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品达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问答>基金分红后本钱变少了(基金分红后为什么钱变少了?)

基金分红后本钱变少了(基金分红后为什么钱变少了?)

2023-12-05 01:45:10

作者:“admin”

基金分红后为什么钱变少了? 基金分红是基金将收益分给投资者,除开原始资本以外,分红后资本自然会减少。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这部分收益原来就

基金分红后为什么钱变少了?

基金分红是基金将收益分给投资者,除开原始资本以外,分红后资本自然会减少。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这部分收益原来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基金当期收益先弥补上期亏损后,方可进行当期收益分配;基金收益分配后每份基金份额净值不能低于面值。

基金分红后本钱变少了

分享一篇文章。

华夏基金分红为什么钱少了两万多

华夏红利9月7日分红,每10份送现金4.9元,即每份送现金0.49元。所以,华夏红利净值下降,现在是1.8元多。如果你选择的是现金分红,那么9月13日以后现金就会打到你的银行帐户里,如果你选择的是红利再投资,所分的现金会按9月7日的净值再买入该基金,买入的这部分基金没有手续费,基金的份额也会在9月13日以后划入到你的基金份额中去的。因为分红后,净值下降,所以,你现在的资金会下降。因为你的红利还没有到帐。

毁掉一个年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他鼓吹财务自由

人人爱谈的财务自由,到底是什么?

财务自由到底有多难?

财务自由,指的是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工作赚钱的状态。或者说,就是你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必须至少要等于或超过你的日常开支。出租物业、股息或基金分红、版税专利费等收入、信托基金等都有可能给你带来无需劳动获得的被动收入,如果这些收入足以支付生活,那么就可以视为实现了财务自由。

实现财务自由到底有多难?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借用市面上流行的理论,咸吃萝卜淡操心地替大家规划了一套快速实现财务自由的方案。

第一步,成功收获第一桶金。如果你没有爹妈资助的“创业基金”,财经栏目会告诉我们,成功在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当比人在追剧、打游戏、给女主播送花,你最好像股神巴菲特一样把自己泡在图书馆里,查看每一本可能与股票、投资、钱生钱有关的书。也有人建议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做兼职以实现资本积累。各种财经鸡汤告诉我们:财务自由只属于愿意额外付出学习与劳动的人。至于我们上班时间是不是只有八小时,学的东西到底能不能转化为资本,这个就不归他们管了。

曾经畅销的理财书《富爸爸,穷爸爸》。图片来源:当当

第二步,创造自己的人脉圈。许多自媒体平台会告诉你,是时候去混上流社会了: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曾说过:“成功来自于85%的人际关系,15%的专业知识。”财务自由的成功,与专业经济学、理财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非成正比关系,还关乎人脉。然而很多学习投资理财的人总会忽略这个极为关键的因素,花费大量时间看书、上各种各样的培训课,到头来却收效甚微。要知道人脉即钱脉,人脉是财富积累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投资。——《从A到Z:轻松实现财务自由》

如何认识大佬并抱紧金大腿呢?无论是出门坚持坐头等舱借机搭讪,还是咬紧牙关出国留学加入“兄弟会”,自媒体总有一百种好方法教你混社会。而这也逐渐成为年轻家长的共识,一定要小孩读贵族学校,从小拓展人脉,紧跟大佬的脚步。正所谓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第三步,投资。如果你有一点钱,要清楚钱不是用来花的,而是拿来投资的。如果你攒下了一大笔钱,就可以开始考虑合理地资产配置了。投资十套八套房地产在家收租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除此之外,股票、基金、债券、信托、利息、保险……只要有本金,总有无数种投资渠道。

