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品达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百科>个股收益率怎么找(从哪能找道股票的股息率是多少)

个股收益率怎么找(从哪能找道股票的股息率是多少)

2023-12-25 19:22:30

作者:“admin”

从哪能找道股票的股息率是多少 你说呢... 2023怎么投?机会在哪里?牛市会到来吗?30个最佳分析师最新研判-股票频道-和讯网 (原标题:重磅必读!2023怎么投?机会在哪里?牛市会到来吗?30个

从哪能找道股票的股息率是多少

你说呢...

2023怎么投?机会在哪里?牛市会到来吗?30个最佳分析师最新研判-股票频道-和讯网

(原标题:重磅必读!2023怎么投?机会在哪里?牛市会到来吗?30个最佳分析师最新研判)

2023不期而至,新的一年,首个交易日迎来开门红。随着经济稳步好转预期增强,稳增长持续发力,疫后复苏叠加地产修复,消费链、出行链、地产链……谁会成为2023投资主线?机会在哪里?牛市会否到来?

90万亿资金,推选出万众瞩目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他们对于2023年有着怎样的思考和研判?

即日起,新财富将分5期,独家呈现30个研究领域最佳分析师2023年投资展望,他们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优质的投资理念倾囊相授。本期抢先奉上宏观、策略、固收,大金融相关板块及海外市场研究等领域的第一名分析师观点。

来源:新财富(ID:newfortune)

作者:新财富

01、宏观经济丨广发证券(000776)研究小组

张继强、仇文竹、殷超、张健、肖乐鸣、王菀婷、文晨昕、张大为、吴宇航

张忆东、洪嘉骏、李彦霖、宋健、余小丽、张博、韩亦佳、宋婧茹、严宁馨、求培培、孙钟涟、吴迪等

01、宏观经济丨广发证券研究小组

郭磊/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目前在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担任金融学硕士校外导师。12年证券行业研究经验。2014年新财富宏观经济第三名(团队成员),2017-2022年第一名。

年度代表作:《投资率在中期如何打平》《利率的本质》《环比的意义》《增长的三个维度》《走出谷底:2023年宏观环境展望》

我们倾向于认为,2023年会有一轮相对系统性的扩内需。一则2035年增长目标实际上蕴含了中期增长底线,目前经济增速已低于这一底线;二则从非税收入、广义财政收入等指标看,地方财政平衡需要打开增长条件;三则2023年出口可能会负增长,而历史上出口负增长的时段,比如1998-1999年、2009年、2015-2016年,均有幅度较大的扩内需。

如何扩内需?估计投资端会稳地产、托基建、拉制造业,在地产增长中枢下台阶后,固定资产投资有望重新实现GDP要求的均衡增速。

地产投资有望在零增长附近企稳。中国90后比80后少17%,目前的地产销售下行量级已大致反映了从80后至90后的代际需求切换。地产在销售端是一个典型的服务类行业,受疫情影响,随着疫后服务业环境的打开,地产一样会面临销售环境改善的支撑。

基建投资的政策合意增速已经抬升。中央财经委第十一次会议提出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包含着对基建的中长期规划。2023年基建融资端的主要抓手将是政策性金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对应2023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PSL等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制造业投资取决于需求、库存、政策三要素。2023年外需动能放缓,库存前低后高,主要带动因素是政策红利。政策将继续推动金融资源流向制造业,引导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增加技改贷款,以及推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向制造业倾斜。

消费取决于居民的生活半径。随着防疫政策的实质性优化和消费环境的修复,预计消费环比增速将显著好转。消费的另一有利条件是超额储蓄。从央行问卷调查“更多储蓄占比”、城乡居民存款余额等指标看,过去三年居民部门的储蓄倾向上升。我们理解,一是因为疫情影响下居民收入预期下降,不确定性上升,主动提高储蓄率;二是因为居民生活半径缩短,消费场景减少,被动提升储蓄率。如以2019年之前的三年复合增速为参照,2020-2022年国内大约存在16万亿的居民超额储蓄。未来先释放的可能是被动储蓄,它将有利于可选消费;随着经济的逐步企稳,就业的好转,以及收入预期的修复,主动储蓄也有释放空间。

我们预计2023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6%,两年复合增长4.5%左右,经济将初步走出谷底。名义GDP周期是另一值得关注的线索,本轮PPI已经下行13个月,2023年一季度末有较大概率确认底部。从近年名义GDP和PPI同周期来看,同期应也属于名义GDP的修复期,这一点对我们理解企业盈利周期有重要参考意义。

资产定价对于前期经济下行压力的反映也已较为充分,从WIND全A三年复合增长率来看,至2022年12月23日,只有3.2%,低于同期名义GDP复合增速。

2022年是“国内经济承压+全球流动性收敛”,如果2023年国内增长和全球流动性先后度过压力峰值,则新的组合对中国资产相对有利。权益资产角度,目前处于胜率线索尚不足够清晰,但赔率已经比较有利、价值相对凸显的位置。债券资产正好相反,胜率仍相对有利,但赔率偏低是主要约束。

荀玉根/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经济学博士,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2017年新财富最佳港股策略分析师第三名,2013、2014年新财富策略研究第三名,2015年第二名,2016-2022年第一名。新财富白金分析师。

年度代表作:《曲则全,枉则直——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展望》《展望22年:我们的三个特别判断》《从反弹到反转需要啥条件?》《借鉴智能手机看新能源车产业演变》《股权时代——牛熊复盘之19年至今》

周期思维看经济和股市。宏观经济周期是股市运行的大背景,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股市会出现牛熊的周期轮回。对于宏观经济,虽然经济增速中长期趋势下行,但依然存在周期性波动。对于股市,A股3-4年出现一次大底,权益资产回报率也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基本面处于周期底部。宏观上,2022年二季度政策转向积极,标志着经济周期开始进入到衰退后期,2022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回升至3.9%,但仍低于2019年来中枢水平。随着防疫政策持续优化和地产政策转向积极,中国经济正从衰退后期走向复苏早期。从A股盈利周期角度看,2005年以来A股盈利下降周期平均持续27个月。2021年一季度A股盈利增速达到高点后开始回落,至今已经下滑6个季度,2022年二季度至三季度或是盈利的底部区域,2022年三季度A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处在2.5%的低位,预计全年增速为3%。

股市处于周期底部。从投资时钟角度看,2022年4月29日***会议之后这轮周期开始进入政策发力托底经济的衰退后期,根据投资时钟的大类资产轮动规律,股市在该阶段往往企稳抬升。2022年4月底-10月底A股底部震荡,但下跌阶段已经过去,目前正在孕育新一轮上涨行情。从估值角度看,多项指标显示A股处在底部位置。对比过去5轮牛熊周期的大底,2022年4月末和10月末A股的估值、风险溢价、股债收益比、破净率等指标均已处于大的底部区域。

展望2023年,原先压制风险偏好的海内外因素将逐步得到改善,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牛市。目前来看,海内外的积极变化已初见端倪。

中短期看,我国整体基本面周期性向上拐点已经出现。当前,我国大部分经济数据已经有所恢复,5大基本面领先指标中已有4类指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制造业景气度、汽车销量累计同比)稳步回升,近几个月来地产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也已见底企稳,宏观基本面周期性向上的趋势逐渐确立。

往未来看,未来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起步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速已低于2019年以来的中枢,2022年三季度实际GDP累计同比增速仅3.9%,为了使2023年实际GDP增速回到5%附近的中枢水平,稳增长政策仍需持续发力。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稳增长政策将继续加码,国内经济有望走向复苏,2023年国内实际GDP同比增速有望接近5%,对应名义GDP增速有望超过6%。落实到A股基本面,随着2023年经济复苏,A股营收和盈利增速有望整体上行,结合对GDP增速的预测,预计2023年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10-15%。

资金面方面,2023年海外流动性、国内微观资金面均有望边际改善。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美国通胀有望逐步回落,美联储加息最激进的阶段或已渐去,因此来自美债利率的扰动或将边际缓解。国内流动性方面,我们认为,居民资产配置力量推动下,公募基金有望继续成为股市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除公募外,以险资为代表的长线资金也有望进一步流入A股市场,综合来看我们预期2023年A股增量资金有望达到1万亿元。

顺应产业趋势。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国未来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二十大的产业导向,我们认为2023年科技>=制造>消费>金融地产>能源材料。

高景气成长是2023年主线,如数字经济、低碳经济。当前我国正处在新能源、信息技术引领的新一轮科技周期中,产业政策支持下**投入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高景气成长相较其他大类行业具有更大的弹性,有望成为全年的投资主线。数字经济方面:宏观上,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产业上,数字产业蓬勃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逐渐落地。数字经济辐射硬件、软件、服务商等多产业,当前TMT行业明显低估低配,发展数字经济有望支撑TMT高增长。低碳经济方面:当前新能源板块经历前期调整,估值已经不高,而部分领域依然维持高景气。如风电光伏领域,政策支持装机放量,海风或是重点方向;储能领域,随着光伏风电装机量的增长,储能也将配套发展;新能源车智能化领域,当前汽车智能化转型加速,关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

