡、等待,均衡之于行业配置,等待之于整体市场机会。组合板块配置上,在4月份的行业配置基础上,将适当降低电新行业配置,逢低增加港股和电力板块配置。
在经济弱复苏的状态下,总量亮点不足,与总量经济相关性较强的行业空间较为有限,整体政策对于经济是呵护的,内部流动性也相对宽裕,处于对投资较为有利的阶段。
历史总是如此惊人的相似,我们可以回顾2013-2015年的行情,那时是互联网+的天下,万物都要跟互联网扯上关系,场外资金不断涌入,犀利的行情在蔓延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拷打着投资者的内心,成长股的盛宴无法回避,那就积极拥抱它。当时的背景是什么?整体是经济增速下台阶的阶段,总量逻辑无法兑现。虽然中间也经历一波金融股的暴涨,但市场整体还是以互联网+为主线。产业趋势虽然会在二级市场吹出泡沫,但是里面的逻辑不能拒绝和回避。
进入混沌的2016年,经历了年初的熔断之后,市场在酝酿着变化。直到下半年,白马的趋势才渐渐明晰,2017年白马股业绩开始兑现,内外资金疯狂涌入白马股,铸就了2017-2020年的白马牛市,风格显著,2018年事后看只是一个小插曲。这几年是机构投资的黄金时间,也铸就了多位千亿基金经理,最后行情的终结也是以一种近乎爆裂的方式完成。
2021年再一次进入到混沌阶段,专精特新、新能源、半导体等轮流登场,但整体还是对2017年-2020年的还债,所谓核心资产表现的仍然十分羸弱,此前的油门变成了刹车键,筹码结构的崩塌让此前赚钱的投资风格成了亏钱的投资风格,正所谓盈亏同源。
2022年后进入到选方向的疯狂轮动,叠加外部加息、战争,内部疫情的影响,对投资人具有巨大的杀伤力,距离2021年春节后的核心资产崩塌,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但整体情况并没有好转,2022年的黑天鹅过多,对于执着于阿尔法的基金经理是个灾难,因为个股随便就可以腰斩,也可以在预期推动下轻松翻倍,波动之大令人咋舌,所以不能说没有机会。
熬到了2023年,确定的是重建之年,市场方向大致已明,如果我们要高举高质量发展的旗帜,那么可能很多行业只有短期波段价值,在此不再一一展开。事后去看每一轮行情,潮起潮落,不变的一点是有不少公司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励精图治,成为本领域内国内龙头甚至在全球都具有较强竞争力,所以我们需要透过迷雾去看本质,本质就是把真正有成长性的稀缺资产找出来,而不是迷惑于是否有行情。选对了投资方向和标的,每一次下跌都是机会,选错了,每次上涨都是撤退的窗口。
每个阶段的股市都是世界的映射,我认为新周期已经开启,而且一旦开启就是2-3年的大机会,这个时候对于基金经理、对于投资人都是重大的决断时刻,当下的选择可能会对未来的资产增值保值有深远影响。我倾向于认为未来2-3年的主线在于科技创新,需要审慎对待资产负债表在过去几年疯狂扩张的细分领域,需要十分重视底部反转的行业,以及科技创新边际变化最大的行业。同时我认为国内的复苏在路上,在逐渐有起色的时候我们会增加组合的复苏属性,力争达到稳中求进的效果。
龙全长期看好新能源行业,认为这是能源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短期看中国的渗透率已经比较高了,但海外的渗透率仍然很低,有长足的空间;并且在这个比较新的赛道中,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产业链的很多环节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龙全自19年开始就研究并布*新能源行业,在20-21年较为火爆的时候退出,22年下半年行业下跌的时候尝试布*,目前整个行业正处在底部,对比2年前的火热可谓冰火两重天。我们布*的标的A是处于中游的零部件和电池正极材料,一季度刚好是业绩最差的时候,而且短期由于下游需求下降传导上来,以及存货减值两重超预期的负面因素,导致股价在底部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波下跌。我们认为这种状况从二季度开始会出现比较清晰的转折点,后面的弹性空间比较大,这部分持仓我们会继续持有。标的B是4月新加仓的,也是中游的储能+正极材料,在下半年能看到明显的新业务放量,明年会迎来爆发。
另一个是军工行业,我们在之前的月报中反复强调过中美摩擦背景下军工的重要地位。军工行业本身在去年整体杀价的情况下,基本面和股价都已经来到了底部,我们持仓的标的是细分行业的龙头,长期逻辑和增长性都比较确定,但是短期的订单和交付节奏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会有所推迟,导致一季报低于预期,叠加解禁减持,龙全在股价大幅下跌后买入,仍然遭遇了进一步的回调,但我们认为后续的弹性大,确定性高,所以下跌的过程中也一直在加仓。
评来自职称国家基金排名第二算主持吗
评职称国家基金排名第二算主持。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得知,评职称时察亏咐,排名越高价值空做越高,国家基金排名第二,作为其主败纯持人,在职称评定中可以作为履历上报,是算主持人的履历的。
重磅榜单!刚刚,基金半年业绩50强来了!A股涨3.4%,最牛基金大赚53.15%…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伴随着7月1日的正式来临,意味着到了总结2021年公募基金业绩的时刻,今年公募基金“中考”业绩也新鲜揭榜!