说白了,就是你的业余生活、人际关系、现有财富都请全方位拿去换钱。声称要帮你实现财务自由的攻略满世界都是,所以财务自由很好达到喽?答案恐怕要令人失望了。根据胡润百富榜的统计数据显示,就在2017年,财务自由门槛比去年上涨50%,其中一线城市达到惊人的2.9亿,二线城市也要高达1.7亿元人民币,房价快速上涨和人民币贬值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首先,日益高企的房价成为阻挡普通中产迈向财务自由的不可逾越之壁。1998年国家开始将房地产市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推行住房商品化,房价的长期上涨特性和高杠杆投资特征,使得房地产成为高收入阶层重要的财富杠杆,这也在未来的十几年推高了房价。根据国家统计*统计,我国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从2000年的1948元/平方米上涨到了2016年的7203元/平方米。这16年间,北京的平均房价从4557元/平方米涨到28489元/平方米,上海从3326元/平方米升至25910元/平方米;深圳2016年的房价为45498元/平方米,是2002年的几乎9倍。如今的房价已成为了压在中产家庭身上的一座大山。

2002年到2016年深圳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变化。图片来源:国家统计*

此外,在实现财务自由之前,你可能需要和通胀赛跑。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5%,创2014年6月来新高;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8)的32年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平均为5.5%(一般认为,CPI年率高于3%,就属于通货膨胀;CPI高于5%,就属于恶性通货膨胀),社会上风险较小的投资渠道,收益无一例外远低于通胀。收益高的呢,不掌握重要内部信息,炒股就像是赌博;那买入其他中级风险的产品呢,杭州体育馆里拉横幅求**主持公道的P2P难民们恐怕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无序投资市场中,普通人很可能只是待割的韭菜。

难以实现财务自由,还因为在实现积累之前,钱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不断退后,医疗、就业、住房等等社会保障被纷纷抛入市场,这意味着一个工薪阶层的工资收入可能需要大比例地拿去为生活风险买单。且不说攒下“第一桶金”,因病致贫、因房负债、失业等等问题将可能降临到任何一个人的身上,社会的底层首当其冲,中产也免不了为此惶惶。

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不断为我们的财富注水,实现财务自由显得有些遥不可及。

不过,即便财务自由门槛涨幅惊人,实现财务自由之路困难重重,教人实现财务自由的书籍永远不愁卖不出去,电视节目、广播电台、门户网站,财经新闻理财专栏永远备受青睐,在很多人心中,财务自由还是那个信仰一般的美梦。

所以当人们追求财务自由的时候,究竟是在追求什么,丢掉的又是什么呢?

  什么才是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这个词,在职场上已经火了很久,你经常可以听到各种造富神话:

  最终的结*,无一例外,都是实现了财务自由。

  但我要说的是,你只看到了1%业已实现了的造富神话,不明就里地信以为真,你没有看到剩下99%被‘财务自由’忽悠了的年轻人。

  01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许多人喜欢给我讲孙宇晨的故事。

  孙宇晨是90后,是一家创业公司老总,年纪轻轻,很早实现了财务自由。

  在他自传体的书《这世界既残酷也温柔》中,他是这样讲述自己的财富之路的:

  比特币刚出现时,孙宇晨还在美国念大学,他就在朋友的带领下进入币圈。那时候,比特币尚未大众化,只是在小圈子里流通,价格也远远没有涨上去,才几美分,就可以买一个。

  在朋友怂恿下,孙宇晨拿出三千多美元,买了很多比特币。三千多美元,不是一个小数字,但也算不上一笔巨款。

  结果半年之后,比特币突然在全球范围内被爆炒,单个比特币价格涨至八千多美元。

  孙宇晨一夜暴富,挣得了人生第一桶金,由此,迅速改头换面,实现了财务自由。

  随后,他把挣来的钱投了一个创业项目,做直播APP,变身成创业者。

  这是你所看到的孙宇晨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抓住了风口,飞了起来,挣了钱后,又迅速投身于互联网创业大潮中。多励志,多令人振奋。

  02

  同样是赶风口,其它千千万万如你如我一般普通民众的故事,就一点不令人振奋了,反而令人悲伤。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天涯网贴上,我看到另外一种故事,懊悔凄惨的故事。