消费存在修复的机会。随着防疫政策优化,疫情的影响终将过去,消费行业基本面可能迎来改善,低估低配的消费性价比凸显,尤其可以关注医*以及大众消费领域。医*方面:估值和配置均处在历史大底,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政策支持下医疗器械及设备的需求有望扩张。大众消费方面:“共同富裕”价值理念指导下,政策将着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低收入群体收入提升将催生更多改善性的消费需求,品牌化消费观念有望更加普及,对于品牌化大众消费品(如乳制品、国产运动服饰等)的需求或将上升。

张继强、仇文竹、殷超、张健、肖乐鸣、王菀婷、文晨昕、张大为、吴宇航

张继强/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任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2006年新财富债券研究第三名(团队成员),2007年第一名(团队成员),2008、2012年固定收益研究第二名(团队成员),2010、2011年第一名(团队成员),2013年第三名,2014年第五名,2015、2016年第二名,2017、2019-2022年第一名。新财富白金分析师。

年度代表作:《爱“债”破晓前,以“房”定空间》《复杂宏观环境下的生存之道》《从盈利模式看债市的“卷”》《站在新起点探讨债市走势》《理财模式变*与信用债流动性困*》

2023年全球经济将继续错位,但从2022年的“通胀+紧缩”的逻辑转为“海外衰退+中国复苏”的基本特征。其中,欧美经济存在衰退阴影,高通胀、加息后遗症逐步显现,中国外需面临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有望出现小复苏。理由在于:第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突出做好稳增长“,“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政策重心转向稳增长;第二,疫情优化有助于恢复消费场景并成为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力。地产政策不断加码,处于量变到质变过程中,行业有望逐步企稳;第三,2022年的低基数效应。

我们对2023年中国经济的基本判断:第一,经济增长目标设置在5%左右较为合理,并有望实现略超过5%的实际增速;第二,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内需大概率替代外需成为主要驱动力,消费和基建投资是主要贡献因素,外需明显放缓,房地产拖累明显降低;第三,低基数效应下,二季度、四季度将是全年经济增速的两个高点。通胀方面,有隐忧但无大碍,CPI前高后低,3月底猪周期导致高读数,下半年提防核心通胀和PPI走高。

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协调配合”和“合力”,并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其中,财政2023年压力较大,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政策性金融等广义财政可能继续发力。货币政策从总量宽松到结构支持,在经济企稳、通胀抬头之前保持合理充裕,疫情优化和地产政策是核心,通胀和汇率是制约。其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建等领域预计保持结构性政策支持力度。

资金面可能处于缓步收敛的过程中。短期看,由于理财赎回扰动,加上经济在疫情流行期冲击下仍处于“弱现实”阶段,资金面预计整体偏松。随着疫情和经济的好转,资金面将继续处于缓步收敛的过程中。如果经济回归到潜在增速附近,加上通胀担忧加大、宏观杠杆率上升,央行更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MLF(中期借贷便利)投放资金,届时市场利率可能重新围绕政策利率上下波动。

投资者行为方面,理财赎回仍可能有余波,加大市场波动。理财的核心问题是规模与投研支持、产品形态与资产流动性、净值化与客户风险偏好有错位。理财体量庞大,已经从债市的稳定器变身为波动放大器。后续定开型理财仍将陆续到期,会伴随投资者适应性重新匹配的过程,有可能弱化债市整体需求,尤其是低等级信用债。

2022年,经济增速低于预期,货币政策宽松,而微观主体活力不足,融资需求弱,债市在年中一度出现资产荒。但展望2023年,经济处于逐步好转的过程中,疫情优化、地产放松两大核心矛盾逆转,但债市面临的基本面环境略偏不利。宽财政+稳货币,叠加理财赎回压力,2023年债市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我们判断国内债市利率中枢将略高于2022年,重点关注短端利率和高等级信用债票息和息差机会,期限和评级利差预期将有所增大。

张欣慰/南京大学数学学士,金融学硕士。2014年新财富金融工程第三名(团队成员),2015-2016年新财富第四名(团队成员),2018年第二名(团队成员),2019年第四名(团队成员),2021年第五名,2022年第一名。

年度代表作:《动量类因子全解析》《券商金股全解析—数据、建模与实践》《价量类风险因子挖掘初探》《CANSLIM行业轮动策略》《如何构建稳定战胜主动股基的FOF组合?》《风险溢价视角下的动量反转统一框架》《战胜机构投资者—再论主动股基业绩增强策略》

在2006年BerkshireHathaway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开出了一场赌*,他认为在扣除了管理费、绩效提成费和交易费用之后,主动投资基金的表现将大打折扣。因此,长期来看,主动投资者是无法战胜市场指数的。2008年,TedSeides出来应战。双方签订了这一协议,时间从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巴菲特选择S&P500指数基金作为标的,TedSeides选择5只FOF基金作为标的。时至今日,“巴菲特赌*”的结*早已尘埃落定。巴菲特选择的S&P500基金年化收益达8.5%。相比之下,由Seides精心挑选的5只FOF基金却未尽如人意,组合平均年化收益率仅有2.96%。

在美股市场中,主动基金经理们耗费大量心力对浩大股票池进行分析调研,其结果却远不如简单地跟踪指数,成熟市场的有效性着实让人惊讶。然而相对于以机构投资者为交易主体的美股市场而言,A股市场发展至今仅30余年,在市场有效性上仍与美股市场存在较大的差别。我们发现,在A股市场,想要战胜传统宽基指数的难度明显降低。如果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885001.WI)作为A股主动股基平均表现的代表性指数,那么2012年至今,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化收益11.06%,同期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90%仓位年化收益分别仅有4.57%和5.84%。总体来看,A股市场公募基金长期业绩表现优于传统宽基指数。

尽管A股市场主动股基的长期业绩优于宽基指数,但过程中的业绩稳定性往往并不持续。通常来讲,主动基金经理有自身的能力圈,当市场风格发生大幅切换时,主动股基的业绩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想要稳定战胜基金中位数并非易事。根据我们的统计,2010年以来滚动连续三年战胜主动股基中位数的基金占比平均为13.71%,滚动连续五年战胜主动股基中位数的基金占比平均仅有3.62%。总体来看,目前A股市场中能够做到连续稳定战胜主动股基中位数的基金并不常见。

此外,在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是整个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痛点。有研究指出,持有时间过短、频繁交易、跟风追涨、过早止盈止损等行为模式,在投资者的盈利体验中持续产生负向影响,而长期持有、坚持定投,能够帮助投资者提升盈利体验。我们认为,若要倡导公募基金行业的长期投资理念,做好投资者教育中的普及和财富管理过程中的陪伴之外,基金本身业绩的稳定性或许是其中更重要的一个重要环节。

由此可见,若能够构建稳定战胜基金中位数的策略,无论是从基金业绩的稳定性还是从基民持有的体验感来看,都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如上想法,国信金工团队过去多年在如何稳定战胜主动股基中位数的策略构建上进行了长期深度的研究。首先,我们对影响基金未来预期收益的多个潜在因素进行了梳理,通过基金经理业绩前瞻能力、基金经理隐形交易能力、基金经理波段交易能力、基金经理的机构认可度等多个维度对基金经理进行定量评判,筛选出一批未来预期业绩好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优秀基金;随后,我们对这些优秀基金最新的持仓进行跟踪监控,并采用多因子打分的方式对优秀基金在各行业内的持股进行精选;最后为了控制组合的整体波动,在行业配置上,我们控制组合的行业配置与全市场主动股基的平均行业配置保持一致,构建优秀基金业绩增强组合。

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构建的组合自2012年以来年化收益24.64%,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化超额13.59%,季度胜率83.72%。2012年以来每年都能稳定战胜公募股基中位数,每年年度排名基本都能处于主动股基的前30%。

张忆东、洪嘉骏、李彦霖、宋健、余小丽、张博、韩亦佳、宋婧茹、严宁馨、求培培、孙钟涟、吴迪等

张忆东/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国际金融本科、硕士;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EMBA。2011、2013、2014年新财富策略研究第一名,2010、2015年第四名,2012年第三名,2017、2019、2020年新财富策略研究第三名(团队成员),2018年第四名(团队成员),2017、2018年最佳港股策略分析师第一名,2019-2021年港股及海外市场研究第一名,2022年海外市场研究第一名。新财富白金分析师。