基金君发现,在今年上半年市场将“震荡”这两个字演绎淋漓尽致,市场起伏、热点转换快、行业轮动频繁。虽然在这样的市场节奏之下,整体公募基金交出了尚可的答卷。
相对沪深300指数上半年0.24%的涨幅,主动权益类基金要明显表现好于沪深300,尤其是布*医*、新能源、周期、科技等板块的基金表现优异,最赚钱基金暴涨53%,上半年收益超过30%的基金也多达66只。
主动权益基金
上半年业绩超越沪深300
震荡!这是2021年的A股市场的节奏。
先是1月份市场红红火火,沪指一度超过3700点,核心资产节节攀升。然而,以春节为分界线让市场经历一波“冰火两重天”行情。自春节之后市场出现大幅震荡,核心资产节节下跌。
不过,4月份以来市场又有所反弹,医*股、资源股、周期股等表现较好,一些业绩较好的核心资产也有所起色。而在6月以来,一批新能源、芯片等科技股也开始腾飞,整个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对每位基金经理也是一次考验,整体公募基金给出不错的答卷。不少优秀的基金经理在4月份之后迅速抓住机遇收复失地,让基金净值创出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上半年各大指数都走出“先扬-后抑-再反弹”的波动行情,主流指数走势不一。上证指数、深证指数、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涨幅分别达到3.4%、4.78%、0.24%、6.93%、17.22%。
显然,创业板成为今年表现最好的指数之一,这也给公募主动权益基金带来较好的布*机遇。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权益类基金整体获的正收益,其中主动权益基金整体收益达到7.43%(仅统计基金主代码,以及披露6月30日单位净值),表现要好于沪深300、中证500、深证成指、上证指数等主流指数。
上半年来看,87.42%的布*A股的权益基金获得正收益,表现最好的产品收益超过53%。而在一季度,这一比例仅51%左右,显然是二季度给予公募基金较好的盈利机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具体来看,包括主动和被动两类产品的权益类基金整体获得7.19%收益,而最低仓位限制在60%和最低仓位在80%的偏股混合基金和普通股票型基金,上半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8.09%、10.02%。
主动权益基金冠军争夺战
因今年A股市场起伏波动、热点散乱、行业轮动较快,导致基金业绩波动较大,排位战也上演“贴身肉搏”。可以说是近年来,最紧张激烈的一次。
今年以来看,较长时间稳坐头把交椅的林英睿的广发价值领先,本来是2021年半程夺冠的热门之选,然而在6月份之后这一情况发生转变。在6月中上旬是广发多因子较长时间位居主动权益基金的半程冠军,然而到了6月末,这一情况不断生变、再生变。
6月22日至6月25日,是宝盈优势产业和广发多因子两只基金排名靠前,业绩差异常常不足1个百分点,竞争相当焦灼。而在6月24日,金鹰民族新兴杀入冠军争夺战,收益率迅猛提升,跃居第三,并和前面两名的收益率差异逐渐缩小。
值得一提的是,在6月29日,也就是倒数第二个交易日,金鹰民族新兴抓住了市场机遇,6月29日单日收益率达到2.57%,这以51.57%的收益率领跑主动权益基金,和位居第二名的宝盈优势产业收益差异仅0.7个百分点,可谓“贴身肉搏”。
因收益率太接近,2021年上半年的半程冠军的悬念就留到了6月30日的晚间。而最终答案揭晓发现,还是韩广哲的金鹰民族新兴基金获得了半程业绩冠军。
(数据仅统计基金主代码)
从金鹰民族新兴基金的业绩表现来看,最近一周确实净值增长较快,达到6.89%,最近三个月更是实现了53.15%的涨幅,处于领跑状态。从该基金净值走势来看,也是逐步创出新高。
数据显示,金鹰民族新兴基金经理为韩广哲,目前该基金规模并不大,一季度末为1.12亿。从一季报来看,金鹰民族新兴以重仓新能源汽车为主,其次重点布*了光伏、医疗健康等板块,因此受益于近期的行情。
从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来看,主要配置了宁德时代、华友钴业、智飞生物、国际医学、阳光电源等。
而目前肖肖和陈金伟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以52.17%的收益率位居第二,和第一名的差距也非常小。该基金一季末规模也只有1.49亿元,“船小好调头”更容易在这样震荡行情中抓住机遇。