  一个贫困大学生,毕业之后,辛辛苦苦工作,挣了十几万块钱,如果不出意外,过几年,再存点钱,借点钱,就可以凑个首付买房了。

  比特币大潮来了,身边人都在谈论,说这是风口,是机遇,一定会再涨,要抓紧时间上车。

  每天都是‘财务自由’‘炒币买房’‘上车’之类的词语在他耳边轰炸,很有诱惑力,他热血沸腾,冲动之下,拿出所有的钱,买了BCX币。

  一开始涨很快,他迅速赚了几万块钱。这令他振奋,心想,既然是风口,为什么不加仓啊。于是他去找了金融公司,贷款一大笔钱,又加仓买入大量BCX币。

  他很有信心,一定会继续涨。

  可随后,全球各个主要国家出台政策,开始打击炒币行为,各类假币货币应声下跌,BCX币跌得更惨,一夜之间,连同贷款和自己的本金都没了,亏得倾家荡产。

  ‘我毕业五年了,工资一发下来,就存着,省吃俭用,平常连饮料都舍不得买,才存下首付,这是我一个梦想。但这个梦想,不到半个月时间,就亏没了。’

  类似的有很多,一位韩国大学生,炒币,亏了1.85万美元,还不完,跳楼自杀了;一位30岁的韩国IT工程师,也是因为炒币亏空,房子都亏了,跳楼自杀。

  每一个造富神话的背后,都是有很多人坠入了深渊。

  神话背后,一定有深渊。

  03

  多思考一下,为什么孙宇晨会成功,而这位贫困大学生亏得倾家荡产。

  孙宇晨入场很早,在美国,他比国内绝大部分用户更早接触比特币,有更大机会买到低价位比特币,三千美元,也就是两万块钱,买来,即使亏了,这风险也承担得起。

  投资有度,风险可控,前景算不上明朗,但也不能说毫无希望,这个决策,是健康的。

  那位大学生就不一样了,全部存款投入,后期还贷款加仓,根本承受不起丝毫下跌,风险太大。

  这根本就不是投资,而是赌博,和在赌场上希望一赌暴富的心态一模一样。

  04

图片来源/电影《华尔街之狼》

  为什么我说‘财务自由’被捧上天,忽悠了很多年轻人。

  因为它给年轻人带来的,就是这种赌徒心态:在极短的时间内,依靠不可控的方式,获得巨额财富。多可笑,一样可怕。

  除了赌徒心态,人们对‘财务自由’还存在两个很大的误区:

  第一个:财务自由就是快速赚钱。

  吴晓波做过一个关于财务自由方面的调查:

  你认为,什么叫财务自由?

  绝大部分人理解的财务自由是:有了一定数量的钱,然后一辈子都花不完。

  当人们把财务自由理解成赚了一定数量的钱之后,‘赚快钱’就会成为主流心态,无论用什么方式,先尽可能快地把钱挣到手。

  而赚快钱,恰恰是毁掉一个年轻人最好的方式。

  律师钱虹讲过一个故事,她手底下有一个助理小孙,从名牌大学法律系毕业,前途可期,她对他也很重视。

  他说:‘我一定要趁年轻,多挣钱,尽早实现财务自由,就能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钱虹劝他:‘哪有这么容易实现的财务自由,你打好基础,钱自然会有的。’

  他不听,着急赚钱。

  律师行业门槛高,刚毕业的学生,必须经过一年实习,考核通过,才能独立接受办案子。

  一年实习期过后,所里和她同批实习的律师,考核都通过了,成为具有独立办案资格的律师;而他没有通过,第二年继续实习,拿着低工资,不能独立办案。

  经济学领域有个词语,叫‘机会成本’,意思是,如果你选择把时间和精力选择在某个领域,意味着要放弃在另外其他领域的投入。

  你想赚快钱,全部精力和时间分散在各个赚钱渠道,必然意味着你无法在某个领域深耕。

  对年轻人来说,一夜暴富,和赚快钱,像犯罪一样可怕。你年轻,你可以考拼体力赚钱,但由于缺乏在一个领域深耕,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没有深厚积累,就无法突破。

  赚快钱,本质上,是一种低质量赚钱方式。

图片来源/电影《华尔街之狼》

  第二个:财务自由意味着一劳永逸。

  其实,财务自由并不是一劳永逸。

  财经作家欧成效说过人们对于财务自由很大一个误区,就在于很多人认为,财务自由,就是挣一笔钱,足够花,此后,再也不用付出,再也不用劳动,想做什么做什么,彻底实现自由。