年度代表作:《动荡的世界,复苏的赢家》《夏日寒流是长期投资的机遇——中国权益资产及海外市场春季策略》《科创板引领“未来核心资产”长牛》《美股短期底和中期底预测及美股波动对中国股市影响》《优质央企港股的配置良机》

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甚至是充满痛苦和梦幻的一年,特别是港股市场可谓是我从业20多年来最冷的资本寒冬。

风水轮流转,2023年将见证港股的春天回来了,有望在全球大类资产的表现中领先。

展望2023年,A股和港股受益于中国开放和经济复苏,有望迎来投资的“大年”,赚钱效应将好于2022年。

2023年上半年面对经济困难,中国“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组合拳将持续发力,叠加疫后消费信心的复苏,中国经济将有望底部回升。下半年,随着经济弱复苏的格*稳定下来,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预期也将提升,中国股市特别是港股将有望迎来全球增量资金的再配置。

对应A股和港股的行情重点是,经济弱复苏和产业政策优化将驱动过去2年景气受损的行业特别是互联网、数字经济(信创、半导体等)、新消费、新基建等迎来景气改善的机会,也驱动优质的高分红低估值国企央企实现价值重估。

2023年美股从2022年的熊市走向牛熊转折阶段、震荡筑底。在通胀保持黏性、美联储政策保持高压、经济面临衰退的背景下,美股2023年的赚钱效应很可能不如中国股市。

主线一:数字经济,强烈看好港股中概股的互联网产业链以及A股的信创产业链,受益于互联网政策改善、数字经济刺激政策和经济复苏有望实现盈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

主线二:地产、金融、能源、资源、油运等领域的优质央企国企,特别是高分红低估值的优质港股,随着经济复苏和盘活国有资产而将有望价值重估。

主线三:先进制造业和硬科技——汽车产业链、半导体、生物医*、军工等,在经济复苏之后,有望重新主导新兴成长行情。

主线四:随着疫后复苏的进一步明朗化,精选消费、社会服务业领域的结构性行情。

梁凤洁/北京大学金融硕士,现任浙商证券研究所银行行业首席分析师。2021-2022年新财富银行第一名。

年度代表作:《重构银行估值体系:财富管理,价值重估》《银行地产:破*之道I》《商业银行的作为与担当:“双碳”背景下的绿色金融》《银行研究方法论——商业模式、分析工具、投资策略》《银行地产:破*之道II》《如何发掘下一个宁波银行(002142)?——中小银行选股策略的初识、进阶与实战》《新巴III对银行经营与投资行为的影响》《涅槃三重奏——2023年银行业投资策略》

2023年银行股有望涅槃重生,坚定看多银行,建议重点把握机会三重奏。

首先,从基本面角度,银行基本面的改善有望贯穿全年。

考虑到银行的拨备计提存在一定的前瞻性、主观性,导致利润增速一定程度上无法完全反映当期经营情况,我们新提出一个概念:真实利润增速,即将不良+关注贷款生成额,作为统一的贷款拨备计提额,测算得到调整后的利润增速。我们预计,2023年上市银行真实净利润增速7.8%,较2022年上半年的-19.1%、2020全年预估的-15.7%有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营收增速的逐季修复、真实风险的回落。

我们预计,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4.4%,较2022年全年的1.6%有所回升,节奏上,营收增速有望逐季回升,主要驱动因素来自息差基数效应改善、非息增速的修复。

当前,投资者对于银行未来息差走势、风险演绎情况高度关注,我们对此进一步展开分析。

息差方面,我们预计2023年上市银行息差同比下降9bp(基点),主要受到LPR降息、主动负债成本上行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息差下行的空间已极为有限。为了保证合理资本水平以支撑实体经济增长,银行必须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而当前银行ROE已基本触及内生资本补充平衡线,对应的息差收窄空间极小。如未来经济超预期下行,导致利率被迫下降,我们认为不排除通过货币宽松、存款降息、银行兼并重组、新巴三落地等方式,缓释银行盈利与资本压力。

风险方面,我们预计2023年银行业的不良压力有望回落,背后主要由三大因素驱动。第一是地产方面,随着近期的金融支持政策加码,银行表内涉房资产有望解毒,真实风险边际回落,同时通过展期、不调风险分类等政策,地产对于银行账面风险指标的冲击有望缓解;二是城投方面,在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求下,预计涉政的不良生成保持稳定;三是零售方面,在稳增长政策推进下,预计2023年零售的不良压力起码不会差于2022年,若防疫优化取得成效,则零售信贷需求和风险均有望迎来显著改善。

其次,从交易面角度,银行的持仓反转情绪有望改善。

持仓方面,内资机构和外资交易结构均有望改善,主要是考虑到内资持仓已经来到历史低位,同时人民币汇率压力有望回落,缓解外资流出压力。

情绪方面,银行面临的不良、反腐、让利、买单地产这四大不确定性均有望下降。不良方面,如前分析,2023年银行业不良压力有望回落。反腐方面,随着“二十大”结束、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及2023年两会召开,金融反腐不确定性有望于2023年下半年消退。让利方面,如前分析,当前银行ROE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已经极为有限,即便要求让利,也可通过多种措施缓释银行盈利压力。买单方面,其实当下讨论的已经不是银行买不买单地产的问题,而是买大单还是买小单的问题。前期银行股价已经按照买大单下跌,救地产本质也是银行自救,未来股价上涨的驱动力源(600405)自从原来买大单到未来买小单的预期改善。

第三,投资建议角度,建议积极把握银行机会三重奏。

2023年上市银行涅槃重生,风险端资产确定性解毒,收入端需求潜在性改善,驱动真实利润增速回升,基本面的改善有望贯穿全年,驱动行情。

建议积极把握银行机会三重奏。第一重奏疫情防控优化;第二重奏地产风险出清;第三重奏经济景气复苏。我们从DDM模型的分子端、分母端来分析。分子端,防疫优化、经济复苏可支撑基本面全面向好,地产风险出清可缓解减值压力;分母端,随着防疫优化、地产风险出清,银行经营不确定性下降,风险评价改善。

个股选择方面,核心把握两条投资主线。第一条是政策修复弹性大、前期股价调整多的中小银行,重点推荐平安银行(000001)、兴业银行(601166)、宁波银行、招商银行。第二条是低估值、高成长性的城农商行,重点推荐南京银行(601009)、江苏银行(600919)。

最后,重点提示五个方面潜在风险:地产风险化解不力;平台风险大幅暴露;中小金融机构出险;疫情实控影响经济;银行大幅单方让利。这五类风险的发生概率低,但如发生,则可能对银行板块的投资逻辑造成冲击。

孙婷/13年证券研究经验,现任海通证券董事总经理,非银行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2015年新财富非银行金融第二名,2017-2022年第一名。

年度代表作:《风传花信,雨濯春尘——中国人身险产品变迁史与未来展望(上、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寿险公司典型改革回顾》《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中国寿险业40年回顾与未来展望(上、中、下)》《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券商估值专题报告》《做市业务空间广阔,有望成为券商业绩新增长点》

保险:板块超额收益显著,个股表现分化。

截至2022年12月23日,保险II(中信)指数下跌2.2%,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22.5%,保险指数显著跑赢大盘。个股方面,中国人寿(23.6%)>中国人保(601319)(12.4%)>中国平安(-4.4%)>中国太保(601601)(-7.6%)>新华保险(601336)(-22.8%)。

资产端:全年整体有所承压,四季度以来利好频现。第一,2022年前三季度权益市场明显走弱,长端利率处于低位震荡态势,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形成一定压力。第二,四季度以来,伴随防疫政策不断优化、经济复苏预期加强,长端利率大幅反弹,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回到2.8%以上,险企新配固收资产收益率压力有所缓解。我们认为伴随宏观经济增长向好,长端利率若进一步上行,将继续利好保险公司。第三,随着房地产政策不断松绑,市场对保险公司地产投资的担忧情绪得到明显缓解,也带动了板块估值向上修复。

负债端:长储类业务带动新单改善,NBV(新业务价值)修复慢于新单。保费收入上,二季度以来上市险企新单保费整体呈现逐步改善趋势,主要受益于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长期储蓄类业务销售情况较好,预计未来短期内储蓄类业务仍是保险公司新单增长的重要贡献点。人力队伍上,目前各险企人力整体降幅已在逐步收窄,预计各公司核心人力保持稳定,人均产能有所提升,未来保险公司保费及价值增长预计将更多依靠代理人产能提升而非数量扩张。2022年前三季度上市险企NBV增速整体仍有压力,但部分险企单季增速亦有明显改善,NBVmargin仍同比下滑,预计主要受保费结构中银保渠道、储蓄类业务占比提升影响。