宝盈优势产业主要是把握住了今年的周期行情,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凯中精密、海利尔、明泰铝业、北新建材、睿创微纳、四方光电、喜临门、建设机械、和而泰、天铁股份。
而位居第三的则是金信稳健策略,该基金在6月29日在业绩排行榜上尚未进入前十名,但是因为6月30日一口气涨了6.76%,让整个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攀升至47.44%。这只基金的规模比较小,仅074亿元。从该基金持仓看,也是比较多新能源、信息技术领域。
而广发多因子以46.68%的收益率位居第四。一季报显示,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华侨城A、科达制造、兖州煤业、周大生、潞安环能、中泰化学、云铝股份、神火股份、梅花生物、鞍钢股份。
此外,目前在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较为领先的还有长城行业轮动、金信民长A、前海开源新经济、前海开源公用事业、金鹰改革红利等。还有一些医*健康主题基金表现较好。如谢玮的中信建投医改、韩广哲的金鹰医疗健康产业、王峥娇的南方医*保健等,这些产品重仓主要集中在医*类公司上。
据一位基金公司市场人士表示,其实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消费、白酒等表现一般,而半导体、芯片、新能源等板块表现亮眼,这让一批重配这一领域的主动权益基金有较好收益。
不过,排名靠前的基金规模并不算大,有些属于医*行业基金或布*较多新能源等板块,也涌现出一批新锐的基金经理,投资者去考察这类基金,需要用较长时间去考察,不要盲目跟风。
股票型基金前50强出炉
相对来说,普通股票型基金的最低仓位是80%,也就是说,这类基金无论市场如何波动,都需要保持高仓位运作,运作这类基金更考验基金经理选股能力、组合配置能力。
而上半年业绩来看,普通股票型基金会好于偏股混合型基金。具体产品看,前海开源公用事业、上投摩根核心精选、金鹰医疗健康产业A、泰达宏利转型机遇、工银瑞信养老产业A、招商稳健优选等业绩较好,收益超33%。
混合型基金前50强出炉
目前仓位更灵活的混合型基金是权益基金产品最重要的类别,若将偏股混合、偏债混合、灵活配置、平衡混合等基金合并来看,上半年业绩表现较好的是金鹰民族新兴、宝盈优势产业、金信稳健策略、广发多因子、长城行业轮动、金信民长A。
指数基金业绩分化大
上半年充满波动的市场,行业也分化严重,这也带动了相关指数基金业绩差异。
按照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分类,上半年表现最好的指数正是电力设备,今年以来涨幅达到23.83%,紧随其后是钢铁和化工,今年以来涨幅达到23.62%、21.46%,此外综合、采掘、有色金属、电子的涨幅也超过10%。
不过也有一些行业表现较差。上半年表现最差的是国防军工、非银金融、家用电器,跌幅已经达到11.5%、14.71%、15.59%。
反映到指数基金来看,上半年整个被动产品收益率为6.26%,而有9只指数基金上半年收益率超过了30%,而也有一批基金亏损幅度超10%,最惨的跌幅达到17.59%。
具体来看,和主动权益基金一样,今年业绩领先的也布*新能源、新能车、半导体、芯片的基金。其中,鹏华中证内地低碳经济ETF、易方达中证新能源ETF、华夏中证新能源ETF、易方达中证智能电动汽车ETF、鹏华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天弘中证新能源汽车A、平安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ETF、**东财中证新能源汽车A、广发国证半导体芯片ETF成为一季度表现较好的指数基金,收益率均超过30%。
绩优基金经理看下半年
上半年已然收官,即将开始下半年的投资征程,一些上半年业绩领先的绩优基金经理的观点值得关注。
此前,备受市场关注的“春春”景顺长城副总经理刘彦春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市场正在给全球经济运行正常化定价,但对流动性的收缩预期出现了几次反复,市场因此出现较大波动。二季度国内金融体系超预期宽松,市场所谓的成长风格演绎到极致。下半年资金环境存在变数,仍然存在大幅震荡可能,需要小心应对。
刘彦春表示,长期仍然看好消费和科技领域的优秀公司,会在相关领域持续提升认知,耐心寻找投资机会。今年以来,市场波动加剧。刘彦春表示,权益市场波动是常态,但伴随社会财富增长、效率提升,市场持续向上的方向不会改变。