  根本没有这样的财务自由。

  究其背后,这是一种‘一劳永逸’式的成功学思维,这种成功学思维渗透在我们思考中的点点滴滴。

  求学时,‘考上好大学就彻底轻松了。’

  毕业了,‘找了份好工作就轻松了。’

  工作了,‘等做上管理岗位就轻松了。’

  人们似乎有一种执念,执念于毕其功于一役,度过某个阶段,人生彻底解放,彻底自由自在。这种执念体现在财务自由的思考上,就会让人变得急功近利,焦虑,铤而走险。

  多少人为了一个‘在三十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的虚幻梦想,进入传销,甚至犯罪,毁掉一生。

  再强调一次,根本没有这样的财务自由。

  人生,是一场不断蜕变与成长的旅程,没有终点,求学之后会有工作,工作之后会有结婚生子,结婚生子之后会有中年危机…你可以停下来看看风景,但无法停滞。

  05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财务自由,是一种富足的心态。

  智严大师讲过一个故事,富豪碰到一个渔夫,渔夫刚从海里打渔回来,笑容灿烂,富豪问渔夫:‘今天打的鱼很多吗?笑得这么开心。’

  渔夫说:‘不算多,之前打过更多的。’

  富豪问:‘既然不多,为何今天这么开心?’

  渔夫说:‘虽然不多,但对我来说,已经够啦,为什么不开心呢。’

  富豪不明白,这么点鱼,如果卖掉换钱,才卖几百块钱,几百块钱,连自己平常一包抽的烟,都买不起,为什么会开心呢?

  富豪不明白,他需要几百块钱一包的烟,才能快乐,但渔夫并不需要,他不抽烟。

  智严大师说:‘真正的自由,不是拥有一切,是管理自己的欲望,没有人可以拥有一切,但你可以学会知足。’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得好:‘真正富有的人,不是拥有最多的人,而是需求最少的人。’

  财务自由不意味着富有,很多富有四海的人,也未必自由,真正的财务自由,不是一个客观数字,而是一种主观心态。

  有一技之长,有持续稳定地收入,收入能满足需求,带来价值感,这就是财务自由。

  06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对于财务自由,我还有四句话想告诉大家。

  第一句是,你必须有一样拿得出手。

  有一技傍身,才有可能有持续而稳定地收入。

  前段时间,有一个新闻,唐山撤销收费站,一大批收费站员工下岗,一位36岁的女士突然之间茫然不知所措。

  ‘我在收费站呆了十几年了,我从毕业就来收费站了,我除了收费,我什么也不会干呀。’

  十几年了,她只学会了收钱找钱。

  林夕说,好的人生,你必须要有一样拿得出手,这代表你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想要有一样拿得出手,意味着你需要在某一个领域,持续深耕,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

  这种理念,赚快钱,恰恰是相排斥的,它要求你不要急功近利,现在低质量地捞钱,不如高质量地夯实自己。

  你现在对自己的投资,几十年后,都会十倍百倍收回来。

  第二句是,学会自我教育与更新。

  百度前总裁陆奇有一句很知名的话:

  ‘人生不是线性的,不要以为一班车就能把你从现在的位置带到你所期望的位置。’

  这就是说,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情况。

  永远不要指望着努力一把,你就能挣到足够的钱,站到足够高的位置。

  即使是陆奇,即使已经爬到了雅虎总裁,做过百度总裁,他依然保持每天学习,坚持阅读最前沿的论文,获知最前沿的科技思潮。

  ‘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软件,今天这个版本,一定要比昨天那个版本,更好。’

  人生是动态前进,会有波峰波谷,真正的财务自由,并不是挣一笔钱,躺着晒太阳,而是无论你什么时候想要钱,都可以想办法挣得到。

  这需要你持续自我教育与更新。

  第三句是,学会找到自己的兴趣,

  让工作与兴趣建立联系。

  工作带来收入,兴趣带来价值感。

  一份无法带来价值感的工作,你可能可以做一段时间,但无法坚持,更无法深入。

  每一个人在一开始的时候,都不可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终其一生要从事的事业,这需要慢慢摸索。