2023年开门红或超预期,期待宏观环境改善带来的需求复苏。上市险企目前已经陆续开启2023年开门红,由于银行理财等其他类别资产收益率下降,保险储蓄类产品吸引力提升,三年期年金销售情况良好。我们认为,伴随未来宏观经济实质性转好、居民收入预期提升,保障型保险产品需求有望复苏。

保险板块仍处估值低位,攻守兼备。保险公司最新股价对应2022EPEV仅0.33-0.77x,仍处于历史估值的较低位置,我们认为伴随行业基本面改善,估值修复仍有明显空间,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公司推荐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等。

风险提示: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股市持续低迷;保障型产品增长不及预期。

券商:个股出现分化,寻找α+β。

截至2022年12月23日,券商II(中信)指数下跌22.44%,同期沪深300下跌22.51%。其中光大证券(601788)(+2.40%),华林证券(002945)(-2.30%)表现较好,兴业证券(-38.56%)、东方财富(300059)(-38.27%)表现低迷,个股表现出现分化。我们认为,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推进,券商主营构成趋于多元,各券商特点将更加鲜明,未来的券商行情将显现出行业β和个股α共振的特征。

全面注册制箭在弦上,券商多项业务深度收益。2022年监管多次提及全面注册制改革,经过三年的试点探索,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架构初步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全面注册制改革将进一步加速新股发行,市场扩容的背景下,市场再融资等需求也将提升。A股市场扩容加速,券商经纪与资本中介业务将迎来更大的空间。此外,全面推行注册制将拓宽券商直投的退出渠道。尽管券商“保荐+直投”模式被限制,但业务连通性仍较强,券商可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但同时也对券商的资本实力、销售能力、定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预计业务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投行业务作为机构业务的流量入口,也将推动机构业务的强者恒强。

科创板做市启航,市场空间广阔。科创板做市制度于2022年10月31日起正式实施,目前已有14家券商获批做市资格。我们认为,科创板做市将直接提高券商自有资金和证券的使用效率,与其已有的投行、两融、衍生品和研究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盘活券商科创板跟投、场外期权对冲的股票头寸,成为券商新的收入增长点。并有助于券商熨平市场波动对自营业务造成的影响,增强券商业绩的抗周期能力。

财富管理仍是大势所趋。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将为资本市场带来长期增量资金。截止至2022年10月末,公募基金保有规模26.55万亿元,依然处于高位。长期来看,资本市场持续向好发展、权益市场扩容,财富管理业务供给端迎来红利。财富管理转型仍是券商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大型全能型投行和相关特色券商将保持领先优势。

截至2022年12月23日,行业平均2022EP/B在1.3x(不含东方财富),处于历史低位。我们认为,随着市场及监管边际好转,券商业绩有望持续改善。证券行业发展政策积极,资本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券商行业盈利能力将继续提升。重点推荐:中信证券(600030)、东方证券(600958)等。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大幅下跌带来业绩和估值的双重压力。

乐加栋/广发证券研发中心董事总经理、房地产首席分析师,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13年证券行业研究经验。2012年新财富房地产第二名(团队成员),2014-2015年第三名,2016年第二名,2017-2022年第一名。

年度代表作:《2022年度策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韧也》《21年年报及22Q1季报综述——总量加速缩表出清,开启发展新时代》《22年两集中一批次供地梳理:缩量控温高收益,少数龙头稳投资》《2022年中期策略:长冬日渐暖,独梅迎春来》《“新时代”深度报告集之一政策篇:如何判断地产政策方向及实际力度》

2021年初开始,“三道红线”、“银行地产信贷集中度管理”等供给端政策对融资性现金流的调整传导至经营性现金流,行业开始出清,在此过程中房地产投资下行带来一定经济压力,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房价的下跌又会影响居民购房信心,行业转型的阵痛使房地产行业遇到过去二十年最大挑战。除了房价之外,多数指标大幅负增长。本轮供给侧改革后,出险房企市占率提升至30%,行业龙头优势突出。

当前政策转向明确。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会议明确要着力改善预期,住房消费领域妨碍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要予以释放。目前需求端政策工具充足,展望2023年需求侧仍有较大政策空间。供给侧股权融资全面放开,标志着供给侧从“稳产能”到“稳投资”的过渡。我们预计2023年行业政策将会有较好的持续性。

中国目前地产市场各区域发展并不一致,核心及次核心市场占全国近70%的市场份额(其2021年年商品房销售金额超12.5万亿元),在过去十年人口增长复合增速超过3%,且具备较强区域人口吸引能力,2022年在销售、价格及土地市场等多方面均体现出一定韧性,行业长期需求基本盘稳固。

中性政策预期下,预计2023年行业销售金额、面积分别同比降低5%、8%,金额由于结构性原因做正向贡献,新开工、施工及竣工面积分别同比降低9%、6%、8%,地产投资额同比降低13%,销售端有所企稳但投资下行压力仍将持续;乐观政策预期下,销售金额面积分别同比增长5%和1%,开工、施工、竣工及投资分别同比增5%、降3%、增5%、降7%。行业需求端政策力度及效果是基本面变化的最大变量。

行业估值进入系统性抬升阶段。2022年行业受制政策力度较弱与基本面下行,估值修复持续性弱于历史大周期底部。2022年底开始有效政策持续落地,将会持续修复市场预期。本轮供给侧改革后,若头部强信用企业长期回报率有能力维持在14-16%以上,在A股市场回报率环境要求下,其PB估值有望维持在2x以上。

供给端孕育十年一遇的良机。通过供给侧改革出清了很大一部分民营资本,土地市场回报率提升。新进入行业的资本需要风险补偿,未来行业内会维持一个较高的回报率环境,行业ROE获得系统性提高的机遇。地产企业发展增速,beta由行业决定,alpha由企业获得资本金的能力差异决定。理论上资本金增速越快,销售增速越高;而股权债权类资金,一定会优先选择强信用强投资的企业进行投资,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趋势已经产生。

怎样获取超常的收益率?

除了寻找业绩高速成长和股价处于第二阶段中的明星股等基本标准外,马克_米勒维尼在他的经典著作《股票魔法师》和《股票魔法师II》中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思路,可以帮助人们获得非凡的超常投资收益。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寻找股价大涨的催化剂是非常重要的

发现潜在的催化剂:每只股票背后都有催化剂的存在,有些催化剂很明显,比如板块效应,而另外一些催化剂可能并不明显,花点时间看看研报、看看网上资料,总能找到的。例如,新的热销产品或重要*品的上市等都可能推动股价飙升。

关注重要事件:小型或不为人知的公司通常需要一些事件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关注那些令投资者兴奋的产品和事件。

重视产业政策:国内股市中,产业政策的发布对股价的影响非常重要。例如,最近人工智能股的暴涨,除了业绩反转外,也与一系列行业的科技革命产品和政策的实施有关。其他类似的产业政策也会产生类似的催化作用。

关注产业更新换代:业态的变化往往催生整个行业性的机会,那些抓住机会的上市公司会带来业绩的大幅成长和股价的攀升。例如,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产业,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升级。看看下图所示的今年上半年涨幅榜靠前的,人工智能绝对的领涨。

超出预期的业绩 

股票市场实际上是在预期中运作的。欧奈尔、马克和陶博士反复强调的业绩超预期的重要性。好的业绩通常会提前反映在股价上,只有超出市场预期的业绩才能激发市场的追涨情绪。它是最强大的催化剂之一。

要获得超额收益,简单地看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百分比并没有太大意义,关键是要看是否超出了分析师和市场的预期。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那些因为业绩超预期而出现跳空上涨缺口(通常称为“净利润惊喜断层”)或大幅上涨的股票。此外,一些季度净利润惊喜往往具有“蟑螂效应”,即预示着后续几个季度可能会出现业绩超预期。最近在年报和一季报中出现业绩超预期的个股中,有许多在短期内涨幅惊人,有些甚至出现了翻倍的行情。

比如下面这个,连续两个季度的业绩超预期,伴随着业绩超预期,股价也是节节上涨(下面的示例,仅作案例展示使用,本人并不持有该股票,请不要作为投资依据)。

抓住精确的买卖时机

选择正确的时机和买点,在追求卓越业绩时,择时是区分赢家和平凡人的关键。在最适合的地点上精准建立或减少头寸,意味着准确的买入和卖出时机。

当你在交易单只股票,尤其是较小的股票时,择时要比试图弄清整个市场趋势容易得多。寻找价格上升的“最小阻力线”作为买入点,买入后能快速脱离成本价获利,而且不容易被止损单触发。利用波动性收缩模式(VCP)进行有公式的择时,提高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机会。