而银华心诚、银华心怡基金经理李晓星表示,对下半年指数的看法是总体平稳,结构性行情会显著。下半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会面临一些挑战。而下半年的市场驱动力量跟上半年相比,可能正好有所逆转。在下半年经济增速没有上半年快的情况下,一些行业和公司可能因为业绩的低预期而带来下跌,而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对于估值是有支撑的,情绪是稳定的。
所以整体市场的走势会是平稳,不会出现上半年的大起大落,业绩可以持续维持增长的行业和公司有望迎来比较好的投资机会,结构性行情显著。
李晓星表示,下半年依然会聚焦在消费和科技两大行业中景气度上行的子版块,消费看好长期受益消费升级的可选消费和大众持续提升健康需求的医疗保健版块,科技看好渗透率快速提升的电动车、低碳清洁能源的光伏风电以及同时受益于智能化硬件和国产化率提升的半导体行业。
今年获得较好的半程业绩,金鹰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金鹰民族新兴基金经理韩广哲表示,预期下半年市场仍是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业绩增速较快、行业景气度较好的上市公司可能会更受到关注,需关注全球疫情情况、主要经济体复苏与流动性政策变化、通胀水平等因素。
谈及目前策略,韩广哲认为没有大的变化,仍然在景气度高的行业中寻找业绩增速较快的投资机会,注重盈利与估值的匹配情况。从行业上更看好中长期发展趋势较好的细分板块,例如受益于绿色减碳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板块,以及生物疫苗与CXO等板块。
至于市场风险点,韩广哲更关注新冠疫情的防控情况,他认为需要持续跟踪,随着接种疫苗的比例持续提高,主要经济体在疫情控制后的复苏态势可能较好,但也要关注病毒变异后传播力增强的情况。同时,由于2020年疫情之后多国**都推出了流动性宽松措施,经验来看,流动性宽松带来的通胀水平抬升情况需要重点关注,而宽松政策回归正常化的预期可能对股票市场带来阶段性冲击。
而宝盈基金的肖肖表示,下半年市场依然有许多看点,风险与机遇并存。国家政策以及由科技进步推动的各领域的产业升级趋势仍将是影响股市的最核心因素。相比3月份,整体观点会转向谨慎乐观,投资策略上仍然是在最具有产业空间的领域优选龙头。
肖肖进一步表示,下半年更看好科技、军工、医*以及大消费等行业,特别是在全球有市场竞争力、以及较大替代进口的领域,这些领域不仅有巨大的产业空间,同时还会享受较多的政策支持。当前及下半年的市场风险仍然是中美冲突给相关行业带来的不确定性。
而谈及“核心资产”和中小市值,肖肖认为,对于核心资产中真正具有定价权、并且可以依靠定价权保持业绩高速增长的公司保持乐观,核心资产分化是必然趋势,只有真正的核心资产才能走出独立行情。而目前中小市值的公司中有一批极具产业竞争力的投资标的,市场风格过于极致都会蕴含极高的风险,目前市场风格的转向仍将维持一段时间。
前海开源基金公用事业股票及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基金经理崔宸龙则认为,下半年预计市场整体保持平稳,暂未看到能够大幅使市场波动的因素,预计整体保持震荡上行。站在当下,包括疫情状况,中美关系,货币政策等可能会对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大。需要持续的跟踪上述事件的情况。
崔宸龙下半年看好新能源,其中细分赛道看好锂电池,光伏等,其它的大空间,高增长赛道,比如医*中的CXO,泛科学服务的试剂耗材,设备等等。半导体中具有竞争力和成长空间的公司等等。而下半年的主要风险点可能来自于疫情的变化和中美关系的走向。其中疫情是最不可控的一个要素。
长城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廖瀚博谈及目前较火的新能源表示,目前新能源板块中,多数个股,特别是优质个股的估值是相对偏贵的,所以短期的走势确实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是以两到三年维度看,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公司业绩增长可以消化当前估值。总体而言,新能源板块的个股,短期看静态估值偏贵,长期看依然有投资价值。
编辑:舰长
【当前最好基金排名(中500排名靠前的基金_娴唐网络)】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