  但这摸索是必要。如果你做一份自己丝毫不感兴趣的工作,你不仅会变得憋屈,而且经常自我贬低自己。

  心理学家赵晓璃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她的一个读者林静,毕业时在一家公司做出纳,她不喜欢这家公司的管理,准备考CPA(注册会计师),买了一大堆教材资料来看。

  学习的过程极其痛苦,尽管下了很大决心,每天回到家,都无心于学习,看一会儿书,就要刷会儿朋友圈。

  备考了两年,一门都没有考过。

  她很懊恼,两年时间里,不间断地怀疑自己,遍地自己。

  赵晓璃建议她换个行业,换个自己真正喜欢的行业。

  林静从小就喜欢电影,于是尝试买来一些电影和编导方面的教材,看起来完全不吃力,不用催,也看得极其入神。

  两年后,她考入了一家艺术学院的编导系研究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只有一种工作,能让你获得收入且感到快乐,那就是你喜欢的工作。

  当工作和兴趣建立起联系,工作就是一种价值认可,而不仅仅是挣钱,工作本身,会带来幸福感。

  财务自由,不知有钱,而是就是这样一种价值被认可,收入满足需求的状态。

  第四句话:做有钱阶级,不如做有闲阶级

  《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靠物质获取幸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的人们,看着物质基础的同时,也更看重精神层面滋养。

  做有钱阶级,不如做有闲阶级:在体面生活的基础上,不追求大富大贵,彻底地自由自在,有收入,有空闲时间,陪家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还能做公益。

  这是一种‘新幸福指数’。

  ‘新幸福指数’有10个条件:

1. 享受工作。

  改变不了工作就改变工作时的心情,积极乐观的投入到工作中,会收到不一样的感觉。

2. 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分享的感觉很甜蜜,尤其是和亲密的人分享。

3. 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有基本生活的底线收入,少了许多的压力,幸福感会相应增加。

4. 身心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心就如同一辆安全上路的车子一样。

5. 拥有富于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方式。

生活也需要调味剂,兴趣和别样的生活方式就是调味剂。

6. 拥有一定的时间自由。

  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这本身就是成功的标志。

7. 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

  舒适不意味着豪华,适合才是最好的。每日能在自己喜欢的房间里醒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8. 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

  具有阳光心态,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

9. 能够放眼未来站得高,看得远。

  放眼世界幸福自会到来。

10. 感觉自己正在向目标迈进。

  充实而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卡尔·马克思是这样定义人的:‘人是一切关系的总和。’

  那么,幸福,就是各种关系的平衡,各种状态的平衡。

  愿你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投入工作中的自己,也热爱书中那些零零散散的诗歌,阳台上迎风生长的花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人们为啥崇拜财务自由?

18世纪英国作家Defoe曾经这样概括:

以前他首先应当积极和勤奋,以便为自己谋取财富,而现在他除了决定要成为懒惰和不努力之人以外,便无须做别的任何事情。有息公债和地产是他储蓄唯一合适的地方。

这段话用来形容现在中产阶级幻梦中的财务自由人士再适合不过。渴望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本质上鄙夷用劳动换取收入,而崇拜一种资产阶级式的生活:拥有能不断产生利润的私有资产。

在中国,这样的崇拜是非常晚近的事。

在过去的社会主义时期,劳动原本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劳动最光荣”,工作不仅是获得生计来源的唯一手段,更是解放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劳动不是用于实现个人物质幸福的工具,而是建造更平等美好社会的集体工程。相反,不劳而获的食利主义属于资产阶级和地主的反动思想,和将个人劳动转化为用于售卖的商品的做法一样,在当时是被警惕的。

1980年代的改革初期,“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原则成为了获得广泛共识的财富伦理。劳动力开始市场化,公有制铁饭碗受到威胁,“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成为流行的说法。在这个时期,城市中最早开始市场化的小商业、服务业以及农村“包产到户”的个体户成为“先富起来”的那批人。不过,由于劳动仍然能够给个人带来相应的回报,劳动价值论依然能够在当时的现实中站稳脚跟。