追求“速度交易”,即在一只股票迅速上升的价格水平上进行买入,并在后续时间内实现大幅上涨,可以让你在几周或几个月内获得20%、30%甚至50%的收益,快速实现获利,让你的资金因复利效应在更长时间内累积可观的总回报。

专注中小市值股票

要获取超常回报,一个关键因素是找到数量较少但价格波动大的股票。这是个人业余投资者可以超越机构投资者收益的重要准则之一。机构投资者受到资金规模大、选择范围受限等限制,只能选择具有良好流动性和相对稳定业绩的大公司股票。那些潜力巨大的小公司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很难进出。相比之下,个人投资者资金规模较小,对流动性要求不高,可以及时反应市场的新趋势和利好消息,并能快速止损或离场。因此,相对于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具有巨大的优势,可以专注于少数精选的小公司。

中小规模企业具有更高的成长性。很多公司在刚起步时经历了强劲的增长期。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成长速度开始放缓,这是企业生命周期决定的。明星股票通常来自小规模公司。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表现出更突出的净利润和收入增长,更重要的是股价增长。

小市值股票的股价更容易突然上涨。相比大公司,小公司具有更强的资本增值能力。在公司规模较小、股票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只需要少量的需求推动,股票价格就会大幅上涨,往往能在数个月内翻倍。

陶博曾经的"太上普金同志牛"等股票都是小市值股票,早期的陶博更偏好小市值股票。

其实道理很简单,让茅台和平安在目前市值的基础上翻倍是多么困难!这些大蓝筹股是好股票,但要在其上获得超额收益、实现小资金的快速成长显然不现实。它们是价值投资者和大资金的首选,但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并不适合!

个股收益率能否跑赢国债收益率——追随Bessembinder教授的研究

个股收益能否跑赢国债收益率

在Mehra和Prescott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TheEquityPremium:APuzzle"in1985,学术界对股票溢价的兴趣有所增加。同时,他们认为美国股市的溢价最多应该是0.35%,而不是用1872年的数据确定的大约6%的溢价。其中西格尔教授更多是站在支持股票跑赢国债的观点去写的文章,而Bessembinder教授是在证明大多数股票收益无法跑赢国债。两者的研究对于我们学习投资都是巨大帮助,既要明白股票这种投资项目在长期的收益的情况,又要明白挑选个股的难度有多大。

西格尔的《投资者的未来》与《股市长线法宝》,是两本非常有影响力的书籍在学习投资的受众群体中。《投资者的未来》是一本对传统价值投资理论进行反思的力作,揭开了“增长陷阱”的面纱,最大的特点是其中充满了质疑和否定。有人认为,这是一本既是把继承、否定与前瞻性结合的很好的著作,也是一本把投资理论和投资实践紧密结合的著作。而《股市长线法宝》一书中则大力宣扬“买入并持有”的哲学,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好的10本投资书之一”。连约翰·伯格也称赞其“精确的文字、清晰的思路,揭开了投资活动的神秘面纱”。这两本书都是教人如何不输钱,并不是教人如何赢钱,因此巴菲特曾大力推荐投资者去看他的著作。

我在看BaillieGifford2018年访谈录时,他们谈到BaillieGifford赞助了一项研究,进而发现Bessembinder教授的研究,它揭示了精选出卓越个股的难度,让投资者们能抱有敬畏心和重视投资组合中的风险控制。以及挖掘出成功公司的一些共同之处,他的这些洞见可能会让这些顶级回报公司更容易被早期发现,并让投资者长期持有,因为能够证明实现改变的超级公司就尤为珍贵,而期望寻找下一个亚马逊/苹果/腾讯的代价和机会成本会很大。

财富创造方面,整体股票创造的财富很可观。但是注意到两个问题:

1.净财富创造非常大,但是会给大部分平庸,甚至垃圾公司抵消掉很多;

2.全球TOP1000公司的累积创造的净财富超过股票整体创造的财富100%,这意味着,后面的公司中很多会拖累投资者的投入资本。龙头效应非常明显。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StateUniversity)的亨德里克·貝森賓德(HendrikBessembinder)曾做过一系研究了1990年至2018年期间全球近62,000只普通股票的复合回报,记录了大多数股票,他们得出结论是:56%的美国股票和61%的非美国股票,在整个样本中表现不如一个月的美国国库券。侧重于以美元衡量的股东财富创造总量。他们还发现从1990年到2018年,表现最好的1.3%的公司创造了44.7万亿美元的全球股市财富。在美国之外,不到百分之一的公司创造了16.0万亿美元的净财富创造。这些结果突出了以下事实的实际意义长期股票收益的分布是强烈的正向倾斜的。其二在美国股票市场方面,他们在2017年分析了1926年到2016年,90年来美国股市总共25,332家的上市公司。结果发现,股市其中约96%(24,240家)上市公司基本上有创造价值,而表现最好的1,092档股票,总数只有约4%。这少数的公司几乎创造大多数的报酬。而其中最优秀的90档股票,占比只有0.3%,创造了整个美国股市总财富的二分之一。结合作者2021年4月之前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大多数股票的报酬只集中在少数股票中。

2.从1926年以来,愿意承担股市风险的投资人获得了很好的回报,美国股市帮股票持有人创造了47.4兆美元的财富。

3.绝大多数的财富是由相对少数股票所创造,最近几年的情况更为严重。

4.在过去的三年中,0.04%的股票贡献了10%的股市财富,0.16%的股票贡献了25%的股市财富,0.98%的股票贡献了50%的股市财富。

5.单一股票的投资策略中,有96%的机率,其报酬率低于整体市场,且只有28%的机率,其报酬率高于存款。

正偏態(positiveskewness)分布不對稱為偏態。分布高峰偏左,長尾向右延伸的偏態分布稱為正偏態,亦稱右偏態。

以下是对A股个股收益率偏度的研究

A股

年度

A股

Bessembinder教授的研究显示股东财富的增减在长期来说有正偏态的结果,大多数个别股票一样有正偏态,但少于股市整体的平均报酬。A股2000-2021年的数据,无论是月度还是年度的偏度都呈现类似的图像,即大多数个股收益率在0附近,甚至是负收益率。因此无论是全球股市,还是美国股票还是A股的回报中,只有1%左右的股票贡献了全部净收益,其余99%的公司,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投资人赚钱的注意力。因此,金融业推崇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实际上毫无意义,因为支撑该模型的股票回报正态分布是虚构的假设。

这些结论动摇投资行业里的根基。它提供的不仅一种观点,而是关于回报从何而来以及投资者应该关注怎么样的事实。整个主动管理行业都应该努力找出这些超级明星公司,因为其他公司的都不重要。

另外,一个观点也是危险的——既,既然长期投资股票会赚钱,那么个人自己随便一只股票长期持有肯定没问题吧?

情况可能正好相反,随便选反而更危险。这份研究指出,从1926-2019年,2万6168个股票中,1万1036个股票替股东带来的正报酬,只占42.17%;而另外1万5132个股票则让股东的财富减少,占比57.83%。所以随机射飞镖选股,很大概率是会赔钱的,选中能长期赚钱的股票也不容易,这意味着随机选择的非多元化投资组合往往会跑输整体市场,从而加强了我们选择低成本、广泛多元化策略的审慎性和可取性。这个调查结果强调了分散化投资的在长期投资中的重要性!

股市多数报酬来自于少数公司,但难在事前辨认

在报告中,作者排列出替股东创造最多财富的前50家上市公司,依序为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埃克森美孚、伯克希尔等等,光50家上市公司就创造出40%的财富增长。

有些公司很早就成立,比如只有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e)是1926年就成立,有些则是近十年成立,比如苹果是1981年成立,微软1986年,雅马逊1997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是2004年。

从1990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财富创造方面排名第一的公司是苹果公司,创造了1.006万亿美元的财富。其余前五名的公司是微软(创造财富9550亿美元)、亚马逊(6970亿美元)、Alphabet(5290亿美元)和埃克森美孚(5160亿美元)。请注意,亚马逊和Alphabet分别于1997年和2004年进入样本,而前五名中的其他三家公司自1990年1月开始样本以来就出现了。前50名财富创造公司中有35家是美国人。非美国公司包括腾讯(排名第9,创造财富3770亿美元)、雀巢(排名第11,创造财富3540亿美元)、三星电子(第15位,2850亿美元)、罗氏(第18位,2760亿美元)、诺华(第22位,2500亿美元)、中国移动(第28位,2200亿美元)、台积电(第29位,217亿美元)、中国建设银行(第33位,2110亿美元)、联合利华(第36位,2060亿美元)、工商中国银行(第40位,1930亿美元)、丰田汽车(第43位,1780亿美元)、道达尔(第44位,1740亿美元)、汇丰银行(第45位,1670亿美元)、LVMHMoetHennessyLouisVuitton(第47位,1590亿美元)和欧莱雅(第48位,1560亿美元)。

46.7%的股市报酬来自科技、金融以及制造业

贝森宾德教授将这些公司的产业分成十一个区块,科技产业带来18.99%的财富增长,金融业15.22%,制造业12.49%,医疗保健9.79%。

如果看最近2016-2019这三年的报酬,会发现在整体市场增长的份额中,前五家公司占了47.5%。在1926-2019年这段时间美股总体增长中,头两家公司苹果以及微软占了6.45%;

究竟是多少比例的公司带来投资人财富的增长?

如前所述,苹果在1990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样本期间创造了1.006万亿美元的股市财富。因此,在61,100家样本公司创造的44.74万亿美元的全球净财富中,仅苹果一家就占了2.25%。在样本期间那些创造而不是摧毁股市财富的公司创造的66.57万亿美元总财富中,苹果占1.51%。在1990年1月至2018年12月样本期间的财富创造, 可以观察到,样本中61,100家公司的0.008%的前五名公司(苹果、微软、Alphabet、亚马逊和埃克森)占全球净财富创造的8.27%和全球总财富的5.56%财富创造。前20 家公司(占样本公司的0.033%)占全球净财富创造的19.37%,占全球总财富创造的13.02%。前50家公司(占样本公司的0.082%)占全球净财富创造的32.93%,占全球总财富创造的22.13%。

美国股市的多数回报来自于少数的公司,赢家通吃

为了评估这段时间是否是特例,贝森宾德教授把时间维度拉长,图表五列出了以三年为一期,美国股市中公司的数目、带来正报酬的比例。在1930-32年期间,只有5.48%的公司替股东带来财富增长。1972-74年间,是8.24%。但是在1942-44年、1954-56年则有超过90%,是相当高的比例,可能是当时连续的大牛市。股东财富创造增长最多的是2017-2019这段期间。负数回报则是1930-32年、1939-41年、1969-71年、1972-74年、1999-2001年、2008-2010 年。

在上表中,以近三年为例,0.04%的股票贡献了10%的股市财富,0.16%的股票贡献了25%的股市财富,0.98%的股票贡献了50%的股市财富。图表五主要的结论是:美国股市的多数回报来自于少数的公司,平均而言,0.12%的股票贡献了10%的股市财富,0.45%的公司贡献股市25%的股市财富,2.03%的股票贡献了50%的股市财富。而且1995年后,贡献的比例更集中在少数公司,赢家通吃(winnertakeall)

多数的报酬来自于少数的公司,对于想投资股票的人来说,必须要认知到这个现象。而这个情况在近几年越来越明显,股市的美好在于:倘若有机会取得这些少数公司的回报,那么财富将有很大的增长。但股市的难处也在于「事前的辨认」。多数人是无法事前知道这些好投资的模样,比如1981年刚成立的苹果电脑公司,有多少人能够从小公司长期持有,一路跟随到公司成长茁壮呢?投资个股过程极为艰辛,自然难以参与到股市的成长。

透过这份报告,我们应该要认知到将自己多数的资产压住在少数的个股上,从机率上来讲可以替自己带来多少的财富增长?

这是一个矛盾的难题,因为在股票市场中二八定律非常明显,甚至有越来越凸显的趋势,少数成功的科技巨头受到公众的关注时,其他数百家科技公司收益却在长期内令股东失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股票市场财富创造集中在少数表现最好的公司的程度在增加,尤其是在近几年,在样本中的61,100家公司,0.008%的前五名公司占全球净财富创造的8.27%和全球总财富的5.56%财富创造。 前20 家公司占全球净财富创造的19.37%,占全球总财富创造的13.02%。 前50家公司占全球净财富创造的32.93%,占全球总财富创造的22.13%。美国市场方面,更突出因为5家公司占了净财富创造的22%。在科技领域这些网络公司规模越大,它们能提供更多研发支出和吸引更多科技团队加入,得到更多用户数据就拥有的数据就越多,并且能获得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产能,同时引领芯片电路设计进一步提升芯片算力和能效比,超级明星公司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增长,这是合乎逻辑的。财富创造的集中度正越来越向少数公司倾斜。让我们必须意识到科技巨头的重要性。

总结:

在这份实证调查结果可以看到,42.17%的股票带来正报酬,57.83%的股票带来负报酬。0.12%的股票贡献了10%的股市财富,0.45%的公司贡献股市25%的股市财富,2.03%的股票贡献了50%的股市财富。特别是最近二十年里全球的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成功比例少之又少的科技巨头创造了大量的股东财富。对于参与科技股的投资者必须要意识到最终能成为赢家通吃的公司是极少的存在,需要投资有长期的跟踪,寻找那些能在企业内部有机增长资产,能带来强劲现金流的能力的企业以及理解识别出那些卓越且用户为导向的管理层。大多数个别股票有正偏态,但少于股市整体的平均报酬。即使投研实力突出也要意识到构建分散化投资组合的重要性,BG也是在投了众多企业并且大部分企业失败后,才得到那些极少数能够成为赢家的企业,最终让那些极少数的企业带来的超额收益cover掉那些损失并带动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情况。

以上是在UK,一年里学习BG理念的总结,并且模仿Bessembinder教授研究方式去研究A股的个股收益率情况,最终写成了毕业论文。期间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也存在类似现象,这让我意识到—不如意十有八九,多看一二的重要性,我想人生也如此。

一、投资理念

(一)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股票就是买股权、买生意。买入一只股票要按照“如果有足够的钱、以公司现在市值把它全部买下来、未来能赚多少钱”的思路去测算。 股票投资的收益来源于公司经营增值,是“正和游戏”,是“双赢理论”;不来源于投资者之间的互摸腰包,不是“零和游戏”,不是“博弈理论”。

(二)看懂公司的商业模式。看一个公司“靠什么赚钱、赚钱是否容易、未来增长点在哪里”。一是公司销售什么商品获取利润;二是它的客户为何从它这里购买;三是为什么其他资本没有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商品;四是有能力打赢其他产业巨头挟巨资挑起的竞争。

(三)预留足够的安全边际。投资的胜负在买入时就已经决定而不是在卖出时。任何一笔交易先去想最坏的结果,按照公司合理估值的一定折扣买入。用长期闲置资金投资,不借钱投资,不追求暴富,人生只需富一次。

(四)比较不同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没有满仓、空仓、加仓、减仓等概念,永远选择收益率更高的资产。现金也是一只确定性100%、市盈率30倍、未来无增长的股票,将现金与持仓股票、银行定期理财、债券、300指数、恒生指数各大类资产的市盈率比较,哪个低买入哪个。如果持有的公司一直没有卖出机会,那将是最大的财富来源。

(五)适度分散的操作体系。从弱者思维去思考,认为自己在今后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一定会看错公司,也一定会遭遇黑天鹅现象。高概率高配置,低概率低配置,共配置5-10只股票,单个行业上限60%,单个公司上限确定性强的40%、确定性弱的10%。

(六)确定投资收益率目标。一年赚15%,资产五年翻一倍,二十年1变16,跑赢通货膨胀、跑赢GDP增速、跑赢沪深300指数,不追求盈利百分比,追求彻底解决家庭财务问题。 

二、投资心理

(一)利用市场先生的焦躁情绪。股价波动只是一张画皮,是为了骗你下场赌博的障眼法,有时市场先生会报出很高的价格,有时市场先生报出的价格很低。好公司如果股价跌了,说明看好的商品在打折促销,应该高兴地把它纳入怀中。好公司如果股价暴涨后极度高估了,就把股票卖给癫狂的市场先生。

(二)抛弃高抛低吸的短线投机。中国30年的股票历史显示,错过市场最好的5天会使投资总收益减少82%,这5天能抓住的概率比中彩票还难,因此当闪电打下来的时候,我们必须在场,如果预测短期走势,不是抄在高岗上,就是卖在谷底,多次做波段的小成功,早晚会遇到一次大失败,抹掉以前所有的盈利。

(三)逆向投资。当大多数人都认为牛市行情会进一步走好时,往往意味着行情已经到了中后期,此时要思考卖出的问题了,当熊市大幅下跌大多数人都认为还将继续下跌的时候,最佳的买入点已经出现了,投资股票不需高智商,需要理性和纪律。

(四)拒绝能力圈外的诱惑。能力圈以外的机会都不是机会,赚自己看得懂的钱,就像孙悟空给唐僧画的圈子一样,无论外边的诱惑有多大,绝不出圈一步,就不会被妖精吃掉。

 三、投资估值

(一)定性估值。优秀公司的特征为“两业”型公司:业务简单、业绩持续。业务简单即:能看懂、轻资产、低负债;业绩持续即:投入少、高ROE、高净现比。

(二)定量估值。1.预测未来三年自由现金;2.依据无风险收益计算未来三年合理估值;3.依据三年后卖出赚一倍的原则计算理想买点;4.依据当年自由现金*50卖出的原则计算一年内卖点。

 Victor

2022年9月9日

股票收益率怎么算?