1985年以后,劳动开始“掉价”。随着所有制改革、对外开放、价格双轨制等制度安排出现,“对缝儿”、倒卖批文、走私等商业投机行为出现,这批人迅速秒杀了改革初期那些勤劳致富的万元户,财富值狂飙,而国家不得不通过扩大通胀的方式来平衡失序的市场。另外,随着国企股份制改造,证券市场开放,被砸碎了铁饭碗的下岗工人将买断几十年工龄换来的几万块补偿金,投入初生的股市大赌场,下岗工人变身第一批股民。劳动不再是唯一的致富手段,投机式地追求财富积累和增值变得光明正大。

1990年代,食利者成为了社会偶像和文化英雄,理财成为中国改开后社会新人的必备技能。理财专家纷纷登上顶级大学的讲台,讲授证券投资和生财之道;而工作、储蓄、不负债这些过去的朴素价值观被视为愚蠢。

1981年底,深圳蛇口工业区竖立起的标语牌

自二十世纪末到今日,“劳动致富”越来越被资本的神话所淹没。当劳动不再光荣,所有的东西都是商品化的,金钱的多少意味着社会地位的高低时,坐享其成就会成为人人渴望的状态。同时,劳动者对致富的焦虑和向往并非天赋使然,而是一种被动的逐利求存行为,当全球资本收益远远高于平均实体经济增长率,劳动完败给资本,工资赶不上投资,工薪阶层只能一边体验着“劳无所获”的现实,一边做着“不劳而获”的白日梦。

实现了财务自由的真正的食利阶级又是怎么样的呢?与处于生产领域的无产阶级相对,他们坚决不与”物质“进行直接接触,不让物质成为他们的劳动对象。他们脱离生产,同时又要保证别人不断去生产劳动以供养自己。为了维持自己的阶级地位,食利阶级不断去制造一种个体主义的意识形态,比如有闲阶级的美学就在表现社会题材时,总是带有偏见的,“去**化”。他们这样要求,是因为他们恐惧无产阶级带来的一切社会变革。在他们的心里,为他们财务自由而服务的社会秩序必须永世长存。在这样的秩序之下,还有什么比造一个“只要努力,人人都能发财”的信仰,更能够让无产阶级安然地忍受现实的不满呢?

发现矛盾之处了吗?我们可以说,实现了财务自由的高净值人士和目前还在为这个目标奋斗的工薪阶级是彻底对立的两类人,甚至他们的根本利益也是相龃龉的。工薪阶层的财务自由梦,本质上也是无产阶级希望从资本主义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渴望,只不过它解放的意义被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扭曲了。因此,与其渴望一种腐朽奢靡的资产阶级生活,不如回归到劳动价值的讨论。在自己的劳动付出与收获愈发不成正比的今日,重新思考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为什么基金拆分后,我帐上的钱反而少了?

基金分拆之后,原有基金投资者的基金资产并没有发生变化,投资者的投资并没有任何改变。

假设投资者持有1000份基金A,当前则其对应的基金资产为 1600元,在实施基金拆分后,基金份额净值由原来的1.60元下降为1.00元,而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由原来的1000份变为1600份,对应的基金资产仍为1600元,资产规模并未发生变化。

你的净值减少了,可是你的份额增多了。

基金拆分,又称拆分基金是指在保持基金投资人资产总值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总份额的对应关系,重新计算基金资产的一种方式。

基金拆分后,原来的投资组合不变,基金经理不变,基金份额增加,而单位份额的净值减少。基金份额拆分通过直接调整基金份额数量达到降低基金份额净值的目的,不影响基金的已实现收益、未实现利得、实收基金等。

基金,英文是fund,广义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

基金分红本金减少什么意思?