股票收益率的计算方法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股票收益率 = (股票当前价值 - 股票购买价值)/ 股票购买价值例如,如果你购买了100股某股票,每股购买价为10元,而当前每股价值为15元,则股票收益率为:(15元 - 10元)/ 10元 = 0.5,即收益率为50%。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计算方法只考虑股价上涨或下跌所带来的收益变化,不包括分红和其他收益形式。同时,这个计算方式也没有考虑到持有股票的时间长短等因素,因此可能并不完全准确地反映出股票的实际收益水平。

如何使用同花顺计算正常收益率?

使用同花顺计算正常收益率的方法如下

总收益=当前市值-本金,收益率=总收益/本。金假设:投资者小明,第一年每月定投500,第二年每月定投2000,累计投入的本金就是3万,如果当前市值是3.6万。

总收益=当前市值-本金=3.6万-3万=0.6万

收益率=总收益/本金=0.6万/3万=20%

这个收益率,可以理解成是简单收益率,好处是容易沟通。

如何查询个股的月收益率,要最近5年的数据,急等!

这个公式看上去没问题。但是这样只能算你一个月只操作一次的收益率。如果本月内你反复操作了几次,那么就应当从你股票账户中的具体金额来统计个股月收益率=[(本月末该股市值-上月末该股市值)/上月末该股市值]×100%

如何体儿密早因计算个股的累计超额收益率car

超额收益法是以改组企业的超额收益为基础,以之评估企业商誉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商誉依企业超收益而存在”的性质,因此,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可进而分作三种方法:1.超额收益倍数法超额收益倍数法是将。

怎样查找个股的以往年度的预期收益率,急求!!微!!

预期收益率只能在机构的研究报告里面查,因为哪是机构对企业各种情况通过调研后的一个估计值,所以这个你在交易软件里面是看不到的,交易软件里面能看到的只是历年的实际收益,预期收益你可以到比如新浪财经、和讯财经等等的财经网站上面去查找券商或者投资公司对相关企业的研究报告,这里面就会有预期收益率!希望能帮到你!

同花顺的收益率是怎么算的(同花顺股票是怎么算收益) - 育道理财

市盈率=每股价格(P)/每股收益(E)=公司市值/净利润。提起市盈率,既有人爱也有人恨,有人说它有用的同时也有人说没有用。那么市盈率到底有没有用,该怎么用?

在为大家介绍我使用市盈率买股票的方法之前,先给大家分享机构近期值得关注的牛股名单,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就被删除了,还是尽快领取了再说:【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市盈率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市盈率呢?就是说股票的市价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我们称之为市盈率,反映着一笔投资回本所需要的时间。

可以这样计算:市盈率=每股价格(P)/每股收益(E)=公司市值/净利润

就好像,比如一家上市公司股价20元,此时你买入成本便为20元,在过去一年公司每股能够收益5元,这个时候市盈利率就等于20/5=4倍。公司要赚回你投入的钱,需要花费4年的时间。

那就说明了市盈率越低表示是越好,投资价值也就是越高的?不,市盈率是不能够简单粗暴的拿来直接套用,具体原因下面来分析分析~

因为每个行业不同,就会导致市盈率存在差异,传统行业发展的空间是有一定限度的,市盈率还是差点,但高新企业的发展前景较好,那么作为投资者的话就会给予更高的估值,市盈率随之变高。

有的小伙伴又要问了,并不知道哪些股票需要我们去抉择?我熬夜准备了一份股票名单是各行业的龙头股,正确的选股方法是选头部,排名会自动更新,朋友们先领了再分析:【吐血整理】各大行业龙头股票一览表,建议收藏!

那么适宜的市盈率是多少呢?上文也提到行业不一样公司不一样特性也不一样,因此市盈率到底多少这不好说。我们还是能够继续用市盈率,还是非常不错的,这样一来给股票投资者做了一个极好的参考。

一般而言,这里有三种市盈率的使用方法:第一点分析公司的历史市盈率;第二点是该公司和同业公司市盈率、行业平均市盈率之间进行一个明确的对比;第三个用处是分析这家公司的净利润构成。

要是你认为自己来研究很麻烦的,这里有个诊股平台是不收费用的,会根据以上三种方法,帮你评估你的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输入股票代码就可以马上得到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

相比较而言,我认为第一种方法的实用性最强,因为篇幅过长,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实用性最强的第一种方法。

股票价格总是涨涨跌跌,任何一只股票,想要价格一直趋于上升趋势,都是不可能的,当然,众所周知,同一支股票,在价格方面,是不可能一直下跌的。在估值太高时,就会把股价往下调,相应的,估值如果太低,股价就会上涨。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股票的真正价格,与它的内在的实际价值关系最大,并围绕其上下浮动。

根据我们刚刚的发现,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XX股票,它的市盈率在最近的十年里只比8.15%多一点,也就是说xx股票市盈率目前低于近十年来91.85%的时间,股票处于低估中,也就是这只股的股价被低估了,可以考虑有买入的价值。

注意,买股票不用一次性投入全部。我们的股票可以分批买入,不用一次性买那么多。

我们用xx股票来说明,现在他的价格是79块多,你的本金是8万,你可以买10手,不是一次性买十手,而是分四次来买。

分析最近这十年的市盈率,发现了市盈率的最低值在这十年里为8.17,在这个时候有个市盈率是10.1的股票。所以我们就可以将8.17-10.1市盈率一分为五,切成五个同等的小区间,然后再等到市盈率每到一个区间买一次。

比方说,在市盈率是10.1的时候买入第一笔,等到市盈率下降到9.5的时候再进行第二次的买入,买入2手,等到市盈率下降到8.9的时候再进行第三次的买入,买入3手,下一次的购买时间是市盈率到8.3的时候,买入4手。

入手之后就放心的持股,市盈率每降低一个区间,按照计划来进行买入。

一样,如果股票价格上涨了,高估值区间划分在一个区域内,依次将手里所持的股票全部卖出。

应答时间:2021-09-0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这类软件的数据通常可能有短时间的延迟,一般来说是准确的,如果不放心可以自己计算。现在市盈率并不适合作为主要参考指标。

提起市盈率,这爱它的也有恨它的也有,有人说它非常好用,有人说它非常的不好用。那到底说是有用还是没有用,怎么去使用?

在为大家介绍我使用市盈率买股票的方法之前,首先给大家推荐机构近期值得关注的三只牛股名单,时刻都可能被删除,有需要的还是应该尽早领取再说:【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市盈率是什么意思?

我们通常理解的市盈率就是股票的市价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它充分的反映了一笔投资,从开始投资到回本所需要的具体时间。

它的计算方法是:市盈率=每股价格(P)/每股收益(E)=公司市值/净利润

好比说,有家上市公司股价有20元的话,从买入成本这方面算的话,那就是20元,在过去一年公司每股能够收益5元,此时市盈率=20/5=4倍。公司需要花费一定时间(4年)去赚回你投入的钱。

那就代表了市盈率越低越好,投资价值越大?不是的,市盈率是不能随意就可以套用的,具体原因下面来分析分析~

由于行业不同那么市盈率差别就大了,传统行业的发展前景会有限制,这将会导致市盈率比较低下,那么这个高新企业发展潜力就要好很多,那么作为投资者的话就会给予更高的估值,市盈率随之变高。

那又有朋友说,并不知道哪些股票需要我们去抉择?一份各行业龙头股的股票名单我熬夜总结出来了,选股选头部没什么问题,排名的更新是自动的,各位领了之后再讲:【吐血整理】各大行业龙头股票一览表,建议收藏!

那市盈率多少才合理?在上面讲过行业和公司的不同,它们的特性也有区别,市盈率多少才更合理,这确实很难说准。我们还是能够继续用市盈率,给股票投资者有用的参考。

一般来说,使用市盈率有三种方法:一是探讨该公司的历史市盈率;第二点该公司与同业公司市盈率,和行业平均市盈率它们之间进行强烈的对比;三用来分析这家公司的净利润构成。

倘若你认为自己亲自研究非常麻烦的话,这里有个不花钱的诊股平台,会参照以上三种方法,你的股票是估高了还是估低了都能给你分析好,输入股票代码就可以马上得到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

我觉得,最管用的方法莫过于第一种了,因为篇幅过长,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实用性最强的第一种方法。

我们都知道,股票的价格波动性极大,令人难以预料,无论是什么股票,它的价格总是在浮动的,想要它一直涨是不可能的,也没有什么股票价格是一直跌的。在估值太高时,就会把股价往下调,同理,若估值低于预期,股价上升也在预料之中。总之,股票的价格是在其真正的价值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小范围的浮动。

这里我们就以XX股票作为范例重点讲一下,近十年里的超过8.15%的时间,XX股票一直都在盈利,简言之xx股票市盈率低,低于近十年来的91.85%,也就是他是低于百分之三十的,处于低估区间中,可以考虑有买入的价值。

注意,买入不是一股脑的投入,这不是买股票的最佳选择。而是可以分阶段来买,接下来我们会教大家一些方法。

如果xx股价是79块多每股,如果你要用8万来买,可以买10手,准备分4次买入。

通过查看近十年的市盈率,得出了最近十年市盈率的最低值为8.17的结果,现在有个股票它的市盈率是10.1。这样的话你可以把8.17-10.1的市盈率这个区间平均的分成5份,然后再等到市盈率每到一个区间买一次。

举个例子,在市盈率是10.1的时候买入第一笔,等到市盈率降到了9.5就是我们第二次购入的时机,可以买入两手,第三次买入是在市盈率降到8.9的时候,买入3手,再等一段时间市盈率到8.3的时候再继续购买4手。

安心把手中的股份拿好,市盈率每降低一个区间,买入的时候按照计划。

相同道理,如果股票的价格上涨了的话,也可以将高估值区间划分一个区间,手里面所有的股票依次抛售。

应答时间:2021-09-0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交易程序不能直接查交易盈亏。同花顺有一个小财神功能,可以下载交易数据,计算盈亏。

⑴股票利润计算公式:【现价-买入价】除以买入价=利润

⑵看下买入价格是多少,如果目前该股价格高于买入价格,就赚了,反之,是赔了。当然,更精确的是,比较买入价格乘以1%的交易税,和目前股价的价格。

⑶对于短线股票,卖价高于成本价位(含交易成本),就是赚钱否则为赔。

⑷对于长线的股票,同样时间里同样资金放股市赚的利润率要高于银行利息才是赚,否则为赔。【拓展资料】

①股票卖出当天可以在持仓中查看盈利多少,之后只能在对账单中查询,交易软件中找到交易,找到查询,点击对账单即可,要注意的是对账单只能查询一段时间内的交易情况。

②股票收益=(股票现价-股票买入价)*数量-手续费,股票手续费包括佣金、印花税和过户费,股票交易的同时扣除。

③买进费用:

1.佣金0.2%-0.3%,根据你的证券公司决定,但是拥挤最低收取标准是5元。比如你买了1000元股票,实际佣金应该是3元,但是不到5元都按照5元收取

2.过户费(仅仅限于沪市)。每一千股收取1元,就是说你买卖一千股都要交1元

3.通讯费。上海,深圳本地交易收取1元,其他地区收取5元

④卖出费用:

1.印花税0.1%

2.佣金0.2%-0.3%,根据你的证券公司决定,但是拥挤最低收取标准是5元。比如你买了1000元股票,实际佣金应该是3元,但是不到5元都按照5元收取

3.过户费(仅仅限于沪市)。每一千股收取1元,就是说你买卖一千股都要交1元

4.通讯费。上海,深圳本地交易收取1元,其他地区收取5元

进入同花顺,登录委托的证券账户,进入交易界面,在交易界面点击“某某月参考盈亏”,往下滑动,就能看见当月每天的盈亏情况,投资者可以把每日盈亏改成盈亏金额,也可以切换成收益率。

除此之外,投资者还可以看个股月度个股盈亏情况,去复盘哪只股票亏的多,在哪个位置买入,卖出的,通过盈亏、买卖点来反思自己。

股票收益即股票投资收益,是指企业或个人以购买股票的形式对外投资取得的股利,转让、出售股票取得款项高于股票账面实际成本的差额,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增加的净资产中所拥有的数额等。股票收益包括股息收入、资本利得和公积金转增收益。

股票止损是指当某一投资出现的亏损达到预定数额时,及时斩仓出*,以避免形成更大的亏损。其目的就在于投资失误时把损失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

股票投资与赌博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前者可通过止损把损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成功的报酬,换言之,止损使得以较小代价博取较大利益成为可能。股市中无数血的事实表明,一次意外的投资错误足以致命,但止损能帮助投资者化险为夷。

止损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个计划,更是一项操作。止损理念是指投资者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止损在股市投资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在高风险的股市中,首先是要生存下去,才谈得上进一步的发展,止损的关键作用就在于能让投资者更好的生存下来。

可以说,止损是股市投资中最关键的理念之一。止损计划是指在一项重要的投资决策实施之前,必须相应地制定如何止损的计划,止损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根据各种因素(如重要的技术位,或资金状况等)来决定具体的止损位。

关于止损的重要性,专业人士常用鳄鱼法则来说明。鳄鱼法则的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机会就是牺牲一只脚。

在股市里,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鳄鱼吃人听起来太残酷,但股市其实就是一个残酷的地方,每天都有人被它吞没或黯然消失。

说到这个市盈率,既有人爱也有人恨,即说有用,又说无用。那到底是否有用呢,怎么去用呢?

在给大家讲解到底如何使用市盈率去购买股票之前,先和大家推荐机构近期值得关注的牛股名单,随时都可能找不到了,还是应该越快领取越好:【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市盈率是什么意思?

我们经常提到的市盈率,它的具体意思就是股票的市价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他能够清晰的反映一笔投资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回本。

可以像这样去计算:市盈率=每股价格(P)/每股收益(E)=公司市值/净利润

就像是,20元是某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买入成本我们可以算20元,过往的一年时间里每股收益5元,此时市盈率=20/5=4倍。公司需要花费4年的时间去赚你投入的钱。

这就表示了市盈率越低,表示越好,投资越有价值?当然不是,市盈率是不能随随便便的这么来套用,原因是什么呢,那么接下来就好好给大家说一说~

由于行业不同那么市盈率差别就大了,传统行业发展的前景并不是很大,市盈率还是差点,但高新企业的发展方向是非常的好,一般投资者就会给出更高的股票估值,市盈率就会变得很高。

朋友们又得问了,我怎么知道哪些股票具有发展潜力?我熬夜准备了一份股票名单是各行业的龙头股,选股选头部的准没错,会自动更新排名,领完了各位再谈:【吐血整理】各大行业龙头股票一览表,建议收藏!

那市盈率多少才合理?上文也提到行业不一样公司不一样特性也不一样,对于市盈率多少才合适很难把握。我们还是能够继续用市盈率,给股票投资做出有力的参考。

一般而言,市盈率的使用方法,就有这三种:一是研究这家公司的历史市盈率;二是将这家公司和同业公司市盈率、行业平均市盈率进行对比;第三主要就是来研究这家公司的净利润构成。

倘使你觉得自己来研究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这里有个免费的诊股平台,以上的三种方法会被当做依据,帮你评估你的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只需输入股票代码,一份专属于您的诊股报告就会立刻生成:【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

我觉得,最管用的方法莫过于第一种了,由于篇幅过长,这里就只分享分享第一种方法。

相信股民们都知道,股票是没有一个稳定的价格的,任何一只股票,想要价格一直趋于上升趋势,都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没有任何一支股票价格会一直处于下跌的。在估值太高时,就会把股价往下降,在估值太低时,股价就会上升。即一支股票的价格,是随着它的真正的价值而有所浮动的。

这里我们就以XX股票作为范例重点讲一下,对股票有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XX股票近十年里有超过8.15%的时间都在赚钱,即xx股票的股票市价与每股股票收益比值比近十年来低91.85%的时间,股票处于低估中,也就是这只股的股价被低估了,买入投资的考虑可以有了。

注意,买入不是一股脑的投入,这不是买股票的最佳选择。我们买股票可以分批买,下面我分享一种方法。

假如有每股79块多的xx股票,如果你准备投入8万,总数是十手的情况下,分4次买。

通过查看近十年的市盈率,得出了最近十年市盈率的最低值为8.17的结果,在这个时候有个市盈率是10.1的股票。那么我们就平均的把8.17-10.1这个市盈率大区间切分成五个区间,每次买的时机就是降到一个区间的时候。

假如,买入一手要等到市盈率是10.1的时候,等到市盈率到了9.5就可以买入二手了,等到市盈率下降到8.9的时候再进行第三次的买入,买入3手,下一次的购买时间是市盈率到8.3的时候,买入4手。

买入后就稳稳的持股,其他的不用担心,市盈率只要是下降到一个区间,照计划买入。

一样,假使这个股票的价格升高的话,高估值区间划分在一个区域内,依次将手里所持的股票全部卖出。

应答时间:2021-09-0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个股收益率怎么找(从哪能找道股票的股息率是多少)】相关文章:

  • 返回顶部