基金分红分为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这两种方式,其中现金分红是指基金公司将基金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的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者,红利再投是指将分红所得现金,再根据基金净值折算成基金份额的方式派发给投资者。

当基金采取现金分红时,分红所产生的现金会回到投者的银行卡中,这样等于减少了投资本金,从而使投资者直观的认为其基金账户中的本金减少了。

比如,投资者购买某一基金10000份,在基金净值为2元的时候,该基金进行现金分红,每10份派发现金1元,则投资者可以获得的分红现金为:1000元,这1000元会直接到投资者的银行卡中,分红之后,基金净值会下调到1。9元,基金市值变为19000元,与分红之前的20000元相比,其市值减少了1000元。

基金现金分红后基金账户余额怎么少了

因为现金分红的钱直接划到你的银行卡上,所以基金市值减少了,但加起来总金额其实是一样的。分红相当于把你左口袋的钱放到了右口袋里。

基金分红为什么我的本金变少了

假如现金分红到账后,投资人的基金成本便会变化成9千元,相比最开始的1万元本钱就少了1千元,而本金和收益所减少的6千元刚好是分红所获得的资金。

我买的基金是5万元今天分红后本金成了4点5万了是怎么回事

检查1下你的操作是不是只赎回7日收益了,最好电话银行客服或到柜面去询问。

基金分红时间

基金分红并没有固定的时间,基金分红是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可以进行分红的。1.基金当年收益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方可进行分配;2.基金收益分配后,单位净值不能低于面值;3.基金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是不能进行分配的。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基金就可以进行分红,因此基金的分红时间是不固定的。主要是取决于基金的收益情况。拓展资料:开户途径第一,基金公司网站开通,基金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想要买的基金,到相应的基金公司网站开通该公司的基金账户。在基金公司网站开通基金账户的优点是:足不出户就可以开通基金账户,但缺点也很多,因为各个基金公司都是独立的,所以开通某一个基金公司的基金账户就只能买这一个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如果想要买市场中其他的基金,则还需要再到别的基金公司网站开通基金账户。第二,银行开通基金账户,基金投资者可以到银行柜台办理基金账户,但是缺点是,手续相对复杂,而且能够开通的基金公司也是比较有限的。因为有的小规模银行,代销的基金是比较少的。第三,证券公司开通基金账户,在证券公司办理股票开户的同时开通基金账户权限,以后就可以直接在交易系统里开通所有的基金公司账户。基金定投定期定额投资基金是基金申购业务的一种方式,投资者可通过基金的销售机构提交申请,约定每期扣款时间、扣款金额及扣款方式,由销售机构于约定扣款日,在投资者指定资金账户内自动完成扣款及基金申购。基金定投的特点1、平均成本、分散风险普通投资者很难适时掌握正确的投资时点,常常可能是在市场高点买入,在市场低点卖出。而采用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方式,不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每个月固定一天定额投资基金,由银行自动扣款,自动依基金净值计算可买到的基金份额数。这样投资者购买基金的资金是按期投入的,投资的成本也比较平均。2、适合长期投资由于定期定额是分批进场投资,当股市在盘整或是下跌的时候,由于定期定额是分批承接,因此反而可以越买越便宜,股市回升后的投资报酬率也胜过单笔投资。对于中国股市而言,长期看应是震荡上升的趋势,因此定期定额非常适合长期投资理财计划。3、更适合投资新兴市场和小型股票基金中长期定期定额投资绩效波动性较大的新兴市场或者小型股票型海外基金,由于股市回调时间一般较长而速度较慢,但上涨时间的股市上涨速度较快,投资者往往可以在股市下跌时累积较多的基金份额,因而能够在股市回升时获取较佳的投资报酬率。根据Lipper基金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6月底,持续扣款投资在任一新兴市场或小型公司股票类型基金的投资者至少有23%的平均报酬率。4、自动扣款,手续简单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只需投资者去基金代销机构办理一次性的手续,此后每期的扣款申购均自动进行,一般以月为单位,但是也有以半月、季度等其它时间限期作为定期的单位的。相比而言,如果自己去购买基金,就需要投资者每次都亲自到代销机构办理手续。因此定期定额投资基金也被称为“懒人理财术”,充分体现了其便利的特点。

【基金分红后本钱变少了(基金分红后为什么钱变少了?)】相关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